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當一個人韶華已逝,有時便會不知不覺想起青春時代,幸運女神(男神也行)不期而至,此人卻有眼不識尊神,與之錯肩而過,從此再無交集,如同浩渺無際的黑暗宇宙,兩顆高速流星相向在彼此身邊突然滑過,距離越來越遠,直到永遠。
所以,錯失的幸運女神就是後悔女神。正所謂:此神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然而,憶苦思過,便不得不說當初思想境界不夠開闊,眼神不濟,千罪萬罪,罪在自己。
思想境界不夠開闊,換一句話也可以說文化有問題。這個文化不一定是讀書的多少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風俗習慣和受他人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比如說,你不喜歡出去冒險因為你相信孔子說的父母在不遠遊,或者相信老子說的話,老子比孔子有文學素養,描述不該出去探險的文字很精妙,可是你精通孔老文化並深信不疑恰恰是有害的。
通常我們會認為幸運就是偶然事件,求之而不得。然而,客觀上,人們的很多努力都是為了增加成功的可能。只是即便勞苦戮力,成功也並非必然,所以成功也確有幸運因素。斯坦福大學的教授Tina Seelig教授管理學,是技術初創項目的負責人。她花了二十年觀察什麼使得一些人更幸運。她總結說:
幸運之風不間斷地吹,你要做好風帆抓住風。
要勇於離開自己的舒適繭窩去冒險。
風險不是非黑即白的,即風險是多樣的。
為了更加幸運,就要做好風帆和冒險,改變與其他人的關係,改變與思想(想法)的關係。
改變與其他人的關係,比如說喜歡套近乎(一種冒險),知道感謝。
改變與思想的關係,等於說你開始認為不好的想法未必不好,反之亦然。比如說一個想法即便明顯不好經過深思熟慮改善一番之後也有可能癩哈蟆演變成白天鵝。
個人的功敗垂成如此,一個群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看看眾多蠻族紛紛佔領羅馬帝國,不但瓜分而且佔地為王。歷史資料會說隆巴底人是來自日耳曼地區的農民,旺達爾人是日耳曼地區的農民。但是這麼多蠻族,幾乎都是日耳曼部落?也許這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他們會不約而同這樣做: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法蘭克人,隆巴底人,勃根底人,哥特人,旺達爾人。這些蠻族都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是法蘭克人侵佔高盧,結合拉丁字母,就有了法語,盎格魯和撒克遜侵佔布列塔尼亞,就有了英國,結合拉丁字母和法語,便產生了英語。後來,這些國家/民族繼續侵略擴張,便殖民了美洲,亞洲和非洲。
我們不能說這樣規模的移民殖民擴張是一種偶然,你認為是偶然,那是你對世界歷史和文化理解過分膚淺。同樣,歷史上中國沒有移民到南太平洋諸多島嶼,畢竟在古代的時候很多島嶼是無主荒島,也不是偶然,是文化和政治觀念有問題。因此,成功或失敗是因為文化基礎的原因。作為一個國家,放棄機會,以後別的國家成功便來侵略,就是因循守舊的文化失敗。
舉個例子,毛澤東時代有一句口號叫做不稱王不稱霸。實際上這也是一句謊話,不稱霸因為沒有資本沒有武力搞霸道,所以他就想搞王道,出賣中國人民的利益,往一些小國窮國大撒幣來籠絡它們,讓毛澤東感覺自己是個國際大王。無論如何,不稱王不稱霸這一口號本身完全經不起歷史檢驗。9世紀時,挪威丹麥瑞典維京人乘船南下,沿河沿海城市深受其害。甚至打到巴黎,法王感到一波波的海上強盜很難對付,找個維京頭頭,在塞納河出海口附近劃一大塊地給他,讓他做大公(duke),對付來犯維京人。這塊地方就叫做諾曼底。大約兩百年之後,這位大公的後代,就是征服者威廉,想當英國國王,借口說英國國王曾經許諾死後由他繼位,他就率軍跨越英吉利海峽,打敗了英軍,成為英國國王。諾曼底還有一些人,借十字軍東征之際,跑到義大利南部,幫人打仗,賴著不走,越打佔地越多,成為大公,還要繼續擴張,跟東羅馬帝國打,跟羅馬教皇打。教皇戰敗,只好封諾曼人為王。這就是歷史上的諾曼底人建立的西西里王國。還有一些諾曼底貴族真的去東征了,在地中海的東部打下一些城市就建立了一些王國。所以,歷史也可以說就是很多壞人要稱王稱霸的戰爭史。當然,好壞也不是一成不變,凱撒為掠奪高盧財富,沒有經過元老院同意,就打下高盧:殺死一百萬高盧人,抓一百萬做奴隸,僅剩一百萬還自由一點,在Dacia(羅馬尼亞)搞完全的種族滅絕。可是現在的法國人非常景仰凱撒。德國皇帝叫做Kaiser, 俄羅斯皇帝叫沙皇(撒皇),都想沾凱撒的光搞世界霸權。歷史無情,也很無正義。
1/17/2023
公元1-5世紀,蠻族侵入羅馬帝國路線: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法蘭克人,哥特人,旺達爾人。白匈奴只是掠奪就跑,愛爾蘭人算是移民到臨近的布列塔尼亞和蘇格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