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優美的語言

作者:Brigade  於 2021-10-19 10:0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隨便寫了一篇短文談到歌劇。有人發表看法:「看不懂西方格局,印象里就是一群男女胖子,在台上扯著嗓子鬼哭狼嚎,每個人肺活量都很驚人,分貝大的能把狼嚇跑。圖蘭朵的故事情節,也理解不了,感覺荒誕不經。這只是西方人臆想的中國魔幻故事」。

想像古代希臘人和羅馬人在依山而建的半圓形劇場演出,大多數是悲劇,觀眾幾千人,沒有擴音器,要大家都聽到,怎麼辦,演員只好拔高聲音。

同樣的語言,有的人說起來優美動聽,有的人說得怪聲怪氣嘈雜難聽。上海人說起話來很誇張,儘管我聽不懂。北京人說話一股衚衕串子口音,有居高臨下皇城遺風,但是,虎妞的口氣真的有人喜歡嗎?吳儂軟語也許好聽一些,至少書文中常有類似描述,可是聽不懂也確實大打折扣,況且我的同學中也沒有林黛玉。

巴黎女人說法語很動聽,也許不止巴黎是這樣,尤其是女中音更好。最好的對比是加拿大魁北克一帶的法語,他們的祖先是17世紀從法國鄉下移民過來的,所以保留了方言特色,相對而言聽起來就大為遜色。我在北京專門學法語時,第一個外教是加拿大人,他的法語很難懂。好在也許什麼人反映了,過了兩個月換成法國人。

像義大利歌劇,聽不懂歌詞也可以喜歡。貝多芬的交響曲,不懂音樂的人也會喜歡。

以前冬天能吃到草莓的人,是皇帝是貴族,像路易14,他的火頭軍大臣在凡爾賽宮外的一塊地上做了玻璃溫室,冬天就可以收穫草莓了。

我們現在也可以吃到,但是我們不是貴族。
音樂歌劇以前是貴族的雅興。現在也是人人可以欣賞。
中國人的行事方式很奇怪,拚命要子女學鋼琴小提琴,卻不大聽古典音樂。

音樂也可以說是一種形而上的東西,代表了超越現實(也許是逃避現實)的理想。打個比方,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和尼采,他們的理念足夠形而上吧。奧地利指揮家作曲家馬勒也學他們的哲學,形而上對他的作曲能沒有幫助嗎?如果你不喜歡或者不屑於理解叔本華和尼采,也不喜歡馬勒,是他們的錯嗎?

法國作曲家伯瞭滋在世時他的作品並不受歡迎,他還特多情,愛上了一個愛爾蘭女演員,演莎士比亞戲劇的,這女演員後來欠了很多債,伯瞭滋寫了很多曲子就是為了追到她,最後雖然追到了,伯瞭滋賺錢不多還得幫妻子還債,可以想像人生的艱難。他們只有一個兒子,法國當時插手墨西哥的事,扶植傀儡皇帝,跟墨西哥鬧獨立的人打仗,這個兒子參戰,死於黃熱病。
伯瞭滋家境優越,父親要他學醫,他卻對音樂感興趣,如此就走上一條艱難困苦之路。

西方格局是什麼?中國人喜歡說真金不怕火來煉,可是誰願意在烈火中煉一煉呢?貝多芬,莫札特,普奇尼,瓦格納,馬勒,伯瞭滋這些音樂家就經過火煉-把礦砂變成真金。

10/18/202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22: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