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俄羅斯:沙皇專制是如何走向崩潰的?

作者:Brigade  於 2019-1-8 10:5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轉文|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歷史地理不分家 2018-11-03 22:17

翻開世界歷史可以看到世界各國都經歷過封建專制時期,其中,俄國的沙皇專制制度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它的集權程度之高、對俄國影響之深遠都值得去探究

13世紀,蒙古人統治著東歐的廣大地區,隸屬於欽察汗國(蒙古四大汗國之一),當時的俄國處於諸侯割據狀態,莫斯科公國是其中之一。

15世紀,莫斯科公國推翻了欽察汗國的統治,16世紀中期,莫斯科公國國力強盛,其領導人伊凡三世統一了眾多境內的斯拉夫公國,形成了俄羅斯這個統一的國家

1390到1530年的莫斯科公國領土

到了伊凡四世即位后,莫斯科大公改稱為沙皇,伊凡四世即為沙皇國的開創者。伊凡四世還有另一個稱呼叫「雷帝」,其地位相當於中國的秦始皇,莫斯科公國近似戰國時期的秦國。

從大公到沙皇這個名稱的變化能明顯感覺到君主的野心在急速膨脹。

一、沙皇專制制度的由來

「沙皇」一詞源於羅馬帝國皇帝屋大維,當時的屋大維和其後繼任的皇帝名字里都帶有「凱撒」的姓氏。

久而久之,凱撒(Tsar)不再單單是一個姓氏,而是羅馬最高統治者的象徵

東西羅馬帝國分裂后,基督教世界也隨之分裂,天主教和東正教分庭抗禮,西羅馬帝國為天主教中心,而東羅馬帝國成為了東正教的中心。

東西羅馬帝國

隨後奧斯曼土耳其佔領了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15世紀,伊凡三世娶了具有東羅馬皇帝血統的女子為妻。

俄羅斯王室便認為他們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王室的血脈,標明自己是東羅馬的合法繼承人,以「第三羅馬」自居,俄羅斯從此代替東羅馬帝國成為東正教的中心。而伊凡四世即位后,取「凱撒」之音「沙」組成「沙皇」。

他認為沙皇的稱號可以和羅馬帝國、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相匹配,能使俄國重現它們的輝煌。於是,伊凡四世加冕時冠以「沙皇」的稱號,並建立起沙皇專制制度

典型的東正教堂

在沙皇專制制度中,沙皇是國家權力的核心,國內一切土地、資源、財產都由沙皇一人支配。這極大限制了國內大貴族的權力,君主權力達到了頂峰,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國家的統治。

另外,俄國土地遼闊,擁有眾多原始民族部落,他們習慣於四處燒殺搶掠。在專制集權統治下,沙皇集全國之力,四處征戰,領土面積最大時已擴展到2280萬平方公里,東部的勢力範圍已達太平洋沿岸。

1867年為俄羅斯國土最大的時候

可以說是沙皇專製造就了龐大的俄羅斯帝國。但是經歷了300餘年,沙皇制度還是走向了末路。是什麼讓這個帝國走向滅亡,是什麼讓沙皇專制制度崩潰呢?

二、制度的缺陷

沙皇專制制度的建立,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君主的權力,集大權於一身。誰登上了皇位,誰就是整個國家的主宰。

皇位競爭十分激烈,各政治集團相互傾軋,政變、暗殺時有發生。歷史上,曾經有6位沙皇就死於宮廷政變。這種動蕩不安的時局對國家有害無利。

每一任沙皇即位后,都將全國的財富視為自己的財產,所以沙皇的生活十分奢侈腐敗

其中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最為著名。在宮廷中,她擁有眾多情夫,荒淫無度,並給他們大加官晉爵。

