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騎士愛情

作者:Brigade  於 2021-3-18 08: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看電視看得多,主要是法國的歷史和文化節目,各種概念接觸多了,從不同側面寫一寫也很有趣。

騎士愛情這個概念也經常出現。莫里哀的喜劇「精緻女」,是嘲諷當時的資產階級婦女模仿提倡精緻的貴族婦女。可是這些貴族婦女不但是精緻女而且是才女。她們向望中世紀的「騎士愛情」。

也看到節目介紹法國女王,也做過英國女王,這位傳奇女王是艾麗娜-Eleanor of Aquitaine (1122 – 1 April 1204) (法語: Aliénor d'Aquitaine) ,節目中也提到「騎士愛情」。

 「騎士愛情」- amour courtois ,中文翻譯成彬彬有禮的愛情。從當時的情況來說,可以說是城堡愛情,庭院愛情。大貴族家裡才有court。能接觸到貴族婦女的,也是有文採的貴族青年-騎士。

但是,畢竟是中世紀,所以,是談論愛情,而不是真正可以發生的愛情,所以,是用詩歌和音樂表達的一種理想化的東西。

英文對騎士愛情如此介紹:
騎士愛情始於11世紀末的阿基黛娜(Aquitaine), 普羅旺斯(Provence), 香檳(Champagne), 勃根底(Burgundy)以及西西里的諾爾曼王國的伯爵或者王爵的宮庭里。基本上,騎士愛情是介於色慾和精神追求之間的一種體驗,是這種愛情:同時違禁又提高道德情操,熱情而有節制,屈辱而令人激奮,人性但是超越。
amour courtois一詞是由法國作家Gaston Paris第一次使用,但是他是19世紀的人物,並且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因此可以說他對中世紀歷史很熟悉。既然這一表達是後人概括性描述的,因此對它的解釋是有爭議的。這很好,我正是因為感到「騎士愛情」,amour courtois ,彬彬有禮的愛情這些概念有些混亂,才有興趣整理一下。

「騎士愛情」,跟艾麗娜很有關係。她是阿基黛娜(Aquitaine)公爵的女兒。她爺爺很寵愛她,阿基黛娜-現在法國的西南部,當時是風氣自由的地方,吟遊詩人那時在此地盛行,她受到很好的教育。她的經歷豐富而傳奇,可以說她就是一個騎士。她很小嫁給法國國王,婚姻不算滿意,她曾說過,我以為嫁給了國王,卻嫁給了和尚。她的丈夫虔誠死板守舊。後來就離婚了。因為她是Aquitaine這個富饒地方的繼承人,她父親死了,沒有男人繼承,輪到她了,很多伯爵都想娶她,有人甚至想綁架她再娶她。她因此得急著嫁人,就嫁給Anjou這個地方的伯爵,可是還沒嫁出去伯爵就死了,艾麗娜就說嫁給他兒子吧,當時她三十多歲,就嫁給這個小她十幾歲的男人,這個男人不久因為王位繼承的關係,成為了英國國王。後來他們生了四個兒子。英國國王愛別的女人,對艾麗娜不好,結果她就挑起四個兒子跟老子的紛爭。

長話短說,後來她丈夫英國國王死了,她回到法國,在Poitiers這個地方建了一個大房子,這個房子現在還在,這就是愛情庭院-Court of Love。因此我想,amour courtois一詞應該與此有關。在愛情庭院,艾麗娜和女兒瑪麗把吟遊詩人,騎士與庭院愛情的概念融合起來,大致是教人如何行為舉止,當然不是教平民,而是教貴族騎士。這成為以後法國宮庭教育的範本。既然如此,amour-愛 就是廣義上的愛,不應該再簡單地解釋為愛情。中世紀法國的宮庭殘殺也很劇烈,教人怎樣愛確實也很好。
也可以解釋為,少年時代的美好,很快逝去。年老的艾麗娜不忘少年夢,把它轉化為一種教育,燃起別人的夢。也算是年少學爺爺,年老教子孫。

3/17/202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Brigade 2021-3-18 08:37
我的解釋,引用英法歷史,但是比英國和法國人解釋得好一些,因為他們身在廬山。
回復 Brigade 2021-3-24 08:36
寫完之後意識到,騎士愛情是後來人的誇張說法誇張理解。首先,游吟詩人寫詩唱歌,就和當今的民歌一樣,其次,貴族喜歡聽,也不等於是因為愛情,而是喜歡音樂,再者,真正騎士在那個時代是貴族,他們不缺愛情。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9: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