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可可托海(轉)

作者:nb945  於 2009-9-22 10: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關鍵詞:

 


    大河的第一座城鎮流傳著3個一窮二白的青年閑來無聊找到寶石發財的故事。話說3人到山裡散心,走過一塊青草地看到一隻金色旱獺在打洞,覺得很有趣,就站在山坡上看。土撥鼠撅著屁股往外刨土,3人都不約而同地覺得自己出現了幻覺。事實上,他們看到的東西是完全真實的,那些刨出來的碎石五光十色現了幻覺。事實上,他們看到的東西是完全真實的,那些刨出來的碎石五光十色確實是寶石花,是真正的碧璽。
    他們找來十字鎬接替土撥鼠繼續打洞,最後每個人分得了一麵粉袋子的寶石,都成了百萬富翁。之後他們以警方沒有證據成功地逃脫了調查,都到烏魯木齊買了房,都娶上了漂亮的姑娘,都成為殷實的珠寶商人。
    根據這個真實的故事,你依然想象不到可可托海的寶石多到什麼樣的程度!許多居民兒時都有吹著口哨上山尋寶的快樂經歷,他們講:「收寶石的就在鎮上,兩毛錢一斤!」
    可可托海是中國寶石之鄉,出產海藍、碧璽、水晶、紫牙鎢、芙蓉石;它富藏中國一直緊缺的有色金屬銅、鎳、鉬、鉍、鎢,盛產黑色金屬鐵、鉻、錳。像阿勒泰大多數山區一樣,它也產金產銀。關於遙遠的可可托海,1976年之前屬於保密區,代號叫做一一一礦場,完全不允許對外宣傳,在地圖上是不可能找到這個地名的。就是到了改革開放如火如荼的1981年,周邊仍然設有3道關卡,沒有邊防通行證就只有老鷹可以自由出入。關於保密,這裡津津樂道的一個笑話是,礦上司機拉礦石到烏魯木齊的新疆鋰鹽廠去,進城不熟路違了章,交通警察問:「從哪裡來?」答:「一一一礦。」交警問:「拉的什麼?」答:「二號產品。」交警聽得一頭霧水,再問:「到哪裡去?」司機也不耐煩了:「一一五廠!」交警不勝糊塗,揮手讓趕緊走!
    建於整整50年前的新疆鋰鹽廠那個時候可是重量級國有企業,是可可托海礦的加工廠,是中國鋰鹽工業的搖籃,為了保密的緣故使用代號一一五廠。至於二號產品,就是鋰了。司機的回答一律只有數字,交通警察如何會不緊張?可可托海的貢獻
    在中國完全告別過去那段艱苦歲月的時候,可可托海的居民是懷著複雜而又親切的感情的。它與遠隔萬水千山的朝鮮發生過異常緊密的關係。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那場戰爭結束后中國欠下蘇聯一筆天文數字般的債務;一個幾乎不為外界所知的事實是,富蘊北部崇山峻岭環抱中的可可托海成為償還那筆巨債的主要地方。在國人印象里,中國是靠整火車整火車的蘋果、白菜、大米和豬肉還掉那筆債務的。但是國家認識到,靠農產品還掉那筆債務幾乎不知需要多少時間,因此決策以蘇聯迫切需要的稀土還債。如果沒有可可托海,中國那時的日子會更難過。
    這個隱藏在深山之中的小城鎮替中國還掉巨額外債的說法有好幾個版本,有的說是四分之一,有的說是三分之一,還有的說是四成。我從可可托海礦務局得到的數字是四分之一。不管怎麼說,可可托海為中國作過巨大貢獻是沒有疑義的。
    那些更大的貢獻還有:
    還記得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嗎,衛星必須用銫,那是可可托海提供的。
    還記得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嗎,核彈必須用鋰,那是可可托海提供的。
    我們在懷念兩彈一星功勛們的時候,不應該忘記這個隱藏在大山裡的小地方——中國,新疆,阿勒泰,富蘊,可可托海。

