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

作者:Brigade  於 2020-7-29 09:1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評論

序:本文從7月19日開始每天寫一段。介紹「人類簡史」一書的重要觀點,補充一些我的看法。

這些天在讀這本書,總共大約400頁,我每天讀二三十頁。讀到140頁。
讀得快其實也不記其詳。不如隨便說點什麼,讓讀書更有意義一些。
現代世界是這樣的,他的很多看法算是很有個性創造性的,因此把枯燥的東西變得更有趣一些,把一些講課記錄整理成一本書,就暢銷世界了。
我過去一年多寫的東西大多也是跟歷史有關,比中國歷史家寫的東西更有個性創造性和綜合性,可是我默默無聞,當然我也不在乎,對照之下,就可以說中國是一個不文明的國家。如果文明的話,有創造性的客觀還原世界本來面目的思想應該是大學教授做的事情,就跟赫拉利一樣,何必由一個業餘人士來寫呢?並且寫了也無法在中國見到天日,因為那裡本來就是暗無天日。

中國人教歷史,就是講華夏文明多麼悠久,農民為什麼起義,農民起義具有多麼偉大的意義。千篇一律,令人生厭,並且學理工科升大學又不考歷史,因此歷史課不是雞肋的問題,而是雞屁股的問題。
可是,現實的一切,國家政治宗教文化科技法律等等,都是歷史演變的結果。
所以,中國人教不好歷史,不會解讀歷史,不會寫歷史,不會批判,也無法認清現實的一切。

我這樣說,首先是對中國教育的批判。中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毀人不倦。喊什麼成為世界一流大學都幾十年了,結果越來越猥瑣,中國大學很容易把一流人才毀成二流三流的。赫拉利在以色列上大學,在牛津讀博士,他的作品,中國式教育培養不出來這樣的學生可以創造出來。比如說中國人對宗教的態度,是蔑視的。蔑視宗教,如何解讀歷史呢?

我看到2017年一篇中國人的訪談文章,開始就說到:
「一本歷史著作,既不講權術計謀,也不談宮斗秘辛。它憑藉什麼在中國登上了暢銷書榜?尤瓦爾·赫拉利的答案是,「認清你自己」。這位來自以色列的歷史學家,分別於 2014、2017 年在中國出版《人類簡史》、《未來簡史》兩本著作,重新燃起了中國人對於自我認知的好奇心。」

中國這些文人就是水平有問題。為什麼歷史就是權術計謀宮斗秘辛呢?歷史是中國的低俗電視劇嗎?中國人羨慕別人的成功,卻無法認清自己。中國人讚美黑格爾的辯證法,卻不敢辯證,因為政府是不允許的,這話我以前說過:我要辯證,講共產黨好的一面,再講壞的一面,然後綜合得出結論,可以嗎?不可以,第二步就是禁區。這樣一個國家,這樣一個民族,這樣一個教育,怎麼能夠認清自己呢?

讀了一遍自己寫了什麼,發現我說到「認清現實的一切「,那時我還沒有讀中國人的訪談,寫的過程中想看看中國人怎麼介紹他的,看到這個訪談。那麼他說 「認清你自己」,正是跟我一個意思。可是我還沒有讀完他的書。
本來,因為不滿我們才批判現實,可是怎麼批判呢?自然是要了解歷史。現實不就是歷史的重演嗎?

中國還是一個低級社會,不注重精神財富,不相信自由思想的價值。他們以為什麼四個自信,堅持黨的領導,就可以崛起複興。假如沒有外界敵對搗亂,這樣的「崛起複興」也是驚鴻一瞥,獨裁者很快會把財富大撒幣出去,或者像貴州那個什麼窮縣那樣,花400億元建了一些醜陋爛尾的工程,獨裁奴役人民,是歷史的必然。而「崛起」引起外界敵對,也是歷史的必然。中國人不了解這些,喜歡把自己的想當然當成必然。

