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獨尊儒術與漢武帝國的衰落

作者:Brigade  於 2019-6-1 09: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2評論

古書云:「禹、湯罪己,其興也勃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 禹和湯喜歡怪罪自己,他們的興盛很迅速,勢不可擋,桀和紂喜歡怪罪他人,他們的滅亡也很迅速,突如其來。
經過文景之治,漢武帝國迅速達到頂峰,國土大面積擴張。但是漢武帝在執政後期也喜歡使用酷吏,身邊也有佞臣,又迷信鬼神之事,導致巫蠱之禍一發而不可收,結果不但能臣良將稀缺,反倒害死無數,動搖國本,給後代皇帝留下隱患。
獨尊儒術跟漢武帝國的興起和衰落彷彿沒有必然關係。但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時代的董仲舒提出的。這個思想的出籠,對漢武帝國影響不大,卻對後來兩千多年的中國有深刻的負面影響。事實上,漢武帝誤打誤撞,打出了空前的中華帝國,之後似乎在獨尊儒術的影響下,後世懦弱無爭,屢受外患,縱然有宋朝之輝煌,也無法抵當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襲,終於一敗塗地。
因此,研究一下漢武帝時代的思想轉換,大政方針,以及興衰史,應該頗有意義。
對於現代中國人來說,我們大多數人並不了解董仲舒,因為學習儒家思想,通常直接學孔孟之道就可以了。雖然有時我們會聽到天人合一這樣的說法,但是又不以為然,畢竟現代人不相信天人合一,這個理念就是董仲舒的原創。現在看董仲舒給漢武帝的「天人三策」,會感到文采一般,遠不及李斯賈誼司馬遷的文辭優美。估計因為這個原因,我們上學時可以學到前三者的文章,卻不知有董仲舒。
公元前134年十月,漢武帝詔令郡國舉孝廉,策賢良。董仲舒有幸被推舉參加策問。「天人三策」是漢武帝三次征問,董仲舒三次作答所出的策略。簡單一點說,漢武帝就是問,你認為我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個好皇帝。董仲舒的回答比較迂闊,「天人三策」是以儒家學說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兼采「黃老」等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建立起一個具有神學傾向的儒學觀念。這些觀念後人把它們奉為經典,形成新儒學思想體系。就對答本身來說,更多是對儒家思想的解釋,談不上對漢武帝之人下藥。頂多說了「夫不素養士而欲求賢,譬猶不琢玉而求文采也。故養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學」。就是說推薦「太學」來培養人才,雖然正確,可是像漢武帝這樣直接招賢納士也很好,至少可以說人才種類更多樣化一些。如果進了太學,大家都學董仲舒這些咀來嚼去的儒學,那又有什麼好處呢?
從漢武帝的征問來看,他也是文採風流之人,儒學功力深厚。既然他以三皇五帝為榜樣,說明他推崇儒學。但是在他當政之初,年紀尚幼,太皇太后竇氏實際控制大權,這位老奶奶主張黃老之術,成為西漢初年道家「無為而治」的忠實執行者及維護者。所以,她死了之後,漢武帝才有機會啟用儒學人士。
可是,從董仲舒的對答來說,他也沒有什麼相國之才,和孔孟一樣,都是空談家,具體如何治國就不得而知了。董仲舒倒是有自知之明,「若乃論政事之得失,察天下之息耗,此大臣輔佐之職,三公九卿之任,非臣仲舒所能及也」。所以董仲舒沒有在漢武帝那裡謀得官職,漢武帝只是安排董仲舒到他哥哥江都易王劉非那裡任國相10年,公元前125年,又任另一哥哥膠西王劉端那裡任國相。這兩個哥哥都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把大臣殺了。第二次任的這個相國,是另一儒家人物,漢武帝的丞相公孫弘推薦的,因為董仲舒說過公孫弘的壞話(圓滑之類)傳到公孫弘的耳朵,公孫弘故意為難董仲舒。劉端比劉非更兇殘、蠻橫,過去不少做過他國相的人都被殺掉,或毒死。因董仲舒是知名的大儒,劉端對他還比較尊重。董仲舒一直提心弔膽,小心謹慎,唯恐時間長了遭到不測,遂於四年後以年老有病為由,辭職回家。
