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為什麼應該堅決拋棄佛教(3)

作者:Brigade  於 2020-7-11 08: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評論

宗教與印度的興衰(續)

上次說到德里蘇丹國這段歷史。應該說穆斯林是個非常成功的戰爭宗教。我這樣說有人會以為我歌頌戰爭或穆斯林。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只是希望弱勢民族弱勢國家能夠自強以避免被侵略的命運,所以我才研究這些歷史。可以說羅馬帝國在基督皇帝君士坦丁的開創性領導下繼續強大了幾百年,至少東羅馬帝國如此。
想想沒有穆斯林,阿拉伯世界是什麼世界?就是希臘化, 羅馬化的世界,完全是被佔領被奴役的世界。有了穆斯林,幾百年時間,他們收回了北非,中東和土耳其(希臘世界)。他們甚至佔領了西班牙很長時間,差一點打到巴黎。
因此。歷史是一場超限戰,是全民族的事情,而不簡單是愚蠢的個人野心家頭腦發熱,吹噓一下民族復興,搞點所謂千年大計,便可以一蹴而就完成崛起大業。不管怎樣完成一個輝煌,民族狀態不佳,也會很快又輪迴到二三流國家。
可以說,穆斯林應運世界基督化而產生,穆斯林侵入印度,又激發了印度人的民族精神,所以印度教走向完善。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穆斯林教可以說就是人口擴張教,印度若抱殘守缺,吃齋念佛不生子,如何應對外敵頻繁入侵的現實? 當然,印度教在穆斯林入侵早期發展很快,真正被穆斯林統治的時候,當地宗教是被迫害的對象。
中國人就喜歡抱殘守缺,面對災難,喜歡念佛,發揚阿Q精神,詛咒壞人未來不得善果。可是自己已是國破家亡,空想有什麼用呢?還好,中國人個人平均來說聰明一些,農業社會勤能補拙,繁殖力尚可,所以儘力苟延殘喘,僅此而已。
現代中國人實際上是世界歷史虛無主義者,只喜歡吹噓自己的文明史,無視甚至貶低其他文明。仔細研究,印度人的適應能力也很好,印度教最終取代佛教便是證明。中國人客觀上因為喜歡佛教,就吹噓它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可是實際上第三大宗教是印度教。並且印度人因為面向印度洋,所以印度教也擴散到很多印度洋國家,諸如印度尼西亞,再加上英國殖民印度,導致一些印度人移民到加勒比海。

中世紀的世界是游牧野蠻民族大征服的時代,也是穆斯林在中亞大混戰的時代。游牧野蠻民族信了穆斯林,印度挨打的苦日子度不盡。德里蘇丹統治印度,內亂不少,王室內訌不斷,外部入侵的威脅開始主要是來自蒙古人,後來則是中亞的征服者帖木兒。帖木兒的可怕入侵終於使搖搖欲墜的蘇丹政權徹底崩潰。

帖木兒(Timur,或Amir Timur或 Tamerlane,1336-1405)出生於西察合台汗國渴石(今烏孜別克)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突厥化蒙古人(Turco-Mongol)埃米爾巴魯剌思氏的家庭,是成吉思汗七世的女系駙馬。帖木兒可操流利波斯語、突厥語及蒙古語。因為他娶了東察合台汗國后王的女兒為妻,所以又被稱為駙馬帖木兒。他打敗了西亞、南亞和中亞的其他國家,是帖木兒帝國的奠基人。可以說他的國家,西到伊拉克,東到阿富汗,北到裏海盡頭,南到德里,地盤很大。

帖木兒打敗德里蘇丹
Timur defeats the Sultan of Delhi, Nasir Al-Din Mahmud Tughluq, in the winter of 1397–1398, painting dated 1595–1600.