解讀歷史最好有多元文化背景,像赫拉利這樣。如此,在一個文化背景下看起來天經地義的東西,在另外一個文化視野下就變得荒唐不經。這本書的第八章以「歷史沒有公正」為題,講述種族和性別歧視問題。他試圖探討父權社會,可是解釋不算很成功,儘管如此,他引用的信息比較有趣。在156頁他舉了幾個例子,其一是在滑鐵盧打敗拿破崙的英國威靈頓公爵,說他在跟其他貴族通信中說「為我們效力的普通士兵都是地球穢物」。這些士兵出身貧窮,有很多是少數民族,比如英國參戰軍隊2萬6千人中30%是愛爾蘭人。赫拉利的意思是,普通士兵成為軍官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是王公貴族才能做軍官,可是為什麼沒有女公爵呢?
看來赫拉利對威靈頓比較苛刻,說他沒當普通士兵就直接當軍官了。我看了一下子威靈頓的簡歷,他在後來做過英國首相,那時猶太人在當地經濟界看來是一種經濟財富,但是沒有什麼權利,因此有一個解放猶太人的問題,在1833年議會辯論一個議案,應該是給猶太人更多的權利,威靈頓在議會說「英國是一個基督教國家和基督教司法制度,這個議案的效果可能會除掉這個特徵」。議案沒有通過。
說到威靈頓,有一句話"The Battle of Waterloo was won on the playing fields of Eton"據說是他說的,因為他上過這所著名的精英中學。可是那時這所學校並沒有操場,並且威靈頓在這所學校感到孤單,因此恨這所學校。雖然是別人假他之名誇獎這所學校,但是,學校和威靈頓的成功是無疑的。
講到法國,赫拉利說法蘭西帝國在非洲是用塞內加爾人阿爾及利亞人以及勞工階級法國人的血汗打下來的。普通軍官中出生好的(貴族)法國人不多,但是領導軍隊統治帝國享受成果的人當中貴族所佔比例極高,但是為什麼是法國男人,而不是法國女人呢?
講到中國,赫拉利說中國有悠久的傳統把軍隊從屬於民事官僚領導。因此,從來沒有握過劍的官僚常常主導戰爭。中國俗話說「好鐵不打釘」,意思是有才能的男人要當官,而不是參軍。可是,為什麼是男人,而不是女人呢?
當然,中國人自己知道「好男不當兵」更直接一些。中國的事他這樣解釋,確實中國人自己很少從這個角度看。比如說,我們知道岳飛被文官秦檜和皇帝害死,我們知道三國演義諸葛亮舌戰群儒,還有大清在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的失敗,似乎沒有像樣的武將辯論如何抗敵的故事,都是文官和昏庸皇帝決定打不打,然後官兵就上戰場亂打一番敗北而歸。問題是中國為什麼出不了威靈頓這樣的文武全才官員?制度有問題。
赫拉利的這些信息並沒有回答為什麼是男人打仗,男人當官,而不是女人。可是在我看來,古代這個問題是不言而喻的。古代打仗就是拼體力,拚死作戰。像古希臘古羅馬那樣,兩軍對壘,每一方几萬人,排山倒海一決勝負,勝者把對方國家和財富全佔有,那裡的人民統統成為亡國奴。生死存亡之事,性別在這裡很重要嗎?
農業社會就是這個特點。在此之前的原始社會肯定更好一些,可能是母系社會,人少,打仗少,地盤多。沒有什麼社會等級,男性不是很重要。大象社會就是母系社會。如果大象知道怎麼打仗,侵佔掠奪別的大象的寶地美草,並且學會奴役其他大象出去打草回來上供,那麼大象也會變成父權社會。
當然,我並不讚賞父權社會,只是我認為赫拉利這部分的分析不夠好,所以說幾句,順便探討了一些文化差異。事實上古希臘,古羅馬,中國,都是典型的父權社會,最後結局都是分崩離析,或早或遲。塔西圖很欣賞日耳曼部落對女性更友好一些。難道不正說明日耳曼部落更接近原始部落?可以這樣猜想。
赫拉利這些分析也有反精英反貴族的痕迹。但是事實上,一個國家需要精英。大宋需要岳飛,並且需要很多,但是大宋無法容忍岳飛,更無法容忍這樣的軍事貴族存在,結果大宋與岳飛同歸於盡。這是一個概率問題,一個國家的強大,總是需要各個行業有很多精英,比如威靈頓這樣。國家一旦需要人才,馬上有人可用。國家不應該以統治集團的好惡而壓抑甚至坑害人才。如果一個國家不知道什麼是人才怎樣培養人才,那麼有一個百家爭鳴的環境不久便會百花齊放。