公孫弘也是徵召應聘的,是公元前130的事。他的對答簡潔具體一些。人做事也圓滑一些,所以過了幾年當了丞相。但是,在具體執政上看來也是成績平平。漢朝開通西南夷,設置郡縣,巴蜀民對此感到困苦,武帝命公孫弘前去視察。公孫弘歸來,詆毀西南夷無用,武帝沒有採納。

雖然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漢武帝時期形成的理念。但是秦始皇才是真正罷黜百家包括儒家。漢武帝並沒有迫害其他諸家。他的手下也有主父偃這樣的縱橫家學派的人物。當然,漢武帝尊崇儒術是無疑的。儒生能夠當丞相相國,那太學的學生學什麼呢?只有儒學:漢武帝於公元前124年在長安設太學。太學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設五經博士專門講授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宣帝時博士增至十二人,王莽當政時又增至三十人。學生稱為「博士弟子」或「太學弟子」。太學初建時為50人,漢昭帝時增至100人,王莽時增至10000人。所以說從此以後,客觀上中國還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4/11/2019
到了隋代,太學發展成國子監,是中央官學,為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之最高學府。隋、唐等朝國子監內往往又設太學、國子學等。宋時,國子監只招收七品以上的官員子弟為學生。因此,中國的最高學府,是一個貴族學校,學的又是儒學經典,這些經典實際上粗糙不堪。這樣的學府怎麼能培養出超越前人的思想家呢?就算儒學鼻祖孔孟兩位也是出身於下層百姓之家。所以中國兩千多年產生不了科學,沒有什麼新思想,應該是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害。
儒學經典粗糙不堪,因為談的東西很多都是想像的,傳說的,比如堯舜,就算真有其人,但是那時也沒有文字,到了孔子時代就成了傳說。況且,無論他們道德多麼光輝,畢竟是部落時代,也許他們只是幾萬人口的首領。今天,一個縣長管上百萬人,無論他道德多麼完美,統率多麼盡善,也沒有人把他同什麼皇或帝聯繫起來。商湯革命也是美化湯帝,他推翻夏桀,固然他可能比夏桀更好。但是在達到推翻夏朝的水平之前,他需要征服很多鄰國。從後人的客觀角度說,很難證明商湯就是完美的化身,而統一中國的秦始皇就是暴虐的化身。他們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想當一個大國首領。
所以,我們很難想像兩千多年來太學或國子監的儒生監生們學習這些道德偉人能學出什麼新鮮思想來。
並且,董仲舒的儒學思想還夾雜了一些迷信理念。他提出了一套這樣理念「王者受命於天」,「天不變,道亦不變」。以今天的科學來說,顯然這是反自然反科學的。他為了證明這樣的理念,鑽研和發揮那套關於陰陽災異的迷信學說,並在江都做相國時用之於求雨、止雨和推定社會人事。更有甚者,公元前135年4月,長陵高園殿(即漢高祖劉邦陵園裡的宮殿建築)發生火災;6月,遼東高廟(即在遼東建的漢高祖劉邦之廟)又發生火災,根據這兩件事他借題發揮,寫信給漢武帝說漢王朝從建國到那時還沒有把儒學加以正統化,對此老天爺很不滿意,降下罪來,用這兩次火災來警告皇上。當然,這給他招來殺身之禍,還好,漢武帝饒他不死。
這說明,所謂儒學,在那時就很不靠譜。但是,中國哲學缺乏實證主義精神,又加之它一家獨大,因此,儒家思想就這樣胡裡胡塗統治了中國兩千多年。
董仲舒另一重大理念是春秋大一統思想。這個大一統的概念比較抽象,和現代字面理解不一樣,在此我引用別人的解釋:
中國「大一統」一詞的正式提出,始見於《公羊傳.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這裡的「大」字不是形容詞「大」,而是動詞「尊大」的「大」,「一」是元,「統」是始,「一統」就是元始,元始就是萬物(包括政治社會)的本體,「一統」的本義是指政治社會自下而上地歸依於一個形而上的本體,從而使這一政治社會獲得一個超越的存在價值,而不是自上而下地以一個最高權力為中心來進行政治範圍的集中統一。因此,最初的「大一統」概念不是現代人所認為的自上而下地建立一個地域寬廣、民族眾多、高度集中、整齊劃一的龐大帝國。