帖木兒的後代,類似於那時的蒙古戰爭狂人之後,是分國而治,因此互相戰亂兼并不斷。其中最有名的後代是巴布爾(Babur,1483-1530),巴布爾也是成吉思汗(母系)的後裔,即巴魯剌思氏。是突厥化蒙古人。母語為察合台語,曾以察合台文為自己立傳,名為巴布爾回憶錄。「莫卧兒」即是波斯語的「蒙古」。巴布爾生於中亞的費爾干納谷地。
他以11歲長子身份繼承父親的王位,在中亞錫爾河上游稱王,成功挫敗了來自四方的吞併陰謀,但後來巴布爾被烏茲別克人打敗,並逐出中亞,被迫放棄重建帖木兒帝國的理想,成為無家可歸的流浪者。1504年,趁阿富汗內亂之際,他率領300名部下攻入阿富汗,建立以喀布爾為首都的國家。1525年,巴布爾率軍進攻北印度。1526年,在第一次帕尼帕特戰役中,他大量使用火繩槍和大炮,擊敗由易卜拉欣·洛提國王統帥的德里蘇丹國軍隊,易卜拉欣·洛提陣亡。在征服過程中,巴布爾以12,000人的部隊打敗了印度的10萬大軍。巴布爾接著攻取德里,並於4月27日在大清真寺的禮拜儀式上,宣布為「印度斯坦皇帝」,以阿格拉為新首都,建立莫卧兒帝國(Mughal Empire),也結束了德里蘇丹國在印度320年的統治。1527年,莫卧兒軍隊與以梅瓦爾的拉那·桑伽為首的拉其普特同盟在亞格拉以西的坎奴村進行決戰,拉其普特同盟戰敗。1530年,巴布爾在亞格拉駕崩,其子胡馬雍繼位為蒙兀兒皇帝。

說到這裡,可以認為,成吉思汗的後裔在中亞和南亞的征服還是很成功的,也許因為當地人(突厥)本來就野蠻驍悍,再加上伊斯蘭教萬眾一心。可是統治中國的元朝蒙古官僚無能腐敗,歧視漢人,以少數人奴役中華,拒絕漢文化,還被藏傳佛教所麻痹,因此天高皇帝遠處漢人朱元璋之流揭竿起義,便推翻了這個血腥的王朝。

藏傳佛教(喇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地理體系,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密宗佛教的來歷應該是,印度人拋棄了佛教,轉信印度教,一些佛教僧人為了跟得上形勢,也搞宗教改革,學印度教,因此有了密宗。什麼男女雙修,是佛教徒做的事?應該是某些印度教做的事,密宗也與時俱進學到了。佛教傳入西藏比較晚,因此他們自然得到的是當時的新教。他們是否雙修我不知道,這種細節不追究了。
藏傳佛教攀上了元朝權貴,因此中國的蒙古人就信佛了,忽必烈把它定為國教,好在主要是統治者信這個教。到了清朝,清朝的統治者也時興這個。可是他們很壞,我引用別人的文章說明一下:
「作為意識形態的宗教,它對蒙古民族歷史觀、價值觀的不利影響也是極大的。尤其是在清朝建立后,統治者為了羈縻和弱化蒙古族,制定和推行了很多政策,其中'興黃教(格魯派喇嘛教),安撫眾蒙古'成為國策。在清政府的推波助瀾下,佛教在蒙古地區呈畸形、泛濫發展之勢,據清中葉的統計,當時內蒙古地區的喇嘛約佔男性總人口的40%到50%,個別地區達到了60%左右。清嘉慶年間,內蒙古地區佛寺有1800多座。清末,內蒙古有寺廟1600餘座,平均每個旗有佛寺20餘座,個別旗達到了50到60座。」
「佛教在歷史上對蒙古族社會經濟發展、人口繁衍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進入近現代之後,蒙古族社會內部否定佛教、排斥佛教的思想日漸加強,信仰佛教的社會文化氛圍日漸淡化。」
清朝皇帝多流氓啊,鼓勵蒙古男人當喇嘛,自己把蒙古貴族女子一個又一個娶到家,生子一個又一個:阿彌陀佛,你們全成佛,女子全歸我。