這本書的第三部分講述人類大一統。
我不相信大一統。我幾年前猜想,人類社會幾百年會出一個希特勒,也許這太樂觀了。說不定一百年就出一個。關鍵是世界上壞人是客觀存在的,自私,種族主義,又懶惰又想長久奴役其他民族,擁有強大武器與軍隊,這樣一個人領導一個國家,很容易走上希特勒道路。
當然,希特勒是獨一無二的,靠一個國家力量侵略了很多國家。現代希特勒不會以這種方式侵略很多國家,但是總可以以比較軟化一些的方式奴役其他國家,讓其他國家無法正常發展。可是誰能保證未來不出這樣一個帝國?跟古羅馬一樣,先搞一個勢力範圍,這個範圍內的國家對羅馬唯唯諾諾,然後,羅馬一個一個把它們吞併。
但是,就人類文明和文化來說,過去兩千多年確實走向大一統。我寫的很多文章,談到自由平等博愛人權宗教,難道不是希望中國國際化現代化嗎?與其做國際孤兒被其他國家找借口盤剝胖揍,不如承認國際規則以共同規則保衛自己。縱然難以實現這樣的目標,至少對自己人民寬容的國家,人民有創造性和戰鬥力,不是容易欺負的對象。
赫拉利討論了三個促使人類歷史走向一統的因素:金錢,大家都追求金錢;帝國,帝國消滅了過去的多元文化,讓帝國國民接受一個文化;宗教。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談到同化問題,本來,不管你願意不願意,你同外來文化接觸,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同化。中國共產黨被共產主義理論同化,反倒刻骨仇恨西方文化思想,這是多麼醜陋的心理!按照赫拉利的說法,歐洲帝國主義在中國印度非洲發展有幾個階段(202頁),建立歐洲殖民主義帝國,西方文化在當地錘成,當地人民接受帝國文化諸如社會主義民族主義人權等等,當地人民要求按照帝國主義的價值觀得到平等對待,歐洲人失去對當地人控制但是當地多民族精英接受西方價值和思維方式,中國印度非洲繼續發展他們所接受的西方文化。
當然,他把中國等同印度是個失誤。中國不是印度,實際並沒有被英法殖民,成為西方帝國的一部分。中國的民族主義是因為被侵略被迫賠償所點燃。所以中國「精英」沒有真正接受西方價值觀,哪怕是好的,諸如民主人權,也沒有接受「壞的」價值觀,比如喜歡侵略擴張占鄰居的便宜,寸土必爭。事實上,毛澤東學的是朱元璋的腐朽帝國主義理念:對卓有戰功之臣殺殺殺,對外不擴張,對內嚴苛,設置戶口,不準人民遷移, 不允許人民搞副業經商(資本主義)。現在習近平學的也是封建主義那一套,對內採取秦朝的酷刑峻法,對外以大撒幣手段籠絡二三流國家給人以萬國來朝的大國形象。顯然,凡此種種,都是以愚蠢的封建化反國際化,讓中國人民深受其害。
帝國主義統治者與佔領區被統治民族的關係是我們和他們的關係,可以說是文化隔離和歧視的體現。赫拉利講述這樣一個故事說明這個問題(200頁)。19世紀末,英國人統治印度已經兩百多年了,很多印度人從英國主子那裡接受同樣的教育,一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掌握了英語,學了西方舞蹈,甚至習慣了用刀叉吃飯,到了英國,在倫敦學院學習法律,成為合格的出庭辯護律師,他回到印度沒有找到合適工作,就到英國的另一殖民地南非發展。在南非,他被扔出火車,因為他堅持在一等車廂就座而不是為有色人種設置的三等車廂。他的名字就是莫漢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當然,甘地算是被帝國同化,以帝國文化反對帝國的典型。比如說,他是律師,西方政治特徵,就是律師治國。
赫拉利講述「我們與他們」,說明絕對割裂帝國文化是不可能的,像印度這樣,如果全然反對英國的一切,那麼大家的共同語言沒有了,因為各種母語太多。英國人在孟買建的漂亮的火車站也應該被毀掉,如此往前推,穆斯林建的泰姬陵也應該被毀掉,如此這般,印度就沒有什麼是真正本土的,就算兩千多前的孔雀王朝,不也是一個王國統一印度眾多王國嗎?
相對而言,中國人是有這個問題,拒絕外來文化。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傾銷鴉片,索取巨額戰爭賠償,因此就認為英國什麼都是不好的,包括它的制度法律,所以拒絕學習。只有搞點義和拳小動作,殺一兩百個傳教士,算是報了仇,自我陶醉一下,卻沒有想到引來半個世界的報復(當時世界只有26個國家,這些帝國都很大)。
從帝國主義客觀地造成文化的一統的歷史來說,赫拉利設想未來全世界成為新的統一帝國,顯然過分樂觀。他這本書最早是在2011年在以色列出版。他這樣的人文主義者期望一個統一的世界帝國能夠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國家之間相互影響制約也很大,彷彿一個世界帝國能更好地協調這些影響和衝突。關鍵是,他認為21世紀以來民族主義消退,現在我們只能說,he is too young, too simple, and too naive。帝國主義為什麼歷史上反覆出現?就是因為要掠奪。一個帝國如果變窮了,難道不會更想掠奪?世界上有永遠富有的帝國嗎?
猶太人,包括馬克思,似乎因為2000多年的流離而喜歡烏托邦大一統的世界,這跟中國人喜歡大一統不一樣,中國人喜歡,因為分裂造成戰爭太多。可是共產主義這種概念,馬克思沒有想到,斯大林這樣無情大清洗大鎮壓。也不會想到毛澤東這樣「大躍進」。赫拉利這種世界大一統帝國概念,完全可以被邪惡帝國利用,以更好的世界帝國名義,侵略霸佔其他國家,實際跟傳統帝國主義並無區別。


甘地銅像,紀念他當年被扔出火車事件。
This bronze statue of Gandhi commemorating the centenary of the incident at the Pietermaritzburg Railway Station




在第12章赫拉利談了宗教規律,他認為宗教是統一人類的第三大法寶,前面兩個是金錢與帝國。自然,我認為宗教有其價值,碰巧過去幾個月寫的文章大部分與宗教有關。本質上,這是對中國專制文化的反叛,因為我們中學學歷史(或者政治),說到宗教,就是誤導說宗教是統治者奴役人民的工具。後來我有時想那共產黨為什麼不利用宗教奴役人民。研究歷史,你會思考,與其成為基督教伊斯蘭教擴張的犧牲品,不如直接加入它們。試想,過去一千多年,世界歷史確實就是這兩個宗教和帝國主義的大擴張,而中國是這兩個統一法寶的犧牲品。西方不是有一句話嗎,打不過,就加入。
不管怎樣,就正統宗教來說,赫拉利的論述比較平淡無奇,講講古人從認為萬物有靈開始,到多神教,再到定於一尊的獨神教。多神教包容,獨神教血腥,中世紀法國天主教徒跟新教徒隨便衝突(St Bartholomew's Day Massace, 1572/8/23)一下子殺死的人數就超過羅馬帝國幾個世紀迫害基督徒死去的人數,因為羅馬人是信多神的,什麼戰神女神很多,羅馬的皇帝只是希望基督徒也信一信羅馬的神,可是基督徒是信唯一神的,拒絕信什麼維納斯朱比特,所以引起羅馬皇帝的憤怒。
赫拉利講述了一下對各種宗教的主要精神的理解,在此省略。
雖然獨神教名義上是相信唯一神,但是,怎麼還會有撒旦呢?如果撒旦存在的話其實也是神,所以他認為基督教變相也是多神教。並且,他認為天主教封的那些聖人也是被當做神崇拜。我自己因為對聖人這個現象感興趣,也寫了幾篇有關聖人的文章。事實上是這樣,你可能對神不感興趣,但是對某個聖人感興趣,那麼你就加入了他那個教派,天主教中世紀在歐洲盛行,應該與此有關吧。
他把儒教道教佛教苦行教宿命教之類劃為自然律宗教,因為沒有神的存在。就算佛教,佛是一個人。因為他喜歡緬甸的什麼冥想,所以他對佛教介紹的比較多一點。
既然這樣劃分宗教,我們就可以說神教就是讓神來拯救我們。自然律宗教就是承認人改變不了自然天地,就來改變自己,不吃肉不喝酒不做愛,坐著冥想等死升天。
最後,他探討了了現代人的宗教。我不是說共產黨為什麼不利用宗教奴役人民嗎,在他看來,什麼共產主義人文主義國家主義納粹主義都是宗教: 人類崇拜人。他承認信這些主義的人不喜歡說它們是宗教,但是說它們是理想。可是,「如果建立在超人秩序的信念基礎上的人類標準與價值觀系統就是宗教,那麼蘇聯共產主義與伊斯蘭教相比就並非不是宗教」(228頁)。反過來,如果說一些理想不是宗教的話,那麼有的佛教徒道教徒也可以說他們信的也是理想不是宗教,因為這些自然律信念當中也沒有神。

