9/22
西藏菜和印度菜根本是兩回事
我查維基百科,西藏菜和印度菜根本不同。這說明西藏不屬於印度文化圈,倒是接近中國文化圈。西藏菜大量煮肉,類似於蒙古菜,但比蒙古菜使用更多的香料。
我沒見維基百科里說西藏菜使用咖喱,估計用咖喱也不多。也沒見維基上提到藏族吃飯必須像印度人一樣用右手撮著吃。
而印度菜基本上是各種糊糊狀的豆類,極少吃肉類。
我在機場遇到一個尼泊爾人,她說尼泊爾菜和印度菜基本相同,但吃肉比印度多,只吃米飯,不吃麵食。
我在機場當客服,有一個中年婦女同事的父母是從西藏逃到尼泊爾,她的皮膚較淺色,看膚色接近中國人,不像黑不溜秋的印度或尼泊爾人,臉型也接近中國人 。
但她堅決排斥以任何形式把她和中國聯繫起來,她認為自己是尼泊爾人,同時也是西藏人。
我問她的飲食是怎麼樣的,是否和印度人一樣,用右手撮著吃米飯和咖喱糊糊,她說是。我說那麼說明她是印度尼泊爾人。
但她又說自己也是西藏人,也吃西藏菜。我說西藏菜和印度菜很不同,比如西藏大量吃牛羊肉,而印度人極少吃肉。既然她說吃的和印度人一樣,那就不可能和西藏一樣。
我今天回憶起幾天前和她的閑談,在手機查了一下西藏菜,確實與印度菜完全不同,西藏菜大量吃牛羊肉,並且主要是煮熟,很少烤,並且吃牛羊肉乾,這是典型的蒙古族的吃法。說明藏族菜接近於漢族菜和蒙古族菜,但完全不同於印度菜。
按菜系劃分,西藏菜是中國菜的一個分支,同時和印度菜毫無聯繫。
我的這個女同事的父母從西藏逃亡尼泊爾,和中國有仇,這無所謂,但她的伙食是印度風格的,那麼就可以把她劃分為印度尼泊爾人。
一個日常伙食是印度菜的人,怎麼可能吃西藏菜?她如果屬於印度文化圈,那麼她就不再屬於中國文化圈,即使她的父母的血統是漢族,也一樣把他們開除中國,因為他們吃印度菜不吃中國菜。
下次我上班再見到她,我再追問一下她到底是吃印度咖喱糊糊,還是吃西藏的牛羊肉乾。不吃西藏菜的人就不要再自稱是西藏人。
附維基百科:
西藏菜簡稱藏菜,乃西藏當地的地方菜系,共有二百多種。藏菜分為羌菜、榮菜、衛藏菜、和西藏宮廷菜四種風味。[1][2][3][4]
羌菜是以那曲、阿里為代表的高寒牧區飲食,具有調理高山寒涼氣候之功效。[1][2][3][4]主要原料為酥油、乳酪、酸奶、牛蹄。羌菜的特色是取料單一,注重原汁原味。口味偏淡、香鮮、酸咸。
榮菜是以墨脫、梓木、林芝為代表的藏東南低海拔地區飲食,其特色是取材於高山森林的野生藥材和菌類多過其他風味。[1][2][3][4]口味偏清鮮、咸中帶甜,烹飪方法原始,擅長烤制香豬。
衛藏菜是以拉薩、日喀則、山南等地農區或半農半牧區的飲食,其主要原料為牛羊肉、奶製品、農作物。[1][2][3][4]衛藏菜的特色是取料廣泛,注重火候。口味偏鮮咸、淡爽,烹飪方法多悶、炒、炸、燒、煮。
西藏宮廷菜是在各種藏菜風味的基礎上采各家之長而合成的綜合藏菜風味。[1][2][3][4]於光緒年間吸收了內地菜肴,特別是部分滿漢全席而形成。[5][6] 西藏宮廷菜形后長期只流行於西藏上層貴族階級中,其特色是烹飪精細,受各方人士的接受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