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輝煌到末日——讀《羅馬盛衰原因論》

作者:Brigade  於 2019-2-25 22:2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轉文|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評論

 公元前8世紀,羅馬只是一座小城,但到公元前1世紀時,羅馬已經變成了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是什麼原因使得羅馬人民建造這座「永恆之都」?又是什麼原因致使這樣一個偉大的帝國分裂衰亡,彷彿「萊茵河消失於大洋」呢?孟德斯鳩在《羅馬盛衰原因論》中給出的答案是:羅馬的興盛來源於開明的政治、嚴明的法律、自由的風尚,還有人民在不斷的戰爭中形成的樸素、勇敢、奉獻等淳樸美好的德行;羅馬的衰亡是由於統治者的腐化墮落、帝制下自由的消逝和人民統一價值觀的丟失。

 當塔爾奎紐斯未經元老院和人民的選舉取得了王冠並把國家變成專制、世襲的政權之後,羅馬人選擇把國王趕走,建立共和政體。國家設立了兩個執政官,並且一年一任,這是使得羅馬強盛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剛剛即任的國王前期都是野心勃勃的,但是在這之後就會縱情享樂了,但是共和國的領袖年年更換,這使得他們總是想在他們的任職期間內建立赫赫的功業,以便來年重新當選。因此他們總是充滿勃勃雄心,而且為了獲得凱旋的榮耀,他們總是樂於發動戰爭。但因為羅馬的士兵不領餉銀,這使得他們不會發動大規模的決戰,因此他們的戰爭看上去更像是一種打劫行為。他們劫掠了敵人的營地和土地之後,就回到羅馬,因此他們的勝利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巨大到足以使國家腐化墮落的程度的財富,羅馬人依舊過著清貧的生活,依舊保持著他們勇敢、勤勞、堅韌的美德。這時不得不提的是羅馬的分配製度。但凡通過戰爭得來的戰利品,在所有公民之間都是平均分配的,正如土地平均分配一樣。這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政策,它使得每個公民同樣地愛自己的國家,而不會因為分配的不公平而造成社會秩序的混亂。

 在孟德斯鳩看來。羅馬共和國的政府是十分完善的。羅馬的政權實際上是掌握在貴族手中的,為了一定程度上保證平民的利益,共和國設置了保民官,保民官雖然沒有立法權和行政權,但卻有否決權,可以否定元老院的決議。同時,為了「矯正法律所不曾防範的弊端」,還設置了確保共和國紀律的檢察官。可知,在共和國時期,羅馬人就深諳不加制約的權力是腐敗的根源,因此孟德斯鳩高度稱讚其為「十分賢明的制度」。

 但是,完善的政府可以保證國內的穩定,卻不能使國家擴大版圖。由一個小城發展為一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國,還得依靠驍勇的軍隊和高明的戰術。傳說中,羅馬的創立者羅慕路斯是由母狼餵養長大的孩子,使得羅馬人的天性中就帶有好戰的品質。正如前文所述,羅馬人樂於發動戰爭。他們既沒有商業也沒有工業,獲得財富的唯一途徑就是戰爭,因此羅馬總是處在連續不斷的戰爭中,並且一定要戰勝敵人才會締結和約。為了在戰爭中能夠使用更重的武器,他們需要更多的訓練,因此鍛鍊出了強健的體魄,磨礪出了堅韌的意志,「他們害怕懶惰甚於害怕敵人」。而且,鮮少有軍隊的紀律能夠和羅馬相媲美,這是他們最終總能獲取勝利的法寶。羅馬人的學習精神在戰爭中也展露無遺,他們考察對手能在哪些方面勝過他們,就首先在這方面進行整頓,並且「如果某一個民族由於本性或是由於自己的制度而具有某種特殊的優點的話,他們立刻就把它學習過來」。因此,在第二次布匿戰爭時,漢尼拔率軍翻過阿爾卑斯山,出奇兵制勝時,羅馬錶現出了令人吃驚的堅毅精神。即使義大利幾乎所有的民族都背棄了羅馬,羅馬也沒有求和。哪怕是在坎尼一役慘敗的情況下,羅馬也很快振作了起來。他們使用拖延戰術,消耗漢尼拔的力量,並攻克西班牙,切斷漢尼拔的後方支援,直接進逼迦太基都城,漢尼拔被迫回師,最終在決戰中落敗。羅馬人在戰爭中學會了許多漢尼拔的戰術,最終使迦太基失去了獨立。羅馬成為了地中海的霸主,並在第三次布匿戰爭中,將迦太基徹底變成了自己的一個行省。在戰術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和羅馬相較,他們將戰爭看作唯一的藝術,在備戰時小心謹慎,戰爭時無所畏懼,這樣的軍隊,在義大利乃至亞歐非大陸都可以說是所向披靡。

