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文學作品中的想像

作者:Brigade  於 2025-1-14 00:3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雨果大仲馬狄更斯的主要作品中都是囚犯做主角或者第一配角。並且他們都是同一時代的人。
囚犯逃跑了,這種事幾乎就不大可能。逃跑了還能發大財行俠仗義或者報仇雪恨。這就是文學中的大想像。沒有這個想像,後面的大故事就很難寫得波瀾壯闊。
但是這種想像也有一點社會基礎,就是那時的英法兩國的律法很嚴苛。狄更斯的父親欠債40英鎊就被關進監獄。《悲慘世界》中的主角冉阿讓偷塊麵包給外甥吃就被判為苦役犯,刑期19年,這是典型的奴役下層勞動人民的法律。可是苦役犯也是重犯,怎麼能那麼容易逃跑呢?能逃出來就是文學想像。真實的情況,法國的很多苦役犯直接被發配到中美洲的蓋亞那,很多人累死了,在孤遠的世界,逃到那裡?逃在森林中很有可能被美洲豹吃掉。甚至到1940年代,法國人還把殖民地越南人被懷疑是共產黨的發配到蓋亞那做苦役犯,有些人倖存下來,後代倒也喜歡這片像天堂一樣的印地安人土地。

冉阿讓的現實原型來自於尤金·弗朗西斯·維多克。維多克有前科,后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並因其社會活動和慈善而聞名。維多克幫助了雨果創作了《窮漢克洛德》和《一個死囚的末日》。1828年,被特赦的維多克在他的造紙廠救了一名工人。所以,是「特赦」,一個犯人才有機會返回社會。逃跑是文學想像。並且,他也不可能像冉阿讓那樣超級富有,超級慈善,超級感化檢察官導致罪惡深重的檢察官自殺。

狄更斯的遠大前程中的罪犯能在聖誕節前在英國跳船逃跑並且沒有被凍死,能從澳大利亞冒著死罪的危險返回英國,再要逃離英國時是主人公皮普經手,就被抓住了。

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中的逃跑更是想像奇出。

也許,資本主義社會的監獄破敗蕭條,罪犯才容易逃跑,中國的監獄固若金湯,罪犯不容易逃出,就算九死一生逃脫,也被火眼金睛的朝陽大媽抓住?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儒家思想和封建主義的鐐銬束縛了中國人的想像,所以,出不了雨果大仲馬狄更斯。

1/13/2025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7: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