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屈服

作者:Brigade  於 2021-4-21 09: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法國作家Michel Houellebecq(米歇爾-烏埃勒白科)於2015年出了一本小說叫做「屈服」(Soumission),當時成為德法意的暢銷書。
Youtube上的音書我聽了兩個半小時,總共6個多小時。
大致是講未來法國穆斯林人數太多之後的政治社會狀況,以及主人公在巴黎第三大學教書,遇到的情況,比如反猶,信伊斯蘭教才能得到重用,等等。
我聽到的一段中,說到主人公教的一個班大部分是中國學生,也不提問,就是拿手機把整堂課錄下來,學生之間也沒有交流,不知他們想什麼。說到穆斯林學生,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看上去這是類似於「1984」的政治幻想小說,有些幻想未必不會成真。

法國現代作家跟加繆類似,喜歡展示社會現狀,至於狀況的好壞,由讀者自己判斷。這些作家喜歡對所遭遇的情況做一些思想評論,也評論別人,算是描述個人心理活動。在思想自由的地方,想法自然更多,因此作家多,小說自然也多。

如果你寫一篇小說,描述在中國大學教書,對時政人文宗教黨派自由褒貶,你大概可以得到腳鐐,烏埃勒白科在法國可以得到總統騎士勳章,儘管他人不英俊,文字不算奇秀,其思想在法國如果不是因為他的小說根本不入流。

他於50年代出生於琉泥旺(La Reunion)島中的聖皮埃爾。其父是琉泥旺島的爬山導遊,其母是阿爾及利亞人,是個醫生,阿爾及利亞當時還是法國殖民地吧。他的父母在他很小時離婚,他先是在阿爾及利亞由其外祖母照看。未久他父親強力把他奪走,送回法國由其祖母照看,他的姓就是祖母的父姓。他一直對其父母很憤怒,感到自己是被拋棄沒人管的孩子。但是,顯然他是從母親那裡被搶走的,因此怪不得他母親。也許他為了顯示自己的天才和某種光環,誇大失落感,甚至在2008年接受訪問時聲稱18年沒見到母親也許她已經死了。他母親後來寫了一本書,叫做「無辜」,其中說:
「我的兒子,他願意跟誰滾就跟誰滾,我一點都不在乎」。
不過他在所受教育和就業方面確實挺失落的,他筆試通過法國高等師範學院的考試,但是口試沒過,據說因為他不喜歡地質(這個原因太勉強,沒過就是沒過)。 結果進入巴黎的農業學院,在那裡他寫作了一些東西。畢業后失業,他進入電影學院,81年沒有拿到文憑就離開了。又失業了,到83年進入一家計算機公司工作,給農業部當合同工。等等。到90年代,因為寫詩和小說開始有名了。反過來說,他挺適合去高等師範學院-培養最優秀文理教授的地方。似乎做夢想當教授,才把「屈服」主人公寫成巴黎大學的文學教授吧。

不管怎樣,我還是挺認真地聽這本書,畢竟是當代語言,政治環境也很現實。聽聽別人怎麼寫小說。其實很多東西是日常的流水賬,但是跟政治思想宗教歷史文學結合起來,便成了法式小說。說起來Houellebecq跟加繆真的有一些類似。他們從小在阿爾及利亞,法國人有些歧視出生在北非殖民地的法國人,稱之為「黑腳」。加繆是在阿爾及利亞長大的,沒見過父親,因為他死於戰場,加繆是由其外祖母帶大的,家境貧寒,所幸法語老師發現了加繆的文學天賦,加繆受到鼓勵,中學就可以編劇。出身於社會底層,有幸接受良好教育,寫的小說便具有反叛精神,當然,也有很多不安(烏埃勒白科)和無奈(加繆)。

此前聽的義大利小說家Eco寫的「玫瑰之名」。當時就感覺玫瑰之名沒有什麼意義。後來得知,就是起個名能吸引讀者,但是跟玫瑰完全沒有關係。這部小說,雖然是講中世紀破案的,但是我對破案沒有興趣,作者設計好的關子,為什麼我作為讀者要裝模做樣破解呢?小說寫那麼長,無非涉及到宗教和一些文化史,儘管是半虛構的,但是聽聽也無所謂。一個義大利導演出品的八集連續劇我也看了,跟小說大不一樣,劇中加了愛情故事,類似「少林寺」的和尚跟牧羊女的戀情,還有法國人教皇跟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巴伐利亞國王)的暗鬥。暗鬥的歷史是有的,教權跟世俗權力自然會因為稅收之類的問題而產生紛爭。劇中還強化了教廷對異教徒的迫害。所以劇作比小說更扣人心弦一些。

4/20/202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7: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