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論移民的焦慮感和不安全感 ZT

作者:naturelover  於 2010-8-31 03: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8評論

何為焦慮感和不安全感

  焦慮感和不安全感人人有之,它會時常和憂鬱及憤怒等情緒聯繫在一起。

  焦慮症的核心是,擔心那些在現實生活中多半不會發生,或發生的可能性非常小的事。害怕是指感到或識別出,有具體人和事對自身構成威脅或可能受到傷害而產生的一種恐懼感覺。不安全感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層次沒有能取得或取得后並不覺得牢固地擁有它,所以感到擔心害怕。

  不安全感和焦慮及害怕,有聯繫也有區別。焦慮本身是指一種擔心恐懼的感覺,是一種不幸感或災難會降臨的感覺。焦慮所涉及的問題很多,包括強制性(或強迫性)行為或想法,偏執或妄想狂,一種漫延到生活各個方面的擔心和恐懼,以及各種具體的恐懼症(如恐高症,恐蛇症,恐學校症等),其中以受虐妄想狂最為嚴重。

  移民為何易於產生焦慮感和不安全感

  如今,華人的移民幾乎遍布全世界,尤其是在北美地區,華人移民還在不斷增加。而對大部分移民來講,西方並不是他們夢想的淘金樂園。隨著理想的幻滅,接下來的是打工、讀書,因為要找一份專業工作並不容易。加上相當一部分移民自己的語言能力並不能真正過關,專業水平與西方認同的水平程度有差距,加上每天要為生存而奔波,不少人覺得活得那麼地辛苦,那麼地累。這種感受其實就是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你看:打工的累得要死,還不知今後路在何方;讀書的愁畢業后如何就業;搞專業的怕經濟不好裁員;自雇的除「創業艱難百戰多」外,還愁怎樣把生意維持下去。不少移民時常嘆息:人活著怎麼這麼地難?

  生活的基本要素包括食物、住所和衣物,接下來是需要健康,需要接受教育,需要有所作為(包括有工作),需要愛和被愛,需要在生活中有創造性並享受這種創造性,需要被他人或社會認同,需要生活得有價值、有意義,需要有信仰和精神追求,最終希望能達到一種超越世俗的高尚境界(Peak Experience)。以上就是心理學大師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的主要理論,馬斯洛也是健康人格心理學(Health Psychology)創始人和心理學上「第三思潮」的奠基人之一。

  從以上觀點來分析,新移民所面臨的不安全感,是在最基礎的層面上,即要有錢去付房租,要有錢去買食物、衣物,許多人不得不為此去打工,還怕被人炒魷魚,受委屈還要裝出笑臉。有的人去重新讀書,為的也是找份專業一點、固定一點的工作。但讀書時心裡有一種彷徨感和對前途的漂浮不定,不知未來腳落何方的擔心。這種迷茫感,也是一種不安全感。移民海外后機遇好點、能力強點、時間長點,有份較固定的工作,收入不錯的,這種不安全感會相對減少一些,但是心中的不安全感不會消失,不時仍會浮現。因為在西方的任何職業,工作上的挑戰和壓力都是巨大的。專業工作中新領域不斷被開拓和充實,也需要你自己隨時充電提高。而如果工作本身不穩定,它帶來的焦慮和不安全感更會加強。

  移民的不安全感的主要表現

  一、經濟方面的不安全感。如果經濟收入不穩定,會影響生活的方方面面,除了影響生活的品質,還會影響自身情緒,夫妻和家庭關係,以及子女心身的健康成長等。中國有句老話「貧賤夫妻百事哀」,也就是指這個意思。

  二、日常生活的可預見性(Predictability of Daily Life)。安全感指知道什麼會發生,你期待的是什麼,可能得到的是什麼。例如,一位學生,知道自己所學的專業好,畢業後有市場需求,會有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讀書時經濟上再困難,其內心卻會感到比較踏實,對待生活的各種挑戰也能比較從容應付。反之,如果你不知道你對未來的期待是什麼,對未來把握有多少,你內心一定會有不安全感和焦慮感的。而大多數新移民是在後者這個範圍 內。

