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逐段批駁陳平:中國道路能否超越西方模式

作者:Brigade  於 2019-2-3 05:3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轉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克里斯托夫-金  原創 發佈於 2017-01-16 

不是說老先生沒學識,是說屁股決定腦袋,文中不少觀點弱不禁風,讚美並非不可,但不可誤國誤民

​​

一個經濟學家避而不談政治歷史教育科技文化軍事全球化,根本談不透中國經濟,所得出的結論和預言不可能準確,本質上,國民經濟屬於應用性綜合科學,不是學院派經濟理論,經濟決策和走向當然是政治家或政府主導和左右,反之,經濟學家關注天下大事,研究國家走向,談經濟金融自然駕輕就熟,這是我作為讀了經濟學與國內經濟學家的主要差別。

基於上述觀點,進一步歸納,能夠深刻解析和準確預言中國經濟模式和發展趨勢的學者,解析政治也不會差,很簡單,經濟離不開政治,所有經濟政策都是掌控國家權力和資源的政治家來制定的。

一個經濟學家只會解釋,不能創新,只會複製,不能預測,只會讚美,不能批判,抱著古典經濟學原理死啃,走不出學院大門,提不出新經濟觀點,加上信息嚴重閉塞,結論不可能深入,也難以正確,國內學者誰能坦然面對經濟殖民化和GDP大部屬於外資外企的現實?

其實是,他們都不願面對中國經濟問題或危機的本質。

首先聲明,我不支持「中國崩潰論」,我關注中國經濟走向何方以及中華民族榮辱興衰,經濟就是政治,談經濟不談政治根本談不通,一旦墮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永不復生,我的預言迄今沒有錯過,經濟殖民化比經濟崩潰嚴重,經濟崩潰了還有機會復甦,而經濟殖民化后,算入中國GDP總量的外資外企掌控著中國經濟和市場的命脈,如何與國民分享利益?如何浴火重生? 

實戰型經濟學家和分析師講究預測,公信力建立在是否準確之上,胡侃誰都會,錯一次可理解,錯幾次也可原諒,反覆錯就沒人信你了,甚至認為你是個騙子,道理是,分析再完美,結果或預測錯的離譜,不是垃圾勝似垃圾。

有水平的,但作為御用經濟學家軟化了說真話的骨頭,可不是,林毅夫這幾年來大肆唱盛中國經濟現狀,2013年信誓旦旦地預言中國還有20年的高增長,現在一看完全南轅北轍,7%增長都夠嗆,又改口說還有15~20年中高速增長,與其說他是學者,不如說是見風使舵的政客,誤國誤民。

不客氣地說,國內「著名經濟學家」沒幾個是稱職的,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很簡單,不見他們產出有價值的經濟理論或觀點來支撐中國模式,幾個大名鼎鼎的經濟學家壟斷話語權,天天在論壇電視上露臉,兼任多頭獨董,鼓吹國企私有化,為利益集團代言,瘋狂斂財,喝老百姓的血,中國淪為經濟殖民地與之不無關係。

學者大批淪為企業獨立董事,「利益衝突」與老百姓的利益水火不容,所以說,中國沒有獨立經濟學家,只有1)國家經濟學家,如林毅夫,為政府說話,有資料庫和成建制隊伍,代表國家利益,唱壞中國經濟是不可能嘀;2)利益經濟學家,如張維迎,遊離政府民間,利用高校官僚平台,身兼多頭獨董,大撈國家財富,學術貧乏,不忽悠大眾是不可能嘀。 ​​​​ 

還有,任何在國內外上市的公司,千萬不要藐視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和產業分析師,無論他們基於什麼樣的預測來確定升級或降級公司的目標股價,其支持力或破壞力都不可低估,我基本認同馬雲對大多數劣質經濟學家的說法,但慎言為妙,華爾街無數不錯的公司失寵,股價一蹶不振,很大程度上是得罪了這些「家或師「」。

我願,在現有不公平競爭體制下,就中國經濟模式、國企私有化、經濟殖民化諸問題,挑戰中國所有著名知名的經濟學家學者,公開辯論這一攸關極少數權貴瓜分本來屬於全國人民共同財產並導致數千萬下崗工人貧困潦倒的歷史淵源,阻止新老權貴再次洗劫老百姓。