那麼,元朝是否真的歧視漢文化?至少我以前讀的文章給我這種歧視印象。可是,我這篇文章寫到現在,已經瞭然的是,蒙古人在中亞和西亞都被伊斯蘭化了,而這些國家和中國都屬於蒙古帝國,各自由成吉思汗的不同後代掌管。從文化和地域上說,伊斯蘭世界跟希臘羅馬世界是千年的碰撞和融合,那麼當時的伊斯蘭文明輸於中華文明嗎?這個我不想得出什麼結論。但是引用一段文章可以客觀說明元朝的文化梗概:
「元朝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大過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不同於中國歷史上其他征服王朝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積極吸收中華文化,元朝皇室對於宗教興趣濃厚,極力推崇伊斯蘭教與藏傳佛教乃至景教,對中華文化則採取與西亞文化並重的模式進行發展。在政治上,政府大量使用色目人。雖然元朝前期沒有系統性舉辦科舉,但對儒家文化有著應有的尊重,並且將儒家推廣至邊遠地區,元朝創建了24400所各級官學,使全國平均每2600人即擁有一所學校的政績,創造了『書院之設,莫盛於元』的歷史記錄。由於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顯貴的傳統社會秩序已經崩潰。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底下,屬於中下層的庶民文化反而有機會迅速的抬頭並普及。這個現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藝術與文學方面則是發展以庶民為對象的戲劇與藝能,其中以元曲最為興盛。」

看上去元朝對於西方(中亞西亞)是開放的,但是漢人精英已經隨南宋而殞滅,普通百姓處於社會最底層,應該對什麼色目人什麼伊斯蘭教什麼外來文化都沒有什麼感覺,甚至漢人對這些人懷有敵意也是正常的,因為漢人當時處在社會的最低層,低於蒙古人,低於色目人,甚至低於同樣被蒙古打敗的金人。而元朝這些蒙古人,還沒有完全學會文明,就已經被朱元璋驅逐靼虜了。
這跟中國現在差不多,舊的精英被戰亂被共產黨所害,社會大眾愚昧並且無心接受新文化新文明,共產黨當權者還沒有學會文明,糟糕的是他們還阻止人民學習,美其名曰,四個自信(4:文化自信)。
中國人迷信統治集團,進而迷信儒術,佛教,馬教,陷入自大自戀不可自拔,為自己築起圍城。兩千多年苟延殘喘的痛苦歷史,也沒有改變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態。沒有系統性學習世界歷史文化哲學科學宗教政治,僅僅囿於對若干教條的迷信,便以為可以耍耍小聰明,彎道超車,成為世界老大了。

對比成吉思汗之後,可以說中國人喜歡在皇帝的奴役下「安安穩穩」過日子,沒有侵略擴張性,可是世界一直到西方殖民主義時期,都彷彿是部落時代,你不出去佔一塊地方,哪怕是無人之地,別人橫豎會打到你家裡,如此,不如主動出擊。成吉思汗這樣帝國主義者不但自己四處征伐,打出空前的兩千多萬平方公里帝國,而且其中亞的子孫,也是前赴後繼,侵略成性。

14世紀元朝與四大汗國總疆域的地圖,其中西亞深灰色部分為後來的帖木兒帝國。




1530年,巴布爾之子胡馬雍(Humayun,1508年-1556年)繼位為蒙兀兒皇帝。期間被阿富汗人舍爾沙打敗趕出印度。舍爾沙平定印度,但是後來戰死。在舍爾沙死後,胡馬雍得到波斯國王太美斯普一世的支持返回印度,不久奪回德里;但他在與主要敵人阿迪爾沙阿交鋒之前突然死去,完成莫卧兒人偉業的任務歸於其子阿克巴。阿克巴最強大的敵人是阿迪爾沙阿的印度教將軍喜穆。喜穆利用胡馬雍之死奪取阿格拉和德里,並自稱為「超日王」,可能在印度復興起一個印度教的王朝。阿克巴在1556年關鍵的第二次帕尼帕特戰役中打敗喜穆,於是在印度再也沒有可以與莫卧兒人抗衡的力量。
阿克巴(1542年-1605年)是莫卧兒帝國的真正建立人和最偉大的皇帝。他在漫長的統治期間征服印度北部全境,並把帝國的版圖第一次擴展到印度南方。由於對拉其普特人採取懷柔政策,大多數好戰的拉其普特部族都歸順帝國的統治。對異教的寬容是阿克巴的顯著特點,他不僅免除非穆斯林的人頭稅,還企圖倡導一種融合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宗教改革。以蘇巴(省)為單位的全國行政制度形成,印度教徒也被允許擔任政府官員。阿克巴時代的印度是伊斯蘭世界最強大的帝國之一。

