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留守兒童:被中國經濟奇迹遺忘的群體

作者:Brigade  於 2019-2-13 22: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轉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今天是我們的六一兒童節特別節目。

一年一度的六一兒童節,本來是孩子們的一個歡樂輕鬆的節日,但我們今天要談的話題之一,卻是沉重的,那就是,中國的留守兒童--一個被中國經濟奇迹遺忘的特殊群體。

「北京——2015年春,13歲的黃凱瓏剛剛跳了一級,她從五年級升到了七年級,前途一片光明。然後,她離家出走了。在寫給父母的一封信中,凱瓏解釋了她離開的原因:她感覺自己無人疼愛。」

旅英華裔作家,記者張麗佳女士不久前在美國紐約時報上就中國的留守兒童問題發表文章,這是她文章中的一段話。

我接通了張麗佳女士在北京的電話,問到黃凱瓏的近況。她告訴我說,凱瓏在貴州省風景如畫的季刀村長大,但卻是中國最不發達的省份之一。凱瓏的父母在她剛滿一歲時就出外打工,把她留給了一個阿姨。在童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凱瓏會和不同的親戚住在一起,凱瓏說她十分憎惡這樣的安排。用凱瓏的話說,就是「我感覺就像一隻流浪狗,」 凱瓏在沿海城市溫州接受張麗佳的採訪時說,她現在和男朋友還有幾隻他們從街上收養的流浪狗一起在這個城市生活。

張麗佳女士對我說,黃凱瓏的案例是她在貴州採訪時看到的最令她震驚的事情:

「凱瓏1歲多就被父母丟在家裡,這家住幾天,那家住幾天,與父母沒有親情,覺得父母不愛他,就離家出走了。他的表哥黃玉中也是留守兒童,很小就輟學了。今年1月份我曾經在南華早報上寫過有關他的一篇文章。」

張麗佳女士曾經多次前往中國貴州採訪,並住在貴州的一個村子里,在那裡採訪到很多留守兒童,了解到他們的故事。作為英國華裔作家,不久前又出版了她的小說《蓮花》,她為什麼對中國的留守兒童問題感興趣呢?她告訴我:

「第一, 我自己首先也可以說是個留守兒童,我在長大過程中,一直沒有父親在身邊,我們在南京長大,而我父親在他大學畢業之後,就被分配到安徽,我一年大概只見父親一次。其次,我在中國旅行,接觸到很多這樣的留守兒童,感觸到他們所經歷的痛苦,困惑,他們在學習上,在身心成長和發展上有太多的問題。但是世界上卻有很多人並不知道他們的故事。這個問題值得探討,所以我在貴州的一個村子里駐紮了很長時間,一次去一個月左右,已經持續了好幾年。我採訪了不少農村留守兒童和父母。」

不過,張麗佳女士說,中國並不是世界上唯一有留守兒童問題的國家,但是中國留守兒童數量之大,問題之多,非常驚人:

「從改革開放以來,出現打工潮,現在中國有大約兩億八千多萬農民工。數字在中國總是很令人困惑的一件事情,人們一般認為目前中國有約6100萬留守兒童,至少一方父母在外面打工,其中大約一半是父母兩人均出外打工。一般情況是祖父母帶孩子,還有親戚帶的,還有不少孩子成了孤兒。2016年有一個案子,貴州的4個孩子一起喝毒藥自殺,他們就是無人照管的留守兒童。」

中國農村地區留守兒童數量目前大約有6100萬人,約佔農村16歲以下兒童總數的40%,他們面臨著教育資源匱乏,缺乏父母的身心關愛,以及人身安全等諸多問題。

貴州省畢節市曾發生過兩起轟動全國的悲劇事件。一是2012年5名男孩因在垃圾箱內生火取暖導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年齡均在10歲左右。這5位少年是堂兄弟,他們的父母都在深圳打工。二是2015年,4名兒童在家中服用農藥中毒,經搶救無效死亡。4個孩子1男3女,是留守在家無大人照顧的四兄妹,最大哥哥13歲,最小妹妹5歲。

的確,留守兒童因為缺乏父母在身邊言傳身教的關愛,受到的各方面的傷害確實不容忽視。張麗佳女士說:

「象我去的村子里,去年就出了一件事,一個留守兒童下河游泳被淹死。還有父母不在,留守兒童受到性侵害,父母沒有對孩子進行基本的保護性教育和指導,特別是女孩子。」

我們婦幼論壇節目今年1月份曾就中國的冰花男孩王福滿的故事作了報道,他是千千萬萬中國留守兒童的一個縮影。這個在雲南一座偏遠村莊里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的八歲男孩,每天都要跋涉將近三英里上學。今年一月份的一個早上,當他在走了近兩個小時,頂著滿頭冰霜進入教室時,一位老師把他的樣子拍了下來,並把照片發到了微信上。這個男孩一下子成了網路紅人,這張照片,讓人們開始關注許多沒有父母陪伴、在農村長大的中國留守兒童的困境。

從數字也可以看出,中國留守兒童面臨非常令人擔憂的情況。張麗佳女士說,在中國6100萬留守兒童中,大約有一千萬留守兒童一年到頭都見不到父母,有大約260萬留守兒童一年都不能與父母通電話,令人觸目驚心。

留守兒童幼小的心靈要承擔多少無法承受的沉重?也許我們可以從下面兩封留守兒童給他們父母寫的信中窺見一斑。

第一封信:

親愛的爸爸媽媽:

您們好嗎?工作順利嗎?真希望您們能早點兒回來。

爸爸媽媽,您們為什麼非要出去打工?為什麼一出去就是一整年,三百六十五天里只有每周一次的電話聯繫?爸爸媽媽,我知道現在說什麼您們也不會回來的,那我就什麼也不說了。我只希望您們每天能多休息一會兒,能好好吃上一頓飯,為我,也為了咱們這個家保住身體。

您們的女兒:郭海瑤

還有一位留守兒童給在外打工的父母親寫了這封信:

親愛的爸爸、媽媽:

您好!

有一首詩這樣寫:「父親腰彎了,他把挺直的脊樑給了我;父親的眼花了,把明亮的眼睛給了我;父親的鄒紋深了,把美麗的青春給了我;父親老了,他把不老的心給了我……」這讓我想起了您——我最愛的爸爸。

母親你是我的守護神,而父親是我的保護神,你們都不在家,我就不知道該做什麼了,從而我的許多問題也不知向誰訴說?回到家也沒有人可以讓我訴說的人。

我真的好想你們啊!你們回來吧,我的守護神和保護神。

然而,出外打工的父母也經歷了千辛萬苦,農民工父母真是有他們的難處,張麗佳女士說:

「不少農民工在工地打地鋪,住工棚,生活非常簡陋,沒辦法把孩子帶到城市來。」

多少年來,無論人們如何看農民工進城打工,但有一個無可爭議的共識,那就是,他們的血淚和汗水融入了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經濟大潮,農民工為今天中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奉獻。但是,誠如張麗佳女士發表在紐約時報的文章中所指出的:「在過去的30年中,2.8億的農村人口離開了自己的村莊來到繁華的城市,形成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移民潮。這些農民工雖然能通過收入更豐厚的工作為家人找到一個更好的長遠未來,但他們卻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農村。」 「父母有很多充分的理由把孩子留在家中: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遠離家鄉沒有穩定就業,還有被稱為『戶口』的戶籍制度的限制,將公民的出生地與福利和就學權利捆綁在了一起。」

農村留守兒童輟學率高是他們面臨的一大問題。近幾十年來,在不少城市的孩子在學業上發展迅速的時候,他們的農村同齡人卻並非如此,尤其是留守兒童。張麗佳女士說:

「農村孩子的教育非常成問題,北京等大城市的升學率非常高,但在農村,初中升高中僅有37%左右,留守兒童輟學逃課是常有的事。中國今後產業要轉型,需要受過教育,精神健康向上的下一代。現在這種情況,許多孩子患憂鬱症。」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與中國學者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農村孩子上完高中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大約有「63%」的中國貧困農村孩子沒上過高中。父母都進城務工的孩子的學習成績明顯比父母一方在身邊的孩子差,並且男孩比女孩受的影響更大,但關鍵因素是父母的缺席。

張麗佳女士說,即使農村的孩子和父母一起搬到城市,他們也不太可能獲得良好的教育。近年來,對進城務工人員的限制一直在放寬。但在大部分城市,農民工父母依然很難把子女送進當地的好學校,因為它們需要居住證、勞動和租房合同、納稅證明等文件。再加上很少與孩子交流,這樣使得孩子和父母之間產生了很多隔閡,很多孩子有心理問題。張麗佳女士說:

「北京有一家NGO做了一個統計,統計顯示,70%的留守兒童有心理問題,比如焦慮,抑鬱,甚至有30%的留守兒童考慮過自殺。而且對他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產生了非常負面的影響,比如學習成績上不去。」

顯然,來自農村的孩子是落後在起跑線上的一群人,加上中國社會階層固化,農村孩子向上走的機會微乎其微。

多年前,一篇《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引起共鳴,一個農家子弟經過18年的奮鬥,才取得和大城市裡的同齡人平起平坐的權利。不得不承認,農村孩子想要改變命運,仍要通過教育途徑,實現魚躍龍門的跨越。

但這個魚躍龍門的跨越,對農村留守兒童是那麼艱辛,他們是所謂低端兒童中墊底的一群人,我向張麗佳女士提出這個問題,她回答說:

「對,這是對中國非常大的挑戰。這些孩子的犯罪率也會高,本人容易成為罪犯,或者成為犯罪的犧牲品和受害者。比如,青少年再教育管教所里,大部分是留守兒童。還有受到性侵害,被騙的留守兒童,我去過的貴州一個村莊里,有一個小女孩,就是輟學后被騙到江蘇,然後被強迫在酒吧賣淫。」

張麗佳女士說,中國的農民工創造了中國的經濟奇迹,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中國夢也開始向全世界擴張,但遺憾的是,習近平的中國夢只是個獨家的夢,也是個個人的夢:

「如果你生在貧窮的農村,生在貧窮的家庭,父母外出打工,成為留守兒童,這樣個人的發展機會就會非常少。對他們來說,這種中國夢只是遠遠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我採訪出外打工的父母,所有父母都說,他們出外打工都是為了孩子,為了孩子將來有機會出人頭地,將來會受到更好的教育,過上更好的生活,但父母不在身邊,孩子沒心上學。象剛才提到的黃家的孩子,長期輟學打工,長大后與父母做一樣的工作。中國的留守兒童問題加劇了中國社會階層的固化,很難實現社會流動。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只有7%到8%能上大學,加上大學學費越來越貴,很多問題追根溯源都能追到留守兒童的問題上。」

在多數城市的孩子們歡天喜地與父母共度兒童節的時候,在農村留守兒童小小的心靈里,每年的六一兒童節,對他們來說都不是一個喜慶的節日。張麗佳女士告訴我,有個叫劉家超的湖北留守兒童,去年兒童節前給老師寫作文,寫他兒童節的願望是什麼,這個孩子就給爸爸打工的工地老闆寫了這樣一封信,讀來令人難過:「敬愛的老闆,有件事想請你幫忙,我爸爸很少和我一起吃飯,我想借這個機會和爸爸一起吃飯。」

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我們希望劉家超小朋友實現他的願望,也祝願成千上萬的留守小朋友們,兒童節快樂!

 

被「圈養」在教室的孩子越來越多 中小學體育課越來越少


好聽眾朋友,接下來,我們就中國中小學校園體育課越來越少的現象進行探討。

孩子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國民身心健康要從孩子抓起,這在中國可以說是耳熟能詳。可是,如今中小學的體育課越上越少,課間把孩子「圈養」在教室的現象越來越多。即使是條件不錯的學校,對於體育課程的設置也是能簡則簡,能免則免,盡量讓學生遠離風險較大的體育鍛煉項目。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學校顧慮重重?中國官媒新華網最近的報道稱,安全問題是學校開展體育運動「慎之又慎」的原因之一,甚至有的學校出於安全考慮,課間、午休時間都不讓學生出教室活動,統一趴在課桌上休息。另外出於安全考慮,單杠、雙杠、跳遠等容易產生運動損傷的「危險」項目,漸漸從體育課中消失。

學校的保護舉措其實也是無奈之舉。2013年,北京海淀區法院開庭審理了一件校園足球受傷案件,學生李某因在體育課上踢球受傷,將學校告上法庭,要求索賠59萬元。

而缺乏體育鍛煉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學生體質逐年下降。據中國官方的統計數字,截至2013年,中國青少年肥胖率比2000年增長近50%,近視率從20%增長到31%。某地2013年夏秋季徵兵工作,體檢合格的大學生士兵僅佔40%多。

河北石家莊的小學教師朱欣欣老師在接受我們的採訪時說,他接觸的小學生比較多,現在的孩子的確比我們小的時候體質差多了。現在的體育課就是給個球玩玩,或者自己跑跑步。當時我們小的時候學跳箱,轉體落地,單杠雙杠都很棒。看到現在的孩子真是很悲哀:

「因為他們缺乏團體的活動和體育鍛煉,小胖墩挺多,跑幾步就氣喘吁吁。當然我在課堂上經常組織一些活動,包括帶有體力性的。孩子們本身其實一點也不嬌氣,而是家長過度呵護。」

朱欣欣老師說,前些天,他們班上一個三年級的孩子,踢球時腳脖子骨折,打上石膏堅持上課,他說,其實孩子很皮實,就是家長折騰,束縛了孩子們的活動和鍛煉,同時這也與一胎化政策有關係,一家就一根獨苗,家長怕孩子出事。

而學校呢,朱老師說,包括整個教育管理部門,口頭上重視,實際上並不真正重視:

「因為高考在體育和身體素質方面,要求不像文化課那麼高,都是去抓文化課的學習了,主要看文化課的分數,沒有把體育的重要性提到高度,孩子的身體素質一代不如一代。再加上對學校的考核缺乏體育方面的考核,因此不重視體育與整個教育制度的導向有很大關係。」

當然,朱老師說,也有一些家長擔心孩子的體育鍛煉,有些家長給孩子報校外輔導班,比如乒乓球,羽毛球,而學校則沒有系統的體育教育和項目:

「我經常告訴孩子,至少你要掌握一門藝術或者體育項目,這才是正常的受教育。」

有人建議,針對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的現狀,最為直接、也是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通過考試「指揮棒」來調節。比如,中考現有的應考體育科目還比較單一,還應該適當增加可供選擇的多項體育考試科目,給更多參加中考的考生提供提高考分的可能性。

朱欣欣老師就此評論說:

「我覺得這是一方面。如果都搞成應試光靠這個不行,關鍵是應當有個整體的規劃。各科老師只考慮自己的這門課, 沒有一個統籌的安排。比如學生每天各門功課,占的百分比是多少?有多少時間去鍛煉身體?應該有一個協調和平衡的制度。」

朱老師說,還有一點就是現在的學校,包括生活小區給孩子們留出的活動空間太小。很多學校操場很小,學生很多,一個班一般有50個學生,沒有活動的空間,孩子們缺少鍛煉身體的地方。

畢竟,孩子們每天大部分時間在校度過,學校應當擔起什麼樣的責任呢?朱老師說:

「其實學校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地搞一些趣味性和遊戲性的體育項目。關鍵是老師要有積極性,要多鼓勵老師。孩子們常抱怨,體育課經常被其他的課佔掉,學校不重視體育課。」

朱老師指出,體育課被減少得最厲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許多城市包括石家莊,一到冬天霧霾就特別嚴重。因為有霧霾,就不能到室外活動或上體育課,只能在教室里上別的課。所以,體育鍛煉這個話題牽扯到環境,經濟等各個方面,體育搞不好,因素很多。

聽眾朋友,說到這裡,您可能想知道,國外體育課又是怎麼上的?我們能不能有所借鑒?

首先說說美國這個體育強國,孩子們的體育課又是怎麼上的呢?

在美國,小學和初中的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全面打好基礎,高中則採用選修大綱。有的中學為了有助於多種體育項目的開展,實行學分制。選修課主要項目為舞蹈、體操、運動等,必修課包括籃球、手球、撞球、足球、網球、排球、擊劍、救生等。

在法國,體育成績計入升學總分。法國教育部的有關文件明確規定,高中生考大學,體育是其中的一門主科,必須經過考試才能升入大學,占高考總分的10%。

俄羅斯早在幾年前就倡導中小學生開展「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了配合這一教育方式,俄羅斯的學校將中小學校體育課時間由原來的每周兩小時增加到每天1個小時,而且周六和周日學校基本不布置家庭作業,以便學校組織學生開展體育活動。

在日本,體育成績好會為找工作加分。日本學生視體育運動為一項最基本的必修課,就像中國學生對待語文數學和外語的態度一樣。日本公司在招募新人時,體育成績突出會加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2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sweets 2019-2-14 08:17
不能稱為奇迹的奇迹。
回復 慈林 2019-2-14 11:33
無福利,低人權,不平等的戶藉制度,就是大陸經濟起飛的秘密。草民的血汗錢堆出厲害國的輝煌。刻意製造大量的低端人口,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死活不管,有助紅色江山的穩固。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3: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