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得意人生不覺,人老才知悟、知悔》讀感

作者:往事並不如煙  於 2015-11-17 22: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閑侃閑聊|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16評論

      不願說那些冠冕堂皇的話,不願說些理論性較強的飄飄然的假話、大話、空話,「高大上」也可解讀為「假大空」。生活在最底層老百姓,說些接地氣的實話—
    讀了網友一篇轉帖《得意人生不覺,人老才知悟、知悔》很感動,但感動之餘的冷靜,卻有幾多思考。
    文中提到經濟學家張宏馳,和其兩個兒子張成、張敢。還有王姨王秀珠和離異后與王秀珠再婚的「老陳」,在此僅以家庭的角度來闡述自己的拙見,跟張宏馳的本人一生輝煌的事業無關。
    首說張宏弛從農村上大學,隨即拋棄了結髮之妻王秀珠,理由是表親。如果張宏馳沒上大學又該如何?還會不會拋棄髮妻?上大學了,進城了,不一樣了,要攀高枝了。怎能瞧得起在農村青梅竹馬的土裡土氣的髮妻,真應了那句話:仗義每多屠狗輩,寡情薄意讀書人。
    次說王姨王秀珠,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村婦女。那個年代女人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給貨郎滿街走。一心樸實侍候著丈夫,即使被人家像衣服一樣丟掉,也無怨無悔。哪象現在,頭一天離婚第二天便踅摸著找人嫁了。這種執著的愛讓人感動!但做為王秀珠本人,是否考慮你現在的再婚丈夫「老陳」的感受。這種愛對老陳可否公平?你們可是合法夫妻。而王秀珠卻一門心思想著無情無義前夫,結論:王秀珠的愛是絕對自私的愛,這種狹義的愛自私的不能再自私了。
    三說「老陳」,娶了一個「同床異夢」的媳婦。晚上是人在床上,而心卻飛到另一個男人的身邊。只有夫妻之實,沒有夫妻之情,半輩子過著冷血生活。而且還要違心地照顧自己媳婦的前夫及家人,可能嗎?悲哀否。
    四說張宏馳的兩個兒子張成、張敢,不知何故天上掉下來個媽。遵父遺囑沒辦法只有為王姨王秀珠養老送終,「孝心」可嘉。而更多的是因為,正如文中所提到的一句話:「身上披著父親常穿的灰色大衣......」。正是這件「舊灰色大衣」才引起兒子的思父之情,對父愛的報答轉嫁至王姨身上,因此贍養王姨王秀珠老人。有句詞是說血濃於水,而這裡只有水沒有血,更談不上「血親血緣」。父親娶了王姨,孩子幾乎不和父親來往。孩子啊,招誰惹誰了,無辜啊。
    最後再說說經濟學家張宏馳,做為丈夫以近親理由拋棄髮妻。做為父親把自己的此生遺憾推給了孩子們,為何不在有生之年處理好自己的事情,為何要孩子來承擔你的人生遺憾及欠下的情債。還能不能做為男人擔當點生前事。
    本人看法:不配做丈夫、不配做男人、更不配做父親。他這輩子所對得起的就是他自己「襠下」那點事,自私自利。最後好象有些所謂的良心發現,其實不然,那是往自己老臉上擦些惡臭的胭脂。
    原文是想給當代「陳世美」正名,我看滿篇只有兩個字:坑人。
    在一個充滿封建意識,愚昧、狹隘、思想落後的國度里,發生此類事情是必然的。                                              
                                                                                                                                        2012.11.28.村


原文如下:
 
大陸經濟學家張宏馳在夫人馮華去世後,竟從天津鄉下領回來一個老態龍鍾的文盲老太太,讓她成為繼室。這令他的兒子張成和張敢百思不得其解。2009年11月,張宏馳辭世,千萬財產要分給繼母一大半,兒子張成萬分不滿和不甘。在企圖阻止繼母繼承遺產的過程中,他追尋著父親的情感軌跡,經過層層剝繭抽絲,他發現了父親和繼母的一連串秘密……

