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倭寇本是中國人

作者:qwxqwsean  於 2016-7-26 03:4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評論

關鍵詞:中國人

網民都把倭寇視作異族人,甚至覺得倭寇和中華民族的親緣關係比和非洲黑人,歐洲白人更疏遠。


明末的倭寇在中國的福建,江浙,山東沿海,主要目的是殖民,是想建立永久的居民點,在這些沿海地區繁衍後代休養生息,而不是搶劫騷擾,當然也可以說是搶劫,因為倭寇要搶佔土地。


明末時期,到處都有人煙稀少的未開發土地。 倭寇如果單純為了殖民,完全可以去海參崴,庫頁島,丹東大連營口沿海,可以去台灣,可以去越南沿海,馬來半島沿海,還可以去菲律賓,印尼,澳大利亞,不就是想建立一個或十幾個幾千人的居民點嗎? 未開發土地到處都是,在明末,如果有一夥倭寇,想在台灣,或者在印尼的一個大島,甚至關島這樣的小島,建立一個三千居民的永久居民點,不會有任何麻煩。 


世界如此之大,生存空間如此之廣,可是為什麼倭寇不去那些地方,一定要在福建江浙沿海的石頭山裡建立居民點呢? 而且倭寇在這些地方和明朝的居民衝突極大,幾百個倭寇想在福建的海邊找一個山谷安營紮寨,很快就會有明軍來圍剿,接下來就是血戰,明軍會把這些倭寇男女老少全屠。


世界這麼大,為什麼倭寇那麼鍾愛福建江浙沿海的貧瘠山谷? 為什麼為了能在這些沿海山區立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 其實這和山東的那條漁船的情況相似,那條漁船上33個人,互相屠殺只剩11個人,明知回國也是死罪,還是萬里迢迢地回國,因為這11個人認為中國是自己的家鄉,雖然可以向世界其它地區逃亡,但他們還是根據自己對家鄉的感覺,寧可冒死返回家鄉。 


日本的主流文化是中國的吳文化,很多日本人的祖先來自古代的吳國,很多中國人在2000-5000年前從中國東南沿海遷居日本,當然他們可能是被迫離開的。 在1000-1萬年前,中國東南沿海的居民已經換了很多次血,這些地區原本有土著居住,然後從北方下來一撥人,把土著居民擊敗,屠殺,趕走,休養生息后變成當地新的土著。然後再過幾百千把年,又從北方下來另一撥人,把這些新的土著再打敗,屠殺,趕走。現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漢族人,是歷史上多次換血的結果,在他們立足之前,曾經有很多撥土著在中國東南沿海居住過。 明末的倭寇,那麼出奇地鍾情於在福建江浙沿海建立居民點,是因為這些地區是他們的祖居地。


中美洲的部分印地安人,是三千多年前從山東沿海逃亡到美洲的殷人的後裔,如果這些印地安人經濟軍事文化足夠發達,不排除再次返回山東沿海建立永久居民點的可能。 幾千個日本人試圖在福建江浙沿海建立永久居民點,叫倭寇。 那麼如果有幾千個印地安人駕船來到山東沿海試圖建立永久居民點,是不是應該叫殷寇? 


假如有幾千個中美洲的殷人攜家帶口的萬里迢迢來到山東沿海,找個貧瘠的山谷想建立一個永久居民點,明朝的人卻說人家是殷寇,說這些殷寇打家劫舍亂殺無辜,因此要屠滅這些殷寇。人家大老遠來,只是為了找當地農戶搶點日用品,殺幾個無辜的當地農民嗎? 人家有自己的傳統服裝,即使搶到了當地農民的衣服,也不稀罕穿呀。人家自己可以打魚,自己動手做飯,有什麼必要搶當地農民的鍋碗瓢盆呢? 要說搶地盤,在明末,遠的地方不說,連台灣都還沒開發,幾千個殷人完全可以去台灣占幾十平方公里土地建立個村子鎮子,能有什麼問題? 人家為什麼專門看上山東沿海的某幾個貧瘠的山谷,並且不惜為此和明軍惡戰?不就是因為這些地方是人家祖地嗎?

==
中國和日本相互異常敵視,主要是因為未統一。 就像朝鮮越南,如果朝鮮越南至今仍是中國的省,或自治區,三胖或是韓國或是越南,有什麼能力煽動排華情緒?

蒙古人,維族人,真的和漢族不是一家,相互之間完全是異族,而且相互還有世仇。但在一個中央政府管轄下,沒人敢公開煽動排蒙,排維,或排漢情緒。 日本人如果和蒙族維族相比,日本人和漢族人相互並不能算是異族。 
==

你看朝鮮王宮,日本「皇宮」的寒酸相,他們的地位本來就是天朝屬下的藩王,或土司。他們把自己的王宮都有意造的那麼寒酸,也說明他們自己主動承認自己的從屬地位。

從王宮的設計來看,朝鮮國王,日本天皇,都主動承認自己在祭祀禮儀方面的地位只是偏居一方的諸侯,天子另有其人。
==

西安有個碑林,你去參觀一次就會發現,每天都有很多日本遊客圍聚在碑前,專註地研讀碑上的書法。 日本人對中國書法的熱情,貌似比中國人都高。 看到這種情景,你還覺得日本人是外國人嗎?

很多日本人對中國書法,比基督徒對耶穌還虔誠。很多倭寇顯然認為自己繼承了中華文化的衣缽。很多倭寇是中國書法迷,同樣曾是中國屬國的越南人,韓國人,都做不到。

"五六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練書法的。稱得起書法家,能舉辦個展、出作品集的人,全日本大約有100萬之多。"

今天的日本人也都要在正式場合用毛筆描倆漢字,做為自己有文化的證明,並且他們承認自己寫的是中國字,不是日本字。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wsun8b 2016-7-27 12:26
高中學校對街是南海學園 園內國立歷史博物館 每年都會舉辦中日書道交流賽  日本與會者身著和服 恭謹的高聲唸唐詩的確令人動容
回復 qiubo 2016-7-27 12:39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23: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