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盛衰滄桑話八股

作者:Brigade  於 2021-6-11 10:4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轉文|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盛衰滄桑話八股:八股文的荒謬絕倫,以及最終的消亡

科舉考試範文

雖然終身不第,但蒲松齡還是很為自己能寫出一手合乎規範的八股文而自負的。《聊齋志異》中的那一大群能文的書生,如公然宣稱自己的文章「場中無兩」的於去惡(《於雲惡》);「才名冠世」,卻又寧可考不上,也肯降低標準去迎合考官的賈奉雉(《賈奉雉》);甚至早已死去多時,仍念念不忘「借福澤為文章吐氣,使天下人知半生淪落,非戰之罪」,欲假手學生或摯友來實現「生平未酬之願」,證明並非自己文章不行的葉生(《葉生》),在他們身上,不難發現蒲松齡的影子。

就連那些不善於為文的鈍書生,如《顏氏》中的某生屢試屢敗,面對妻子責備頗不耐煩,譏諷妻子未到過考場,便把作文考試想象得好像自己「在廚下汲水飲白粥」般容易。蒲松齡所作俚曲《逃學傳》里的夏才,發牢騷說:「我嘗聽敝同窗說,作文像生孩子一般。自我看起來,比生孩子更難十分。那生孩子總然難為一,到底他那肚裡有;似這作文,搜腸刮肚,可待寫上什麼?唉,真難為人也!」他們的無能從反面襯托出了蒲松齡對自己能文的沾沾自喜。

不過,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蒲松齡又一眼看穿了:八股文不過是考場中得意過的袞袞諸公「少年持敲門磚,獵取功名,門既開,則棄去」的工具,他對動輒炫耀八股舉業的酸丁極其反感,諷刺他們「此等文只宜向床頭對婆子讀耳,廣眾中刺刺耳可厭也」。在俚曲《鬧館》里,蒲松齡還寫到一位教書先生的感慨:「想當初念詩書錯了一念,倒不如耍手藝還掙吃穿。……手藝人吃的是肥肉滷麵,可惜俺讀書人餓得可憐」,這句話,同《儒林外史》所寫的那個做了三十七年秀才,卻不得不淪落為樂器修理工來糊口的倪老爹所哭訴「就壞在讀了這幾句死書,拿不得輕,負不得重,一日窮似一日」一樣,都對八股、功名充滿了一種夢醒卻又無路可走的辛酸。

蒲松齡的矛盾心理,是科舉時代舉子們共同心態的表現。八股文是明清科舉考試所用的一種專門文體,考官從《四書》中出題,考生則須「代聖人立言」,依據程朱學派對四書的註釋來闡釋題意,敷衍成文。

盛衰滄桑話八股:八股文的荒謬絕倫,以及最終的消亡

四書

八股文有著固定的程式,全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結等部分組成。其中,從起股到束股共用四段對偶排比的文字來發議論,四段中凡句之長短,字之繁簡及聲調緩急,皆須兩兩相對,共為八股。八股文的名稱,就是從這兒來的。八股文不允許離經叛道的思想,絕少感情色彩,加上它排斥包括藻飾、修辭等在內的一切文學手法,因而顯得淡而無味,除了用於科舉之外,毫無其他任何的實用價值。

可是,它又是各級科舉考試都必須採用的文體,不學會它,「朝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就永遠只能是一種幻想。所以,在所有官私學校中它都是必修課;數以萬計的讀書人懷著又厭又愛的心理對它趨之若鶩,苦心揣摩,同時又渴望著有朝一日把它像破襪子抹布一樣扔掉。明代的艾南英的《明文定》、清代方苞編的《欽定四書文》、紀昀的《房行書精華》等八股文選本,也成了士子中最盛銷不衰的東西了。

當然,即便在舉世若狂的年代,也有著打破名關的冷眼旁觀者,對八股文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像袁枚《隨園詩話》所載,吳江布衣徐靈胎,就做過刺時文道情,形容說:

讀書人,最不濟。濫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成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便道是聖門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漢祖唐宗,是那朝皇帝?案上放高頭講章,店裡買新科利器,讀得來肩背高低,口角唏噓,甘蔗渣兒,嚼了又嚼,有何滋味?孤負光陰,白日昏迷。就教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

簡直就是窮形盡相,入木三分!