因此,確實可以說,資本論是共產黨的聖經,毛澤東習近平是共產黨的大神。我們因為不信神沒入教,共產黨員大部分也不相信共產主義,卻入了共產主義教。並且,共產主義相當於一神教,你要麼當信徒,成為中國大小官僚,要麼被奴役,成為農民工人階層,任由政府宰割,任何人思想別出心裁,都有可能被共產黨打成異端,叫做右派,反革命,走資派,等等。
一個人可以同時信很多東西。典型的美國人同時是一個國家主義者(相信美國的存在具有特殊的歷史角色要扮演),自由市場資本主義者(相信公開競爭和個人利益追求是創造繁榮社會的最佳道路),以及自由人文主義者(相信創世者賦予人類某些不可分割的權力)。
神教著眼於拜神,人文宗教拜人類,或者,更正確地說,智人。人文主義的信念是智人具有唯一併且神聖的屬性,即與其他動物其他現象的屬性本質上不同。
赫拉利把人文主義宗教分為三個派別:自由人文主義,社會主義人文主義,進化人文主義-納粹主義。具體就不細加分析了。
赫拉利沒有探討這樣一個問題,信一個人文主義宗教的若干國家會不會像十字軍那樣,發動對其他人文宗教的'聖戰'。

納粹主義:希特勒塑造超人


在第四部分,也是最後一部分,探討了自1500年以來的科學革命。

第14章寫了科學的成果,人類對知識的態度,科學帶來的進步,政府對科技投資的態度。等等。我沒有什麼評論。
到今天為止就看了這麼多。比正常看得快很多。隨便說說別的。
他這本書是簡史,因此談的問題是大宏觀問題。有時說的話題跟我們寫文章一樣,我們如果寫長文是怎麼寫的?彷彿在陌生的田野上漫步,走了一段路,到了一個岔口,談不上有什麼明確目標,按當時的興趣,隨便選了一個路徑,繼續走下去。結果彎彎曲曲。別人讀了你的東西,也會說,這段路沒有什麼好看的。
雖然這樣走路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比站著不動好多了。很多人不知道路就是這樣走的,因此就站著不動。
中國思想史就是站著看風景的歷史:永遠站在那裡,欣賞孔子那幾句俗話。因此不可能進步。
赫拉利顯然有心理傾向。他喜歡用Afro-Asia一詞。大約認同人類的文明起源於亞洲,不論是文字還是宗教,而希臘-羅馬文明只是亞洲文明的繼續。他也不喜歡談羅馬,古羅馬把以色列毀滅,把猶太人擄去做奴隸,造成猶太人兩千年的流離與受迫害。

第十五章講了現代科學與帝國的聯姻。我前面說「過去一年多寫的東西大多也是跟歷史有關,比中國歷史家寫的東西更有個性創造性和綜合性」。你看他描述西班牙毀滅美洲印地安人的Aztec帝國和印加帝國,分析跟我也差不多,號稱幾百萬人的帝國,被五百號甚至一百多號的西班牙征服者就推翻了。這是事實,他的意思是這些印第安人如果知道西班牙人在西班牙島(海地)把土著居民斬盡殺絕,也許他們就會頑強抵抗,這樣假設也沒有什麼錯。可是原始文明和現代文明(武器,帝國主義)差別太大了,這兩個帝國就算沒有那麼快被毀滅,也基本上無法逃避這樣的終極命運,因為帝國主義者血腥掠奪霸佔,當時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在「巴托勒枚與1550年的巴利亞多利德辯論」簡單介紹分析了這段歷史,在此無需贅述。
同樣英國人在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也是把土著人滅絕。幾萬多年前,海面低,原始人到了這個島上,可是後來海水升高,1萬多年以前島上的人就與世隔絕了,直到英國人來了,英國人壓迫,逼著他們信教,應該是他們太原始了,無法接受現代人的奴役,不生孩子,最後人口就在19世紀末滅絕了,英國人僅僅來了一百多年,土著人在這裡生活了幾萬年。歷史沒有公正。帝國主義就跟販毒份子一樣,幾十年幾百年過了之後,他們可以再舉起人權大旗欺壓別人。我支持人權。但是人權跟武器一樣,誰都可以用, 共產黨這樣封建原始的政權,為什麼自動放下武器呢?
阿拉伯人跟歐洲糾纏兩千年,能夠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通過反抗並獲得世界支持,擊敗法國殖民者。
所以,印第安人,塔斯馬尼亞人,中國人,阿爾及利亞人面對帝國主義者反應很不一樣。中國人的問題是,拒絕接受現代文化,諸如人權。可是這類東西,正如赫拉利所言,穿衣,文化,現代世界都是學歐洲的。而共產黨明目張膽拒絕,似乎它以為有14億人口就有足夠資本同西方對抗,可是大清當初不也是這樣想的嗎?
英國是這樣的帝國主義,馬克思在英國寫資本論要推翻資本主義,寫吧。英國可以用來改良資本主義,蘇聯中國用來推翻封建主義,然後陷入災難。同樣,赫拉利也是在牛津拿了歷史博士學位,寫書揭露了英國滅絕塔斯馬尼亞人,這也沒有什麼,他也客觀描述帝國主義帶來的科學進步。關鍵是,英國在文化上的包容性有利於自身的強大。
赫拉利在第14章說道自1500年科學的進步就是人發現自己的無知。確實,以前歐洲人以為地球是宇宙中心,哥白尼伽利略推翻了這一說法,伽利略因此受到羅馬宗教審判所的審判。可是,最後更多的科學證明這一學說,證明以聖經為基礎的知識是有局限的,因此人類的科學精神爆發了。中國人認為中國是世界中心,其他蠻夷之邦又窮又野蠻,到大清滅亡都沒有改變。現在知道天外有天,可是仍然陶醉在自我文化為中心,因此可以說中國至今仍然深刻缺乏科學精神。