新疆北部最寒冷的地方
同富蘊縣北部山區的大多數地方一樣,這裡沒有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別。外地人到了小鎮,當地人會無一例外地講起1960年零下56攝氏度的低溫。不過這是個未能得到氣象當局承認的記錄。中國科學院冰山考察團測到的數據是零下51.5攝氏度。在那個最冷酷的冬天,小鎮放假一個星期,居民實在不得不外出時,就把全身裹得只露出兩隻眼睛。自那以後最冷的日子是1987年,11月14日開始了連續一周的大雪,氣溫從零下16攝氏度一直降到零下50攝氏度,礦區不得不放假,4000人上街清除超過半米深的積雪。那裡有多冷呢,冷到汽車擋風玻璃都是雙層的,還要再加上護套,否則就會凍裂。
    我們聽到當地老人抱怨一年比一年暖和起來,變得越來越不像可可托海。其實現在每年能夠稱作暖日的日子還是不超過90天,仍有10多天氣溫低於零下40攝氏度;不過,在上個世紀70年代,冷日要超過一個月。與老人們相反的是,姑娘們對此變化感到欣喜,過去太冷的天氣使她們失去太多穿裙子的機會,那時流行的做法是,長褲外面套上裙子,在一天中勉強可以忍受的一個多小時里把長褲挽到看不出來的程度。現在,我們很容易就看到了一群著短裙的姑娘,她們的長發飄在可可托海10月的風裡。
    可可托海是富蘊縣第一個設鎮的地方,做過縣治,過去那條經常遭洪水沖刷的簡易山路現在變成了同烏魯木齊一樣平整漂亮的通途。從縣城東北方向進入山區,行程50公里多一點,山路復山路,彎路復彎路,翻過最後一個山頭,就看到了山間盆地中的可可托海,就看到了掩隱在濃密樹叢里的可可托海,就看到了朝思暮想的浪漫可可托海。
    正像它的哈薩克語地名之意——綠色叢林那樣,大山長滿了西伯利亞落葉松和秋天葉子會變紅的楊樹,山林里出沒著野豬、狐狸、猞猁、紫貂、松鼠和漫不經心的熊、儀態優雅的鹿,林間草地上生長著名貴的冬蟲夏草、黨參、赤芍。青色河谷中,遍生秀麗白樺,猶如亭亭玉立的姑娘們共約浣紗。

如果你是夢,我願長醉不願醒
    正像它的蒙古語地名藍色河灣那樣,那一灣水是令人心悸的藍。它處於中國唯一流向北冰洋的河流額爾齊斯河源頭區,北面和東北方向是逶迤800里的阿爾泰山脈。夏季高山冰雪消融,冰冷的溪流千聚萬合跌宕而下,匯成庫額爾齊斯河,同它稍西一些的喀依爾特河組成額爾齊斯河的姊妹源。大河其它的主要支流有更西面的喀拉額爾齊斯河,以及中下游流經阿勒泰市區的克蘭河和廣為人知的布爾津河、哈巴河。河裡出產中國最名貴最稀有的北極 魚回魚、白斑狗魚、長頜白鮭、高體雅羅魚等一些內地人聞所未聞的魚。湍急的河水在滿是碩大鵝卵石的河床上咆哮著把小鎮劈成河南河北兩部分,然後向南經過縣治庫額爾齊斯鎮,從此一直向西流過福海,從阿勒泰的另外一個縣哈巴河進入哈薩克,再改向北上匯入鄂比河最終撲向寒冷的北冰洋。
    你在伊雷木湖右岸的大坂上依稀可見一條古棧道。傳說那是成吉思汗西征時到可可托海的路。你在那個附近也可以看到一個飛機場的遺跡,那是上個世紀50年代連通與北京與莫斯科交通的證明。你在鎮上,在河南與河北之間,可以看到兩座橋,一座是原木搭的俄式橋,一座是鋼筋水泥建的現代橋。古棧道同老機場、老木橋與新鋼橋,連接了漫長的時空。
    小鎮恬靜安逸,看上去似乎很久以來沒有多大變化。在一兩千米高的崎嶇山坡上,在水聲不絕於耳的河谷地帶,散落著年代久遠、斑駁陳舊的低矮民房,好些人家的院子里堆著高高的乾草垛,那是牲畜過冬的儲備;有哈薩克族牧人騎馬同他高大的駱駝一起進入並淡出小街。那裡還保存著一些半個世紀前蓋的俄式建築,最高不過3層,外表一律塗著黃漆。當地人沒有像中國城市通常的做法那樣熱衷於拆掉舊建築,現在這些飽含風情的老房子成了旅遊元素的無價之寶。小樓還在,令人回憶起俄羅斯人拉著手風琴在走的時刻。那些十月革命時代跑到這裡的白俄的後裔後來大部分都走了,有的回了國,大部分去了澳大利亞。小樓還在,令人回憶起生產者們周末打扮一新到那裡跳舞的情景。一座保存完好的城鎮就是一部活著的歷史。一位戶外愛好者在他的博客里說,可可托海,如果你是夢,我願長醉不願醒。
    在冬季,可可托海完全是雪以及同雪有關的景象。家家都有爬犁,馬拉爬犁是冬天最方便的運輸工具;小學生穿著冰刀飛過街道飛進學校;人們必須砸開河裡厚厚的冰層取水或捕魚;大雪經常會堵住家門;因為裸手拉門很容易粘掉一層皮,小孩學會的第一件事通常是開門必須戴上手套。
    早年這裡眾所周知的笑話是,天氣太冷了,以至於小解時不得不帶上棍子敲掉水柱。山上,雪崩波瀾壯闊,通常頻繁發生在3月底4月初。老輩人都記得上個世紀60年代那次駭人的雪崩:兩名工人趕著10頭騾子給礦上送用品,騾子身上的鈴鐺脆響引發了鋪天蓋地的雪崩,兩人中的一個和所有10頭騾子沒能逃生。
    可可托海的所有,讓你可能像個寫詩的人似的,遙望它的過去,遙想它的未來,那裡的風與流水不舍晝夜,預示著可可托海百年夢的復活,報告著可可托海新時代的開始。
 
 
 
 

3號礦

秋色

可可托海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2: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