父親辭世
2009年11月5日,下午3點多,84歲高齡的經濟學家張宏馳突發心臟病。在被送往醫院途中,張宏馳還有短暫意識,他拉住兒子張成的手艱難地叮囑:「要是我熬不過去了,你和弟弟,一定要照顧好王姨……」
王姨是張成的繼母王秀珠。張成和弟弟張敢都沒有料到,這竟然是父親的遺言。
當天晚上,張宏馳因醫治無效,與世長辭。張成和張敢悲慟欲絕,更對父親的臨終囑託萬分疑惑:父親是大學教授,再婚為何要娶一個文盲?父親為何對這個農村老太太感情這麼深?臨終遺言,子孫他一個也不提,單單交代「要照顧好王姨」!
張成兄弟對此事百思不得其解,對父親也多少有些怨氣。
張宏馳1925年出生於天津,是北京某大學的教授,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張成在父親的盛名之下成長,繼承了父親踏實堅韌的品格,年紀輕輕就成為中關村一家科技公司的總裁。
1996年,張成的生母馮華去世。怕父親晚年生活孤寂,張成和張敢都希望父親續弦,卻被父親一口拒絕。5年後,父親忽然打電話來,讓兄弟倆回家。張成和張敢匆匆趕回去一看,家裡多了個陌生老太太!她衣著土氣,一臉皺紋,滿頭白髮,一問,老太太70多歲了,是從天津農村接來的,父親準備和她結婚!
兄弟倆震驚得說不出話來。父親如果找個老年女性知識份子做伴兒,有共同語言,屬人之常情;或者找個沒多少文化但比他小十幾二十來歲的漂亮女人,也可以理解。可這個年齡又大又沒文化的農村老太太,究竟哪點吸引了他?
聽說父親第二天將和這個叫王秀珠的女人去領結婚證,張成兄弟怕父親不高興,所以沒敢反對,但又一時無法接受這個繼母。於是他們試探著問父親與這個女人是如何認識的,父親不悅,說:「我的事情不用你們操心!」兄弟倆對視了一眼:父親不是老糊塗了吧?
父親與王秀珠結婚後,兄弟倆都對她很冷淡。他們很少回父親家,即便逢年過節回來看望父親,也很少與她說話。王秀珠話不多,在張成的印象里,她永遠都只是在家裡收收揀揀,從來沒有刻意討好過兄弟倆。
現在父親忽然去世,王秀珠將要參與遺產分配。父親一生向學,碩果累累,生活又極其儉樸,學校分配給他的位於北京三環以內的兩套住房,加上多年的津貼、著作版權費、收藏的字畫等,總價千萬之巨。張成和弟弟更加憤憤不平——一個70多歲的村婦,能嫁給他父親已是一步登天。這8年來,兄弟倆對她談不上敬重倒也客客氣氣,她在北京享了8年福已經是人生的造化,她有什麼資格分父親的遺產?
但兄弟倆的身份、地位、學識和修養,使得他們縱然心有不滿,做事也在情在理。2010年1月,兩人開始辦理父親的身後事。由於王秀珠也是高齡老人了,耳背、眼花、行動遲緩,張成雖有一百個不情願,也不得不親自奔波,去為她代辦一切遺產繼承的手續。
2月初,張成來到王秀珠的老家天津市郊。王秀珠終生無子,很多東西由其妹妹王佩娥的孩子趙亮代為保管。張成兄弟倆與王秀珠的親戚從來沒有過半點兒聯繫,此次為辦繼承手續才相互認識。聽說張成來拿材料辦理繼承手續,趙亮非常高興,主動地搬出了家裡放材料的木箱。在箱底,張成看到一本發黃的家譜,打開一看,他萬分震驚:王秀珠的母親竟然是張宏馳父親的表姐!也就是說,王秀珠和張宏馳是表親關係!而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的婚姻在法律上是無效的!
