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

作者:Brigade  於 2023-12-10 05:4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我對張愛玲沒有好印象,因為中小學教育的緣故。本來中國的中小學的課本就是內容貧瘠視野狹隘,學生也是為考大學而讀書,偏偏老師有時還灌輸陳年舊論,當然他們會認為是堂而皇之萬世皆準的真理,結果便毒化青少年。青少年自然往往是不知不覺接受了別人的理念。
比如張愛玲,我的語文老師就說她屬於鴛鴦蝴蝶派,我們雖然也是年方二八但既沒有做過鴛鴦又沒有化為蝴蝶,自然認為民國時代的鴛鴦蝴蝶派不可能是好的,何況與之相對的左派文人必定是正確的。所以貼上鴛鴦蝴蝶派標籤的作家作品,就成了我們眼中的禁忌。

當然後來中國人又欣賞起來張愛玲了,也許總不能言必稱魯迅吧,何況文學作品總不會缺少愛情。可是,感覺欣賞張愛玲彷彿也只是新聞媒體的空空而談,畢竟說她再好似乎也沒有多少人讀她的作品。

我因為想知道她怎樣描述愛情故事也想知道她的文筆工夫和特色如何,就先看了「傾城之戀」的電影,大陸人拍的,沒有民國語言習慣和腔調,並且一開始奇遇太多,還有男主角在上海餐館跟日本人打鬥以表明他愛中國的劇情,讓人懷疑原作是不是這樣寫的。

小說戲劇雖然必然有奇遇,可是張愛玲寫「傾城之戀」時還不是大作家,她看上去未必會設計那麼多奇遇。伏爾泰的「純真男」和雨果的「悲慘世界」,都有無數奇遇,真正體現了無巧不成書。「傾城之戀」只是短篇小說,沒有那麼多奇遇。

之後我在網上讀了原作。她的語言也沒有很強的民國特色,大概是因為「我的上海話本來是半途出家,不是從小會的。我的母語,是被北邊話與安徽話的影響沖淡了的南京話」,這是她自己的話。

至少是宋朝之後吧,中國的達官貴人,本來就很俗,所以中國的文學語言倒是很通俗。出身於沒落貴族家庭的張愛玲也是如此。有時會看到她用詞很民俗很貼切,但是現在人已經不大使用了。比如,「七八年一霎眼就過去了」,現在會說「眨眼」。再比如,「死七白咧要人吃醋」,不知道是原文如此還是上傳到網上的人出錯。是有「死乞百賴」的罵人說法,很形象,就是極端極端厚著臉皮求人的意思。趙本山說「得瑟」,結果這一別詞全國泛濫,因為趙本山說「你得瑟什麼?」,反正是通俗說法,說的人和聽的人應該都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可是,實際上正字應該是「抖擻」。


傾城之戀講的是一個大家族的一個離婚七八年的女性白流蘇跟在香港的三十多歲的上海人范柳原的故事,范家富有但是落魄。似乎更多的是看到的是白流蘇糾結。最後因為日本轟炸香港,他們終於結婚了。愛情故事那麼多,很難說這個算不算精彩。可是,日本侵略佔領上海的時代,這個故事還算精彩吧,畢竟白流蘇和范柳原在當時已經算很前衛-或者很現代化吧。

12/9/2023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07: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