莫卧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建的泰姬陵




===
又一天。突然有些不連慣的想法,先寫下來(其實只有一兩個,寫下來就多了)
今天想到印度這歷史可以看成是聯合王國,並且經常是北方外族人入侵來做皇帝。說明幾個問題,1,古代熱帶人戰力不行,無法持久作戰。2,不能打仗,又要儘可能多地避免傷亡,所以需要很多談判。印度人協調能力不錯。3, 印度人經常投降,不打了,明顯印度古代因為戰爭死亡率比中國少得多,我沒有統計,但感覺如此,以後若感興趣可以驗證一下。 4,那麼印度人選擇當亡國奴比中國人當亡國鬼更糟糕嗎?通常中國人是不敢這樣問的,因為中國文化痛恨投降主義(政府戰敗投降可以,人民卻不行),讚美寧死不屈。5,中國人內部是喜歡斗得你死我活的,所以協調能力不佳。為了避免斗得你死我活,大多數中國人活得像哈巴狗一樣,沒有原則。高級奴才是像周恩來那樣,當大官,卻活得無限委屈。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帶容易出這樣的人,所以出自上海的四人幫是毛澤東的死黨,現在王滬寧張維為之流是習近平時代的上海筆吏幫。習近平更喜歡用浙江上海人,也是如此,因為他們又賣力又聽話。不要以為我搞地方歧視,我這是文化研究,我們平民百姓,天下一家,都是皇帝或者共產黨的奴隸。與華東人相反,出自湖南湖北四川陝西的那些共產黨將軍,被毛澤東整死太多了,很瘋狂,毛澤東沒有家人可繼承皇位,何必搞死他們呢?所以,在中國,什麼儒術,佛教,都是虛偽的,當了皇帝,只會殺人,鎮壓。
現代印度人也能審時度勢,儘管想侵略佔領周邊國家地方是不應該的。但是,曾經的國家錫金,曾是清朝的勢力範圍,讓印度賴去了,共產黨的愚蠢,可見一斑。以儒術佛教為圭臬的專制文化,只能培養出政治草包。固然,共產黨不會承認他們信佛教,可是兩千年根深蒂固的東西,不要以為你不信你就沒有受到它的負面影響,只有像我這樣,系統地分析批判,才能擺脫它的陰影。
因為不會協調,因為不會審時度勢,所以也喜歡無端惹事,惹事消災的結果就是對內欺壓,對外屈膝,清朝如此,共產黨也如此。
為什麼在此處提到儒術?因為講到人際協調,而儒術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論始作俑者其意如何,在封建社會的施行當中對人性有毀滅性的打擊力:人失去了人格,自然失去自信,自然失去對外在世界的好奇與自我判斷,這樣的社會有什麼開拓性和創造力?印度至少在家庭方面沒有這麼多桎栲。印度人的家庭很和睦,即便古代也是這樣,與猶太人類似。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沒有協調的,只有順從和執行。毛澤東在文革時為什麼要打倒身邊那批老戰友,因為毛已經錯誤百出,甚至可以說作惡多端,他們不大聽話了,當然也可能他們還算聽話,但是毛年老昏庸,害怕別人不聽話,所以先下手為強,把他們打倒甚至整死,拉上一群上海(「精明」)小嘍啰(聽話)來執行「毛主席路線」。
聯合王國有什麼好處?比如大陸和台灣,共產黨和國民黨誰也打不贏誰,各自佔一塊地盤,同屬於一個國家,但各自治理,總比打得死去活來,或者比老死不相往來要好得多。當然,在現代制度,沒有王,便是聯邦。國共無法形成聯邦,忙於內戰,印度趁勢佔領錫金,那可是屬於清朝藏人的地盤,被英國侵略佔領。2003年中國竟然承認錫金屬於印度了,共產黨,或者中國人,喜歡機會主義,以為讓一步,可以得到什麼,結果讓了,過幾年人家又來耍賴了。
中國人,結束獨尊儒術,根絕佛教,結束專制獨裁,結束內鬥。

