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評論托克維爾的「舊制度與大革命」

作者:Brigade  於 2020-8-29 22: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評論

1

前段時間說過在讀這本書,結果把《西印度毀滅述略》先讀完了。

我買的書開本太大,雖然看上去不厚,可是讀起來很慢,每頁內容太多了。

法國這些貴族文字風格,包括孟德斯鳩,托克維爾,薩特,喜歡寫長句並且相當晦澀。他們在最優秀的私立學校或公立學校就讀,語言能力極好是肯定的,寫的東西也並非為大眾而寫,但是,有一天,我這個外國大眾想讀這樣的作品,就感到艱澀一些。既然讀不快,我就念書。我為什麼喜歡評論語言呢?可能是因為自從學英語之後感覺自己一直在學語言,讀書也不知不覺含有學語言這個目的,儘管看不出有什麼實際效果。可是,正好托克維爾對語言也有很強的敏感性,他也比較大革命前後官僚用語的驚人的相似性。至於不同之處,他的描述比較有趣:「只是,在接近世紀之末(18世紀),狄德羅和盧梭的特性語言有足夠時間擴散並與通俗語言混合,這些作家書中充斥的虛假感性贏得了行政官員,甚至滲透到了金融官員那裡。行政風格,通常很枯燥,那時才變得溫潤,甚至柔和起來。」

儘管語言不夠「通俗」,不過這本書內容還是很豐富的,他的分析方法和著眼點也很好。雖然他描寫的是法國大革命前的政府和行政司法制度,但是,很多法國特色的東西,今天仍然可以體驗到。比如政府管得特細,我在那裡留學每年得申請居留證延期,得跑到警察局辦這個事。要準備好很多材料,學校註冊證明,收入(獎學金)證明,醫療保險證明,居住證明,等等。在外人看起來這很容易,但是要在巴黎跑幾個地方才能辦齊,有時在警察局還是發現少了什麼東西,結果很失落,再回去跑腿。 所以我也不喜歡法國的官僚方式,不過還是比中國好多了,公務員公事公辦不故意刁難人。在中國跟政府打交道往往意味著託人(一種賄賂)和直接賄賂才能辦成事。客觀上,每年這樣跑腿可能減少了我對法國的留戀,沒有想過成為什麼法國永久居民。

雖然中國媒體因為王歧山對這部著作的讚賞而興奮,我在「反動讀書法」一文談及此事,可是,中國人一方面會泛泛而談好不好,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官僚認為既然舊制度導致大革命,結果他們就實行比舊制度還反動的制度防止革命。

如果說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理論帶有預見性,那麼「舊制度與大革命」恰恰證明了大革命之前法國是什麼樣子,沒有三權分立,高度中央集權化,導致國家僵化,底層人民憤怒,一般貴族無權,逍遙,不承擔傳統貴族的責任卻享受財富。行政司法大權統統落在「巡撫」手裡。

還沒看到一半,先隨便說幾句。


2

因為讀的是法語版,所以我有時被迫對這本書的用語研究一下。

比如貴族這個詞,太平常了,彷彿沒有什麼值得探究的。可是,在這本書里,反覆看到一個看似平常的詞,叫做gentilhomme,是一個複合詞,可以直譯為好人,應該說好男人。可是,在他這本書的語境里,是世襲貴族的意思,或者說生來就是貴族的男人。這樣的意思我以前不知道,顯然,現在的法語也失去了很多古語含義。並且,托克維爾也特別分析了這個詞在英國的演化,就是gentleman,也是從法語直譯的,可是並沒有當時嚴格的法語貴族的含義,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越來越向社會下層延伸。他這樣分析,想說明法國人都很相似,但是卻階級隔離。

當然,那時還有一個階級,叫做資產階級。也是特權階級,跟貴族一樣,有很多免稅特權。那麼,那時的資產階級跟我們通常理解的到底有什麼區別?

資產者或資本家(bourgeois),法語詞典的解釋是,「在中世紀和舊制度下,一個圍城(bourg)或者城市(ville)里的富裕居民,是平民,但是在公社的框架下,獲得一些特權。」

這個解釋跟我們通常理解的資本家大相徑庭。富裕是相對的,這樣的資本家,並沒有投資工廠或剝削人。而在托克維爾的書中,手工業者,開烤麵包作坊的就不算資本家,因為,一方面他們未必符合這種資本家的定義,另一方面,最重要的,他們沒有特權。托克維爾特別說明,在一個小城的政治集會裡,資產者拒絕出席,因為開烤麵包坊的也被選進來了。

bourgeois,我沒學法語之前,聽到什麼小布爾喬亞的說法,應該是毛澤東嘲諷知識份子的話,當時不會跟bourgeois聯繫起來。現在看看這個詞的本意,我們可以說富裕,住在城裡,享受特權,正是中國共產黨的特徵,所以共產黨是地地道道的資產階級,並且很顯然,共產黨的特權比法國舊制度的資產階級的特權優厚得多,需要我們一一道來嗎?我暫且不表。

貴族這個概念,也是我經常談及的,因為中國不是一個貴族社會。西方的貴族社會,從軍事社會發展來說,總體是成功的。貴族的國家責任,貴族的犧牲精神,共產黨這種小布爾喬亞是沒有的。凱撒英雄一世,才高百斗,一旦違背共和制度要當皇帝,就被貴族亂刀刺死。這樣的貴族精神,中國人有嗎?中國人雖然提倡知識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類「憂國憂民」意識,但是小民無權,關心和憂思在99.99%情況下完全沒有作用,貴族有權有好的行動才能真的起作用。並且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像屈原這樣貴族而被流放成為平民的人憂愁憂思?還不是王權和貴族維護舊制度,實行專政暴政劣政的結果,人民關心憂思卻無力改變。

