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的這個文化現象, 我最早是從美國人騎自行車喜歡在車後面掛個拖斗注意到的。
人類早先有尾巴, 後來進化掉了。 雖然生理上的尾巴已經消失, 但尾巴仍活在人們心中。 在人們的心目中, 自己仍然有尾巴。 相對來說, 歐美人覺得自己的尾巴比較長, 而中國人覺得自己的尾巴比較短。
美國人騎自行車喜歡在車後面掛個拖斗, 表面上他們想用這個拖斗運貨物或乘客, 實際不盡然。
中國人用自行車運載客貨,一般直接放在車后貨架上, 只有在載重過大(200斤以上), 才開始考慮用三輪車, 而三輪車的實質是在自行車的側面加第三個輪, 成為挎斗三輪車。 北京的人力三輪車是沿軸線對稱的, 但這種對稱的三輪車, 是不對稱的挎斗三輪的衍生物, 本質上與挎斗三輪相同。 中國人也想到了通過在自行車後面加個拖斗以增載入貨能力的方法, 故意不這樣做, 是因為不想在自己屁股後面加一條大尾巴, 認為大尾巴會影響自己的機動性。
美國人能夠在即使不載貨的時候都在自行車後面拖著個拖斗, 在中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 原因不是美國人想載很多貨, 而是美國人心目中自己有條長尾巴, 自行車的拖斗,就是這種長尾巴心理的表達。
自行車的祖先是歐洲人發明的獨輪自行車,獨輪車沒有尾巴,騎獨輪車類似於人直立行走。 但這種獨輪車穩定性差, 很快就被淘汰了, 歐洲人在獨輪車的後面加了個小拖斗以增加穩定性, 也就是原版自行車(前面一個大輪, 後面一個小輪)。
如果說騎獨輪車相當於人兩腿直立行走, 則騎兩輪自行車, 相當於人在走路的時候, 屁股後面拖了個輪子, 彷彿怕小孩剛學走路時仰面摔倒, 在小孩的后腰向後綁個支架和一個著地的輪子。 自行車的第二個輪子, 功能相當於一條尾巴, 像袋鼠一樣, 覺得兩腳站立不夠穩定, 就用尾巴在後面支在地上當第三個支點。 認可騎自行車的人, 等於是認可自己有一條短尾巴, 自行車的後輪就相當於這條短尾。 中國人騎自行車運貨時喜歡把貨物都放在車后貨架上, 相當於袋鼠把要攜帶的物品放在自己的尾巴根上。 人在騎自行車時, 確實覺得自己屁股後面有一條兩三尺長的短尾巴。
中國人認可了騎自行車, 說明中國人認為自己有一條不到一米長的尾巴, 但拒絕接受更長的尾巴。 而美國人騎自行車, 喜歡在後面加拖斗, 使尾巴長度達到兩米以上, 相當於美國人認為自己需要一條兩三米長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