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絲綢之路和西域人(4)

作者:Brigade  於 2023-2-2 22:1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漢使者來往西域多起來之後,其中有人跟漢武帝熟悉,說:「宛有善馬在貳師城,匿不肯與漢使。」 貳師城是現在的吉爾吉斯國的Osh城。漢武帝聽了就想買一些大宛的這種好馬,讓壯士車令等人帶上千金(一千斤黃金)和金馬去換馬。大宛(在現在的烏孜別克境內)王跟手下商量說:「漢國遙遠,在塔里木沙漠北面有匈奴,南面缺水草,城市都是孤零零,缺食物,漢使來幾百號人,常常餓死過半,大軍怎麼能過來呢?拿我們沒辦法,並且貳師馬是大宛寶馬。」 拒絕。漢使怒,大罵,摔下金馬而去。大宛貴族也憤怒,把漢使轟走,讓東邊郁城攻殺漢使,取其財物。於是天子大怒。去過大宛的漢使姚定漢說大宛兵弱,3000漢兵用強弩就能攻破大宛城。漢以七百騎至樓蘭就能虜其王,便不把大宛放在眼裡。漢武帝為了讓寵姬李氏的哥哥能夠封侯,就拜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發六千騎兵,及數萬不良青年,於公元前104年,往伐大宛。
自然,數萬不良青年翻山越嶺,餓死渴死很多。「貳師將軍軍既西過鹽水,當道小國恐,各堅城守,不肯給食。」 鹽水應該指塔里木盆地,當時可能沒有完全乾涸,水咸,所以叫做鹽水。小國當然恐懼,怕漢軍圍攻自己吧。至郁城,士至者不過數千,皆飢疲。攻郁城,郁城大破漢軍,所殺傷甚眾。貳師將軍與部下軍官商量:「郁城都破不了,況且宛王都城呢?」 返回。往來二年。還至敦煌,倖存者不過十之一二。派人上書言:「道遠多乏食;且士卒不患戰,患飢。人少,不足以拔宛。願且罷兵,益發而復往。」天子聞之,大怒,而使使在玉門攔截,曰軍有敢入者輒斬之!李廣利恐,就留在敦煌。
夏天,浞野侯趙破奴兵敗於匈奴,失卒兩萬。公卿們議論應該停止進軍大宛,全力攻擊匈奴。漢武帝怕丟面子,連大宛這樣小國都制服不了,大夏之類就會小看漢朝,讓外國人見笑。就徵集6萬不良青年和騎兵,牛十萬,馬匹三萬多,驢騾駱駝數萬運糧草兵器,次年再伐大宛。宛王城中無井,皆汲城外流水,於是乃遣水工徙其城下斷水。益發戍甲卒十八萬,酒泉、張掖北,置居延、休屠以衛酒泉,等等,補給貳師。轉車人徒相連屬至敦煌。而拜會相馬者二人為執驅校尉,準備破宛之後幫著挑選好馬。
這次兵多,所至小國不敢不接待,為大軍提供伙食。至侖頭(今輪台),侖頭不下,攻數日,屠城。自此而西,平行至宛城,漢兵到者三萬人。貳師兵欲順便攻打郁城,恐耽誤時間而令宛益生詐術,乃先至宛,絕其水源,移之,則宛固已憂困。圍其城,攻之四十餘日,其外城壞,俘虜宛貴人勇將火燒。宛大恐,逃入中城。
「宛貴人相與謀曰:『漢所為攻宛,以王毋寡匿善馬而殺漢使。今殺王毋寡而出善馬,漢兵宜解;即不解,乃力戰而死,未晚也。」宛貴人皆以為然,共殺其王毋寡,持其頭遣貴人使貳師,約曰:「漢毋攻我。我盡出善馬,恣所取,而給漢軍食。即不聽,我盡殺善馬,而康居之救且至。至,我居內,康居居外,與漢軍戰。漢軍熟計之,何從?』是時康居候視漢兵,漢兵尚盛,不敢進。貳師與趙始成、李哆等計:『聞宛城中新得秦人,知穿井,而其內食尚多。所為來,誅首惡者毋寡。毋寡頭已至,如此而不許解兵,則堅守,而康居候漢罷而來救宛,破漢軍必矣。』軍吏皆以為然,許宛之約。宛乃出其善馬,令漢自擇之,而多出食食給漢軍。漢軍取其善馬數十匹。中馬以下牡牝三千餘匹,而立宛貴人之故待遇漢使善者名昧蔡以為宛王,與盟而罷兵。終不得入中城。乃罷而引歸。」

