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歐洲如何偷到養蠶抽絲技術

作者:Brigade  於 2021-8-11 12: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看了英國人Paul Cooper的幾個歷史節目「Fall of Civilizations」,編輯整理得還不錯。
中國人講歷史喜歡吹噓絲綢之路多麼了不起,可是,實際歷史是這樣的,絲綢之路的商業利潤是讓外國商人賺去了,中國蠶農賺到什麼?當然,中國也學到了一些東西,可能得到了什麼胡瓜胡椒胡什麼種子之類。總的來說,中間商賺到利益更大,最終,因為西方本來就喜歡經商,所以很容易把各路學到的技術發揚光大,讓中國相形見絀。中國人的另一荒謬之處在於,自己不走出國門做生意不去了解其他文明,彷彿做生意是外國人的專利。你可以想像現在中國如果規定進出口貿易只能由外國人來做的景象嗎?
「Fall of Civilizations」在講到拜占庭的淪落中,有很長一段講到皇帝Justinian(查士丁尼  482年 –  565年),講到是他那個時代,兩個印度僧人在中國偷學養蠶和抽絲技術,向查士丁尼要錢,再到中國把蠶偷出來(把蠶蛹裝在竹筒里偷運出境)。我從網上找到一篇文章,也是根據拜占庭歷史學家普洛科庇阿斯(Procopius)的記載來描述這個事件。
中國的歷史教育,和很多其他學科一樣,把一些瞎子摸象的體驗整理下來寫成教材,再教給學生。我在中學學歷史就沒有搞清楚拜占庭是怎麼回事,老師講了,書上也有,可是拜占庭這到底是什麼東西,當時真沒有搞清楚。
現在說比較容易,羅馬帝國因為內戰太多,也想和平,就乾脆分為東西兩部分,西羅馬繼續講拉丁語,東羅馬是在希臘文化圈,主要講希臘語。首位東羅馬皇帝君士坦丁要選一個首都,選在希臘語叫做拜占庭這個地方,因為這地方本來就是古代一個叫做拜占的希臘人,選這個地方佔地為王,就叫此地為拜占庭。當然,說拜占庭,還是希臘語翻譯成拉丁語的叫法,Byzantium, 準確點說,是博斯普魯斯海峽西邊的那部分。君士坦丁在這裡建立首都,仿效拜占,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個城市,叫做君士坦丁堡。
按照「Fall of Civilizations」的介紹,雖然說查士丁尼很有成就,派將軍到羅馬打跑了哥特人,但是那是幾年幾個回合的戰爭,屬於慘勝,羅馬受到更嚴重的破壞,人民死掉加上逃難結果人口丟掉了90%。並且,後來另一隻日耳曼移民隆巴人來佔領義大利北部,羅馬軍無力再戰。查士丁尼上台時國庫有2900萬金幣,他死的時候,國庫空虛。這一時代,阿拉伯穆斯林崛起。後來攻打屬於東羅馬的大馬士革,埃及和西羅馬的突尼西亞如秋風掃落葉。薩珊波斯王朝(伊朗伊拉克)也被穆斯林吞下。

中國人也很荒唐,從印度那裡學到了害人誤國的佛教,唐朝更以美女招待印度「高僧」,就是翻譯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種鬼話那位。而這裡,更是兩個印度盜僧偷走了中國絕密技術。


附錄:

養蠶的技術究竟是如何傳入西方的

自張騫通西域之後,中國的絲織品傳向了歐洲。歐洲人見到這種輕盈柔軟、光彩奪目的絲織物,視為珍品,爭相購買。哥倫布探險時,曾對他的海員們說,誰首先發現大陸,賞一件絲綢上衣。