有人說,他們不會回應,沒關係,正好深入剖析,窮追猛打,歡迎參與爭辯。 ​​​​

文歸正傳。


復旦大學研究員陳平復旦大學研究員陳平

黑體字(原文)是陳平教授的,紅體字(點評)是金博士的,純粹就事論事,以饗讀者。


背景:2016年12月9日晚上,東南衛視的《中國正在說》專欄里,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研究員陳平,70多歲的老教授以物理和經濟的跨界思維,以及在西方求學、教學40餘年的親身體驗,做了《中國道路能否超越西方模式》的演講,且在網路上熱傳。


一位粉絲特意寄來他的文章希望我點評,今天正好是周末,於是匆匆而就……


可惜,我不認同,演講中很多觀點不符合基本經濟理論和中國發展現實。

很多學者特別是經濟學者海歸后,為了獲得「名利」的需要,鈍化了實事求是的科學研究立場,融入浮躁盛行的教育產業化大環境,加入讚美大合唱,可以理解,又不可理解。

下面是逐段點評和駁斥。


1、中國發展的秘密在哪裡?

我1962年讀中國科技大學物理系,文革後期分到成昆鐵路的眉山電務段,當了五年鐵路工人。後來又在中國科學院做了5年氫彈和平利用。我在1980年代去美國留學做經濟學研究,師從諾獎化學獎獲得者普里戈金。我們發現了經濟混沌現象,發現文明發展的道路是多種文明在競爭,而不是西方主流經濟學宣傳的向英美模式的趨同、收斂。世界各國的經濟學家請我去演講,越來越多的感興趣的不是我們做的複雜科學,而是讓我講清楚為什麼中國會崛起。


世界各國的經濟學家請你去演講「中國為什麼崛起」,是嗎?

 Come on. Give me a  break.

從這一點出發,陳先生太會吹了,除了巴西,還有哪個國家政府邀請一個中國經濟學者?

各類名目和形式的非營利或營利性質的經濟會議和論壇天天都在世界各地召開,參加者無數。


我第一次總結中國模式的經驗是在巴西,金融危機結束后的2009年,會議的主題是《危機之後 中國是世界的中心嗎?》。我講完后,巴西前任財政部長力邀我去首都的巴西總統戰略規劃部。我至今還記憶猶新。他們的辦公室不像是個政府部門,而像總參的作戰部:左邊大屏幕上是中國地圖,標出鐵路、高鐵、高速公路幾橫幾縱,右邊大屏幕上是巴西地圖,也是幾橫幾縱,一看就是向中國學習的。


「一看就是像中國學習的。」——怎麼與央視的腔調那麼相似?


規劃部的專家問了我一個西方經濟學家從未問過我的問題:巴西每提出一個發展規劃,還沒開始實施,西方媒體的批評就鋪天蓋地而來,破壞環境啊、政府扭曲市場啊。但你們中國怎麼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中國發展的秘密在哪裡?


「巴西一個發展中國家,每提出一個發展規劃,西方媒體的批評鋪天蓋地而來……」

你信嗎?無稽之談。


我說,憑物理學家的直覺,不是金融經濟學家的教條,為什麼中國金融政策比日本還要獨立,中國發展政策比俄國、德國還要獨立?因為中國在毛澤東時代就建立了獨立自主的科技體系、獨立的國防。所以中國才會有獨立的發展政策。如果沒有獨立的科技體系,那就只會發展東亞模式的依賴經濟。他們非常高興,因為從來沒有聽過這樣的回答。


這點沒錯,中國的政治體制結構決定了中國特色的經濟模式。

比如說,中國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政治融合西方市場經濟的結構,半開放半封閉,招商引資,國企老大,民企老二,官商一體,出口導向,經濟殖民化等等,但要說比日本、德國、俄羅斯還要獨立,沒有根據,也沒有實際意義,這是大國經濟特色,東南亞小國沒有可比性。


2、我給大家講三個例子

中國和西方其他大國競爭到底是處於優勢還是劣勢?我給大家講三個例子。


不言而喻,說的是「優勢」,不可能是「劣勢」,這篇演講的中心思想是如何盡情讚美。


我曾在在美國第二大州的德克薩斯州住過,比四川面積還要大。因為只有貨運而沒有客運鐵路,他們當時提出要建一條輕軌來連接幾個主要的城市。公民民主投票投了多少年?投了20年,到現在還在紙上。