赫拉利用英國船長詹姆士-庫克的例子說明帝國與科學的聯姻。科學家一直想算出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18世紀中期,天文學家提出一個方法,每過幾年,金星會正好運行到地球太陽之間,預期1769年會發生一次,從地球上不同點觀測,可以算出距離。為了算得精確,必須在西南太平洋設一個觀察點,英國皇家學會決定選擇大溪地島(Tahiti),花錢費力不是問題。可是,既然花那麼多錢,就派幾個其他科學家去,有博物學家,藝術家(繪畫)。庫克本人也是地理學家和民族學家。遠航隊於1768年離開英國,1769年到了大溪地,也到過太平洋其他幾個島,還去了澳大利亞紐西蘭,1771年返回。帶回很多驚人發現。
庫克解決了遠航船員因為缺乏維C生病的問題,雖然那時不知道維C,因為1747年詹姆士-林德醫生試驗給船員吃橘子,沒有生病,沒吃的生病了。但是皇家海軍不信這個試驗。庫克遠航帶了很多酸菜,每到一處讓船員多吃水果,結果沒有船員生病死亡。
但是,庫克也是海軍軍官,他的船是海軍軍艦,船員海軍多達85人。庫克聲明很多他「發現」的島屬於英國的,包括澳大利亞。如此就有了後來英國佔領澳大利亞,紐西蘭,塔斯馬尼亞。一個世紀之後,這些地方最肥沃的土地被歐洲殖民者奪去,土著人口下降90%,倖存者受到嚴苛的種族壓迫。
因此說,科學革命與現代帝國主義不可分割(278頁)。

說到大溪地,想起高更,人類歷史是一種宗教情懷:「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



赫拉利在探討為什麼歐洲成為世界征服者中,強調其軍事-工業-科學複合體的重要性。英國科技與工業大躍進之後,為什麼法德美都能快速跟上而中國不行?世界第一條商業鐵路是1830年投入運營,到1880年,西方擁有22萬英里鐵路,中國沒有鐵路,1876年歐洲人倒是在中國建了15英里,第二年中國政府就把它毀掉了。比利時人在1888年在波斯建了那裡的第一條鐵路,6英里長。
因此,我們可以說中國人對西方的無知和蔑視,並不比Aztec和印加帝國人更好一些。
當然,這不是赫拉利的解釋。他認為(282頁),中國人波斯人並不缺少技術發明,像蒸汽機,可以買到和複製。中國人波斯人缺少價值,神秘信念,司法機器以及社會政治結構,這些東西西方花了幾個世紀形成與成熟,不容易被迅速複製和國際化。法國美國可以快速跟上英國腳步因為法國人美國人已經共享英國最重要的神秘信念和社會結構,中國人波斯人卻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和組織社會。
在早期現代化時歐洲發展了什麼潛力使它能夠在後來統治世界呢?有兩個互補答案:現代科學與資本主義。現在歐洲不再統治世界,但是科學與資本主義卻繼續增強。
當然,赫拉利這樣宏觀分析沒有錯。通俗地說,中國波斯這些國家那時制度不行,落後就要挨打,因為不可能指望現代帝國主義改變其掠奪侵略本性。但是微觀上,中國鴉片戰爭賠償很多,中國是農業國家,產出少還要為帝國主義輸血,因此國力日衰。中國不重視科技,不重視現代文明,連洋釘洋火都帶洋字,真看不出中國那時能夠形成什麼工業。試想,瑞士手錶很有名,法國思想家伏爾泰晚年到瑞法邊境的Ferney定居,大約是1758年,他帶領鎮民製造手錶,因為有名,賣得還不錯,包括賣給俄國女皇卡特琳娜,對方買10個,他運去100個,然後寫信抱歉。當然,100個也不算多,對方就付一百個的錢。想想,中國要多少年才能製造出手錶。
所以,從科學和資本主義這個角度說現代帝國主義變得強大沒有錯。什麼是神秘信念?我不信但是你信的東西就是神秘信念。別人相信科學,資本主義,自由思想,自由平等博愛人權法制,就是別人的myths。中國不相信這些,中國統治者相信人民就是帝王的私有財產,因此,哪怕巴西請求大清讓中國人移民過去大清都拒絕。中國只相信農業,守住自己那點黃土地就是國家強大,因此沒有探索精神和侵略性。蒙古人打來,殺光漢人,農地變草原,就是蒙古人的myths。中國人津津樂道馬可波羅中國遊記說明中國多美好,可是那是元朝,有什麼美好的?他們色目人高漢人一等,是他們美好。問題是,不論那時還是其他王朝,為什麼是阿拉伯人西方人到泉州或者經過絲綢之路做生意呢?中國人誰去波斯到希臘做生意了?張三李四?

