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一)上

作者:笙簫難默  於 2010-7-25 07: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前塵往事|已有17評論

關鍵詞:

       縣委書記高新華(一)

       認識縣委書記是在我下鄉后那一年的秋天。我下鄉的村子是縣委書記的點兒,而我所在的小隊又是他的點兒中之點兒,常年都駐有縣委工作組。那一年,縣裡掀起了 移栽小麥的熱潮。作為縣委書記當然要帶頭搞實驗田,親自嘗嘗梨子的滋味。大隊為了配合縣委的號召,大搞宣傳活動,還把村裡的劇團聚集起來,趕排節目,以便在現場會上演出。我當時也是劇團的一員,又兼著創作一職,理所當然地從地里調回到大隊部,搞起宣傳來了。現場會上,我演了幾個節目,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 其中的三個節目。一個是天津快板,一個是河北梆子清唱,還有一個是女生舞蹈。好像都是和移栽小麥的內容有關的。當然唱詞兒差不多都是出自我手。演出結束 后,縣委書記很滿意這次的宣傳活動,專門走到我們面前和我們一一握手致意。當輪到我的時候,縣委書記清晰地叫出了我的名字,還因為同姓,開玩笑說咱們可是當家子啊。在農村,當家子就是遠房親戚的意思,屬於同族同宗。不僅如此,還跟我說,「你寫的好,唱的好,演的也好。舞蹈還可以演的再柔軟些,雖然是栽小麥,但還是要有舞蹈的味道。」周圍的人都被他的點評逗笑了。從那時起,我們就算有了一面之緣,我也沒太在意。他是縣委書記,高高在上,我不過是一個小知青。那時我只有十七歲,說白了,也就一小黃毛丫頭。可是沒承想,在我後來的下鄉生涯里他竟給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關照。

       高書記那年五十多歲,中等身材,由於常常下鄉,臉曬得有些黑,老是風塵僕僕的樣子。現在回憶起來,其實他長的很英俊,炯炯有神的眼睛,端正的五官,加上和藹可親的風範,很有人格魅力。他是山東人,講一口地道的山東話,但並不是那種很擅長演講的人。他講起話來很慢,一句一句的,總像是在拉家常,但是卻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威嚴,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高書記常常下鄉到我們村裡來,但是我卻很少有機會和他說上話,每次也就能遠遠地看著他。他每次來隊里都停留很短的時間,來去匆匆的,而且身邊總是圍著很多人,輪流著彙報工作。但是通過工作組,我知道了他很關心我,每次來都專門了解我的情況。那時我們小隊一共有六個知青,都是女孩,我最小,也最不起眼。又由於我們都是中學同班同學,在中學時因為父親的歷史問題總遭到歧視。雖然和這些同學結伴到一個隊里,是因為她們還算是善待我的朋友,但是得不到尊重仍是常有的事情,這麽多年早已經習慣了。所以當知道縣委書記這樣特別的關心我,受寵若驚之餘,有了一份難以言表的溫暖和感 動。

       自從參加劇團演出后,我就時不時的被派往縣城參加一些活動。後來才知道,是高書記憐惜我小小的年紀能寫會編,想將來把我調到縣委宣傳部去,而那些活動都是高書記特意安排推薦的。他曾讓縣委宣傳部調我參加水滸的巡迴演講隊,一去就是兩三個月,走遍了本縣所有的公社。還記得我當時負責講的段子是李逵大鬧忠義堂,並在巡講結束后在全縣的萬人大會上作彙報演講。後來縣裡文化館主辦文學創作班時,我竟也在被邀請之列。在縣城混得久了,也認識了不少縣裡的名人。可那時我畢竟只是個孩子,不太會和人打交道,自我感受還是被人歧視的異類,見了當官的總是繞著走。