對於民主法治社會,治理國家的第一目標不是高效率,而是高質量,更不是急功近利,山寨大國,事實證明,美國貨運的安全性和效率遠高於輕軌高速,公路上飛馳的十列大型貨車就相當於一列火車一列高速,美國不是沒錢建輕軌高速,而是沒有必要性,還要記住,美國是各州獨立預算管理的社會制度形態,花了20年,避免了重大浪費,做出了正確決定。


為什麼呢?因為資本主義制度下利益衝突太多。修條輕軌誰不高興?航空公司不高興,因為人都跑到輕軌去了,它的利潤受損;旅館業也不高興,你坐了輕軌當天就到家了,我的旅館收入就要下降;沿線居民也不高興啊,雜訊增加,我的房地產貶值;稍微遠一點的居民高興,地價增值,但再遠一點的居民不高興:這和我有什麼關係啊?憑什麼我要交稅呀?所以在西方要修鐵路高鐵,選線、設站都成了問題。


這是表面現象,也是正常現象,法治社會任何一個重大經濟政策的出籠,必須廣泛深入徵求各行各業的不同意見,民選官員不可能一錘定音,而要通過民意調查和專家評審,特別是對環境生態的影響,對就業市場的利弊,對房地產市場的衝擊,對政府稅收利弊的激烈辯論,最後通過投票決定。

這不好嗎?


只有在中國,金融危機時投了四萬億,一下子變成高鐵長度全世界第一。所以現在很多國家,包括美國英國要學中國造高鐵,但他們的制度成了制約。印度要征地,私有制又征不下來;美國和德國要選線,就會利益不均。所以中國第一條優勢:社會主義大協作。這種協作模式超過西方制度下的分工加市場交易。


全球金融危機時,中國投資的4萬億,無序拉動了基建高鐵,推高了房價地價物價或通脹。

我常談到,中國高鐵高速高樓無處不在,一年建一條高速,幾個月建一座大廈,質量怎樣?會不會成為豆腐渣工程?城市現代化無與倫比,從美的角度無可爭辯,問題是,五年後維修高鐵高速的費用就會一步步超過建設成本,特別是那些花費巨大建設在利用率超低的窮山惡水之間高鐵高速。

沒聽說美國要學中國造高鐵,要造早造了,不是沒錢,是沒有這個必要。

美國人追求的是田園風光,不是擠在高樓大廈里,享受的是自由駕,不是擠在高鐵火車裡。

社會主義大協作是大躍進的翻版,只見面子,不講裡子,只講高效率,不講高質量,結果會怎樣?

歷史的教訓不能忘記。


第二個故事是《紐約時報》調查得出的。《紐約時報》總想不明白,美國科技先進,怎麼中國發展老比美國快呢?後來調查出來一個秘密。


先給陳先生上個經濟啟蒙課。

解釋「中國模式」有兩個基本理論,一個是世行的「中等收入陷阱」理論,一個是金博士的「經濟殖民化」的理論,前者解釋發展中國家從貧窮到溫飽再到繁榮的發展路徑和規律,後者解析中國經濟殖民化現狀的「捆綁效應」,國家經濟命脈為外資外企外商掌控,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避免了經濟崩潰。

當一個國家成功跨過中等收入陷阱,從貧窮到溫飽,從發展中國家升級到發達國家,人均收入5萬美元+,國內發展瓶頸化,增速緩慢下來,美國在上世紀初葉到中葉就已經完成了這一過程,現在是全球化時代,也就是發達國家向海外擴張成為最佳戰略和必由之路。  

在改革初期,中國摸著石頭過河,是對現實和不確定未來的自然選擇,40年了,摸石上癮,離上岸越來越遠,目前中國現狀是,高速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問題積石成山,不斷浮出水面,遊離中等收入陷阱邊緣,拒絕手術式改革,依賴漸進式改革,只能為權勢利益集團端出最後的饕餮盛宴,飽餐之後,墮入陷阱,無法自拔。 