簡單的語言分析,自然引起這樣的結論,中國共產黨集皇權,貴族特權,資產階級特權以及教會特權於一身,是比法國舊制度還惡劣的制度,而托克維爾的分析,大部分是指出舊制度下皇權,貴族,資產階級以及中央和省政府的種種弊端。

法國一處圍城遺跡(Côtes de Bourg)



3


第二集第十章題為「政治自由的破壞與階級的分離如何導致所有的引起舊制度死亡的惡疾」。

現在我翻譯內容精彩的一段,其句子結構也很複雜,平常見不到:

「最後,是阻止國家這個征錢的對象重新召喚自由的慾望,導致無休止監管各階級各就各位互不相干,以至於他們不能夠互相接近也不能擴展在一個共同的抵抗力量中(註:中國更甚),政府就永遠只需處理很小的並與其他所有的人完全隔離的一部分人(註:中國更甚)。在整個這段歷史長河中,期間可以看到如此多的引人注目的王子(註:實際是國王),很有幾個因為精神,若干因為天才,幾乎所有的因為勇氣,而引人注目,我們沒有遇見一個試圖努力讓階級靠攏並且統一起來,反倒讓他們承受平等的依賴(註:意指依賴中央)。我搞錯了,只有一位願意並且從心底實踐,這一位,也許能夠試探上帝的審判(指斷頭台?)!就是路易十六。」

這段語言如此複雜,如果不是因為要寫文章我不會仔細分析。感覺托克維爾寫下這一段肯定流下眼淚。

他說重新召喚自由是什麼?所謂舊制度,大約是從1300年算起。在中世紀,那時是封建奴隸制,但是承襲羅馬傳統,地方貴族處理地方事務還是有很大的政治自由,沒有中央集權化。

由此可見,搞階級分析,托克維爾算是開山祖師了。可是他並不是提倡搞階級鬥爭,他僅僅是承認階級的存在,政府有責任公正對待所有階級,並且讓各階級團結一致。

我很少看到句子結構這麼複雜的一段法文,我甚至有點投機取巧,理解意思再看看他的複句是怎樣寫的。托克維爾跟笛卡兒一樣,不幸患肺結核病,都僅僅活到五十來歲,能夠寫出這麼多作品也算是具有一種超級毅力和宗教情懷了。他寫這本書時也接近他的風燭之年了。他的文字雖然複雜,但是,緊湊簡練。

接下一段他繼續控訴舊制度:

「階級的分裂是舊皇權的罪惡,後來變成它的借口;因為,當所有構成國家的富裕有文化的階層中那些人在政府里不能相互體諒和互助,國家的行政本身成為不可能,必須有位一尊之主介入才行。」

為了說明這一點,他引用了另一人寫給法王的秘密報告。這個人叫做圖爾格(Turgot),因為書中出現了幾次這個名字,我查了一下,是一位多才多藝的人物:政治家,文學家,經濟學家。宗教家?也許。他本來是學神學的,但是他拒絕走宗教這條路,因為,用他的話說,不願意一輩子戴著假面具。

因為他做的官也很大,相當於中國的巡撫,在他就職的地方,他幫助發展了陶瓷業,現在那裡就相當於中國的景德鎮,因此他的報告分析很中肯:

「國家是不同派別和一個人民構成的社會,這些派別不同一,人民成員之間僅有很少關聯,所以,在此社會裡,人人各掃門前雪,僅僅照料個人利益。沒有任何方面可以看到共同利益。鄉村,城市,除了它們所屬行政區之外不再有任何關係。它們之間無法溝通達成它們所需的公共工程。在這場永恆的權斗之中,陛下自己或者代理人不得不決斷一切。人們等著你的特別命令:不論是涉及公共利益分配,還是尊重他人法律權利。」

翻譯了我認為精彩的幾段。既然法國皇權和中央集權如此不堪,甚至,托克維爾也用到「絕對權力」這樣的詞,那麼不用說大清無法跟法國舊制度的開明相比,甚至法國大革命兩百三十年之後,中國共產黨也無法與之相比。畢竟,在這箇舊制度下出現了笛卡兒,孟德斯鳩,伏爾泰,還有其他很多啟蒙思想家。

讀了一遍我寫的東西,想到他提倡不同階級的統一問題,當然不是說成為一個階級,而是讓各階級得到自己的利益,能夠合作爭取一種集體的利益,因為在舊制度下皇家和中央利益凌駕於一切其他階級的利益之上。這段我想說的是,舊制度並沒有搞階級鬥爭,托克維爾已經認為階級分裂是皇權的罪惡了。那麼,毛澤東和共產黨提倡階級鬥爭,不正是為了便於自己定於一尊的統治嗎?不是比法國皇權更罪大惡極嗎?至少,分析托克維爾這幾段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Brigade 2020-8-29 22:26
共產黨制度比法國舊制度更惡劣,又「中央集權」,每個地方政府又是一個小中央。

起底7.1億」豪華中學」:18.5億債務下的縣重大工程
回復 澳洲雪梨子 2020-9-10 20:56
拜讀,謝謝分享。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 00:4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