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唐人街有幾家中餐館有很多洋人吃飯
今天我在唐人街的pell街附近逛了一下,發現該街附近有幾個中餐館生意極為火爆,擺在街上的戶外桌椅座無虛席。顧客幾乎都是洋人。
其中生意最火爆的是南華。有三四十個人在排隊等座位。我逛街的意圖是看看有沒有餐館招工,這幾個生意爆棚的店都沒有貼招工紙,也就是不招工。
這幾個餐館的顧客八九成是洋人,其中有幾個華女洋男的外F。
我每天逛街都能遇見兩三對華女洋男的夫婦,今天則遇到的比較多,中午剛出街逛了半個小時,就遇見七八對這樣的外F。
這幾個餐館都是做的中餐,其出品質量,都像其它中餐館粗製濫造。這麼差的質量,華人不可能對這幾個餐館感興趣,但足以唬住洋人。洋人幾十個人排隊等座,就是為了吃這些華人不太感興趣的粗製濫造的食物。而洋人傻傻的並不去附近的其它中餐館吃質量更好一些的中餐。洋人在唐人街,集中在幾個不到十家中餐館消費。
但唐人街的中餐館主要顧客是華人的店鋪,生意並不好,一些已經關閉的店還在關閉中。少數生意特別好的也絕不會爆棚,座位能達到七成滿就不得了了。還有一些店門可羅雀。
三四十個洋人站隊排座的這家南華,也令我驚訝。我不久前曬過它做的免費流浪者盒飯,豉油雞,白淖上海青,和米飯,蔥花切的大小不一,豉油雞也不好吃。它的生意這麼火爆,居然還能騰出人力做幾十盒流浪者盒飯,當然是由慈善機構付費採購的。
我途經它門外時,見在戶外桌椅吃飯的幾個洋人顧客。瞟見兩碟炒河粉,醬油著色太深,顯得沒炒好,一碟菜心,貌似白開水燙熟沒味道的,一碟炒米粉,好像炒的也不好。一碟油炸的小指粗的條,番茄醬的顏色,不知道是啥,把肉絲裹粉漿油炸后包上番茄醬?或者是雞爪?
我記憶中還瞟見桌上一碟腸粉和一碟燒賣,但印象中不是南華的,而是pell街西段的一個川菜館或它旁邊的一家的。我並不懂做腸粉或點心,不能評價。
不過總的印象是洋人扎堆導致生意爆棚的這幾家中餐館的出品粗製濫造,水平似乎低於附近的主要由華人消費,但生意不太好的中餐館。
還有林則徐廣場旁邊的一個點心餐館也是被洋人擠爆,我沒仔細看他們桌上的食品,但推測其質量不會太好。我在2018年面試過它的雜工,它的老闆是一個30歲男,叫我去試工,但特彆強調如果我連鍋貼都不會做就不行。我就沒去試工。因為我確實不會做鍋貼。那個老闆講廣州白話,他的店的名字點心也一般指的是廣東點心,問題是廣東點心真的沒有鍋貼,鍋貼是北方的可能是山東的。所以,即使是一個經驗很多的,會做幾百種廣東點心的師傅,也不一定會做鍋貼。他講廣州話,又那麼誇張地說連鍋貼也不會做。估計他以此為由開除了幾個廚師。所以我覺得他既不懂,又神經,所以他叫我去試工我也不去了。
正經的廣東點心很複雜,所以在廣東,點心師和廚師是截然不同的兩個行業。我看唐人街的情況,既沒幾個廚師有在中國餐飲業的經驗,估計也沒幾個人真的懂廣東點心。
還有Sarah 公園邊的華豐餐館也是被洋人擠爆,每天門外隨時都有十個人在排隊,八成是洋人。它的出品很簡單,就是燒臘米飯的外賣盒飯,我瞟一眼它的出品,在米飯上放幾塊砍碎的燒鴨或叉燒,好像連綠葉蔬菜都不配。我沒吃過它的燒臘飯,但我相信它的燒臘不會做的比別家好。燒臘在唐人街有無數店都在賣,價格也不貴,做為華人沒必要吃華豐的燒臘飯呀,隨便別家的燒臘飯都比它的便宜一點,當然華豐的也不貴,也許一盒只比別家的貴一元。
還有中山公園旁的上海點心餐館,也是洋人扎堆,我沒仔細看,不過我估計也不會質量太好。它的顧客大部分是洋人,那麼華人為啥對它家不感興趣?華人大叔大媽不去它家吃,就說明它家的出品不會太好。
在唐人街招徠華人顧客也是很難的。唐人街的華人基本上都是六七十歲的文盲大媽大叔,普遍都很窮,也就是在華人超市裡排隊買菜的那些大媽大叔,他們能做為顧客去餐館消費的,估計是退休了的。如果他們正在打工,每天上班11個小時累得要死,月薪兩千多美元,怎麼捨得消費?
所以唐人街的店鋪如果不接待洋人,就沒什麼生意做,唐人街本地的華人,貧窮的大媽大叔,沒有消費能力。去餐館吃飯喝茶的那些華人老太婆,估計是家裡比較富裕,自己又不上班只拿退休金。
廣大的高學歷混滋傻們怎麼看待洋人扎堆在幾家中餐館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