也就是說,西方上世紀初就完成了系統工業化革命,從高速發展進入緩慢增長,通過全球化探索新技術革命,啟動了以知識產權為特徵的新經濟增長點,而中國正徘徊在中等收入陷阱邊緣,高速發展中積聚的矛盾一個個浮現出來,經濟殖民化,貪腐,貧富懸殊,發展成本高於西方,全社會誠信喪失,年輕人看不到希望。 


喬布斯把新研發的蘋果手機和鑰匙放在同一口袋裡,鑰匙把手機的塑料面划痕了。下月就要上市了,喬布斯就想一周內要換成玻璃的外殼。開會的副總裁立馬就急了,還沒散會就坐飛機到深圳去了。為什麼?在美國你單單聚集工人要多少時間?9個月。然後美國的工人周末要度假,要看球賽。而中國的工人,高管電話一打,24小時內就來上班了。需要配件、螺絲、電阻,都在隔壁和對面,深圳是產業集聚的、世界最強的加工陣地。蘋果手機50%以上的利潤都被蘋果公司的股東賺走了,中國的工人拿的血汗錢只有5%都不到。


這是知識產權主導的全球化浪潮,產業分工不同,郎咸平教授的「6+1」講的就是此理。

解決之道不是抱怨蘋果賺走iPhone50%的利潤,而是如何尊重知識產權,實現中國企業戰略轉型。


但以今天特朗普的邏輯,是中國贏了還是美國贏了?是中國贏了,因為中國贏得了就業、贏得了發展。美國被蘋果解僱的那些高技術的工人失業了,回來只能測試被退回的蘋果機。工資下了一大截。所以美國主導的全球化,原來想的是美國一定贏,結果發現中國才是大贏家啊,美國是輸家。


很正常很自然的企業公平競爭,成了「中國是贏家,美國是輸家。」之爭。

目前中國產業的大拐點,外企大迴流,外資大撤離,靠低廉成本起家,國企壟斷資源,民企狹縫生存,畸形發展的產業結構不可能高質量轉型和升級,2012年以來,珠江長江三角洲大批美企撤離,迴流本土或遷往更具競爭力的東南亞地區,Adidas阿迪達斯關閉直屬蘇州工廠遷往緬甸。 

任何企業不可能是常青樹,看你如何創新和革新,剛才不是說中國是血汗工廠嗎?我告訴你,特朗普一句話,讓美國製造加工業迴流美國,就可能讓中國一夜間失去這些就業。

難道這是「中國或成最大贏家」的出處?


第三個故事,中國研發不如美國,經濟發展為何有那麼大動力?一年春節,我餐宴上遇見了微軟的高管,他告訴我一個從在經濟學文獻中看到過的數字。他說美國現在保持著研發優勢,產品研發出來,從投資到設廠到美國經過議會修改法律標準,到營銷,把錢賺回來這個周期要多長?我說起碼要十年以上。他說確實,歐洲比十年還要長。但中國平均23個月。你說美國怎麼和中國競爭?


老先生這都看不透,中國平均23個月,短平快,不就是急功近利「山寨模式「嗎」?

我所在的矽谷風投行業,優秀投資人從來不希望你一二年內賺錢,而是希望你花更長的時間打造高質量的新產品新服務,我們從不相信任何一個突破性技術和產品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除非,那是山寨,那是複製,那是抄襲,那是竊取別人的知識產權和勞動成果。


日本非常有名的管理學家大前研一,他寫的《United States of 中華》,即《中華聯邦》很暢銷,中華聯邦是指把東北亞東南亞這些中國周邊的國家都加入中國的經濟發展的這麼一個大家庭。當時西方大談中國經濟要崩潰,他卻看好中國經濟。因為他認為中國人學習能力太快了。他說1970年代日本人很自信,說,What American can do,we can do it。認為美國人能做什麼日本人就能做什麼。現在,日本人說,What Chinese can do,how can we do it?中國人做的事情,我們日本人怎麼做得到呢?


日本人很少當面指出別人的不足,大前研一對中國的讚美你也信?

唱盛你,本質上就是為了唱衰你。

你到美國日本再看看,他們誰在讚美自己?誰不是天天在唱衰自己?

