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西餐文化:一朝被蛇咬,萬年怕井繩

作者:qwxqwsean  於 2012-7-17 23: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24評論

關鍵詞:西餐文化, , 萬年

歐美人的食物品種只有中國人的幾十分之一,原因之一是西人智力低膽子小。 中國人則相對來說藝高人膽大。

 

對動物,歐美人不敢吃動物內臟,我認為並不是他們真的認為牛百葉,豬肚,豬腰,豬大腸難吃,而是因為害怕和沒本事,由於沒本事處理而害怕。歐美人潛意識裡,認為所有的動物都像河豚魚,內臟都可能有劇毒,碰著就會死。  中國人則認為,即使所有的動物都像河豚魚也沒關係,河豚魚再毒,也能技術處理成美食。

 

對植物類,歐美人也是擔驚害怕縮手縮腳,只敢少量吃簡單的幾種蔬菜水果。 歐美人潛意識裡認為他們肉眼看到的所有植物類都是有毒的,像桑椹這種美食,我大膽吃,所有中國人也都會大膽吃,歐美人碰都不敢碰。中國人喜歡吃並且大量吃所有可食的蘑菇或木耳真菌類, 而歐美人只敢少量地吃很少的幾種, 因為他們既不懂也怕死, 他們暗自認為幾乎所有的蘑菇都是有毒的。

 

四千年前中國皇帝神農誤嘗一種毒草被毒死,但中國人沒有因此懼怕百草,反而繼續研究並掌握哪些草可食,那些不可食, 哪些草能做什麼葯治什麼病,哪些草能做調料,都研究得清清楚楚。  

 

歐美人的祖先估計也曾被毒草毒死,由於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智商低能力差沒能力辨別植物的可食性和藥性,從此對蔬菜說拜拜, 連用作肉類調料的香料植物花椒大料香葉陳皮桂皮, 甚至姜蔥蒜都不敢用, 導致西餐烹飪的肉類都沒調料沒味道。 歐美人也自知做的菜沒味,所以猛放番茄醬, 認為放的番茄醬越多, 菜就越高檔。 

 

比如黃花菜和銀杏果,含有氰毒,要經過預處理才能吃,在中餐是大眾歡迎的常用食材,歐美人不管好不好吃,由於能力低下,沒本事處理,不敢吃。

 

 

1

高興

感動

同情
3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4 個評論)

回復 病枕軛 2012-7-17 23:25
SF+有趣
回復 qwxqwsean 2012-7-18 01:27
陳皮只是晾乾的柑子皮而已, 燜狗肉必用, 燜鴨必用,西餐對柑子皮懂個屁。

我最愛吃的蔬菜類之一是柚子皮, 還有南瓜藤, 西餐懂個鳥。

西餐對植物類和內臟是很忌諱的。 我從平日和美國人打交道能感受到他們對日常幾種常吃的食物之外的任何陌生食品的恐懼, 他們在想, 如果不慎吃了一口豬肚,鴨肝, 桑椹,大蔥, 萬一中毒死了怎麼辦?
回復 qwxqwsean 2012-7-18 01:28
西餐怎麼只有鵝肝? 而且把鵝肝做得像白開水煮熟的土豆塊似的?   

雞肝鴨肝豬牛羊肝跑哪去了? 把所有其它的肝都扔了留下鵝肝附庸風雅。 鵝的其它部位呢?  鵝肉鵝胃鵝腸鵝掌鵝翅膀怎麼跑到垃圾桶里去了?

西餐魚卵居然加鹽生吃,又咸又腥。 中餐的魚卵至少也要弄熟, 我自己煎的即魚卵都很香。 而且為什麼只吃那幾種海魚卵? 中餐任何魚卵都吃, 還有魚腸,肝,魚飄都是佳肴。 西餐的魚頭怎麼又跑到垃圾桶里去了? 魚翅呢?

