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清朝科舉八股文賞析

作者:Brigade  於 2021-6-12 01: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轉文|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評論

2005年09月09日10:27 新京報

  從明朝開始一直到科舉廢除,八股文是考場上的主要文體,它的刻板多被後人詬病,本版主要以清代狀元韓菼的文章為例,以現代人的觀點來討論這篇文章及這種文體的優劣。

  ●把沒有意義的一個圈說得有意義了,非常巧妙。這也是八股的特徵:「沒話找話」。

  ●在八股文中,題目就是對此文內容的界定。全文只能就題目展開,不能擴大,也不能縮校彷彿挖井,從井口到井底要一樣粗。

  

[科舉文章賞讀]清朝科舉八股文賞析

  這是光緒二年(1876),新科狀元曹鴻勛殿試考卷。

  

[科舉文章賞讀]清朝科舉八股文賞析

  明朝萬曆二十六年(1598)的狀元趙秉忠殿試考卷,也是我國僅存的清朝以前的狀元卷。

  

[科舉文章賞讀]清朝科舉八股文賞析

  如今「狀元卷」已經失去了以往的光澤,作為禮物它的複製品已隨處可見。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1

  □韓菼(清)

  聖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破題)

  蓋聖人之行藏,正不易規,自顏子幾之,而始可與之言矣。(承題)

  故特謂之曰:畢生閱歷,祗一、二途以聽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窮於其際者,往往而鮮也。迨於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獨得而無與共,獨處而無與言。此意其托之寤歌自適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語爾也。(起講)

  回乎!人有積生平之得力,終不自明,而必俟其人發之者,情相待也。故意氣至廣,得一人焉,可以不孤矣。

  人有積一心之靜觀,初無所試,而不知他人已識之者,神相告也。故學問誠深,有一候焉,不容終秘矣。(提比)

  回乎!嘗試與爾仰參天時,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出題)

  汲於行者蹶,需於行者滯。有如不必於行,而用之則行者乎,此其人非復功名中人也。一於藏者緩,果於藏者殆。有如不必於藏,而舍之則藏者乎,此其人非復泉石間人也。

  則嘗試擬而求之,意必詩書之內有其人焉,爰是流連以志之,然吾學之謂何?而此詣竟遙遙終古,則長自負矣。竊念自窮理觀化以來,屢以身涉用舍之交,而充然有餘以自處者,此際亦差堪慰耳。

  則又嘗身為試之,今者轍環之際有微擅焉,乃日周旋而忽之,然與人同學之謂何?而此意竟寂寂人間,亦用自嘆矣。而獨是晤對忘言之頃,曾不與我質行藏之疑,而淵然此中之相發者,此際亦足共慰耳。(中比)

  而吾因念夫我也,念夫我之與爾也。(過接)

  惟我與爾攬事物之歸,而確有以自主,故一任乎人事之遷,而祇自行其性分之素。此時我得其為我,爾亦得其為爾也,用舍何與焉,我兩人長抱此至足者共千古已矣。

  惟我與爾參神明之變;而順應無方,故雖積乎道德之厚,而總不爭乎氣數之先。

  此時我不執其為我,爾亦不執其為爾也,行藏又何事焉,我兩人長留此不可知者予造物已矣。(后比)

  有是夫,惟我與爾也夫,而斯時之回,亦怡然得、默然解也。(束股)

  「原文介紹」

  本文為康熙十二年(1673)韓菼參加會試的考卷,並以此文名列第一。乾隆稱讚他「雅學績文、湛深經(文)術。所撰制義,清真雅正,開風氣之先,為藝術楷則「。

  「原文作者介紹」

  韓菼,字元少,江蘇長洲(今江蘇蘇州市)人。康熙十二年(1673),會試、殿試均名列第一,授修撰。歷任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尚書等職,康熙四十三年(1704)卒。

  「關鍵詞: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所採用的一種專門文體。又叫制藝、制義、時藝、時文、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題目一律用《五經》、《四書》中的原文。體裁結構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全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結等部分組成。

  ■名家點評

  韓菼文章全文解析

  □王學泰

  韓菼的這篇文章是清代八股文中比較規範的一篇,其題目出自《四書》原文。在科舉歷史上有許多題目屬於怪題。

  在當時也受到一些批評。但八股文的特徵之一就是因難見巧,怪題難,更可以顯出作者的巧思。例如考官出了個○作為題目,這只是書中的一個圈點,有的考生「破題」說「聖賢立言之先,得天象也」。古人認為天圓地方,人道本乎天道。