王秀珠的妹妹和趙亮知道此事嗎?至少他們肯定不知道近親婚姻無效。張成不敢聲張,只是悄悄將家譜放進公事包。這時,他發現了更令他震驚的事——在王秀珠珍藏的物品中,竟然還有一份離婚證書:張宏馳,王秀珠,青海省共和縣,1955年結婚,1965年離異。他們竟然曾經有過長達10年的婚姻!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太多的意外紛至遝來,令張成心亂如麻。他將全部材料都帶上了。告別了王佩娥一家人,張成立刻打電話給弟弟:「爸和王秀珠有血緣關係,婚姻無效,她沒有繼承權!」張敢也萬分詫異,更加疑惑:「你為什麼不問問王秀珠的妹妹到底怎麼回事?」張成說:「我一心想著王秀珠沒有繼承權,別的事沒敢驚動他們。等我回來再和你商量怎麼辦。」
一路上,看著鐵軌旁筆直的電線杆呼嘯著後退,張成心潮起伏。難怪父親對他和王姨的相識經歷諱莫如深。張成明白,只要他向法院提起訴訟,就意味著王秀珠從這場無效的婚姻里得不到任何遺產,她將凈身回到天津楊柳青鎮。這對於一個糊塗的年邁老人而言,是不是太殘忍了?可是父親在世時,一家人也對得起她了。不是進入這個家庭,她怎麼能出入坐小轎車?怎麼能有保姆照顧?怎麼能氣定神閑地侍花弄草?而她對這個家庭並沒有付出過什麼。
張成糾結一路,最終還是決定起訴。想到王秀珠並無子嗣,一個人回到天津未免凄涼,張成和弟弟商議,每月付給她一定的養老金。
2010年3月25日,張成向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決父親與繼母的婚姻關係無效,請求依法取消繼母王秀珠的繼承權。
因為勝券在握,張成有了一絲歉意,決定回去看望一下繼母。一進家門,他看見王秀珠正坐在陽台上曬太陽,身上披著父親生前常穿的灰色大衣,那風燭殘年、行將就木的凄涼晚景,讓張成難免有一絲心酸。他問:「王姨,你和我爸爸在1965年離過一次婚?為什麼你們結婚又離婚?」王秀珠半晌才聽清,遲鈍地嘆了一聲: 「你爸爸讀了很多書……多少年了啊……」
是啊,半個世紀過去了,那時離婚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這是怎樣一段感情?張成再追問下去,王秀珠卻已語無倫次。她蒼老得說不出一句邏輯正常的話,只剩下悲切混濁的淚水。
幾天後,張成到弟弟家做客,與弟弟、弟媳議論起繼母的事。弟媳提醒兄弟倆:「爸臨終時交代我們要對得起王姨,我們都答應了。現在他屍骨未寒,我們卻剝奪她的遺產繼承權,是不是有點兒過分?」張成心頭一震。
父親為什麼對一個村婦如此情深義重?這背後一定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自己不能做出不孝不義的事。張成決定再赴天津,搞清楚事實,決不讓父親在九泉之下難以瞑目。
6月初,張成再次來到天津楊柳青鎮。


