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伊朗混到今天的地步 犯下的錯誤

作者:Brigade  於 2025-6-26 22: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轉文|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伊朗蠢到什麼程度?

明明對戰的是以色列、是老美,狗急跳牆卻威脅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國際油價應聲跳漲,受傷的卻是亞洲。要知道通過這條海峽的原油,70%以上流向中日韓印4國,卻只佔老美原油進口的7%,對其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光是這一個舉動,就足以坐實伊朗是坑貨無疑,連敵人是誰都分不清。

好不容易停火了,伊朗居然舉行全國性集會慶祝勝利,從白天持續到黑夜,還放起了煙花。完全無視自己20多個高級將領、11個核科學家被一鍋端的事實。

現在,中東形成了詭異的「三贏」局面——老美宣布贏了,以色列贏了,伊朗也贏麻了。

然而,在全世界眼中,這次衝突已經徹底暴露了,伊朗就如同一個行動遲暮又剛愎自用的高齡老人,沉浸在歷史的塵埃中,尋找自己所剩不多的自尊。

伊朗為啥這麼菜?我的同事鍾灝老師說,這個問題和大鵝為啥這麼菜,以及當年的大清為啥這麼菜,本質都是一樣的。一句話概括就是——不開民智無以抗西洋,開了民智呢,帝制難續。


1

此次以伊衝突,伊朗昏招迭出,各方面的虛弱暴露無遺,不必多說。

倒是期間,伊朗議會同意關閉霍爾木茲海峽這件事,再一次提醒所有的國家,未來如果要和伊朗合作,必須要準備好隨時被坑。因為這個選項,放在今天基本上沒有任何好處。

看看通過霍爾木茲的能源貿易佔比:

第一位是中國,佔比超過37%;

第二位是印度,佔比近15%;

第三第四是韓國、日本,分別也超過10%;

第五是亞洲其它國家;

第六是歐洲;

第七才是美國,佔比只有區區2.5%;

封鎖行動,打擊的到底是敵對勢力,還是現在這些能夠給伊朗提供些許幫助的國家?

要知道,這已經不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了,那個時候老美是波斯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可見伊朗的戰略思維,還停留在什麼年代。

真要是給伊朗封鎖成功,那被坑的顯然又是中國。畢竟我們每天從這裡運輸的原油有540萬桶,佔了日均進口總量的近50%。

話說回來,這些年我們早已受夠了伊朗的背刺。

當年,老美的中國企業涉伊制裁清單就是這個國家背叛的證明,最終導致了轟動世界的孟晚舟事件。中興被狠狠制裁,光罰金就交了1.9億美元。

伊朗的背叛還不止於此。2015年的時候,撕毀了14個和中國的基建合同,2022年又挪用資金坑了中企的煉化項目,還私自把中國的頁岩氣開採技術偷偷地交給了大俄等等。

可以說,中伊交往史上伊朗每一秒不是在背叛,就是在背叛的路上,劣跡斑斑。

正因如此,這幾年我們的戰略優先順序也不斷調整,從石油進口量就能看出來。高峰期中國買了伊朗90%的出口石油,但去年伊朗石油只佔我們進口量的10%左右。今年1-2月,中國進口石油主要來自俄羅斯、沙特、伊拉克,早就沒有伊朗多少事了。

這也是伊朗誤判國際形勢,在東西方反覆橫跳的代價。

2

令人唏噓的是,1950-1970年代,巴列維統治下的伊朗曾經是伊斯蘭世界一顆耀眼的明珠。

那時的伊朗,GDP全世界排名第9,科技創新能力也排名前列,不僅經濟在伊斯蘭世界最強大,世俗化也最徹底,思想比較自由。女性穿短裙,甚至可以穿比基尼。

然而,1979年伊斯蘭革命,成為了伊朗國家轉型的分水嶺。

從此,伊朗以驚人的決心和速度為自己披上了中世紀的鎧甲,成為政教合一的神權共和國。宗教力量在國家權力結構中佔據了核心地位。

現在,伊朗有總統、有選舉產生的議會,但國家的實際權力,始終把握在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的手中。

直接聽命於最高領袖的伊斯蘭革命衛隊,不僅擁有自己的海、陸、空軍,還有導彈部隊、無人機部隊和核技術研發團隊。其名下的企業控制了伊朗57%的進口和30%的出口,壟斷60%石油出口、45%天然氣收入,產生的GDP佔全國高達30%左右。

前幾年,伊朗曾經發生全國性的抗議事件,原因就是一名年輕女性因為「沒有正確佩戴頭巾」,在被警察拘留期間死亡。


因未佩戴頭巾被道德警察拘留後死亡的瑪莎·阿米尼

如今伊朗的女性不談政治權利,連拋頭露面的自由都沒有,這是絕對的開歷史倒車。國家更是步履維艱,巴列維時代積累的財富早已消耗殆盡,曾經GDP世界第9,百姓淪落到在溫飽線上掙扎。

時代的一次錯誤選擇,是幾代人滑向深淵。伊朗,結結實實地給全世界上了一課。

3

諾獎得主阿西莫格魯在《國家為什麼失敗》這本書里,寫到過一個概念,叫 「榨取型經濟制度」(Extractive Institutions),指國家通過權力壟斷財富分配,扼殺民眾活力與創新,終致衰敗。
Advertisements

現在看來,伊朗正是符合這一理論的典型樣本。

革命衛隊控制60%經濟命脈,形成高度壟斷,從石油到電信都成了私產,民企窒息,創新凋零,一家國際大企業都沒有;

底層民眾承受著超50%的通脹率,權貴階層卻住在德黑蘭豪華公寓區,子女駕駛豪車消費奢侈品,國內矛盾重重……

民弱國虛的現狀,已經難以掩蓋。

其實,比起阿富汗等國家,伊朗國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很高的,甚至在全世界也名列前茅。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從1979年前的不足10%,飆升至近年超過60%,女性入學率甚至超過男性。

但高等教育普及的另一個結果就是:人們越來越理性,對宗教的認可度越來越低。

如今的伊朗,也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為了打破美西方封鎖,就必須發展科技;

發展科技,就必須重視教育,培育大量理工科人才;

而科學教育必然會導致民眾覺醒,動搖神權統治的基礎;

難怪有人說,伊朗就像當年的大清:落後挨打,就去學習西方科技,但從西方傳來的新制度、新思想,卻最終敲響了封建王朝的喪鐘。

4

伊朗為什麼落到今天這個地步,原因有很多。

對國際形勢的誤判,沒有清晰的外部戰略,以及內部沒有做好自己的事情,科創乏力、經濟畸形,現在最終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

當權貴集團需轉移國內矛盾時,對外「戰略投機」比改革體制更容易,背叛盟友成為生存本能。

對此,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做好足夠的提防和準備。

當德黑蘭的權貴們還在用1400年前的經書計算現代地緣博弈,用國家機器榨取財富而非創造繁榮時,崩潰僅是時間問題。為什麼摩薩德能滲透伊朗中高層?正因為系統早已腐爛到根子里。

經濟起落有時,但民心向背,才真正決定了一國的興亡。伊朗啟示錄,值得所有國家警醒深思。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5:5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