  把沒有意義的一個圈說得有意義了,非常巧妙。這也是八股的特徵:「沒話找話」。韓菼的這篇文章題目不怪,是孔子與其弟子顏回討論古代士人用舍行藏兩種生活選擇的。

  在八股文中,題目就是對此文內容的界定。全文只能就題目展開,不能擴大,也不能縮校彷彿挖井,從井口到井底要一樣粗。此題只能討論「用舍行藏」、孔子顏回以及孔對顏說,這些問題。八股文有一定的程式和字數。關於程式的名稱在文中一一註明。

  「破題」是指開篇的兩句(個別有三句的)解釋或概括題意,但要換個說法,不能與題面重複。破題是全篇最重要的。本文的破題很好。「聖人」指孔子,「能」指顏回。「行藏之宜」,指恰到好處的「行藏」。「微示」二字不僅體現孔顏的師生關係,也突出了顏回的悟性,響鼓不用重槌敲。

  「承題」是用三四句話進一步闡明題意。此段言孔子講的關於行藏的道理,人們很難理解、效法,只有顏回對它稍有把握,所以孔子才與他談論這個問題。

  「起講」從文章說是第三段,可是從八股文是「代聖賢立言」這個角度看。它是文章的正式開始。從這段起,文章都要模仿聖賢語氣說話了。

  所謂「聖賢」就是《四書》的孔子、孟子及其弟子。本文是以孔子語氣說話的。

  起講是散句,可以不對仗,全段不能超過十句。本文的起講可見孔子循循善誘的情態。起講表面上只分析「惟我與爾」,沒有講「用舍行藏」,但它包含在「獨得」「獨處」這些話語中。

  「提比」起講只是個過渡,提比則正式開始入題。

  提比著重剖析「惟我與爾」,點明人需要益友與知己。描寫了獲得知音和得到溝通的喜悅。

  「出題」提比中把「用舍行藏」隱蔽在剖析「惟我與爾」之後,在「出題」中把它引出來,並為「中比」作準備。在孔子看來「行藏」不單純是做官與不做官的問題。孔子有一種天賦的使命感。因此談它必然與「天時」「人事」和自身的經歷遭遇聯繫起來。有喚起下文的作用。

  「二小股」提比之後本為虛比,這樣「提、虛、中、后」各兩股,湊為八股。清代以後,虛比逐漸被忽略,八股實際成了六股。這篇的兩小股,實際上是「虛比」遺意。

  「中比」是文章主體的主體。從正面講「用舍行藏」的「擬而求之」(尋求學習)「身為試之」(運用傳播),這是從「知」到「行」的。中比「主要講」用舍行藏「,但最後仍歸到」惟我與爾「。

  「過接」是個過渡句。意為:這樣我想到了自己的體會,想到了與你互相啟發。承上啟下。

  「后比」進一步申說「惟我與爾」。這組對句的上句說,我們都能總攬事物的變遷,能夠獨立自主,任憑形勢之變,而能堅持自己的精神理想,用舍是外界的事,不能改變我們內在的品質,這是最大地實現了本來的自我(性分之素);下句講如果我們能夠順應和參與神明之變,那麼連砥礪道德、加強修養、不注重氣數命運的變化也都是小事一樁了。這是進一步超越了自我。從文章角度說,這是「宕開一筆」,留有餘味。

  「束股」是結語。「有是夫,惟我與爾也夫」是照應題面:是這樣吧!惟有我們兩人對此有所理解。這時顏回在喜悅中默默領會了老師的教誨。

  八股文本來是一種很死板僵化的文體,但此文卻寫得感情充沛,文筆生動,對仗工穩。文中孔子循循善誘,又能自我解剖,是位好老師。

  「提比」「出題」中「回乎」「回乎」,「過接」中的「念夫」「念夫」都回蕩著感情的渦流。本文對仗在意義和聲調上都很講究。沒有上下句意義重複的「合掌」,其思想內容有遞進。八股的對仗不同於駢文的對仗,更有別於詩詞的對仗。它是散文的對仗,其中很少有駢文和詩歌對仗的跳躍性,讀時不覺其為對。這種對仗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它同樣是音調鏗鏘,富有音樂性。

  (王學泰,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Brigade 2021-6-12 01:16
狀元卷,不知所云。
孔子隨便說點什麼屁話也能拿來做考試題目,中國的愚昧,歷史悠久。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08: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