西餐對鵝肝魚子不懂裝懂, 畢竟還是不懂。
回復 qwxqwsean 2012-7-18 02:17
醬油是中餐常用調料, 但不是所有的菜都放醬油。  

醬油在食品里應該算是科技含量很高的東西了, 醬油除了提供發酵了的大豆的香味和用於著色之外, 是一種重要的鮮味劑, 源自醬油里的水解大豆蛋白, 不懂得什麼是鮮味的人不知道醬油和豆拌醬的重要性, 豆拌醬在川菜里是個很重要的角色。 豆鼓提供的也是鮮味和特別的香味。 西餐的字典不知道什麼叫鮮味,所以對西餐談醬油是對牛彈琴。  

多年前中國有假冒的醬油是用化學方法水解頭髮和廢皮革做成的, 聽起來噁心, 但它的成分是水解蛋白質, 而且濃度很高,鮮味極濃。 其實我覺得用化學方法水解頭髮做成的醬油是比用大豆做的醬油更好, 只不過聽起來不雅而已。

中國市場常見的一種叫"美極鮮"的醬油, 好象就是用化學方法水解蛋白質做成的,好象沒有用到大豆。 在總體上沒什麼科技含量的烹飪里, 醬油應該算是高科技。 當然, 好東西也不能濫用。
回復 qwxqwsean 2012-7-18 02:49
中國古代特別講究吃的是王公大臣,比如像周文王,蘇東坡這樣的人,一般的平頭百姓也就是跟風湊湊熱鬧而已。

中國的烹飪文化是貴族氣很重的,很多菜的做法是先由御廚發明再流傳民間的。
回復 qwxqwsean 2012-7-18 02:50
老鼠是可以吃的啊, 著名的復活節島上的老鼠就是最早登陸的土著作為家畜帶過去的。 後來因為老鼠繁殖太快, 而土著有更好吃的東西就不太吃老鼠了,鼠災成為導致復活節島文明崩潰的原因之一。  我提到這個例子是想順帶說人類吃老鼠有很長的歷史。  

當然, 一般的老鼠太小了, 沒什麼肉, 不太值得吃。 老鼠肉也算不上好吃。 麻雀則確實很好吃, 但肉太少。吃麻雀, 吃老鼠, 都像啃雞肋, 當然, 雞肋也是可以吃的。   

其實, 漢族人傳統上是不喝奶的, 從傳統漢族人的眼光看, 蠻族喝牛奶羊奶和喝老鼠奶是一樣可笑的。 我的意思是, 奶可以喝, 老鼠也可以吃, 不必互相歧視。  

老鼠在傳統中國文化中地位崇高, 高於第二位的牛, 從來不歧視老鼠。那些認為吃老鼠很可怕的人, 不仿花點時間研究為什麼中國人把老鼠放在生肖第一位。
回復 qwxqwsean 2012-7-18 03:13
飲食的種類沒高下,但烹飪技術水平有高下, 西餐吃鵝肝而不吃鴨肝鴨舌鴨脖,吃鵝肝而不吃鵝肉鵝胃鵝腸鵝掌鵝翅膀,是無法自圓其說的, 只能說西人不懂雞鴨鵝, 僅以吃餓肝附庸風雅。

這類似於阿Q不會寫自己的名字, 卻學會了人字的一種寫法到處張揚。 他們的鵝肝做法也太簡陋了,肥肝白水煮一下, 只能相當於知道人字的一種寫法。
回復 qwxqwsean 2012-7-18 03:13
我自己受現在的大眾文化影響也歧視吃老鼠, 但我很愛吃麻雀, 我想指出的是, 對傳統中國人來說, 吃老鼠和吃麻雀大致是相同的, 不分高低。

傳統的中國人並不因為飢荒才吃麻雀, 也不因為飢荒才吃老鼠, 只是因為肉少才少吃。 廣東的一道美食是禾花雀, 比麻雀更小,肉很少, 吃起來和吃雞肋一樣, 但禾花雀是高檔美食。