追尋真相
王秀珠的妹妹王佩娥,得知張成是來追尋張宏馳人生軌跡的,不禁老淚縱橫。她告訴張成,張宏馳和姐姐王秀珠是青梅竹馬的表兄妹。在那個愚昧的年代,表親可以成婚。1944年,兩人舉行了傳統結婚儀式,拜了天地。
同年,張宏馳考入輔仁大學社會經濟系。為了支持他念書,王秀珠來到北京,在有錢人家中漿洗衣物、被服,掙錢供張宏馳讀書。
年輕的感情,動蕩得如同驚濤駭浪。張宏馳在求學期間,喜歡上了漂亮的城裡女孩兒。而且,讀了書的他,知道了近親結婚是違背科學和倫理的。
1947年,王秀珠和王佩娥去大學看望張宏馳。張宏馳根本不願意同學們知道他結了婚,見姐妹倆找來,暴跳如雷:「誰讓你們來的!」王秀珠只好拉著王佩娥快步離開。王佩娥至今還記得,那天為了去見姐夫,她和姐姐穿的都是沒有一點兒補丁的、最好的花襯衫。她們一來一回,徒步走了整整一天。她天真地問:「為什麼姐夫不高興?」姐姐回答說:「讀書的時候是不準結婚的,他怕同學知道。」王佩娥信以為真,直到幾十年後她才知道,當時的學堂並沒有這樣一條規定。在那個烈日炎炎的中午,王秀珠獨自咽下委屈,絲毫沒讓妹妹發現端倪……
1948年,張宏馳大學畢業。1955年,想到當初結婚只拜了天地,王秀珠的父母為了鞏固兩人的婚姻,逼著兩人到民政部門登記結婚。
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開始大面積鬧飢荒,北京也不例外。最殘酷的時候,走在路上吃饅頭都會被饑民哄搶。為了把糧食省下來給張宏馳吃,又不會被人發現偷去,王秀珠縫了個小布袋拴在腰間,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一半放在布袋裡,晚上睡覺都攥在手心裡,等著丈夫每周回來,讓他吃一頓飽飯。
王秀珠瘦得皮包骨頭,卻守著她的布袋,一直把食物留存下來。她無數次餓暈在大堆要漿洗的被服前,清醒後又拴緊她的布袋繼續幹活……聽著王佩娥的講述張成心裡波濤洶湧。如果一個人能在自己的生存都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把活下去的希望留給另一半,那樣的愛情是多麼不容置疑!
1961年,王秀珠告訴妹妹,自己沒有文化,怕將來被丈夫看不起,她也在自學,還想在北京城找一份工作。幾經申請,街道辦事處把王秀珠安排到一家工廠工作。為了更好地照顧丈夫和公婆,王秀珠毅然將公婆接到了北京。
而張宏馳卻在這時向上級申請到青海工作,夫妻兩人分居兩地。1962年的一天,王秀珠回到娘家,一進門就痛哭不止。她告訴妹妹,張宏馳不但不回家,並且慫恿父母與她分開住。直到那時,她才意識到,這段婚姻已經不能再靠她卑微的討好和無私的付出去維繫了。
可即便是回娘家,王秀珠還是來到張宏馳的父母家幫忙干農活。她卑微地愛著他,拚命打磨自己,希望與他比肩,和這個對她寡情的男人擁有天長地久的美好。
1965年夏,王秀珠和王佩娥一起到青海去看張宏馳,發現他穿著時髦的的確良襯衫,頭髮梳得油光可鑒。張宏馳仍然很不高興,提出兩人之間已沒有感情,並且近親結婚是違法的。王秀珠想了想,對王佩娥說:「他要怎麼樣就怎麼樣吧,我不能拖累他。」就這樣,兩人平靜地在青海辦理了離婚手續。
王秀珠將一個女人一生最好的年華都奉獻給了張宏馳,卻沒有一絲怨言。但王佩娥清楚地記得,姐姐回到娘家後,三天粒米未進,哭得天昏地暗。整個鎮子的人都知道她被讀大學的丈夫拋棄了。姐姐在家待了兩個月,出去還要替丈夫解釋:「不是他品性不好,是我們近親結婚,這是違法的……」
不久,王秀珠回到北京上班。因為年輕時洗被服浸了太多涼水,她患了嚴重的風濕性關節炎,關節粗大,雙腿不能彎曲。王佩娥去北京看望姐姐,哭著幫姐姐按摩變形的雙腿,心裡為姐姐不平:當年,她為供張宏馳讀書,替人洗衣才落下了關節炎,難道姐姐一生的命運就是為了成就和成全張宏馳嗎?
1967年,張宏馳與張成的媽媽馮華結婚。後來,張宏馳被調往北京任教。聽聞前夫結婚的消息,王秀珠終於在親友的撮合下,與一個離異退休職工結了婚。
趙亮拿來姨媽和姨夫的照片,張成一看,驚呆了!照片上,王秀珠的丈夫,是深深刻在他童年記憶中的那位陳叔!
隨著真相被一層一層揭開,張成不禁淚水滂沱……