       在生產隊里,高書記也儘力給我提供經受鍛煉的機會,聽說他曾提議讓我擔任小隊的會計,最後不知什麼原因不了了之。有了這些關照,我在農村的日子過得比其他知青要輕鬆許多。那時的我,思想激進,爭強好勝。畢竟受了共產黨那麽多年的教育,很相信毛主席說的話,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裡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我沒有像我的一些同學們那樣消極的苦菜菜的混日子,而是興高采烈的融入了農村的生活當中,和當地人打成了一片,不怕苦不怕累,受到了鄉親們的喜愛和稱讚,總是被評為勞動模範和優秀知青什麽的。當時縣裡大抓棉花生產,我們隊也成立了植棉小組,組員是一色兒的女孩子,有知青,也有當地的小閨女們。我還當過一段時間的植棉組長,被派到縣裡接受師範大學生物系主辦的短期面授班,學了很多種植棉花的技術和經驗。後來經過努力,我們的試驗田還真的成功地打破了高產紀錄,被邀請去各地介紹經驗,著實風光了一陣。也算給縣委書記爭了光,沒有辜負他的一片苦心。不久我還被糊裡糊塗地當選為生產隊的政治隊長,想來高書記在裡面一定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實那年我只有十九歲。

       在縣城工作或開會的時候,曾經和隊里的領導一起拜訪過高書記的家。他的家在縣城的小巷深處,是個大雜院,住的都是縣裡的領導。他的家裡很簡樸,房子是農村常見的普通平房,中間一個堂屋,兩邊是卧室。房子不大卻乾乾淨淨的。他的妻子也是縣裡的幹部,一個同樣熱情憨厚的人,待人非常誠懇。尤其是他的妻子,每次見到我都說:「咱老高家的人就是老實。」 還囑咐我有事儘管到家裡來找她,不要不好意思。可我從來沒有麻煩過他們,也沒想過要在他們那裡得到什麽好處,因為他們是正直善良胸懷坦蕩的人,是難得的君子。我見到過他的孩子們,一個女兒兩個兒子,都是很出息的年輕人。他的小兒子和我的年齡差不多,是個複員軍人,也在縣裡工作。其實他們對我就像對他們自己的孩子一樣,從他們夫婦那裡,我感受著一種文革后從未有過的安全感。

(未完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7 個評論)

回復 雨中獨行 2010-7-25 07:29
真是感人。
回復 笙簫難默 2010-7-25 07:49
雨中獨行: 真是感人。
他是我人生中遇到的一個難得的好人,長輩。我母親說,我這人命不好,但在遇難時總有貴人相助。他可能就是我的那個貴人吧。
回復 雨中獨行 2010-7-25 07:53
笙簫難默: 他是我人生中遇到的一個難得的好人,長輩。我母親說,我這人命不好,但在遇難時總有貴人相助。他可能就是我的那個貴人吧。
那就是命好~~
回復 笙簫難默 2010-7-25 07:57
雨中獨行: 那就是命好~~
謝你吉言了,托你的福~~
回復 雨中獨行 2010-7-25 07:57
笙簫難默: 謝你吉言了,托你的福~~
回復 藍天雨天 2010-7-25 09:26
你的知青生涯真的是多姿多彩,不算苦,遇到了這麼好的人真是你的福氣。要不的話,家庭成分不好,累死累活還沒人知道呢?那有那麼多的好美差。
回復 笙簫難默 2010-7-25 09:54
藍天雨天: 你的知青生涯真的是多姿多彩,不算苦,遇到了這麼好的人真是你的福氣。要不的話,家庭成分不好,累死累活還沒人知道呢?那有那麼多的好美差。
沒錯,真是遇到好人了。很感恩!
回復 穿鞋的蜻蜓 2010-7-25 19:35
溫馨的老故事
回復 異域堂 2010-7-25 23:18
生活本來就是純樸的。
回復 笙簫難默 2010-7-25 23:19
穿鞋的蜻蜓: 溫馨的老故事
是啊,重溫彷彿回到了從前。
回復 笙簫難默 2010-7-25 23:26
異域堂: 生活本來就是純樸的。
所以真實而溫暖。
回復 QQ靜聽 2010-7-26 01:08
感人。
回復 rongrongrong 2010-7-26 02:42
回復 笙簫難默 2010-7-26 03:02
QQ靜聽: 感人。
回復 笙簫難默 2010-7-26 03:05
rongrongrong:
謝謝!
回復 xoyuanfen 2010-10-21 09:51
想不到你下過鄉啊。
回復 笙簫難默 2010-10-21 12:05
xoyuanfen: 想不到你下過鄉啊。
是啊,老了。。。呵呵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8: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