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笨人與成功人士

作者:qwxqwsean  於 2016-7-9 08: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關鍵詞:成功人士

一般的人,尤其是網民,經常談到的一個問題是評價誰誰誰混的是否成功,而衡量是否成功的標準是看這個人擁有的錢(或折算成錢的物品)達到幾位數,當了什麼大官(包括黨政軍職位,紅十字會等NGO,大公司,大學里的職位),是否影視明星,性伴侶的數量。


有時科研成果也可以算作成功的標準,前提是那個人的科研成果必須給那個人帶來了某種程度的名與利。 比如網民們會認為屠嗷嗷的科研成果本身微不足道,只要屠某得了諾貝爾獎就是成功人士,如果屠沒得諾貝爾獎,網民們沒時間去調笑她評不上院士,升不了職稱,屠與路人甲乙無異,直接就被忽略了,屠的那個叫啥啥的所謂科研成果,還不如一個千老在科學雜誌上發的一篇灌水論文更實用。


另外一個一般人時常評論的就是一個人是笨還是聰明。 評價一個人笨不笨其實也簡單, 比如學生時代的考試的卷面成績,當然卷面成績高經常被網民們說那個人高分低能。 我的意見是,那個人如果答一份試卷,卷面上都答錯了,說明不懂試題里提到的知識,或者一知半解,答題時錯誤百出,至於說這個人是否低分高能,那要看這個人在試卷之外的什麼具體的事情上如何高能了。 比如試卷考的是藏語,在座的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要得零分,因為完全不懂啊。我考藏語得了零分,然後在其它某件事上做的好,就算在那件事上能力高。某甲中學時數學很好,拿過奧賽金牌,後來沒掙到錢,說明他高分低能。 某乙考藏語得了零分,但拿到了青蒿素的諾貝爾獎,說明低分高能。 所以你如果說誰誰高分低能,要說具體一點,具體什麼事上高分,具體什麼事上低能。 


評價一個人笨不笨,除了用試卷外,也可以用很多別的東西。 比如某處有個攝像頭,地震時,攝像頭錄下了幾個人的逃生過程,事後我們可以回放這段錄像,評論幾個人在地震發生那幾十秒的表現,除了各人的運氣不同之外,各人逃生能力的高低,也都是看的見的。這其實也是一種考試,學校考試也不都是考藏語或數學,也有實驗課,地震逃生也可以算是一門實驗課。


我繞了半天,最後回到本帖子的主題: 說誰誰是否成功,很容易評估。 說誰誰是否笨,也很容易評估。 成功人士是一個群體,笨人也是一個群體。 但為什麼我們經常發現這兩個群體經常有交集,而且交集很大呢?

==
評價體重,用稱來稱,評論性別,看生殖器形態,兩類不同的東西,有什麼好比較的?

所以所謂的高分低能,不說清楚具體什麼事情上高分,具體什麼事情上低能,不是廢話嗎? 同類的東西才能對比,不同類的東西,沒法對比。
==

我在本貼想討論的問題: 笨人是怎樣成功的?
==

其實在網上發貼子,也可以是一種考試。 大學的一些課程,要求學生在網上論壇發貼討論某個話題,話題一般是由教師指定的,然後根據各個學生回貼的質量與數量來評分。 當然,課堂討論一般不是向全世界公開的,而只限於一個班級的那幾十個學生的討論,如果某個學生裝聾作啞一個帖子也不回,就給零分。

如果按網上發帖的成績,我是典型的「高分低能」,發的貼成績高,但找不到老婆,也找不到鈔票,是謂高分低能。

而一些人,只少從他們在網上發的貼子來看,是傻叉,成績高不了,但他們可以性伴很多,收入很高,是謂低分高能。
==

笨人做事的特點是會犯一連串的嚴重錯誤。 


比如某人做某件事(任何事),旁人用錄像機等儀器記錄他/她做這件事的全過程,事後再開一個研討會,回放這些記錄,並評價這個人把這件事做的怎麼樣,這個記錄和評價的過程,和學生答試卷考試幾乎是一樣的。 


學生答完卷子,要給試卷評分,並做試卷分析。 學生是怎麼回答一道題的,題目是什麼,學生怎麼審題,怎麼構思,怎麼演算,答題的過程經常可以被分析和評論。 如果答錯了,那麼具體是怎麼錯的,是審題不認真導致對題目理解錯誤,還是選擇了錯誤的解題方向,在連續若干步的計算中,其中哪一步出了失誤,最後導致結果錯誤。


評價一份試卷,和評價天津港的危化品倉庫爆炸是相似的: 最後發生的結果,是因為之前發生了一連串的幾十幾百幾千個錯誤。 比如天津港的消防隊隊員,晚上站在宿舍陽台上看見幾百米外的危化品堆場著火,於是還沒接到報警,就開著消防車過去向著火點噴水,越噴水,火越大,於是噴更多的水,最後爆炸, 這其中就有一連串的嚴重錯誤。這些錯誤不是所有的消防員人人平等都會犯的,而是笨的消防員才特別容易犯。


笨人的特點就是每天都要犯幾十個明顯的錯誤,舉手投足之處都是各種的失誤。 至於為什麼笨人雖然笨,卻可以很成功:當上大官,賺大錢,性伴侶一大群,這是個很有必要分析的問題。 
==

只看一個成功人士成功的結果,卻不看他成功的過程,是不行的。

比如一個喜歡刷屏發黃圖的同性戀者,被網站的CEO看上了,讓他當版主。 於是大家就只讚美他榮升版主的成功結果,卻拒絕關注他怎樣成功的過程。

==
廣大網民傾向於英雄不問出處,財富不問來歷,成功不問過程。

只要聽說誰陞官發財有很多性伴,就稱讚他是溫拿。只要聽說誰是窮光蛋,就說他是盧瑟。只看結果,不看過程。

==
比如2013年亞里桑那的一隊19個消防員在滅火時全被燒死。 事後的分析說他們在那次滅火行動中犯了一連串的錯誤。 


這隊消防員被成為精銳「elite」。 如果他們不被燒死,他們的「精銳」的頭銜就會保留下去。 這就像天津港危化品爆炸一樣,不出事的時候個個是成功人士,一出事了,引來大家的目光重新審視,才發現是一群笨蛋。


並不是每個消防隊都會在亞里桑那那樣的滅火行動中犯那串錯誤,也並不是每個危化品倉庫的管理員都會犯天津港的那串錯誤。 只有笨蛋才特別容易犯那些錯誤。 


也不是非要等到出了重大事故之後才去分析肇事過程,平時就已經可以觀察到笨蛋們每天都在犯的一大串錯誤, 不要等到出了車禍再去說司機不會開車,那個司機的駕駛技術如何,平時就看到了。

笨人成功--一個明明很笨的人,凡舉手投足之處皆是錯誤,這樣的笨蛋卻成為成功人士,成為國級高官,或是谷歌高管,或是大學校長科學院院士,或是影視明星,或是億萬富翁,或主動脫褲子往上貼的美女情婦一大群,這樣的成功人士真是令人羨慕,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社會現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6-26 20: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