因此,估計漢武帝也不明白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中說的話「《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
現代人尤其是獨裁者,仍然欣賞這個抽象概念。也許因為人們採用的是形象化理解,就是,國土統一,政治定於一尊。當然,如果政通人和,沒有人願意分裂和戰亂。可是如果遇到暴君怎麼辦?實際儒學是沒有解答的,所以儒學不是完備的學問。人類社會的自然規律是,暴政累積到一定程度,自然有人反抗,無論是貴族背叛也好還是平民起義也好,總之,不需要理論指導。
4/12/2019
縱觀西漢歷史兩百年,儒家思想因為太迂闊務虛,所以對西漢幾乎沒有幫助。說到底,儒家思想說了什麼?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帝王要成為一個有道德愛民的好帝王,臣民要順服帝王。所以這個思想沒有什麼用處,既然帝王是世襲制,新的帝王不好,儒家也無可奈何。
在西漢建立之初,由於連年戰亂,經濟凋敝,漢初人口,與秦代相比大為減少。並且秦國在商鞅苛法峻刑的主導下,暴政不斷,以至於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到秦二世就被推翻。 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又不能繼續施行秦式苛法峻刑,又不能照抄周制,諸候混戰,遂採取「黃老治術」、「無為而治」的理念治理國家, 讓人民休生養息。
文景時期繼續「與民休息」政策,恢復了經濟,社會民生得到改善,因此歷史上將此時期稱為「文景之治」。文景二帝都是黃老思想的推崇者,主張無為而治,休養生息。在此期間,漢朝國力得到增強。
但是我們也可以懷疑高文景三帝是否真的懂黃老治術無為而治,因而採取了這樣的政策,還是他們並不知道應該做什麼,所以就沒做什麼。我們可以看到,文帝並沒有起用賈誼,景帝錯殺晁錯。這兩位經天緯地之才,時運不濟。可以想象,在西漢之初,因打仗立功而掌權的武將旺族專權,再加上漢朝的外戚勢力龐大,所以像賈誼晁錯這樣繼承前朝諸子大家風采並無用武之地。遺憾的是,隨著後來的儒術崛起,這樣的奇才異人再無蹤跡。
賈誼在做漢文帝的愛子梁王劉揖的太傅期間,主要寫政論文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漢文帝進行勸諫。《治安策》、《論積貯疏》是他這時的代表作。其政論文既有戰國縱橫家古文的餘風,又有法家韓非子等人論證嚴謹風格的影響,洋洋洒洒,文采斐然。所以賈誼的辭賦可謂上承屈原、宋玉,下開枚乘、司馬相如,是從楚辭發展到漢賦的重要橋樑。柏楊在翻譯《資治通鑒》曾寫道:「治安策原文,已不可得。司馬光在殘篇中,摘錄他認為重要的部分,連『六個長嘆』,都不能完整。」
晁錯年輕時從張恢學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學說。漢景帝時,任御史大夫,提出《削藩策》,試圖改變漢初各劉姓王割據、威脅中央朝廷的局面。削藩操之過急,致七個劉王聯合叛亂,要殺晁錯清君側。景帝以為殺晁錯可平叛亂,於是腰斬晁錯,滅他家族,也沒用處,最後還是出動京師鎮壓。晁錯真是比岳飛還冤。
4/13/2019
西漢丞相蕭何制定出「與民休息」、「輕徭薄賦」、「清靜儉約」三大政策方針作為西漢帝國建制初年的政府政策大綱。因此就說文景採納的就是黃老治術,大概算是歷史的結論。不過中國歷史明顯習慣於接受既有結論,鮮有質疑。
黃老治術,是老子之門人,託言黃帝,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天下安寧而治。《漢書·藝文志》記載晁錯有文31篇,多數已佚。較為完整的現存有八篇。黃帝在老子之前至少也有兩千年吧,並且在商朝之前還沒有文字,所以關於黃帝的行為和思想應該都是後人編撰出來的。
在沒有戰爭的和平年代里,清靜、無為,不擾民這種無為而治的思想也還是可取的。相當於今天的自由主義思想,人們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會有進取有創造力的。所以,老莊的政治思想自由可取之處,現摘錄若干老莊主張如下:

莊子和儒墨有一點很大的不同,儒家墨家推崇聖人,而道家則反對推崇聖賢。老子說:「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莊子說「聖人生而大盜起」。莊子認為聖人的主義學說不過是「竊國大盜」的工具罷了。其中的典型例子就是田成子,篡奪了齊國的政權。「田成子一旦殺其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竊齊國,並與其聖知之法一守其盜賊之身。」對於聖人,莊子借用盜跖之口批評「黃帝尚不能全德……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其主,武王伐紂。」,說孔子是「魯之巧偽人」。莊子還說「凶德有五,中德為首」,所謂「中德」就是有心為德,有心為德就要虛偽,「日出多偽,士民安取不偽。」,會導致天下大亂。莊子還對聖人學說的積極性懷疑,認為聖人可以使一人變好,也使三人變壞。另外,莊子反對儒家的等級觀念,儒家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莊子認為「道通為一」,認為道在萬物,萬物平等。
對治國,莊子反對儒家的以禮法治國和法家的以法律治國。莊子認為儒家的仁義、禮法違背人性,使百姓「失其朴」。對於刑罰治國,「昔者堯治天下,不賞而民勸,不罰而民畏。今子賞罰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後世之亂自此始矣。」。莊子反對儒家和法家的治國方法的核心,是以知治國。莊子認為知是「爭之器」,而且知往往會被大盜所利用,所謂「盜亦有道」便是如此。對於以知治國,莊子說「大亂之本,必生於堯舜之間,其末存乎千世之後。千世之後,其必有人與人相食者也。」
所以,莊子與老子一樣,主張無為治國,任其自然,認為「絕聖棄知而天下大治」,君主要「無容私」,「汝游心於淡,合氣與漠,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天下治矣。」。莊子在《莊子》中描寫過他心中的「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標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為義,相愛而不知以為仁,實而不知以為忠,當而不知以為信,蠢動而相使,不以為賜。是故行而無跡,事而無傳。」

莊子對儒家的虛偽思想看得很透澈。那麼莊子反對法家是否合理呢?毫無疑問,商鞅的法律過分苛刻。但是沒有法治的世界是不可想像的,純粹的無為而治需要理想的社會環境,在春秋戰國和整個封建社會都是不存在的。但是商鞅之法最鮮明的一個特色是重賞重罰,那麼莊子說「天下之大不足以賞罰」也是絕對正確的。不但如此,從秦漢歷史來說,重賞之下雖然有勇夫俊材,但是皇帝的賞賜實際就像巨大無比的魚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皇帝是這樣貪婪的動物,他把魚餌給你,又怕你壯大威脅他的存在,並且皇家的土地也確實有限,皇上又喜怒無常,因此,他或者他的繼承者隨時可以把這魚餌收回,並滅你性命,很多情況下還滅你家族。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首先,始作法者商鞅是這樣。劉備對他的將臣更是如此,最著名的例子要屬軍事天才韓信。景帝殺晁錯滅他全家也是如此。至於漢武帝,更是殺人無數。
所以,商鞅式的苛法峻刑,漢朝還是繼承了相當一部分。甚至可以說,商鞅之法,造就暴君酷吏。
獨尊儒術,暴君酷吏,是扼殺中國文化思想,導致全民奴性的雙重利劍。
4/14/2019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Brigade 2019-6-1 09:31
前段時間寫的,還沒寫完,改寫別的。
再往下寫王莽劉秀?王莽,不會打仗的儒生和古代社會主義者。劉秀,會打仗的儒生。王莽把漢武帝國給折騰死了是真的。
回復 charleswh 2019-6-1 09:56
值得學習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08: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