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曬慈善機構發的西餐湯
一個慈善機構,每天傍晚八點左右會在唐人街附近的水坑公園向流浪者發免費食物,一般有二三十個人排隊領,其中七八個是華人大媽大叔。
典型的一份食物包括一兩碗雜燴湯,一個麵包,一個橙子,一盒牛奶。我不喝牛奶,領的牛奶都送給在現場的華人大媽大叔。
這個雜燴湯是一個特色,工作人員只叫它soup。我在雪城吃流浪者免費餐館時也見過煮成糊糊的所謂的湯,也是把肉菜亂煮在一起。洋人的soup都是糊狀的。但我覺得在水坑公園發的這個免費湯還是有特色的,雖然是西餐,其它地方的西餐館煮的湯不一定像這個一樣顯得特別。
它常放的肉料是牛肉丸子,有時是無皮無骨的雞肉,有時是雞胃。它放的蔬菜一般是切碎的豆角,再加上少量大米,煮成糊狀,再加番茄醬和辣椒醬調味,整體味道是番茄醬的味,加上微弱的辣味。
今天我領的這兩碗,和平時的有不同,其中一碗里有一塊椰菜花,平時沒有。還放了中國芫荽,平時也不常見。還放了青豆和甜玉米,和切成小丁的胡蘿蔔,平時有時也有。
我並不覺得這個湯好吃,流浪者們似乎也不特別喜歡吃,但可以吃,不難吃,眾人基本上接受。
我對這個湯的擔心是它含的肉多,而我一直擔心自己得高血壓,不想吃太多的肉。但今天我領了兩碗湯,是因為覺得沒吃飽。昨夜我也吃了兩碗湯。
這個湯里沒有奶或乳酪的成份,我從來不會因為吃了它而腹瀉。它裡面的大米有時沒熟,夾生的很硬的米粒,很難吃,說明洋人做事粗糙,但大部分情況下米煮熟了。
河南的燴菜也是亂燉,以及中國東北的亂燉菜,但和這個西餐湯不太一樣。
這個湯是西餐,我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一是我雖然也吃主食類的粥,但並不希望把用於下飯用的菜的東西煮成糊糊。我喝一碗糊狀的大米粥,小米粥,玉米糊都沒問題,但如果把一道菜做成糊糊,我就不高興了。河南的胡辣湯可以單獨吃飽,既是菜,也是飯,算是中餐里的例外。
二是它的調味千篇一律都是番茄醬的味,而我對番茄醬不感興趣。
廣大的高學歷混滋傻怎麼看待這種洋雜燴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