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辭了洗碗工無業, 馬上就要出發回國去找找不到但又不得不找的不知在哪裡不知是誰的對象, 近期不會再發這類知識貼子了, 臨走前寫個關於手套的。
在美國的醫院和廚房的工作人員, 都應戴一次性乳膠手套。 我實際在醫院看到的情況是, 醫務人員, 職級越高的, 越不戴手套。 廚房裡也是類似, 越是職務高的廚師主管什麼的, 操作時越少戴手套。
戴手套操作非常必要, 在美國, 泡疹病毒泛濫, 80%的人口有泡疹病毒感染, 餐廳的臟餐具有客人的唾液, 而醫院裡所有被人手碰過的物品, 如門把手, 電梯按鈕, 電話聽筒和按鈕, 電腦鍵盤等等, 都有泡疹和其它病原體。
職級高的人較少戴手套, 一是因為他們官大, 很少人能管他們,一是笨, 他們並不知道我上一段話里的知識, 一是愚昧, 即使知道了這些知識, 他們也沒動力採取行動保護自己和他人。
操作時不願意戴手套的人, 還有另一層的笨: 沒有掌握戴手套的方法。
戴手套涉及幾個要點, 沒掌握就戴不好, 沒人教, 只能自己去悟。
乾燥的手戴手套較容易, 拎起一隻手套吊在空中, 找到大拇指的位置做為定位參照物, 把五指微散開插進手套, 我戴一雙乳膠手套一般用8-10秒。 我觀察一些戴手套熟練的護士, 也是這個速度。
我因為天資差, 智商低, 戴手套速度很難提高, 但我推測, 如果把戴乳膠手套辦成體育比賽的話, 比如每人戴一百雙, 看誰完成的時間短, 一般的熟手應該能五秒一雙。像我這樣最好成績八九秒一雙的笨蛋是沒資格參加比賽的。 不是比賽項目的事,美國人通常做不好, 而且大多數人把某個簡單小事重複做了幾十年, 仍然停留在生手外行的水平。
濕手戴手套比較麻煩,因為摩擦力大。 我當洗碗工時, 目睹十幾個人刷鍋, 基本上只有我一個人必戴手套, 我推測他們沒有掌握濕手戴手套的方法。 我的方法是, 在水池裡, 把手套浸入水中裝滿水提起來,把裝滿水的手套拎在空中戴, 速度也是十秒一雙。
我戴干手套一般用大號的, 而濕手戴時, 為了減少手套里的殘餘水量, 用中號的。
刷鍋時,廚房用鍋一般沒有病原體污染, 但很多廚房用的容器是不鏽鋼薄板衝壓成的, 邊緣鋒利, 用光手摸了一下, 手上就可能出現一道割口, 雖然很淺。
我在洗碗時, 都是用雙層手套, 估計整個美國只有我一個人這麼做。 大約5%的手套是有漏孔的, 也就是說, 你如果幹手戴上手套泡在水裡五分鐘,再脫掉手套查看, 在5%的情況下會發現手上某處有濕斑。 餐具上有客人的唾液, 50%的美國人唾液里有泡疹病毒, 所以對洗碗工來說, 5%的手套漏水是個嚴重問題, 當然, 可能整個美國只有我一個人這麼看。 此外, 洗碗時手套受到摩擦, 也容易破。 按我的操作經驗, 如果戴一層手套洗碗二十分鐘, 手套漏水的可能性為20%, 而戴雙層手套則漏水的可能性為1%。
美國人對手套還有種種偏見, 以後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