 隨著迦太基的滅亡,羅馬開始走出義大利半島,南征北戰。當羅馬的統治僅僅在義大利的時候,軍隊人數不多,都處在元老院的控制範圍內,共和國是可以維持的。但是當軍隊越過阿爾卑斯山和大海之後,軍團開始留駐在他們所征服的地方,漸漸脫離了共和國的控制,只效忠於自己的將領。一種公民應有的統一價值觀在軍隊中喪失了,他們不再是羅馬共和國的士兵,而是蘇拉、龐培、凱撒的士兵了。這時候,共和國也就走向了末路。隨著征服之路的鋪開,越來越多的地區納入了共和國的版圖,越來越多的民族因為法律的名義而成為了羅馬人。然而,當公民權擴大到義大利半島之外后,各個地區卻因文化背景不同而展示了自己的特色,他們追逐自己的利益,共和國不再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而是被不同民族切割成了不同部分。共和國的法律已無力繼續統治共和國,一個強大統一的羅馬共和國分崩離析。

 首先,控制了軍隊的是蘇拉,他制定了一些法律,使得元老院權力加強,打擊了平民。他取消了軍事紀律,於是軍隊開始腐敗。他又把平民的土地分給士兵,貪婪在軍隊中流行開來。他發明了放逐制度,更是加強了軍隊對將領的依賴。軍隊一片混亂,自由也就不復存在了。龐培的出現又惡化了事態。他改變了共和國的制度,最有勢力的公民可以把持更多的權力,這使得國家高級官吏和人民的權力被削弱,從而將權力集中到少數的幾個人手上了。人們習慣於將一切希望寄托在龐培身上,從糧食運輸到國家戰爭。隨後,龐培被凱撒打敗,凱撒成為了羅馬的實權人物,一個實在的獨裁者。他雖然拒絕了冠冕,但是他的權力已經大到蔑視元老院的程度了,共和制度已經名存實亡。

 凱撒被刺殺后,屋大維打敗了安東尼,成為了羅馬的執政官。他拒絕採用獨裁官的名義,開始在國內進行政治改革,他建立了一個貴族政體、君主制度政府,他的一切行動,實際上都是在建立君主制度。「在蘇拉的統治下,共和國恢復了自己的力量,但是大家卻都呼叫著暴政;在奧古斯都的統治下,暴政加強了,但是人民談論的確只是自由」。這是一個多麼諷刺的現象。羅馬人民在不自知的情況下被引導向了奴役,自由的精神在金錢面前顯得格外軟弱渺小,以至於在屋大維去世后,元老院還授予他「奧古斯都」的榮譽稱號。屋大維成為了羅馬首個元首,羅馬也由共和國轉變為了一個專制的帝國。

 帝國時期的羅馬,版圖一直在擴大,但是羅馬人民曾經引以為傲的共和、自由的精神已經漸漸消失。因此,羅馬帝國在經過屋大維統治的和平時期,和從涅爾瓦到馬克.奧勒留等「五賢帝」統治的繁榮時期后,就迅速走向了衰落。卡拉卡拉、尼祿等暴君接連出現,他們關心自己的利益與安危更甚於關心國家的前途和發展,他們的暴政使帝國烏煙瘴氣。羅馬成了一塊被光潔的皮囊包裹著的腐肉,屬於羅馬的榮耀已經在金錢和利益的腐蝕下消失殆盡了。腐化的羅馬帝國已經不能維持昔日的軍隊了,於是他們開始將蠻族變為自己的軍隊,後來,他們喪失了軍隊的紀律,營地不再設防,甚至放棄了自己的武器,因此戰爭一旦開始,羅馬的軍隊便再也沒有了還手的能力。而軍隊一旦開始腐化,那麼這個國家自身就成為了一切民族瓜分的對象了。