可見漢武帝興師動眾攻打大宛代價很大,其大舅哥貳師將軍圍城四十多天,破了外城,怕內城裡的大宛人可以堅持很久,又怕康居人來救宛,就放棄進攻內城,同大宛人協商退兵:得到好馬幾十匹。中等以下的馬公母計三千餘匹。宛貴族中以前善待漢使的立為宛王。漢使漢兵前後總共死了數萬人吧。漢武帝的國舅真是窩囊廢。他大概以為他的國舅個個賽衛青吧。
返回,李廣利怕人多,路上的小國無法提供伙食,分幾路軍從南北兩路而回。校尉王申生等千餘人,到郁城,郁城不給飯食,王申生離大軍兩百里。郁城人偵查到漢軍人少,用三千人攻打漢軍,殺王申生等。逃兵報李廣利,命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郁城。郁城王亡走康居,上官桀追至康居。康居聞漢已破宛,乃出郁城王予桀,桀令四騎士縛守詣大將軍。騎士趙弟砍殺郁城王。

司馬遷對第二次伐宛總結說:「貳師(李廣利)後行,軍非乏食,戰死不能多,而將吏貪,多不愛士卒,侵牟之,以此物故眾。天子為萬里而伐宛,不錄過,封廣利為海西侯。又封身斬郁成王者騎士趙弟為新畤侯。軍正趙始成為光祿大夫,上官桀為少府,李哆為上黨太守。軍官吏為九卿者三人,諸侯相、郡守、二千石者百餘人,千石以下千餘人。奮行者官過其望,以適過行者皆絀其勞。士卒賜直四萬金。伐宛再反,凡四歲而得罷焉。」 即大軍出發,將軍才出動。軍中並非缺乏給養,而是將官貪婪,不愛士兵,侵謀貪污,所以軍需品才那麼多。天子萬里伐宛,不錄李廣利之過,仍封他為海西侯。騎士趙弟砍殺了郁城王就封為新畤侯,而上官桀才是少府。

大約歸路上死亡太多,「軍入玉門者萬餘人,軍馬千餘匹。」 又損失數萬士兵,損失軍馬(出征時三萬多)多於所得,回到玉門的軍馬千餘匹。

「漢發使十餘輩至宛西諸外國,求奇物,因風覽以伐宛之威德。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鹽水,往往有亭。而侖頭有田卒數百人,因置使者護田積粟,以給使外國者。」 佔領西部幾個地方,屯田只是為使節提供補給。

亞歷山大兩次打敗波斯軍,俘獲波斯王家眷。之後,波斯王派人同亞歷山大妥協:分波斯一半給他,財富也分一半給他,把公主也送給他。亞歷山大的將軍帕米牛(Parmenion)說,如果我是亞歷山大我會接受這個禮物,亞歷山大說,我不是帕米牛,我不會接受。

漢武帝的大將軍大舅哥李廣利損兵數萬,僅得到三千多匹馬,無意之中手下打下郁城,也不駐軍。

公元前90年,李廣利受命出兵五原伐匈奴的前夕,與其親家丞相劉屈氂合謀立昌邑王劉髆(李廣利的外甥)為太子。史載:「征和三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將兵出擊匈奴。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與廣利辭決。廣利曰:『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尚何憂乎?』」后劉屈氂被腰斬,李廣利妻被下獄。

其後,李廣利兵敗,投降匈奴。單于便將女兒嫁給他,消息傳到漢廷,武帝誅滅廣利全族。後來,匈奴衛律設計害死李廣利。

漢武帝為開拓西域所費代價是巨大的。他的目的是為大漢揚威,因此不惜代價,當然,他開始未必知道最後代價如此之大。就貿易本身來說,漢人願意出使西域,是送好處給外國人,使者自己也從皇帝那裡撈些好處。漢人卻無法去做生意,路途遙遠,語言不通,路經的國家也未必配合,很有可能被搶劫。而外國人來,也是漢皇帝給好處。所以,這不算什麼正常貿易。就算後來真的有貿易,也是外國人賺去大頭。通過絲綢之路販賣到外國的東西,一部分南下印度,更大一部分經過波斯到了中東,再到羅馬帝國,所以波斯國獲利最大。

下面幾段是摘錄網上文章,說明漢武帝開闢西域所付代價。當然我們可以說他和公卿們沒有計劃,沒有章法。如果沿路小國先打下來,根本不用窩囊將軍李廣利浪費數萬士兵數萬匹馬才換來三千匹貳師馬。


