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我喜歡不喜歡,若想寫文章,就有學不完的學問,以及不斷湧現的想法。有時對同一問題在不同的時間又有不一樣的看法。
我介紹了那麼多學問家,可以說他們都是博學家。
比如米開朗基羅,雕鑿出了《大衛》,1505 年又應教皇朱里烏斯二世邀請,赴羅馬為教皇在聖彼得教堂內建造陵墓,米開朗基羅的建造才華,使教皇的藝術總監勃拉曼特極為妒忌,他唆使教皇暫不修陵墓,強求米開朗基羅去畫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維基這個解釋未必正確,說明藝術總監優先注重西斯廷教堂,沒有什麼不好),米開朗基羅用了四年零五個月的時間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畫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創世紀》。
米開朗基羅作畫雖然會把老婦人畫得一胳膊肌肉,但是在教堂頂部,反正沒有多少人就近細觀。如果讓達芬奇去西斯廷教堂做壁畫,他若不改變方法,一輩子也畫不完,蒙娜麗莎一副畫要畫好幾年,可能感覺畫得太好了,也不把畫作交給僱主,而是偷偷帶到法國。
當然,達芬奇更博學多才,設計了很多東西,只是當時沒有能源做動力,很多發明沒有用處。
中國畫家,一生做幾副畫就很了不起了,但是印象派畫家,一人可以做幾千副畫,究其原因,從技術角度說,他們的畫筆可以是大刷子。從文化角度說中國不是真正貴族社會,「貴族」沒文化,不追求高雅藝術,從商業角度說,中國沒有工商業,沒有足夠的資產階級來消費保存藝術品。但是,是不是說中國用小手指大小的毛筆作畫一定比巴掌大刷子作的畫更精美呢?也不是,離畫作幾米看日出印象效果足夠好,太近了,會看到一塊塊油漆。況且,國畫沒有理論基礎,用再細的筆畫出的人像也不像真人。
想起中學和大學讀書,感到很慚愧。比如學什麼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沒完沒了的證明,數學更是如此,物理也沒好到哪裡去。現在想這個事就很荒唐,證明那麼多有什麼用呢?比如數學,既然別人已經證明了那些定理,何苦老師要向學生一步一步再證明一遍呢?學文字的時候,誰會去證明當初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呢?我可以保證,99.9%以上的工科畢業生在做工程師的時候不需要證明什麼數學定理,而那些數學定理,時間長了不用也記不住。再比如學微積分,做那麼多題求定積分很荒唐。事實上,工程中很少可以直接求出定積分,因為沒有解析解,只能想辦法求近似解,我做為學工科的還幫學數學的求解積分問題,因為他只能證明沒有解析解,卻不會化簡再求近似解。
但是,中國99.9%以上的工科畢業生沒有看到發動機是如何工作的。這是很荒唐的,所以中國這麼多年了造不出一流的航空發動機,也做不出核動力發動機。自從有了蒸汽機之後,所有的發動機工作原理大同小異,連核電站也是用核能把水加熱產生蒸汽來轉動輪-子發電。博學更容易創新。一個人精於一零一件,如同盲人摸象。明清那些精於八股文的可以考取功名,八股文寫不好可以成為馮夢龍曹雪芹吳敬梓。學識淺薄就容易製造神話證明淺薄有理,半部論語治天下就是這樣的淺薄說法。蒙古人半部論語都沒有,卻把大宋天下打得粉碎。魯迅小的時候清朝還沒有滅亡,所以也讀私塾,顯然是將來要考八股文的,那時他能學到的很少,因此應該算是精讀了,看他在三味書屋學到了什麼:「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這是《禹貢》里的文字,後人寫大禹說得有鼻子有眼形象光輝燦爛,可是歷史上是否真有大禹無法證明。部落酋長總是有的,古民把茅橘柚之類送給部落酋長很了不起嗎?精讀這樣的文字完全吸收不到多少營養。只是魯迅自己還算比同齡人博學,幫助他母親借小說,自己也讀了不少。
歐美技術在過去幾個世紀日新月異,在於很多人博學多識,能夠根據需要改進現成技術。
技術進步就是解放人力。一個國家如果既無資本發展需求又有極權滿足於奴役個人,就沒有那麼大的創新動力。
9/17/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