研究古代世界歷史,再看現代的所謂文明衝突論,可以看出,很多衝突實際是披著文明外衣的掠奪。古羅馬就是掠奪財富掠奪土地掠奪奴隸,中亞西亞人並不比印度更文明,但是為了掠奪,也是屢屢攻列印度。為什麼已經富裕的帝國也喜歡加入野蠻的侵佔掠奪的陣營呢?因為自身創造財富的智慧和能力畢竟是有限的,所以野蠻本性就不時爆發。自欺欺人的儒術和佛教如何同野蠻掠奪對立?
儒佛兩教,迷誤華夏書生,以空想和善意看世界,不知世界之險惡。且看毛澤東對書生的評價:
毛澤東在1964年3月24日,在一次聽取彙報時的插話中對明太祖朱元璋、漢高祖劉邦、元太祖成吉思汗的治國能力評價如下:「可不要看不起老粗。」「知識分子是比較最沒有知識的,歷史上當皇帝的,有許多是知識分子,是沒有出息的:隋煬帝,就是一個會做文章、詩詞的人;陳後主、李後主,都是能詩善賦的人;宋徽宗,既能寫詩又能繪畫。一些老粗能辦大事:成吉思汗,是不識字的老粗;劉邦,也不認識幾個字,是老粗;朱元璋也不識字,是個放牛的。」 毛澤東對明太祖朱元璋的軍事才能評價如下:「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給吳晗提意見:「朱元璋是農民起義領袖,是應該肯定的,應該寫的(得)好點,不要寫的(得)那麼壞。」
可是,不是書生,雖然以草寇流氓之雄打下天下,但是其屠戮蒼生慘絕人寰,天人共憤,朱元璋便是例子。毛澤東竟然僅僅以打天下論英雄,真是國之災難。
拿隋煬帝和朱元璋相比,還是可以看到中國歷史理念的太多誤區的。隋煬帝是戰亂時代的皇子,而朱元璋是吃不飽飯到廟裡當和尚的貧農。隋煬帝東西征伐,想擴大隋朝版圖,可是應該說底子太薄,打高句麗三攻不下,勞民傷財。打西域打下也無法經營。可以說,隋煬帝的征伐精神,符合世界帝國潮流,但是跟西方羅馬式穩紮穩打的擴張是沒法相比的。他好大喜功,戰爭和徭役太多,導致人民造反,才有李淵的大唐天下。而朱元璋,是家天下的暴君,不讓人民遷移,大概毛澤東搞的戶口制就是從這裡學來的,不讓人民出海,對於周邊國家,包括日本,南洋諸國,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毛澤東就喜歡學朱元璋,學口號,深挖洞,廣積糧,緩(不)稱霸。殺大臣如割麻,朱元璋殺的大臣以及滅族,有幾十萬人吧,他就是要把這個天下全部留給他的子孫後代,我看文章說,到明朝中後期,他們朱家後代有上百萬,真假不知道,很多是肯定的。以後再詳細比比這兩位。
就知識和無知而言,中國的問題,不是毛澤東貶低的知識分子問題。說隋煬帝是知識分子不行,不如說皇帝不行。中國的問題,是知識結構的極端醜陋的畸形:儒學,佛教而已。所以,隋煬帝,朱元璋,毛澤東,殊時殊途而同歸:極端醜陋畸形的知識就是無知。什麼是知識結構有問題呢?舉個例子,記得美國保守派人士嘲笑時任總統奧巴馬,說他跟中國官僚一樣是名校出身的精緻的書獃子。奧巴馬不是書獃子,中國官僚是書獃子但是沒有什麼精緻,像胡錦濤和江澤民那樣,習近平是沒讀書卻裝做讀書的野蠻獃子。
有知識,會打仗,不是書獃子,為勝利為自身利益不擇手段的典型人物是凱撒,是西方人的偶像,俄羅斯的沙皇之沙來源於此。

to continue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雲海暖流 2020-7-11 16:32
支持禁止庸俗頹廢不思進取迷信的佛教。中國應該發揚國教-道教。道祖老子是中國最早的哲學家。道教剔除迷信部分,頗有哲學科學內涵。中國的四大發明的火藥就是道士練丹時發明的。
回復 Brigade 2020-7-12 01:41
中國永遠的痛:印度吞併錫金始末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曾經是一個內陸國,在中國西藏和不丹、尼泊爾、印度之間,面積為7,100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居民大多信藏傳佛教(喇嘛教)或印度教。

錫金歷來是中國西藏地方藩屬,中國史稱哲孟雄。1860年英軍進攻錫金,以錫金作為侵略西藏的橋頭堡。1887年英國宣布錫金受英國「保護」,並向錫金派駐「政治專員」。1888年英國發動第一次侵藏戰爭。1890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會議藏印條約》,錫金正式淪為英國的「保護國」。