-----
漢武帝時期,漢朝「兵連而不解,天下共其勞。干戈日滋,行者齎,居者送,中外騷擾相奉」。僅是對匈奴的反擊戰,漢朝就消耗了巨量的人力和資源。築朔方城「費數十百巨萬,府庫益虛」,軍馬死者十餘萬,軍資之費不可計數。除此之外,漢武帝獎賞有功將士及匈奴降部動輒「凡百餘巨萬」。漢朝多年積蓄消耗一空,財政面臨沉重負擔。為籌措巨額耗費,漢武帝加重對國內人民的賦役,「邊用度不足,故興鹽、鐵,設酒榷,置均輸,蕃貨長財,以佐助邊費」。為了緩和財政壓力,漢武帝首先頒布了算緡令和告緡令,對商人課以重稅,沒收了大量富商大賈的錢財。隨後實行鹽鐵官營政策,打破了富商豪強對鹽鐵之利以及酒利壟斷的局面,鹽鐵等改由國家壟斷經營。此後,平準均輸等改革措施相繼出台,由國家壟斷商品的價格和運輸,除此之外,還改革了貨幣系統,增加了對百姓的賦稅力役,多方開拓財源渠道。儘管漢朝進行了諸多以開源為原則的財政改革,但漢武帝後期,漢朝的情形愈加艱難。《漢書·食貨志》記載,漢朝已是「役費並興,而民去本……功費愈甚,天下虛耗,人復相食」的局面。

漢武帝經營西域,是以漢朝百姓血汗為代價。漢武帝統治後期,對匈奴的戰事雖已緩和,但對西域的經營卻成為漢朝巨大的財政負擔。基於此產生的深刻矛盾,漢武帝不得不於徵和四年(公元前前89年)頒「輪台詔」,停止在西域的活動,不復出軍,並以丞相田千秋為富民侯,以表休養生息之意。

漢武帝對西域的經營,改變了西漢的對外關係及疆域版圖,深刻影響了西漢的內政,雖已隔兩千餘年,當時的歷史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探究漢武帝經營西域所帶來的影響,明析此舉在當時歷史環境下所帶來的得失,對今天國家處理好內政與外政關係仍有借鑒意義。

-----
漢武帝老時糊塗,談不上有什麼雄才大略,並且迷信得很,而他的大舅哥貳師將軍李廣利新敗於匈奴且被俘,漢武帝心灰意冷,桑弘羊等人上書漢武帝,建議在輪台戍兵以備匈奴,漢武帝竟駁回桑等人的建議,還下詔反思自己。

漢武帝輪台詔
前有司奏,欲益民賦三十助邊用,是重困老弱孤獨也。而今又請遣卒田輪台。輪台西於車師千餘里,前開陵侯擊車師時,危須、尉犁、樓蘭六國子弟在京師者皆先歸,發畜食迎漢軍,又自發兵,凡數萬人,王各自將,共圍車師,降其王。諸國兵便罷,力不能復至道上食漢軍。漢軍破城,食至多,然士自載不足以竟師,強者盡食畜產,羸者道死數千人。朕發酒泉驢、橐駝負食,出玉門迎軍。吏卒起張掖,不甚遠,然尚廝留其眾。

曩者,朕之不明,以軍候弘上書言「匈奴縛馬前後足,置城下,馳言『秦人,我匄若馬』」,又漢使者久留不還,故興遣貳師將軍,欲以為使者威重也。古者卿大夫與謀,參以蓍龜,不吉不行。乃者以縛馬書遍視丞相、御史、二千石、諸大夫、郎為文學者,乃至郡屬國都尉成忠、趙破奴等,皆以「虜自縛其馬,不祥甚哉!」或以為「欲以見強,夫不足者視人有餘。」

《易》之卦得《大過》,爻在九五,匈奴困敗。公軍方士、太史治星望氣,及太卜龜蓍,皆以為吉,匈奴必破,時不可再得也。又曰:「北伐行將,於鬴山必克。」卦諸將,貳師最吉。故朕親發貳師下鬴山,詔之必毋深入。今計謀卦兆皆反繆。重合侯得虜候者,言:「聞漢軍當來,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諸道及水上以詛軍。單于遺天子馬裘,常使巫祝之。縛馬者,詛軍事也。」又卜「漢軍一將不吉」。匈奴常言:「漢極大,然不能饑渴,失一狼,走千羊。」

乃者貳師敗,軍士死略離散,悲痛常在朕心。今請遠田輪台,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優民也。今朕不忍聞。大鴻臚等又議,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明封侯之賞以報忿,五伯所弗能為也。且匈奴得漢降者,常提掖搜索,問以所聞。今邊塞未正,闌出不禁,障候長吏使卒獵獸,以皮肉為利,卒苦而烽火乏,失亦上集不得,后降者來,若捕生口虜,乃知之。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郡國二千石各上進畜馬方略補邊狀,與計對。
---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5: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