 公元1世紀中葉,基督教的產生與發展給羅馬帝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基督教由於誕生於備受壓迫的猶太人中間,因此誕生之初是反羅馬帝國,仇視富人的。而且由於它反壓迫的性質,加上不信奉羅馬諸神也不拜羅馬皇帝,故遭到了極為酷烈的迫害。但是,基督教並未因此消失,反而有越來越多的信徒。基督教因其自身的消極性,其性質慢慢發生了變化。羅馬帝國的統治者發現了基督教具有麻痹民眾的作用,所以,君士坦丁皇帝頒布「米蘭敕令」,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性,狄奧多西皇帝又把基督教定為帝國的國教,基督教成為了統治階級進行思想統治的工具。薩爾維安認為,基督教的墮落乃是招致蠻族蹂躪的原因。 隨著基督教信徒的增多,教會的發展漸漸脫離了帝國的控制,神權開始凌駕於皇權,極大挫傷了國家的有效統治。

 曾經的羅馬在對外擴張時,所向披靡,但是面對蠻族的幾乎同時入侵,脆弱的帝國已經不堪一擊,很快覆滅在了日耳曼軍隊的鐵蹄下。

 我們在看《羅馬盛衰原因論》時,不能僅僅將它看作是羅馬的簡史。此書雖然建立在大量史實的基礎上,但是整體呈現出來的還是帶有孟德斯鳩強烈的政治意識。他借羅馬盛衰的歷史,實際上是為了闡述自己的政治思想。所謂政治思想,一是作為一種過程的政治思想活動,即政治思考、政治思維;二是作為一種結果的政治思想觀點,即政治學說、政治觀點。社會上每個人都是政治思想的主體,但只有少數人因他們思想的深刻性、完整性、系統性和創造性可以被稱作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鳩正是這樣一位。

 18世紀的法國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君主制的國家,皇權和神權控制著社會和人民的思想,社會各階級矛盾不斷激化。為了改變落後的舊制度,啟蒙思想家們認識到,只有解放思想,啟發民智,將人民從神權與皇權的愚昧中解救出來,才能徹底推翻舊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新制度。因此,啟蒙思想家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孟德斯鳩是法國啟蒙運動的傑出思想家,他的著作無不透露著很強的政治意識。在《羅馬盛衰原因論》中,他借羅馬的歷史發掘羅馬繁盛與衰亡背後的一般規律,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既發揮史學的啟蒙作用,又表達他所代表的資產階級的政治思想意識。

 在書中,孟德斯鳩高度讚揚了羅馬賢明的國王,他說:「羅馬繁盛的原因之一是:他的國王都是偉大的人物。」在孟德斯鳩的看來,統治者是否賢明是國家盛衰的主要原因之一。

 統治者如何產生,這與政治制度密不可分。開明的政治制度下,權力分散,且更迭頻繁,統治者不得不勵精圖治,而專制的情況下,權利集中,更容易造成腐敗。羅馬共和國時期,談到選舉執政官時,孟德斯鳩評價道:「共和國的領袖是年年更換的,他們總是在他們的任職期間成就赫赫的功業以便重新當選,因此他們每時每刻都不放鬆表現自己的雄心。」正是因為統治者每年更換,因此當選執政官后,他們不得不勵精圖治,否則便不可能獲得長久的權力,這造就了統治者廉潔、勇敢、寬容的美德。

 相對的,孟德斯鳩認為,羅馬衰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獨裁。凱撒獨攬大權,將元老院貶黜到無足輕重的地位,開了獨裁之風,羅馬共和制度名存實亡。凱撒被刺身死後,他的養子屋大維實現了凱撒的願望,建立了君主制度,羅馬進入帝國時期。在屋大維治下,羅馬帝國達到了空前的強大和繁盛,屋大維雖然拒絕獨裁官的名義,但是實行的確是獨裁的統治,孟德斯鳩對此很不滿,並指責屋大維「奧古斯都這個狡猾的暴君卻用溫和的辦法把他們引向奴役」。至此,孟德斯鳩已將批判的矛頭對準了獨裁皇帝,當國家走向獨裁時,看似民主的措施實質上都是獨斷專行的暴政,自由已不復存在。孟德斯鳩強烈控訴帝國的腐敗導致了羅馬帝國的滅亡。他認為,國王、執政官、皇帝的品德如何,很大程度影響了國家的興衰,而社會的機制——共和還是帝制——是篩選統治者的有效機制,長治久安則必須有開明的政治制度作為支撐,君主制度下,殘暴的帝王一定會導致國家滅亡。

