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守舊的中國文化

作者:Brigade  於 2025-9-9 10: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前面說過中國的排外和自大。與此伴隨而生的自然是守舊。既然自己的祖先的東西都被認為是好的,為什麼要接受異族文化呢?

秦始皇認為古代的學說都不好,引起戰亂,儘管秦國是百家爭鳴的最大受益者,所以他要焚書坑儒,儒就是知識份子。

到了漢代,獨尊儒術,是中國最極端的守舊的開始。儒家思想本來就很雜亂,也沒有多大用處。獨尊儒術,結果就是先獨吹儒術,首吹孔子。比如四書五經之中的春秋,記錄兩百多年間魯國的歷史,雖然孔子做過魯國司寇(司法部長),可是他怎麼就那麼萬能又是修禮記又是寫史書還有很多其他事情呢?所以,有人認為春秋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清代一個狀元石韞玉在《獨學廬初稿·春秋論》中說:「《春秋》者,魯史之舊文也。《春秋》總十二公之事,歷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筆而書者必更數十人。此數十人者,家自為師,人自為學,則其書法,豈能盡同?」。《左傳》的文學性多麼美好,但是作者是誰,就眾說紛紜了,說明西漢時期,他們主觀認為哪本書好就要硬把孔子的名字安上去。
同樣四書五經之中的禮記也是來歷不明,「據傳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學生們所作,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況且不管是誰編的,主要內容都是陰森森的喪葬祭祀那些事情。所以,這些破禮也就是重死輕生。
孔子家語更是漢朝人收集的關於孔子時代的各種八卦和胡說八道。比如,孔子是吹捧過魯國的柳下惠,《論語》中記載孔子對衛靈公說:「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 為柳下惠沒有得到任用鳴不平,或者說是孔子想在衛國當官,就這樣暗示衛國國君衛靈公給他個大官噹噹-所以柳下惠賢不賢完全不是什麼屁事。可是,柳下惠畢竟是魯孝公的直系後代,怎麼到了漢代就編出了有關他「坐懷不亂」的故事呢?準確點說,孔子家語瞎編了一個關於柳下惠的故事,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純正蒙求》進一步豐富了「坐懷不亂」的細節:魯國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遠門的晚上住在都城門外。當時天氣嚴寒,忽然有一位女子來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凍死,就讓她坐在他懷中,用衣服蓋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沒有發生越禮的事。反正我第一次學到坐懷不亂這個詞,還真信了有個魯國人柳下惠,一個美女在他懷裡坐了一個晚上沒有發生什麼事。儒家人多麼傻瓜,孔子為了討官當吹捧柳下惠,到了蠢貨孟子那裡,他乾脆吹噓柳下惠和伯夷、伊尹、孔子並稱四位大聖人。若按這個道理,你是賢人,卻因為那些狗官沒有眼光而沒有提拔你,你也心安理得,那麼你就是聖人了。你說孔子很聖人嗎?他在衛靈公那裡為了討官說了前人臧文仲的壞話。而衛靈公和夫人南子搭車在前,孔子坐第二輛車在後,在衛國國都招搖過市,孔子很生氣,認為沒有把他放在第一輛車,說明衛靈公重色不重德,就離開了衛國。

無論如何,中國人多麼守舊,四書五經哪怕到了清朝,也是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四書五經本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就是窮規矩和胡扯,若按八股文格式論述更是發神經。所以儒林外史中的范進好不容易中了舉還發瘋了。所以書香官僚門第的吳敬梓屢試屢敗才根據經歷寫了各種考場上不得志或者得志當官卻葫蘆僧判葫蘆案之類的眾生相。

守舊,社會壓抑,就沒有創新和進步。

怎樣創新,怎樣活得有意義呢?簡單點說就是要像蜜蜂那樣,博採萬花,釀製成蜜。當然,世界也不是這麼純粹,壞人侵佔一個地方,經過幾代洗白,也能搖身一變裝成正人君子的樣子。所以,變化和適應想必也是人的一種本能。守舊則難變。


9/8/2025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2 09: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