事實上,中國沒有成為「世界辦公室」,「世界大工廠」的地位也正在快速失去,一步步讓位於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和印度,外企出逃,憑藉人口紅利、廉價資源要素和政策優勢失去了。

低端外企大撤離,中端外企服務業進入,佔領中國金融諮詢業陣地,中國仍是外資投資第一目的地,經濟殖民化日趨嚴重。 


大前研一講這話是在金融危機之前,金融危機之後,2010年2月,哥倫比亞大學請我去做金融危機演講。第二天,索羅斯請我在他的量子基金總部吃飯。他問我:西方文明的衰落看來已成大局,將來要看中國能否引領世界了?然後他感嘆了一句,和大前研一的觀點相同,「中國人學得快啊!」。


哥大請你演講,索羅斯請你吃飯,大前感嘆,說這些像學者說的話嗎?

無恥!


我反問「您覺得為什麼中國人學得快呢?」索羅斯平時是反應很快的人,但他那次沒有回答。我說是因為中國人可以全方位的學習,科學技術可以學蘇聯、美國,工業製造學德國,管理學日本,分解房地產的使用權學香港,工業園區學新加坡,農業還可以學以色列。中國沒有意識形態的障礙,只有中國有這個包容能力。所以到中國討論多元文化的共存和發展,我認為會比在紐約聯合國討論還要受到大家歡迎。


陳先生,你這是「讚美」中國,還是在「抹黑」中國?

你咋說的是中國全面「山寨」別人的東西?

即使山寨很成功,中國出現了一個世界認可且在國際市場上經久不衰的民族品牌嗎?

我告訴你,除了茅台、老乾媽等生活消費品,真還找不到什麼是中國原創且保留至今並在海外發揚光大的,不信舉個例說明,我來回答。

原創是知識產權,山寨后做的再牛也不算真正的民族品牌,比如中國高鐵很牛,但日本首條高鐵東海道新幹線早在1959年動工1964年就通車了。

我經常談到日本人的工匠精神,說的是精益求精,民族品牌,說的是全自主生產並在海內外暢銷,經久不衰,有日德創造,更有日德國製造,製造是創造的基石,創造是日德從低端走向高端的成功之寶,有中國製造,卻罕見中國創造,只見山寨,沒有創造,永遠走不出低端誤區,這是中日德製造與創造的差別所在。 

你說:「中國沒有意識形態的障礙,只有中國有這個包容能力。 」

我想說,你是政客,不是學者,你是白痴,不是智者,你不是真正愛國,你在說謊。


3、分區實驗、分工交易基礎上的社會大協作

中國經驗對世界的影響,是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更早認識到的。而我們中國的經濟學家多數還是認為中國就是有中國問題,以為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照搬西方模式來解決。其實是不對的。世界發展不均衡,各國國情不一樣,所以要走自己的發展道路。我們有兩千年的統一歷史,統一的語言,而且有強有力的政府領導,所以在國際競爭裡面就比西方講「三權分立」的制度優越得多,在這個意義上,中國模式是解決了一個分工加交易還要加社會大協作的創新的辦法。


中國走自己的路,一點沒錯,但必須借鑒發達國家成功和成熟的精華,而不是糟粕。

中國有自己的發展模式和方向,這是中國體制決定的,中國學者只是建議,不是決策。

用品牌標準來檢驗,除了消費腐敗的茅台,還有民族品牌嗎?

華為小米百度阿里騰訊是企業,不是品牌,民族品牌指從獨立設計製造到海內外暢銷Whole-Solution一攬子解決方案終端產品,如豐田汽車品牌從外殼到內存核心技術全是日本製造。 


馬克思總結出歷史唯物主義發展的規律,從原始公社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但是亞洲國家印度和中國的發展道路是不是也和歐洲一樣呢?馬克思只提了一個問題,亞細亞生產方式,沒有出答案。給出答案的是列寧和毛澤東,毛澤東理解很創新:因為工業革命,英國的圈地運動是把農民當犧牲品的;美國的城市化,黑奴也是犧牲品。只有中國農民不但是革命的主力軍,還是改革開放的動力。全世界誰聽說過鄉鎮企業可以和國有企業競爭,還可以和跨國公司競爭?所以中國發展道路和西方是不同的。