 而從基督教方面來看,自從君士坦丁大帝公開確立基督教為國教,神權和皇權的爭端就沒有停止。孟德斯鳩在書中揭露了教會的醜惡面孔,「當基督教確立起來的時候,同世俗事務更加隔離的神職人員,就悄悄地干預世俗事務了……他們到處不停地激起喧騷並且擾亂他們已經離開的俗世」。一旦宗教統治了人們的思想,那麼教會的權力就會不斷膨脹。「任何國家大事,任何和約,任何戰爭,任何休戰協定,任何談判,任何婚姻,如果沒有僧侶參加,就都不能進行」,此時,教會的權力已經實際上凌駕於皇權。若皇權利用自己的世俗權力廢黜教權,必然引起宗教信徒的反對,那國家就不斷處於混亂和分裂狀態,若任由教會發展,則君主的權力便受到威脅,政權也就岌岌可危了。

 18世紀的法國,教權控制著封建王權,要想推翻封建統治,則必須先推翻教會,啟發民智,使人民從教會的愚昧、迷信中走出來,這也是資產階級革命的重要任務,是啟蒙思想家的神聖職責。孟德斯鳩從教權膨脹和羅馬滅亡的角度剖析,指出教會是社會穩定的毒瘤,正是宗教精神毒害了羅馬人,使他們賴以強大的美德不復存在,若任由宗教發展壯大,只會招致滅亡。

 但是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在歷史觀上卻有一個共同的局限性,他們一方面認為人的意識是由社會、地理環境決定的,一方面又認為人們的思想支配著世界。這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孟德斯鳩也不可避免。他多次將羅馬的興盛歸因於羅馬人民勇敢、堅毅的品質,將羅馬的衰亡歸因於統治者的暴政。

 孟德斯鳩說,「羅馬的得救是由於它的制度的力量」,在羅馬,公職給人榮譽,卻並不能給人利益,戰爭的成果、土地平均分配,這使得每個羅馬人之間幾乎沒有任何差距,雖然依然過著貧窮的生活,但不至於過早腐化墮落。但是國家的偉大必然會給個人帶來巨大的財富,於是羅馬人變得空前的奢華和浪費,「最初由於自己的財富而墮落下去的人,後來卻因為自己的貧窮而墮落了」。此時,孟德斯鳩高度讚揚了羅馬的共和制度,即使人民已經腐化墮落到很深的程度,但是國家卻不至於毀滅,這有賴於制度的偉大力量,為了獲得高級官吏的職位和榮譽,戰爭是他們的唯一道路,因此羅馬人在喪失了幾乎所有的美德之後,軍事上的美德依舊保持著。但是當帝制建立之後,統治者們卻趨於殘暴和軟弱。他們過著極盡奢華的生活,靡費之風在羅馬內部流行起來,人民的淳樸、勇敢、勤勞的美德喪失了。於是他們不思進取,在強敵環伺的時候,選擇了用金錢來緩解危機,使得蠻族不斷強大,而羅馬漸漸衰落了下去,軍隊成為了帝國的負擔。這時,羅馬連軍事的美德也喪失了,軍隊不再遵守紀律、營地不再設防,軍隊的腐化使得羅馬成為了其他民族瓜分的對象。

 在孟德斯鳩看來,美德的喪失給國家帶來了毀滅的命運,人們的思想行為可以支配國家,這正是唯心主義下的歷史觀。

 政治思想是人類對政治現象的理性認識,《羅馬盛衰原因論》中,孟德斯鳩思考了羅馬盛衰的原因,似述史而不述史,史論結合,在理性思考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見解,並形成了一定系統的、合乎邏輯的思想體系。他的政治思想集中體現了他所代表的資產階級的利益要求,他抨擊君主專制,揭露教會的醜惡,正是資產階級革命在思想層面的革命,為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建立新制度打下了思想基礎。

 但是,孟德斯鳩的思想又具有明顯的局限性。他認為人們的美德造就了繁榮的羅馬,羅馬的衰亡一部分原因是美德的喪失,這並不能準確概括羅馬盛衰的本質和歷史的規律,因此有一定的偏狹。

 不過,我們不可否認,孟德斯鳩的思想為當時黑暗的法國送去了光明,也深深影響了世界的資產階級革命。他對政治思想的延續、創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體系給世界政治思想發展創造了新的價值。


作者:寅時

Romans during the Decadence (墮落中的羅馬人), by Thomas Couture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Brigade 2019-2-25 22:49
這本書,能準確表達書名的中文翻譯是這樣的:

孟德斯鳩:「對羅馬人之偉大與墮落的原因的思索」
(Considérations sur les causes de la grandeur des Romains et de leur décadence)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13 22:4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