盛衰滄桑話八股:八股文的荒謬絕倫,以及最終的消亡

貢院放榜圖

確實,僅從文體角度看,八股文是乏善可陳的。儘管有些人在八股的套子里也寫出過時有可觀的文字,像蒲松齡考秀才的八股文「起講」部分說:「嘗觀富之人皆勞人也,君子逐逐於朝,小小逐逐於野,為富貴也。至於身不富貴,則又汲汲焉伺候於富貴之門,而猶恐其相見之晚。若乃優遊晏起而漠無所事者,非放達之高人,則深閨之女子耳」,這段文字寫得慷慨激昂,深得當時的學政大人施閏章「將一時富貴醜態,畢露於二字之上」的讚許;又如阮葵生《茶餘客話》所載,清初順治十八年狀元馬馬俊的文章中,「數亡主於馬齒之前,過興王於牛口之下」,「河山方以賄始」,「七十年以前之歲月亡淪,七十年以後之星霜覆變」等飽含黍離滄桑之嘆的句子,令到由明降清的龔鼎孳不勝唏噓,潸然淚下。不過,這樣充滿感情的文筆,在八股文中畢竟是鳳毛麟角。從總體看,八股文是嚴重束縛思想感情的文體,它的致命弱點大致有三:

首先,陳陳相因,缺乏新意。《四書》中現成的語句畢竟數量有限,因此,出題與答卷都難免重複。《聊齋·餓鬼》中,就寫一個叫馬兒的書生,連城參加考試,住進旅館。白天躺在床上,百無聊賴,見到舊的糊牆紙都是些不知什麼年代的八股文,其中有「犬之性」四句題,心畏其難做,就「讀而志(記)之」,第二進進考場,剛好考這一題,馬兒便憑記憶把舊文悉數錄出,不料竟考得優等,遂中了舉。又如《儒林外史》中的高翰林得意洋洋地向別人介紹自己中舉的經驗說:「揣摩二字,就是這舉業的金針了。小弟鄉試的那三篇拙作,沒有一句話是杜撰,字字都是有來歷的」,這也即是不打自招,承認自己的手筆都是對前人之作的拙劣的摹仿甚至抄襲。

其次,八股文章大多疊床架屋,空洞無聊。梁紹壬《雨般秋雨菴隨筆》便載有一段七顛八倒、不知所云的八股:「天地乃宇宙之乾坤,吾心實中懷之在抱。久矣夫,千百年來已非一日矣。溯往事以追維,曷勿考試載而育詩書之典籍。元后即帝王之一輩子,蒼生乃百姓之黎元。庶矣哉,億兆民中已百一人矣。思入時而用世,曷勿膽補座而登廊廟之朝廷。」對偶排比極其整齊,可是,誰知道它究竟立了什麼言?《清稗類鈔》說錢大昕兒時,塾師以《論語·微子》的「子路從而後」章中的「至則行矣」為題,命其破題。錢大昕想,原文說子路見隱者,隱者殺雞作飯給他吃。第二天,子路追上孔子,告以此事。孔子命令子路回去再拜訪隱者,子路回去一看,隱者已經離開了,那麼子路所見是什麼呢?錢大昕大筆一揮:「入其室,闐無人,但見雞毛一堆而已」!這種對題目字面意義的破釋,竟令塾師連連叫好。也只有這種童言無忌的直白,才能令人大開眼界,所謂「代聖賢立言」云云,不過爾爾!

第三,由於八股文可以順著題目來胡說八道,所以,科舉場上的得志者全然不必去看其他書,都成了不學無術的繡花枕頭。像《儒林外史》里的范進,中舉及第,外放為學道,可以去為人師表了,可他竟不知道蘇東坡為何許人也!又如王士禎《香祖筆記》中所記的清初著名詩人宋琬所遇的一樁奇事:

宋荔裳方伯在塾讀書時,在岸然而來者,則一老甲榜(進士)也。問:「小兒讀何書?」以《史記》對。問:「何人所作?」曰:「太史公。」問:「太史公是何科進士?」曰:「漢太史,非今進士也。」遂取書閱之,不數行輒棄去,曰:「亦不見佳,讀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無知而又狂妄,目空一切之態,真是令人噴飯!

在文體發展史上,八股文的歷史命運是最為奇特的了。在它風行一世之時,有著最廣泛的作者和讀者,堪稱無與倫比,而在科舉制度被廢止,它所依附憑藉著的客觀條件一旦消失,它便零落散失、煙消雲散。至清亡幾十年後,竟再也沒有人還懂得這麼一種文體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08:1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