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開車方便,免了機票和租車。
第一天到了緬因州的小地方Portland。路上開車幾次摸了摸右臂上的一個皰,有點費解,開始以為是兩天前晚上打網球時被蚊子咬的,但是兩天內增大卻不痛不癢。開車時有點閃念不是被蜱蟲咬的嗎?畢竟和蚊子咬之後的感覺不一樣,我平常接觸花草樹木不少。晚上躺在床上恍忽中突然意識到是蜱蟲咬的可能性太大。查網研究一下第二天約什麼樣的醫生。還好,這裡有那種叫做Urgent Care 的診所,正好周日也開,估計價格親民,畢竟免去了看急診花大錢的不便。當天開抗生素,下午開車去Bangor去取並住宿。
Portland不大,旅館貴,人山人海,吃龍蝦的地方。不過龍蝦多是退殼不久的,新殼軟,肉瘦薄。坐船遊覽一下。
到Bangor住宿是為了去Arcadia國家公園。主要是在岸邊看看海景的地方。去公園的路上也有幾家賣煮龍蝦的飯店,一磅龍蝦大約16美元。早晨去時兩人吃了一隻三磅多的,下午回來又吃了一隻。
然後去加拿大的魁北克城,是第三次來。先去了一個叫做Montmorency的瀑布看看,再進城,我們到那裡已是下午兩點,在老城的一條街上有很多餐館,我隨便選了一家,在這個」美食城「里,我點的法國的大眾名菜boeuf de bourguignion量少,肉硬如木,菜彷彿是放了幾天似的,大概三十美元吧,我勉強吃完。我老婆的更糟糕,是羊角麵包中夾的乳酪之類,外加那片柑橘和那片西瓜明顯是乾燥變色的樣子,令人厭惡,她自然也不碰,最後我幾刀划爛免得壞人再賣給別人。我勉強給了小費。再見,這些小爛餐館。再找餐館先看看google map,先分辯一下哪個像是可以的。晚上選了在旅館對面一家,吃海鮮,挺貴,小二先聲明沒有龍蝦。在Portland遊船上解說員就說加拿大不準捕撈軟殼龍蝦,並且40%出口到亞洲,40%出口到美國。所以,在魁北克竟然難以吃到龍蝦。牡蠣是有的,但是給人感覺很年幼弱小。加拿大現在真是小氣得狠。
到Montreal,也是第三次來。我老婆記得十多年前我小兒子選的上很多道菜的餐館,她竟然找到名字, 叫做Europea。正好在離旅館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去了之後感覺地方不對,因為在一現代化高樓里。說起來,原來他們搬家了。現在不像以前那麼人滿為患,價格也不親民,接待小二姑娘還把我們領到二樓,後來又來了一對黑人,讓我想起紐約的一家所謂什麼高檔餐館把亞洲人安排到二樓,把白人安排在一樓,以便討好白人讓他們感覺餐館是高檔的。這裡有龍蝦,可是只有大拇指大小,雖然很嫩。還吃了一小塊牛排。另加幾道什麼破東西,一小杯龍蝦湯之類。每人花了一百多美元。吃完,到樓下,果然白人幾乎坐滿了。OK,再見,騙人的假高貴的法式餐館。最後一個,吃日本生魚片吧。碰巧是日本人開的店,做生魚片的是日本人,小二全是加拿大人-白人或阿拉伯人,也很貴,我要的三十片要170加元,另加15%的稅再給15%小費,不過,魚片很大,是美國的兩倍大,也很新鮮。這次我認為還可以。
隔夜我們就回家了。心想我以後還是到山野沙漠轉轉為好。
7/6/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