1947年印度獨立后,中國國共內戰正酣,印度強迫錫金簽訂《維持現狀協定》。1949年6月,印度借口「錫金境內可能發生混亂」,派兵進駐錫金。

1950年12月,印度又趁朝鮮戰爭爆發,中國以舉國之力抗美援朝之際,強迫錫金簽訂《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錫金從此淪為印度的「保護國」。印度向錫金派出「錫金首席行政官」,實際上行使首相的職權;派駐「政治專員」,代表印度政府控制錫金。

在英國侵佔時期,錫金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曾經進行長期的鬥爭。之後,印度對錫金的控制和壓迫,同樣激起錫金人民的不滿與反抗。

1968年8月,錫金首都甘托克發生反印示威,錫金國王納姆加爾(Palden Thondup Namgyal)表示「錫金要錫金化」,要求修改1950年印錫條約。

對於錫金的正義要求,印度的回答是加強對錫金的全面控制,加緊進行政治軍事干涉,直到吞併錫金。
1973年3月,在印度政府慫恿下,錫金的親印勢力發起反對國王的騷亂。4月,印度將軍隊開進甘托克,宣布接管錫金的一切權力。在這以後,印度的軍警特務遍布錫金全國各地。當時,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位錫金學生表示:「我們每個村莊都有印度中央後備警察,我們不敢發表我們的意見。」

在印度的恐怖統治下,1973年5月,印度強迫錫金簽訂《錫金協定》,這一協定削弱錫金國王的權力,使錫金的內政外交全部控制在印度手中。

1974年4月,在印度一手操縱下,錫金舉行「大選」,親印的錫金國大黨取得錫金議會32個席位中的31席。5月,錫金議會通過印度一手炮製的錫金「憲法」草案。按照這部「憲法」的規定,錫金完全淪為印度的殖民地。錫金人民紛紛舉行示威,但遭到印度警察的鎮壓。7月,錫金國王被迫簽署「憲法」。


1974年9月,印度議會通過一項憲法修正案,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繫邦」。1975年4月,印度政府派兵強行解散錫金國王的衛隊。在印度的監督下錫金進行「公民投票」,廢黜錫金國王,錫金變成印度的一個邦。在公投期間,為了防止「出事」,印度在僅有20萬人口的錫金駐紮了10萬大軍。5月,錫金被印度吞併,成為其第22個邦。

據一些文章介紹,在印度吞併錫金的過程中,以中國為「信仰的母國」,視中國為抗擊殖民主義侵略「偉大後援」的錫金民族黨曾經謀求中國出面干涉。從1974年5月至6月,錫金民族黨向中國駐南亞各國和駐聯合國外交機構、商務團體、民間團體發送請求「政治調停」和「武裝干預」的電函149封。

遺憾的是,當時的中國正處於史無前例的文革內亂時期,再加上中蘇交惡,蘇聯支持印度并吞錫金,因此,中國無力援助錫金。除了發表聲明表示「絕不承認印度對錫金的非法吞併」之外,中國並未向錫金提供實質性的政治軍事援助。

長期以來,世界上僅中國一國明確表示不承認錫金屬印,而所有其他國家或明確承認、或默認錫金屬印的現實。由此,錫金歸屬問題就成為中印兩國進一步改善關係的一大障礙。

在此情況下,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訪華時,中國明確表示承認錫金屬印度。中印兩國政府簽訂的《關於擴大邊境貿易的諒解備忘錄》第一條載明:中方同意指定西藏自治區的仁青崗為邊境貿易市場;印方同意指定錫金邦的昌古為邊境貿易市場。而在中印簽訂的《中印關係原則和全面合作的宣言》中,印度明確表示:「印方承認西藏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許西藏人在印度進行反對中國的政治活動。」這是迄今為止印方在涉藏問題上做出的一個最為積極的表態。

2005年4月,溫家寶訪問印度時,中國政府重申承認錫金屬印度。中印簽署的《中印聯合聲明》寫道:「雙方滿意地回顧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藏自治區和印度共和國的錫金邦之間經過乃堆拉山口開展邊境貿易的備忘錄的執行情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1: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