最早登陸復活節到的原始土著帶去了老鼠,也帶了雞, 好象還帶了豬(沒有流傳下來), 但老鼠和雞一樣, 都算是家畜。 復活節島的魚和海鳥很多, 有更好吃東西, 老鼠就吃的少了, 而老鼠的繁殖能力超級大, 很容易成災。
回復 翰山 2012-7-18 07:42
還是好文。
回復 HappyUSANA 2012-7-18 09:36
好文
回復 一個90后 2012-7-18 12:29
前來膜拜貝殼村第一哲學家,博主可以出散文集了……
回復 Duoduo6 2012-7-18 14:02
我常去洋人超市購物,感覺西方的調料比咱們的多的去了。咱們吃內臟,雞爪,豬蹄,魚頭等是因為過去太窮。
回復 qwxqwsean 2012-7-18 23:03
對一般的美國大眾和廚師來說, 能知道把鵝肝像煮土豆一樣燙熟, 就算很懂飲食文化了, 你如果再繼續問他們如何怎麼吃鴨肝鴨舌,怎麼吃鵝胃鵝掌翅膀, 還說要放什麼姜蔥五香粉, 你就太難為他們了。
回復 精誠所至 2012-7-18 23:03
其他原因吧?
回復 qwxqwsean 2012-7-18 23:04
我在一個舊貼子中說過大學教育對傳統飲食文化的摧毀效果。

我自己的家人如此, 我認識的同學如此, 看了這些回復的貼子,再次提醒我確實如此。 像我的文盲農民祖母三叔公這樣的人都視為常識的東西, 上過大學的人完全不懂。 不懂也就罷了, 漿糊和偏見還特別的嚴重。

中餐的鮮味, 我在這裡要像介紹一個無人知道的學術概念來告訴大家, 其實, 文盲農民都了解什麼是鮮味。 很多家庭愛做魚頭湯, 廣東的大頭魚的頭比身子貴, 做魚頭湯很簡單, 用有點底油的熱鍋把魚頭略煎一下, 放兩小片姜, 加水燒開乃成, 邊喝邊贊:"鮮!", 這就是文盲都熟悉的鮮味, 而且大家都知道不是指的新鮮。

發酵的大豆, 都有鮮味, 常用醬油, 川菜常放的豆拌醬, 北方的"大醬", 以及乾的顆粒狀的豆鼓, 還 有腐乳, 臭豆腐, 都是鮮味劑, 這些是中國的文盲都知道的, 上了大學的, 吃多了麥當勞的人反而完全不知。

我說中餐的食材的品種是西餐的幾十倍, 中餐視為家常的食材, 歐美人想都不敢想, 這都不知道。
回復 qwxqwsean 2012-7-18 23:32
不會做, 怎麼辦?

不會做熊掌, 就說熊掌難吃, 豈止難吃, 對歐美人來說, 熊掌不是食品, 鯊魚翅不能加鹽生吃, 也不是食品, 所有不能生吃的, 都不是食品
回復 qwxqwsean 2012-7-18 23:32
食物品種多是因為窮,

法國人窮到了連鵝肝魚子松露都吃,

中國人更是窮瘋了, 連燕窩魚翅熊掌都吃
回復 qwxqwsean 2012-7-19 01:50
中國人吃雞爪子, 鵝爪子, 鴨爪子, 豬爪子, 羊爪子, 牛爪子, 熊爪子, 幾十種做法, 但不是用白水煮一下就吃, 其中雞爪子最便宜。
回復 qwxqwsean 2012-7-19 03:08
人有兩樣東西最可怕, 一是漿糊, 一是偏見。

人在食物上的偏見也是一種偏見, 相對來說, 歐美人的食物偏見比中國人的嚴重很多倍。 比如自稱喜歡吃鵝肝, 但拒絕吃鴨肝,是一種偏見。

中國人的食材種類多, 說明中國人的偏見少。  

在食物上有明顯偏見的人, 在其它方面可能也有很多偏見。 事實上按我的日常觀察, 發現相對於中國來說, 美國是個偏見的大本營。 來美國呆過半年以上的中國人, 相對於來美國之前, 大多偏見增漲。  

偏見本身是愚昧的標誌, 偏見多的人,工作損耗大, 效率低, 這也是美國工人的特色。
回復 qwxqwsean 2012-7-19 03:19
食物是有藥性的, 要區分, 歐美人不會區分是因為不懂。  

我的文盲祖母都知道公雞的肉吃了要上火, 母雞的肉沒那麼上火, 而吃所有的雞肉都會上火, 比如感冒時不宜吃雞肉。 歐美人哪懂這個?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21 21: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