情深義重
照片上的男人,正是被爸爸稱為「鄉下親戚」的老陳,老陳常常給張成家送糧送面。那時,張成和張敢還小,但一見到陳叔,他們就知道,「世上最好吃的東西來了」。他上小學時,看到有小朋友穿軍裝,也想要一套。陳叔知道了,就將自己家半年的布票給了媽媽,媽媽用這些布票買布給張成做了一身軍裝。1977年父親赴英留學後,家中一時拮据,陳叔還曾送錢來。那些支離破碎的記憶像彩色的真實生活中忽然閃過的黑白鏡頭,溫暖而令人心碎。張成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幼年時記憶中那位陳叔,竟然是王秀珠的丈夫!他立刻打電話告訴弟弟:「你還記不記得,小時候家裡經常出現一個陳叔叔。他是王姨曾經的丈夫啊……」張敢在電話中得知了一切,沉默了許久,泣不成聲……
原來,「文革」期間王秀珠聽說張宏馳成了走資派,急得六神無主,她對妹妹說:「張宏馳從小就沒有吃過一丁點兒苦,我怕他熬不住啊!他沒了工資,兩個孩子吃什麼?」為了不讓馮華尷尬,她那同樣善良的丈夫老陳替她去看望張宏馳一家,每個星期都給張家送吃的。張宏馳赴英留學期間,王秀珠夫婦毅然表態:兩個孩子,他們寄錢來養。
當時王秀珠的工資是每個月18元。他們每個月寄給馮華6元,還有一些糧票、油票。而她自己一件衣裳,卻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20世紀70年代末的一天,有學生送給張宏馳一罐麥乳精,他捨不得喝,拿給王秀珠。看到她家的枕頭上還打著補丁,張宏馳大約覺得刺眼,伸手拽過來給翻了個面,沒想到背面的補丁更多。張宏馳嘆了一聲:「年輕的時候不懂事……我這輩子唯一對不住的人就是你,不知道還有沒有償還的機會。」王秀珠說:「等你有了出頭之日,就送我和老陳一對新枕頭。」
1990年,老陳因病去世。張宏馳前來為他送終。追悼會上,他老淚縱橫,送上親手寫下的輓聯:「手足情篤幾度生死未曾離左右,肺腑言箴從來榮辱不計守炎涼」。
此時,張宏馳和王秀珠都已年過花甲,再多恩怨都已被歲月打磨平整。那之後,王秀珠回到天津老家安心頤養天年,與妹妹一家住在一起。
2001年初,趙亮忽然接到一個電話,是找王秀珠的。趙亮非常吃驚,誰會打電話給一個耳背的老人?見王秀珠在院子里曬太陽,趙亮便大聲叫她:「大姨,你的電話!」70多歲的王秀珠顫巍巍地走進堂屋。電話的那一頭,是76歲的張宏馳。
王秀珠很快聽出是他,她把電話捧在耳朵旁邊大笑著說:「你大聲點兒,我耳朵聽不見啦!」眼淚卻一瀉而下。兩人又哭又笑,很多話不斷地重複著,趙亮站在邊上,忍不住流下淚來。
張宏馳對王秀珠說,自己從一個老家朋友處打聽到她的電話。他的老伴在幾年前也去世了,兩個孩子都已成家立業,他卻感到了生活的孤苦。他說:「你到北京來吧,我們都是沒幾年光景的人了,我們一起過吧。誰知道人還有沒有下輩子呢?」王秀珠毫不猶豫地說:「好哇。」話一出口,哭得一塌糊塗。
2001年3月,張宏馳親自到楊柳青鎮接王秀珠,趙亮送姨媽進京。晚上,張宏馳在學校的餐館里請王秀珠和趙亮吃飯。因為王秀珠走路不方便,張宏馳怕她摔倒,一直牽著她的手。
趙亮每年都去一趟北京看望姨媽。在最後的兩年裡,兩人都有些糊塗了,但張宏馳有時會費力地俯過身去吻她,她還像少女一樣笑……
張成怎麼都沒有想到,他得到的是這樣一個纏綿悱惻的故事。這個平凡的女人貫穿了父親的整個生命歷程。如果連她都沒有資格繼承遺產,這世上就再沒有人有資格了!他眼含熱淚回到北京,與弟弟商議:遞交撤訴信。
2010年6月10日下午,張成得到撤訴通知後,立刻回到父親家中看望繼母。王秀珠還坐在陽台上,像幾個月來沒有動過一樣。她靜靜地看著外面的世界,眯著眼睛,彷彿快要睡著了。陽光罩在她身上,有一種祥和的光輝。
張成淚如泉湧,蹲下身,將臉輕輕放到王秀珠骨節已變形的大手上,喚了一聲:「媽媽……」王秀珠愣了一下,伸手摩挲他的頭髮。張成深情地說:「不管您的思維是不是清晰,我都想告訴您,我去過您的老家,了解了您和我父親的過去。您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如果王秀珠聽得懂這些話,那麼她一生的無私付出終於有了最有力量的幸福回報。假如張宏馳在天有靈,他一生未了的歉疚終於有了最美好的完結。