說到帝國主義的征服心理,怎麼說呢?赫拉利舉了一個例子能說明問題的本質。尼爾-阿姆斯特朗登月之前在美國西部荒漠受訓,一天他們幾個人遇到一位印地安老者,老人聽說他們要上月球,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要求阿姆斯特朗行個好,說他們部落相信月上有神靈,希望他幫忙帶個口信,然後教了他們一句印地安話,又不告訴是什麼意思。說是部落秘密。阿姆斯特朗回去問翻譯,試了幾次,翻譯大笑,然後說這個口信是:「不要相信這些人一個字,他們來偷你的領土」。
是的。羅馬帝國就是搶奪財富土地,奴役其他人民。歐洲所有帝國主義,都繼承了羅馬帝國的「myths」。
赫拉利也探討了一下帝國主義殖民者對科學的重視。在印度河谷考古發掘,發現了印度河流域三千多年前的文明。1830年英國派軍官Henry Rawlinson到波斯幫助訓練軍隊。一天,他跟著當地人到Zagros群山參觀,看到懸壁上15米高24米寬的刻字。是公元前500年大流士王命令用三種語言刻的:古波斯語,伊拉馬語,巴比倫語。刻的是楔形文字,當地人沒有人能讀。他想破譯楔形文字。首先,他把完整刻字拓片複製寄回歐洲。其次,他自己也想破譯。他最終想法把古波斯文破譯了,因為古今波斯語差別不大,他懂現代波斯語。這樣其他兩種語言也破譯了,如此,楔形文字就可讀了,包括更久遠的蘇美爾泥磚上的文字。還有一個例子是學者William Jones, 他於1783年到孟加拉高等法院做法官,他對印度奇迹著迷,來了6個月就成立了亞洲學學會,兩年內發表了梵語研究,成為比較語言學先驅。他指出梵語跟希臘語拉丁語相似,哥特語凱爾特語古波斯語德語法語英語這些語言之間也相似,他猜測所有這些語言有共同起源,因此就有了印歐語系一說。因為來自中亞的印度人最早在梵文中稱自己是Arya,最早說波斯語的人稱自己為Ariia, 歐洲學者就猜測這些語言的祖語就是雅利安人創造的。加上達爾文進化論,便有了歐洲人的種族優越論。赫拉利認為,當今歐洲排外不敢強調種族優越,但是強調文化不同,以此變相歧視穆斯林文化。由此引起文明衝突論的問題,赫拉利認為,儘管並非所有歷史家和人類學家接受這種理論和其政治用途,他們難以否認文化主義,畢竟,如果認為人類文化差異是無足輕重的,那麼何必還出資金資助他們研究呢?

大流士大帝石刻
Behistun Ins**tion of Darius the Great




說到這些,可以說東西方統治者在對待自己人的態度上完全不同。西方給個人發展自由,個人可能會有廣泛的追求。東方統治者把個人看作奴隸,喜歡以為人多不怕打仗,但是個人缺乏追求缺乏戰鬥力。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官員只有數千人士兵數萬,連生意人和家屬也算在內,總共只有十幾萬,卻統治了印度(不是今天的印度,也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斯里蘭卡)的三億人。如此說來,這樣一個大國,為什麼就不能培養出多元化的精英增強國力以抗外敵?看看今天的中國就知道了,中國只有黨的奴才才是「精英」,哪怕是共產黨員對統治者對政府略有微言,就有牢獄之災,像任志強那樣。因此,思想解放文化燦爛國家富強的前提是人的解放。

討論了這麼多,其實是文化問題。什麼myths,這裡所展示的是一種集體信念。別的國家「成功」,成為帝國主義,因為它們的信念「好」。它們侵略,它們殺戮,就自以為像獅子吃鹿一樣平常,而被傷害的國家或民族,沒有這種信念。就個人來說,那麼,是反叛還是順從集體信念容易成功呢?當然,開放社會比較寬容,反叛不成為反叛,專制社會可能一下子就把「反叛者」扼殺在搖籃里,「成功」的人要麼是八旗子弟如習近平薄熙來之流,要麼是表面馴服內心反叛的姦邪之徒如周永康令計劃。普通人怎麼選擇?彷彿沒有什麼選擇的:沉默的羔羊。

很好,前面這一段是根據昨天寫的東西想到的。現在繼續寫,看到第十六章的題目,正是談信念,講的是資本主義信念。
他先舉個例子,說明有人在銀行存100萬元,有人借100萬,借的錢又花掉了,得到錢的人又把100萬存到銀行,如此往複,實際只有100萬,可是可能信貸造成了1000萬的產業。他說美國銀行就是這樣,但是政府規定不能超過10倍的槓桿。因此說明資本的重要。他也說了亞當-斯密思的1776年的「國富論」,是革命性理論,強調經濟增長的作用,即資本家贏利可以投資更多,雇更多的人交更多的稅。
當然,現代人都知道資本的重要。可是中國古代皇帝非常害怕人民做生意,對於他們來說,農民就是稅就是賣炭翁就是徭役(免費建長城挖運河)。所以說,中國人更應該深刻研究資本主義。可是實際上不是這樣,毛澤東搞馬克思主義,又欣賞封建主義,因此他恨透了資本主義,把鄧小平劉少奇打成走資派。

