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在雪城騎自行車,見到路上很多汽車來來往往,這些汽車不僅擋了我的路,而且明顯威脅我的人身安全。所以我常想:這些傻冒開車跑來跑去,在忙啥呢?
這些開車的人是去上班嗎?美國的大致情況是,上班工作的人數少,上班時間短,工作效率低, 美國的企業大多規模小,產量小,生產效率低。所以如果說公路上那些像逃難一樣奔波的車群大都是為了上班工作,解釋很牽強。 如果說他們是在去上學或購物,也難解釋上學和購物有何必要開這麼多的車。所以我對美國公路上的密集車流的基本解釋是美國的交通效率很低,這些傻冒們是在吃飽撐的沒事幹把車開來開去。
我認為提高公路交通效率的方法就是模仿中國,在道路上到處設立收費站。我的建議與中國的區別在於:1,收費站設置更加密集,比如北京市區內可以設100個收費站。 2, 刷卡過關,減少通關時間。 3,收費站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為了提高交通效率,過路費每月由政府作為補貼把100錢打到每輛車的收費卡上,然後每過一個收費站收5元過路費,100元不夠用的話就由司機貼錢,如果100元用不完,餘額歸司機所有。
這樣做的好處是,開車的人,每次開車上路,都會考慮自己這次行程是否必要,要解決的那件事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解決。 如果開輛空車沒事幹跑來跑去,轉一圈幾十公里要過幾次收費站繳幾次費。
中國現在公路收費站很多,人們抱怨物流成本高,問題是如果沒有這些收費站,中國的公路就會成為線狀停車場。 至於說物流成本高,可以把收的過路費再大部分不貼回來給開車人,但這些收費站的數目不能撤銷,而且要增加。像北京市內如果增設100個收費站,我估計北京市的道路交通流量會立即下降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