政治相關的敏感問題,你談吧,我放棄深入談論。


為什麼中國可以做到這一點?西方人最好奇了。我說中國人的道理來自於老子和毛澤東的辯證法思想。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做混沌理論,有三,就有多樣性了。而西方老講一,為什麼?因為一神教,歸於一,所以趨同的思維,一刀切。拉美、東亞國家、蘇聯東歐國家國情非常不同,他不管,來個休克療法,一刀切,私有化、自由化。中國就不一樣。所以中國的一條經驗就是中國的雙軌制,同時兼顧了社會穩定和創新。而且中國改革開放的時候也不像拉美國家或者東歐國家片面地對西方開放,但西方並沒有對他們開放。


東扯西拉,胡言亂語,這一段沒法點評。


中國叫選擇性開放。深圳特區當時爭議很大,其他地方就看著。所以中國有很多改革,包括包產到戶、深圳特區、經濟特區、國企改革,都是各個地區分散試驗,不是像俄國那樣,閉門造車,制定個百年計劃,計劃還沒有造好國家就先垮了。中國是事後的追認,安徽的農村做得好,其它省份就自動地仿效,然後中央總結,最後再立法總結經驗。所以中國走的這條發展道路是遠遠高於西方的一刀切的發展道路。所以我講,中國改革的成果不但是中國出口導向的成功,外匯儲備增加,而且技術升級,這些都是原來東亞日本走過的道路,中國真正成功在於找到了一條超越亞當·斯密分工加市場的社會協調的道路,也創造了一個新的社會決策的模式就是分區實驗,這樣才能夠實事求是,因地制宜。


什麼是大躍進,就是一場場轟轟烈烈的群眾大運動,所有人都爭先恐後上一件事,文革最常見,一個模子複製,全國上下一片紅,這是山寨文化在中國經久不衰的源之泉,結果呢?成了山寨大國,經濟日益殖民化,君不見一個真正揚名世界的民族品牌,一步一個腳印才是民族健康發展的基石。 

當下最風靡的——全民創業,萬眾創新,卻不知,創業成功的1%都不到,創新成功的0.1%不到,一窩蜂搞創業創新大躍進、金融大躍進、私募風投大躍進、高科技開發區大躍進……這就是中國模式,現在幾乎每個人都想搞金融,更不知,金融的水更深,門檻更高。  

美國一個矽谷高科技中心,中國各省市縣成千上萬,全民創業創新,將最稀缺知識產權項目肢解的七零八落,本來只能是高度集成集中極少數精英參與的高科技創新項目(矽谷模式)無窮盡肢解,山寨橫流,蛻變成各行各業人人比學趕幫超的大躍進運動,最後呢,一個過硬的民族品牌都沒有。 


4、中國就像1900年的美國

中國道路的崛起,突破了西方模式。中國今天的歷史地位不是像主流經濟學家所講,中國是1970年代的日本,經濟速度一定要放慢,我認為中國就像1900年的美國,下一步高速發展的空間還很大,更重要的是佔領科學、金融、軍事的制高點。

此話怎講?因為1900年的美國,和中國現在一樣,工業產量世界第一,但沒有占科學的制高點,當時在德國手裡;也沒佔領經濟和軍事的制高點,當時在英國。嚴格來說到1960年代,美國登月成功以後才全面掌握了科學金融和製造業等全面的制高點。以美為鑒,中國下一步的目標是真正地佔領科學的制高點。


中國就像1900年的美國?什麼意思?

陳先生老糊塗了吧,望文生義,是否中美相差117年的差距?

最近中國熱議的供給側改革,從供給和生產端入手,提升競爭力推進經濟發展,清理殭屍企業,淘汰落後產能,尋求新經濟增長點,中國手機商遍地,但蘋果手機熱銷,中國國產馬桶,但日本馬桶走俏,為何?民族品牌憑的是高質量,不是金錢效應,供給側競爭更激烈,急功近利的中國產業文化根本做不到。 


因為亞當·斯密講過,分工受市場限制,市場不是一個平等競爭的市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誰掌握了科學教育的制高點,誰就掌握了軍事和工業的制高點,誰就掌握了金融的定價權。我們要不把這個定價權拿下了,中國要真正解決中國的區域差距問題是不可能的。