 


高興
2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0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6 個評論)

回復 bashanyue 2015-11-18 02:48
人是情感動物。世上也不乏陳秀珠似的好女子,讓吾等男兒自愧不如。很多時侯讀書人的確趕不上屠狗輩仗義。
回復 ChineseInvest88 2015-11-18 03:25
父親能夠知錯就改,且其孩子們也受了陳叔/王姨的恩待,也還算美好結局~
陳叔愛妻,且將就她,真是好人不求回報~
王姨算是苦盡甘來,晚年有托~
回復 ChineseInvest88 2015-11-18 03:32
1944-1965 頭次婚姻21年,就是娃娃婚,也有十年是懂事了~
回復 對牛彈琴 2015-11-18 04:04
有「才」無德之徒多了去了。此文在《讀者)雜誌 2011-1期,4-7頁,題目:《三生情》,署名:漢麗。原文登載:《家庭》2010年低17期。
回復 qxw66 2015-11-18 06:26
壞人還是有文化的多。。。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5-11-18 07:41
讀後潸然淚下。感人!一兩句話說不清楚自己的看法。只是深深地感到王秀珠的情深意長。。是個樸素但又極專情的女人。
回復 往事並不如煙 2015-11-18 17:08
bashanyue: 人是情感動物。世上也不乏陳秀珠似的好女子,讓吾等男兒自愧不如。很多時侯讀書人的確趕不上屠狗輩仗義。
贊同!謝賞讀~
回復 往事並不如煙 2015-11-18 17:11
ChineseInvest88: 父親能夠知錯就改,且其孩子們也受了陳叔/王姨的恩待,也還算美好結局~
陳叔愛妻,且將就她,真是好人不求回報~
王姨算是苦盡甘來,晚年有托~
什麼時候孩子都是無辜的,而作為父親卻把自己的人生遺憾推給了孩子。孩子招誰惹誰了~~做父親的合格嗎。
回復 往事並不如煙 2015-11-18 17:12
ChineseInvest88: 1944-1965 頭次婚姻21年,就是娃娃婚,也有十年是懂事了~
對呀~謝謝您的細讀!
回復 往事並不如煙 2015-11-18 17:13
對牛彈琴: 有「才」無德之徒多了去了。此文在《讀者)雜誌 2011-1期,4-7頁,題目:《三生情》,署名:漢麗。原文登載:《家庭》2010年低17期。
我在看到網友轉貼后,查了下谷歌和百度。就是一片文章,沒有更多的接受「教授」......
謝光臨~
回復 往事並不如煙 2015-11-18 17:14
qxw66: 壞人還是有文化的多。。。
是啊,較多~
回復 往事並不如煙 2015-11-18 17:16
sissycampbell: 讀後潸然淚下。感人!一兩句話說不清楚自己的看法。只是深深地感到王秀珠的情深意長。。是個樸素但又極專情的女人。
同情~但不專一。畢竟再婚,再婚後還總往前夫家裡跑。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5-11-18 17:35
往事並不如煙: 同情~但不專一。畢竟再婚,再婚後還總往前夫家裡跑。
她再嫁是沒辦法。但心裡還是只有她的前夫。。
回復 往事並不如煙 2015-11-18 17:52
sissycampbell: 她再嫁是沒辦法。但心裡還是只有她的前夫。。
再娶再嫁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屬正常。法律也允許再婚。我只能表示,同情並可憐她。

謝絲絲~
回復 亦云 2015-11-19 02:22
新政權剛建立時,南下幹部,高官拋棄糟糠之妻另娶女學生很風行的。
回復 往事並不如煙 2015-11-21 01:57
亦云: 新政權剛建立時,南下幹部,高官拋棄糟糠之妻另娶女學生很風行的。
是的,勝利了該享受了。我的幾個發小是「大院」里的孩子,父母就是您說的那種,她媽媽比他爸年輕、漂亮。但他爸是——人老屁股松,幹啥啥不中。他爸也默許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9: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