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總是很好, 但美國公司並不會因為我不上班而倒閉。 不過還是可以對比一下
有我和沒我上班的區別。
比如我前年在一個汽車配件廠當操作工, 按全職的工作小時數折算, 我大約幹了三四
個月。 工資一開始6元/小時,
到我離開時給我漲到約8-9元/小時, 具體金額
不清楚, 因為是廠長在我的支票上像給小費一樣虛加小時數而成的。 在那個廠我一
開始幹了一個月全職,
然後被CEO找茬開除了兩次, 但由廠長允許繼續上班, 而我心
中不滿, 故意每周只上約二十個小時的班, 直至找到另一份工作辭職。
在那個廠里, 我參與生產了約十個產品, 加上常在倉庫打包裝, 偶然還打掃過衛生
。
我參與生產的產品里,
效率顯得特別高的是兩個零件。 一個是把一根不鏽鋼管軋扁
並打上五六個洞。 這個產品他們由最有經驗的師傅做, 也大約是每小時做約100件
。
改由我做后, 每小時300件。 他們效率低下主要是因為沒有解決衝壓后的脫
模, 我略施小技, 就解決了脫模問題。 做法是在衝壓后,
左手先用一塊2公斤重的
鐵塊按在零件上, 右手按下撤夾具的按鈕。 我辭職之後, 如果他們開機生產這個零
件,我估計他們會模仿我發明的操作方法,
由某一兩個工作態度好的熟練工來做, 產
量仍可達到300件/小時。 所以對於這個特定的產品來說, 我上班曾使公司收益,
但我離職了,
公司並無損失。
另一個我明顯高產的零件是個電磁芯, 工藝很簡單, 把約20個小鐵片迭起來, 安
上兩個小鉚釘, 用小衝壓機壓一下。
我一個人的小時產量和其他工人三四個人的產
量總和相同,並且我做的質量略高些。 我回憶當時我每小時的產量是65個。
其他工人的效率低主要因為他們懶, 上班時聊天或離崗或發獃, 進度自然慢。
其次他們迭小鐵片的方法落後, 他們是用手一片一片迭,
我則自己發明個小竅門,
用根小鐵絲, 穿過鐵片的一個孔, 一次穿幾百片, 像中國舊時的一長串銅錢, 然後
再用遊標卡尺從中逐段取,
這使我的迭鐵片的速度比別人快一兩倍, 同時我迭的鐵片
厚度一致(其他工人迭的厚度波動大, 衝壓後過厚或過薄者,為次品)。 他們和我
一起工作,
其實都看到了我的鐵絲穿鐵片的方法, 但他們沒人學我。
再次他們沒有掌握衝壓的一個小竅門, 我把一組鐵片放入模具中,
會用手指彈一下,
形成的輕微震動使鐵片組在模具里自動列齊, 這樣衝壓后就很易從模具中取出。 別
的工人沒意識到這個小竅門,
衝壓後由於鐵片組在模具里不齊, 卡在模具里難取出,
摳也摳不出來, 然後重複衝壓一次或多次, 才可以使零件容易取出, 當然,
這些
他們從模具里強扭下來的生瓜, 質量是不會太好的。
對這個零件來說, 我離職后產能會明顯下降。 不過, 對美國人來說,
生產是靠天吃
飯, 我人在時能順利生產, 就像老闆走路撿到錢, 只覺得是運氣好, 不感謝我。
我走了, 出不了貨了,認為相當於走路沒撿到錢,
只是運氣不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