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人來美國后不騎自行車,是一大怪

作者:qwxqwsean  於 2015-7-14 03: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移民生活

關鍵詞:中國人, 騎自行車, 美國

按我的觀察,在美國騎自行車的人,絕大多數是白人,華人騎車的極少。 


我推測可能是因為中國人來美國后都入鄉隨俗了,中國人誤以為白主子都不騎自行車,為了和主子保持一致,所以自己也不應該騎。 然而其實白主子們是騎自行車的。 


據我觀察,美國的白人,50%的人家裡有自行車,偶爾會拿出來騎騎。 而中國留學生以及本地化了的華人,擁有自行車的可能只佔10%。 而據一個德國青年告訴我,在德國所有的人都有自行車,德國的自行車數量比德國的人口多。


美國的白人不經常騎自行車,但既然至少一半的人家裡有自行車,至少偶爾會騎。 即使絕大部分美國的白人平時不騎自行車,他們也不會看不起自行車,他們如果得知你騎自行車,他們一般不會表示鄙視:「你怎麼這麼窮,還騎自行車?」 反而他們會表示有興趣,你告訴他們你騎自行車,他們的反應,和你告訴他們你喜歡滑板是差不多的。


==

這是數據, 2001年你如果在美國見到100個人騎自行車,其中83個是白人,8個是黑人,6個講西班牙語的人,2個亞洲人。


 

結論:在美國,亞洲人非常不願意騎自行車,騎自行車基本上是白主子們專有的活動,其他各民族,黑人,西班牙人,亞洲人,都只是偶爾湊湊熱鬧而已。

 

 

http://daily.sightline.org/wp-content/images/legacy/who-bikes-1.4-5a081b9b5985f83792e82ef755697399-preview.gif

 


==

廣大美國的華人:你們雖然整天想著融入白主子的主流,但你們學習白主子的紅頭文件沒有學好, 請你們深入學習領會白主子的精神,跟上你們的白主子的步伐,騎自行車! 


==

白人騎自行車的很常見,但他們的主要問題是笨,不會維護。


我目前騎的這輛自行車,已經負重運行了約15000公里, 而白人如果也像我一樣馱著幾十斤東西在陡坡上雨雪無阻地騎這麼長的距離, 我估計他們要報廢8輛自行車。
 

一年多前我碰到一個30歲白婦,她和我一樣每天騎十幾英里,她2013年報廢了三輛自行車,被盜一輛,2013年共損失了四輛自行車, 而我在那期間至今一直都在騎同一輛。


我維護的房子里有一個做IT工作的白人房客騎自行車,一個月前我看他騎的是一輛看起來嶄新的公路賽車,樣式很時髦。 今天中午他步行2。5公里來找我, 我以為他騎車過來,不料他是步行過來的,我問:「你的自行車呢?」 他說爆胎了。 他的一條車胎扁了,就不騎了,我估計他要到猴年馬月才能把車胎換好。


 

我這兩年車胎爆了20次,爆了就很快換新胎,上周我的自行車左踏板散架了,我也是立即修復,從不因為故障耽誤騎車。

 

==

美國的大多數白人,其本來的意願是想騎自行車的,只是受了各種限制,才很少騎。 社區被設計的不合理,使他們購買了汽車,而買了就要開,否則放在那裡不開也要花錢,所以他們出門主要是開汽車。 他們也想騎自行車,但社區道路被設計的不適合騎自行車,自行車也被設計的令人難受不適合久騎。 而且也難以維修保養,不像中國到處都能找到在路邊非法擺攤的修車師傅,白人的自行車爆了一條胎就要被迫閑置很久。

==


在美國的華人,尤其是中國留學生,最擔心的事是不能和白主子保持一致。 結果越害怕發生的事情越要發生, 至少在騎自行車這件事上,美國的華人顯然沒有和白主子保持一致。


==

因為找不到老婆,心煩意亂,我最近半年都沒什麼新想法,我現在的帖子都是翻炒以前的冷飯。 不過即使是炒炒我自己的冷飯,也足以秒殺網上論壇所有的人了。

 

==


昨天來找我的那個白小伙愛德華,是一個能說明白人和自行車關係的實例。


愛德華在雪城從事挨踢工作,日常騎自行車作為交通方式。 他既有騎自行車的意願,也有實際的交通需求,但他面臨種種困難,有可能最終放棄騎自行車。比如: 

 

1, 美國社會不為他提供自行車的維修服務,他一個月前告訴我,他自己有全套的修車工具,並且說如果我的自行車壞了,他都可以幫我修。 他的車壞了只能自己修,然而他的修車能力有限,現在車胎爆了一條,他就只能把車擱置,改為步行。 昨天他僅僅是來找我交房租就步行了2。5公里,可以想見他這幾天步行的里程和艱苦程度。


2,由於社會不提供廉價便捷的修自行車服務,導致他經常不能騎車,或者被迫頻繁購買新車。 按我觀察,白人騎自行車,每騎2000公里,就要扔掉一輛自行車。 以每輛新車200美元計, 每花在自行車上一美元,只能騎10公里, 而且因為車常壞,不能保證隨時能有自行車可騎。 相對來說,開小汽車的費用是3公里/美元, 雖然小汽車比自行車貴,好歹車壞了有修車店修。


在美國騎自行車的費用是10公里/美元但沒有保障,開小汽車的費用是3公里/美元但有保障,愛德華的自行車胎扁了就只能走路,這等於逼著他去買小汽車,一輛二手的小汽車也就兩千美元,貴些但比他那輛幾百美元的自行車可靠。


3,美國的自行車被設計的很難騎,他把那輛沒有擋泥板,窄胎,座位極硬,沒有貨架的公路賽車當做日常交通車騎,必然使他感到不適。 美國自行車錯誤的設計,以及他自小長大形成的錯誤的審美,使他購買和使用很蹩腳的自行車。 騎車的體驗難過,最終會促使他放棄自行車。


4,郊區的道路被設計的不適合騎自行車,當然目前愛德華主要在市區騎。未來如果他跳槽去遠郊的公司上班,主要活動區域改為郊區,他可能就要放棄騎自行車。 


總之,愛德華想騎自行車,也有騎車的客觀需求,但社會在多方面不支持他實現他騎車的願望,他自己的動手能力也差,自幼受社會影響形成的審美觀也不對,雖然他在克服重重困難努力地騎自行車,但最終他可能放棄騎自行車而改為開小汽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12 22: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