說道資本主義,應該說說義大利復興。14世紀中期,歐洲,尤其是義大利鬧鼠疫,百業凋零。但是瘟疫過去之後,在佛羅倫薩的商人階層翻身了,以前貴族一手遮天,現在八仙過海。
因此到15世紀末,歐洲的商業應該很發達了。兩百年多前的馬可波羅的中國遊記引起轟動。哥倫布在1484年就接近葡萄牙國王,要他資助一個船隊,開闢新的到東亞貿易航線。想想也挺合理,繞過非洲印度確實很遠,當時人們低估了地球直徑,以為直接穿過大西洋到中國更近一些。不管怎樣,又出了一個革命家。西方傳統信念,地球是圓的,已經比中國的天圓地方的山海經故事更先進了,可是也沒有人想著直接穿洋過海而不是沿海岸線到遠方去。
葡萄牙國王拒絕了,哥倫布又求助於義大利,法國,英國,再次葡萄牙,都沒成功。最後西班牙的國王菲迪南和王后伊莎白拉同意了。
當然,再一次證明資本主義讓個人潛能得到釋放。從哥倫布到亞當斯密思,他們並沒有得到中國共產黨中央宣傳部資助要他寫一本經濟學著作或者探索一下新航線。中國文化是一種腐敗文化:將軍功成名就帝王怕他有野心,必欲除之而後快,人富了也不行,人有學問也不行,秦始皇自消滅六國后,便下令遷徙關東六國富豪十二萬戶入咸陽,其中以齊楚兩地出身的富豪為主。這是因為齊魯之地崇尚「齊魯學」,崇尚聚眾講學,追求典雅,與主張謀富強,尚功利,務實際的秦國主流思想「三晉學」截然不同,學術思想的衝突很容易形成反秦輿論,齊魯儒生譏諷秦始皇封禪一事正是明證。
中國統治者不明白真正的敵人是誰,像秦始皇這樣,想像人民是敵人,毛澤東在台上,就是喜歡搞「階級鬥爭」。是的,統治者與人民為敵,人民自然成為敵人。但是從國家強大角度說,人民有更大的自由,國家凝聚力更強更容易抵抗外敵入侵。

西歐發展了精緻的金融系統(317頁),得以資助探索與征服,甚至比王國和帝國更有效。在16世紀,西班牙是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統治北美南美大片地區,菲律賓群島,亞非的一系列基地,荷蘭只是一小片多風的沼澤地,屬於西班牙王國的一個小角落。
1568年,荷蘭起義反抗西班牙天主教領主,一開始,他們就像唐吉柯德鬥風車一樣,可是,8年之後,他們不但獨立了,還取代了西班牙葡萄牙成為海洋高速公路的霸主,建立了世界性荷蘭帝國,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
荷蘭成功的秘密是信貸。其法律完善,保護私人財產,守信用。西班牙國王相反,借債不還,法律被王室操控,債主告狀不贏。最後就沒人會為西班牙提供貸款。荷蘭人貸款付錢給雇傭軍打仗,獲得獨立。
現在中國跟那時的西班牙差不多,法律不獨立,股市老鼠太多,政府沒收私人公司司空見慣。阿根廷巴西這類國家也繼承了西班牙傳統,屢屢破產,只有中國的大撒幣統治者自以為財大氣粗,可以大筆為它們貸款。
荷蘭在1602成立了荷蘭東印度公司,是一家股份公司,從中國印度印尼進口商品賣到歐洲。最終,在這家公司資助下,征服了印尼,其雇傭軍有歐洲人,日本人,印度人,印尼人。
中國人很是為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的慘敗而不服。可是想想1600年代中國周圍已經發生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政策是周圍這些國家不來犯我我不打它們,實際上倭寇來犯,奈何不得,就採取這種阿Q心態, 看看1602年中國統治者在幹什麼:明神宗(萬曆帝)於國本之爭對大臣極度不滿,採取以不上朝作為報復,僅偶爾批閱奏摺,以處理一些重要事件,但如明世宗一樣,悉知帝國事務,事無巨細仍出於其之決斷。大理寺左評事上疏,稱明神宗沉湎於酒、色、財、氣,結果被貶為民(這就叫做悉知帝國事務?)。明神宗中後期財政困難,因此明神宗派太監為天下礦監和稅監以充實內庫,然而礦監稅使大多假借名義搜刮民間財產,擾亂天下。由於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現象非常嚴重。1602年,南北兩京共缺尚書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撫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廿五名。明神宗委頓於上,百官黨爭於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轉之中。因此明史言:「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部分史學家認為明朝自此開始走向滅亡。
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印尼幾近200年,印尼在1800年被荷蘭國有化成為荷蘭殖民地,直到1949年。
赫拉利以此說明商業追逐自我利益時之能致遠,實際跟哥倫布一樣,證明個人在資本主義環境下的無窮開創性和活力。中國人沒有做到這些,只能罵一罵這些侵略者。在17世紀末,因為自滿和歐洲大陸的戰爭,荷蘭失去了紐約,也失去了歐洲金融與帝國引擎地位,本來巴黎可以取代,但是最終被倫敦取代。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法國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災。密西西比公司於1717年成立,用以殖民開發密西西比下遊河谷。這家巴黎上市公司,同國王路易15關係緊密,公司的一個董事(LAW)是法國央行行長,也是財政部長。發行價為500里爾的股票,價格扶搖直上,到1719年12月2日,價格達到10000。幾天後價格開始跌瘋了,LAW命令央行買進,結果央行也沒有錢了。LAW作為財長就授權印鈔票。最後股價還是無可救藥,因此整個法國虧大了。密西西比股災導致公眾對法國金融系統和法王的財政智慧失去信任。促成法國的海外帝國紛紛落入英國人手中。從此法國債台高築,利率高企,最後,1780年,路易16意識到法國的財政收入,一半需要支付利息,走向破產不可避免。1789年,他不得不召集總資產部門和議會討論危機,這是一個半世紀以來的第一次。但是,晚了,還加速了法國大革命。
有了荷蘭的例子,英國帝國擴張也是由倫敦上市的私人公司進行的。北美的英國人定居點開始就是由這些公司運營的。印度次大陸不是被英國國家征服,而是被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雇傭軍征服,從倫敦總部,這個公司統治著龐大的印度帝國一個世紀,直到1858年英國皇室才把印度殖民地和東印度公司的私有軍隊國有化。拿破崙嘲笑英國是小店主的國家,但是這些小店主打敗了拿破崙本人,統治著空前的大帝國。
但是殖民地國有化並不等於資本主義失去影響力,這些公司在幕後控制著政府。如馬克思和其他社會批評家所言,西方政府成為資本主義的貿易公會。最惡貫滿盈的例子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商人通過向中國銷售毒品而大發橫財。數百萬中國人成為癮君子,從經濟和社會兩方面削弱著國家。中國於1830年代禁毒,毒品銷售集團跟維斯泯斯特(議會所在地)與唐寧街有很近的關係--很多議員與部長擁有毒品公司股票--因此他們向政府施壓採取行動。1840年英國對中國宣戰,號稱為了「自由貿易」。過度自信的中國人不是英國新的奇迹武器的對手:蒸汽機軍艦,重炮,火箭,和快速來福槍。結果就不在這裡重複了。到19世紀末,四千萬中國人,差不多1/10人口成為癮君子。