  三、對社會環境的安全感。筆者在英國、美國和加拿大長期居住過。英國和西歐的社會治安最好,加拿大次之,對美國大城市的社會治安就不敢恭維了。但是,對於移民,尤其是大多數新移民來講,由經濟上的拮据,寧可找安全差一點的區域居住,以圖房租便宜一些。像美加一些大城市的窮人區,毒品、妓女以及槍擊現象都存在,自然會給新移民造成一種社會治安環境引起的不安全感。

  四、被社會和社交圈認同的安全感。如果你覺得被社會認同、尊敬,以及有比較廣泛的社會聯繫,這也會幫助你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移民中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士恐怕對這點感受最深,這也是他們喜歡社交和辦Party的重要心理動機之一。

  五、由健康狀況引起的不安全感。新移民所面臨的精神壓力是巨大的,這些壓力會影響情緒,情緒影響內分泌,內分泌的不良運作可以誘發各種疾病。筆者在多倫多的朋友圈子中,有兩位本是國內的英才,來這裡幾年後患上絕症,其中一位已經謝世。

  六、不安全感可以導致許多心理疾病和情緒問題。最常見的是抑鬱症、焦慮症,還有的產生憤怒狂燥,自棄行為或反社會行為。婚姻家庭關係出問題,子女情緒行為受大人影響也容易出問題。

  解決的出路與途徑

  要真正解決不安全感,核心是要努力建立起相對穩定的經濟來源渠道。要做到這點,除了自身努力以外,還要有智慧膽識。工作是難找,但也要看你自己是否敢於去闖、去創、去開拓。前些年留學生中曾流行一句話:在國內坐轎子的,出國幾年後還是坐轎子;在國內抬轎子的,出國幾年後還是抬轎子。這句話的確揭示了一種現象,大部分移民或留學生在剛出國時幾乎都是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兩手空空,一無所有,幾年之後,差距就拉開了。這裡核心是人的思維方式(Cognitive Process)(也即認識問題的方式)的差距,思維方式將對人的態度和行為調節起決定性的作用。心理學上對這方面有大量的研究,敢闖的,敢開拓的,自信心強的人中,往往成功率比例是比較高的。

  要解決不安全感的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心理調節,不要被一時的困難壓倒,而覺得前途渺茫,終日憂鬱焦慮。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同時也要調節自己的心理期待值,並把它建立在社會的某個點上(即某種類別或職位的工作),有了感到滿意的目標,為此去不懈地去努力,不要斤斤計較,不要患得患失,不要自暴自棄。

  如果由不安全感導致的憂鬱症、焦慮症,以及自信心低下,或嚴重憤怒,或產生嚴重的心理、行為、婚姻、家庭等問題,就建議你去接受心理輔導,以調節自己心態,便於重新振作起來。

  總之,我們都希望移民朋友在異國他鄉儘快適應環境,重新建立自己的家園,身心愉快、健康地生活下去。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shaitthis 2010-8-31 04:01
SF
第一代移民就是在給後代打基礎。肯定要吃很多苦頭的。
回復 h1pan 2010-8-31 11:46
Good
回復 茉莉清茶Jasmine 2010-8-31 16:35
以樂觀的心情去面對和適應。
回復 茉莉清茶Jasmine 2010-8-31 16:36
h1pan: Good
你怎麼不管什麼評論都後面加一豬豬呢?
回復 h1pan 2010-9-1 11:05
茉莉清茶Jasmine: 你怎麼不管什麼評論都後面加一豬豬呢?
豬豬=ME
回復 茉莉清茶Jasmine 2010-9-1 16:45
h1pan: 豬豬=ME
很可愛的豬豬哈。
回復 shanbeidaoqing 2010-9-2 12:27
幫我等茫然所困者理清頭緒。學習了!
回復 白露為霜 2011-6-14 21:14
焦慮感和不安全感不光是在新移民中,美國中間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感覺。這是個全球競爭的時代。自己一不努力馬上就被別人超過。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8: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