現代民族品牌的建立基於知識產權體系,中國持續發展卻無法產生優質民族品牌,始終擺脫不了山寨大國的稱號,除了40年招商引資導致今天外資外企外商鉗制中國經濟命脈,還在於舉國長期推崇的大幹快上的大躍進式企業文化,這種急功近利的發展模式基本上絕緣民族品牌,記住專利申請數量不等於知識產權質量,這不僅僅是定價權的問題。


那中國有無可能在未來十到二十年佔領科技金融軍事的制高點?我認為很有可能。美國不賣給中國雷達預警飛機,中國就造出來了;不賣給中國航空母艦,中國就造出來了,所以中國的科技上升得很快,但是有一點,中國的科技現在還在追趕美國。美國的科技為什麼可以佔領制高點?不是因為美國的教育系統比中國優越,而是因為美國可以搜羅全世界的科技人才。美國在二戰之前科技遠不如歐洲,二戰以後數以十萬計的科學家被美國吸收了。為什麼美國能吸收?美國立國時,所有州立大學受惠於「土地贈與大學」制度,大都設在鄉村和小城市。不僅地價要遠比歐洲、亞洲的便宜,科學家大批地在小城市裡專心做學問,不想陞官不想發財,才能有世界上最好的研究。出諾貝爾獎最多的大學在哪?劍橋,旁邊就是奶牛。我去看看牛頓的蘋果樹,奶牛在那哞哞叫。當年德國出了那麼多科學家在哪?哥廷根大學,那個小城大概只有幾十萬人口,在中國相當於一個小的縣。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不要嘲諷美國,不要視之為正在衰落的國家,在未來時間裡,美國仍然是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擁有巨大彈性和創造力,吸引著全世界的天才,八個華人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全都入籍美國。」

恨美國也好,愛美國也好,必須承認,美國是地球上最重視教育和下一代的偉大民族。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我認為就要像當年大革命時期,沿海有為青年到延安去創建革命根據地一樣,把沿海大城市的研究型大學,有計劃地遷到內地去,建立十幾個全世界最好的綜合性的研究中心,而且跟產業、金融營銷整合,我們不要搞國企集團,我們學美國,叫做大學基金會。你給我10年、20年時間,中國一定是全面佔領世界制高點,我有這個信心。


永遠記住,強國拼的是高質量、高效率、民族品牌,絕不是高速度、豆腐渣、山寨品。


用三句話做總結。

第一句,由分到合,從分析科學走向複雜科學,中國整體思維有優勢。西方分析科學從希臘到義大利,一直到20世紀到終點了。現在世界走向複雜科學,也就是中國人講的整體論的時代,要「合」。在「合」的方面,中國人的整體思維有優勢。

第二句,世界發展的規律,時間上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從空間角度看,農村包圍城市,邊緣挑戰核心。所以中國現在是邊緣崛起挑戰核心。

第三句,鄧小平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產業技術的新陳代謝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所以中國將會引領未來的世界發展。


為什麼中國本土出不了大文豪、大科學家?一、建國以來無數次政治運動模糊了知識分子的良知,浮誇風吹遍學術界,哪裡不見造假?二、教育產業化,用逐利的企業模式辦大學,哪個學術殿堂沒被金錢污染?三、用教育資源交換名利,哪位萬忙的高官不掛博碩學位?今天即使高層痛下決心,也難以逆轉,積重難返。 ​​​​ 

為什麼中國出不了高質量科研成果,不是缺錢,不是缺人才,是學界腐敗,項目資金用不上正道,人民日報:57萬課題費,光路費就報銷28萬,山東某學校的課題研究嘆為觀止。在事業單位至政府部門,虛假報銷、虛假髮票由來已久。審計部門嚴查曝光固然給力,終究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中國的科學精神之所以缺乏,科學隱患之所以盤根錯節,當下「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科技大躍進運動為急功近利的山寨文化所取代,以致於自反右文革運動結束后近40年都沒有出現一個真正的科技民族品牌,與不能正本清源科學歷史觀息息相關,至今都還沒有從慘痛的歷史教訓中清醒過來。

綜上所述,海歸學者一旦回歸衰敗的學術環境,立馬墮落。

陳平教授的演講不及格,太差。

聽了他的演講,不被誤導,也會迷惑,更會失去方向。


​​​​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徐福男兒 2019-2-3 08:06
這位陳先生搞了五年「氫彈和平利用」,不知道氫彈如何和平利用法?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4:3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