這一章我介紹比較詳盡,不但是因為現代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同我們直接相關,而且中國深受重創,可以評論的角度很多。比如說,既然帝國主義發動戰爭如此需要資本支持,那麼中國大撒幣,中國貸款不就愈發顯得荒唐嗎?貸款給別人發展軍火,客觀上圍堵中國,中國那些蠢貨統治者和「智庫」不是完全沒有戰略思維和歷史感嗎?什麼一帶一路?想當西班牙式的海上貿易霸主嗎?連運輸石油的海路都守不住,一帶一路就是獃子死路。
再比如香港問題,什麼一國兩制被吹噓了很多年。關鍵是,因為鴉片戰爭失敗中國不得不把香港租給英國(英國付租費了嗎?),租約到期,不必簽什麼聯合公報,不必以一國兩制討好它,這是原則問題,這是歷史公正性問題。但是中國這些沒有開化的統治者缺乏歷史觀,缺乏對未來世界的遠見,以為自己對他人沒有惡意,自己能崛起,不怕別人找麻煩,可是事實上,想找中國的麻煩的國家並不少。我並非嚴格反對一國兩制,可是他們沒有遠見和法制,沒有想到香港立法會不聽話,連送中這樣的議案都通過不了,一個罪犯,可以從香港送到英國,送到加拿大,不能送回大陸,這叫一國兩制嗎?這叫收回香港主權嗎?前段時間,復旦大學的中宣部哈巴狗張維為寫文章嘲笑美國的奧巴馬醫改法案有兩千多頁。多少頁是好?香港基本法有幾頁?能預見到各種最壞的情況出現嗎?前面說荷蘭的資本市場很快就成熟,為荷蘭帶來了財富並征服了殖民地,中國所謂改革開放三十多年,資本市場成熟了嗎?中國股市不還是騙子坑人割韭菜的地方嗎?

待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Brigade 2020-7-30 00:15
前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憤青外交把中國害慘了!
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020/07/29/701460.html
回復 Brigade 2020-7-30 07:08
隨便瀏覽網文,看到2019年3月新京報網的一篇文章「漏洞百出的『簡史』,為什麼也能暢銷?」。

中國人,是的,主要是大陸中國人,這些年功利性太強,競爭激烈,政府高壓,導致人們的動機值得懷疑。比如這樣一篇文章,給人感覺是列書單,為很多書打廣告的。

單就「漏洞百出」來說,文章中也沒有說什麼漏洞。但是,像我這樣的人看到這樣題目就對它深惡痛絕。為什麼呢?因為我文章中已經說明,中國歷史教的那點破東西,還要灌輸什麼農民起義的偉大意義,就是教你「正確的」沒有漏洞的東西。這樣的歷史就沒有漏洞?當然有,既然起義了當皇帝了,還因為戰爭死了那麼多人,那麼這種反覆起義低級並且沒有意義。
這篇文章作者認為:「暢銷的秘密:大多數讀者,是受過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一套能夠整合新舊知識的世界觀,即使漏洞百出,也遠比提供一種專業技能、一個具體知識更受歡迎。」

事實上,這種簡單化解釋不說明問題。我說過無數次我多麼痛恨中學歷史。為什麼?是你們的「正史」,你們的「沒有漏洞」的世界觀無法解釋世界,無法讓中國人學會如何面對應對世界,所以人們看到能個性化解釋世界解釋歷史的書文就更感興趣。

當然,我相信中國「大多數讀者,是受過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並不能像我這樣讀這本書,又加入了更多個性化符合歷史狀況的解釋。因為大多數中國人已經失去了客觀之心與異想天開的想像力。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21: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