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因信稱義

作者:回首江湖遠  於 2009-12-8 02:5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宗教|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8評論

現在很多基督徒都執著於因信稱義的教條,卻往往忘記行為的必要,這是斷章取義截取老爺子的教誨,為自己的罪惡尋找借口,反正我都信了,義了,行為也就馬馬虎虎得了。其實老爺子很明白地說了的,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就是說,拉倒吧你,要不是我賜給你們救恩,你們怎麼信都是枉然。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信心,不是喊我主啊主啊的都能進天國的。

 

從順序上來看,應該是恩--行。恩典屬於神的範疇,人類無能為力,而信實際上也要由神先啟動,人類並沒有信的根基。如果神讓誰心裡剛硬了,他就沒有辦法信,耶穌在傳教的時候,就這麼實踐過的。所以,實際上人所能夠做的也就是行而已。這是「因行稱義」的理由,強調的是對人的評判,幹得好的,就能領到天國的門票,干不好的,就各安天命吧。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sousuo 2009-12-8 03:01
不對耶,依什麼樣的行可以被誰稱為義?

因信稱義從來不是教條,而是真理。

因信而不管行為的那叫沒信,還有什麼誰稱你我為義?想的美。

信和因信而導致的行為是不可分的,不存在信而無更好行為的事。
回復 rebel 2009-12-8 03:05
好象說得挺有道理,也說得很好,能夠理解。
回復 回首江湖遠 2009-12-8 03:11
sousuo: 不對耶,依什麼樣的行可以被誰稱為義?

因信稱義從來不是教條,而是真理。

因信而不管行為的那叫沒信,還有什麼誰稱你我為義?想的美。

信和因信而導致的行為
問得好,依照什麼樣的行為,神的道呀,神經裡頭不是有很多規範嗎?
我搞不清楚教條和真理之間如何區別,但是聖經的教條都應該理解為真理。
我同意你後面對信和行的理解,問題是現在教會大多不太講行,特彆強調信,教徒們做錯了一些事,就給自己找借口,我罪惡,我無能為力,行出來由不得我等等,然後禱告懺悔,明天繼續作惡。
回復 回首江湖遠 2009-12-8 03:15
rebel: 好象說得挺有道理,也說得很好,能夠理解。
握手。我覺得教會過分強調因信稱義,有失偏頗
回復 sousuo 2009-12-8 03:22
那我們是一致的。

對於繼續作惡者,或無意悔改者,我不認為那是沒作好,而是沒信好。
回復 回首江湖遠 2009-12-8 03:27
sousuo: 那我們是一致的。

對於繼續作惡者,或無意悔改者,我不認為那是沒作好,而是沒信好。
我也是這麼認為。可是他們內心確實是信的,如果他們認為只要信就好了,就會被引導到歧路上,沒有活出神的形象,終於要跟我一起黑暗的,呵呵。
回復 Djogchen 2010-12-2 22:31
sousuo: 那我們是一致的。

對於繼續作惡者,或無意悔改者,我不認為那是沒作好,而是沒信好。
「信」的力量我相信是有存在的價值,但比起「願」和「行」,還差一截,呢!如果
你去教堂向神懺悔相信並不是為了你今天或昨天做錯事這麼簡單吧!
回復 Djogchen 2010-12-2 22:33
「信」的力量我相信是有存在的價值,但比起「願」和「行」,還差一截,呢!如果
你去教堂向神懺悔相信並不是為了你今天或昨天做錯事這麼簡單吧!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回首江湖遠最受歡迎的博文
  1. 因信稱義 [2009/12]
  2. 如夢令 回首江湖 [2009/12]
  3. 中國人的宗教 [2009/12]
  4. 狂熱的宗教情結 [2009/12]
  5. 思歸 [2009/12]
  6. 周末磨牙 [2009/12]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0: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