開始,歐洲人不知道中國這種絲綢是養蠶繅絲紡織出來的,他們以為,絲是從樹中抽取出來,然後用水濕潤梳理而成的。當得知是用所養蠶繭而繅出的絲織成的后,他們便決心不惜一切代價把中國的養蠶術學到手。在以後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裡,中國人獨特的養蠶和織造工藝成為西方人趨之若鶩的不解謎題。中亞與歐洲各國都絞盡腦汁,希望得到蠶種與桑子,甚至為壟斷西方的絲綢貿易而發動戰爭。
拜占庭版本的「泄密說」
公元527年,雄才大略的查士丁尼登基,面對昔日西羅馬帝國版圖,查士丁尼立志要恢復古羅馬帝國全盛時的廣袤疆域,奪回被蠻族佔據的領土。即位不久,查士丁尼便向羅馬的夙敵——波斯薩珊王朝宣戰。連年的征戰,一方面耗費了國家大量的金錢,讓查士丁尼感到了國庫空虛,同時,也看到自己軍隊面對波斯騎兵的不足。隨後,查士丁尼便開始著手進行軍事改革。他仿效蠻族,建立起一支強大的鐵甲騎兵軍團和重甲步兵部隊,同時開始大量招募雇傭軍,但這些活動都需要錢的支持。於是,查士丁尼開始把他斂財的目光投向一種在西方無比昂貴的商品——中國的絲綢。
當時,世界上只有中國掌握了養蠶繅絲的技術。中國產的絲綢經過絲綢之路販賣到歐洲,受到整個西方世界的瘋狂推崇,甚至連滅亡西羅馬的日耳曼蠻族也不例外。為了獲取絲綢貿易的巨大利潤,中國方面只允許絲綢和蠶絲出口而嚴厲禁止蠶種出境。當時如果被查出攜帶蠶種出境將被處以滅族的重刑。由於運輸路途艱難,到達歐洲的絲綢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昂貴。當時販賣中國絲綢和蠶絲到歐洲的是佔領著東西方交通要道的波斯人,他們在從同西方的絲綢貿易中獲得了巨大利潤。這令包括查士丁尼在內的整個東羅馬帝國垂涎三尺。一開始,查士丁尼企圖通過談判和波斯人瓜分利潤,曾打算與衣索比亞人聯合,繞過波斯,從海上去印度購買絲絹,然後東運羅馬。然而波斯人知道這個計劃后,以武力威脅衣索比亞人,阻止他們充當羅馬人的掮客。查士丁尼無奈,又請波斯近鄰的突厥可汗幫助從中調解與波斯人的關係,不料波斯王不但不聽調解,還毒殺了突厥可汗的使臣,使雙方矛盾激化。東羅馬聯合突厥可汗於公元571年攻伐波斯,戰爭長達20年之久,未分勝負。這就是西方歷史上著名的「絲絹之戰」。
由於和波斯斷絕了關係,羅馬境內蠶絲奇缺,價格飛漲,絲織加工業幾乎陷於停頓,查士丁尼設法在本國發展蠶桑生產,但是遭到了波斯人的拒絕。
但就在此時,發生了一件影響東西方,尤其是影響中國經濟的大事。據拜占庭歷史學家普洛科庇阿斯在《查士丁尼戰史》中記載,公元545年,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來了兩名印度僧侶,他們要求見查士丁尼皇帝,見到查士丁尼后,他們開門見山地說明自己的來意,他們來自印度,曾經在中國梁朝供職。梁朝皇帝篤信佛教,而且中國南方正好是蠶絲主要生產區。只要查士丁尼皇帝答應給他們巨額報酬,他們將返回中國,把蠶種和養蠶繅絲技術帶回來。同時他們告訴查士丁尼,蠶絲是一種叫「蠶」的蟲子吃桑葉后吐出來的,不是以前西方人所幻想的是直接長在樹上的。查士丁尼皇帝聽后將信將疑。他答應了兩個印度僧侶的條件,先給了他們一筆錢,並保證,只要任務完成將給兩個僧侶重賞。於是,帶著查士丁尼的重託,兩個印度僧侶經過艱苦跋涉途經波斯來到中國南方。他們以佛教為掩護,先向當地中國人學習了整套養蠶和繅絲的技術,又學習了必要的工具的製造方法。最後,他們把搞到的大量蠶卵放進竹竿做的手杖和行李架里,帶到中國北方。當時正處於南北朝混戰局面的中國北方當局的邊境官吏根本沒有察覺兩個印度和尚的陰謀,加之當時由於佛教在中國盛行,僧侶受的約束很少。結果,中國的蠶種和繅絲技術就這樣被兩個印度僧侶輕易帶出國門。
公元552年,這一年註定將載入歷史。這一年,經過艱苦跋涉的兩個印度僧侶回到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得到消息的查士丁尼皇帝萬分驚喜,親自迎接兩個僧侶。他履行了他的諾言,兩個印度僧侶得到巨額獎賞。他們把帶回的蠶種和學習的相關技術都教給了東羅馬工人。從此,中國長達千年的對絲綢貿易的壟斷被打破,君士坦丁堡成了歐洲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蠶絲工業中心。
有了蠶絲貿易巨額利潤的保障,查士丁尼再次對他的仇敵波斯開戰以雪前恥。公元555年,東羅馬軍隊在高加索山脈的法息斯河口之戰中全殲波斯軍隊,攻佔亞美尼亞;在南方戰線全面出擊,奪取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絕大部分地區,波斯被迫求和,歸還全部奪取的東羅馬領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5:5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