俄國版的「武則天」,俄國唯一的女大帝—葉卡捷琳娜

在經濟發展方面,沙皇是全國最大的農奴主,擁有全國最肥沃的土地。因此沙皇維護的是農奴主的利益,農奴只是他們的財產,可以隨意剝削和壓迫。

這些制度弊端在19世紀之前,並沒有對實力強大的俄國造成毀滅性的影響,相反,在19世紀之前,正是因為沙皇專政,才能使俄國國土持續擴大,而國內保持相對穩定。

直到19世紀中葉,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失敗,沙皇才意識到俄國在制度上才逐漸落後於西方先進國家。於是,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進行了農奴制改革,俄國開始向資本主義國家過渡

克里米亞戰爭(1853-1856),俄國為了爭奪小亞細亞(土耳其)而與英國、土耳其和法國展開的戰爭,主要戰場在小亞細亞和黑海

但是改革並沒有解決封建農奴制度的土地問題,農奴只能以地租的形式接受地主的剝削。更糟糕的是,亞歷山大二世去世后,繼任者們推翻了改革成果,恢復了封建農奴制。

同時,俄國的資本家也是封建農奴主,這種雙重身份的性質驅使資本家只會使用暴力和掠奪等手段進行商業競爭。

他們為了追求最大利潤,不斷降低產品質量,因而不可避免地產生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矛盾。這種強盜式的經濟很明顯是與當時的壟斷經濟相違背的,它阻礙了技術的進步,限制了經濟的發展。

俄羅斯的農奴

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的發展進入了新的十字路口,國內資本主義經濟開始向壟斷方向發展。而農奴制的殘餘和沙皇專制讓俄國發展舉步維艱,俄國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

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沙皇專制制度的弊端所造成的問題終於無法掩飾,於是1905年爆發了俄國革命。但是這場革命並沒有解決封建農奴制的土地問題,俄國依然處於畸形發展中。

三、軍事戰爭的失敗

由於俄國人受過蒙古人250多年的統治,因此俄羅斯人的民族性格也受到蒙古人基因強烈影響,變得好戰。

而沙皇制度的建立,讓這種軍國主義思想迅速發展。16世紀到18世紀末,俄國憑藉國力的支撐,侵略大軍無往不利。而且通過對東部的擴張,俄國獲得大量的賠款和物資,由此進入了西方列強的隊伍中。

19世紀中期克里米亞戰爭,俄國戰敗,專制制度的弊端終於給俄國帶來沉重的打擊。

國內社會底層勞動者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兩級分化極為嚴重,沙皇專制制度已經走向末路。

但是沙皇政府沒有改革的想法,仍然寄希望於通過對外戰爭的勝利來推遲國內革命的進程。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由於俄國軍事準備不足,主帥優柔寡斷,西方盟友意見不一致,倉促應戰的俄國最終以失敗而告終。該戰爭后,俄國退出西方列強的舞台,日本躋身於世界列強的隊伍中。

日俄戰爭

此次戰爭的失敗,徹底暴露了沙皇專制制度的腐朽,官員借戰亂大發戰爭財,戰爭賠款最終負擔在勞動者身上,由此激化了社會矛盾,沙皇統治已經搖搖欲墜。

日俄戰爭后不久,協約國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由此經濟落後的俄國又捲入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但也因此,人民的怨恨由國內轉移到國外,緩解了國內的壓力。

三國同盟(紅)和三國協約

但是永無止境的戰爭,加上俄國對外作戰接連失敗,使得民族矛盾加劇。其中1914年就爆發了70餘次工人罷工。

四、經濟困難,債台高築

俄國壟斷階級為了獲得超額利潤,隨意壓榨勞動力,導致其工資的增長速度遠遠低於物價的增長速度。

在農奴主和壟斷階層的壓迫下,人民生活質量極其低下,購買力下降,縮小了國內市場,限制了國內經濟的發展。

另外,雖然俄國和西方國家一樣進行了工業革命,但是機器製造業落後,工業設備絕大部分靠進口。

俄國廉價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和高額的關稅吸引著外國資本的進入外國資本趁此機會,佔據了俄國重要的工業領域,並且不斷鞏固其在國民經濟支柱領域的地位,扼制住俄國的經濟命脈;另外,外國資本更具掠奪性質,這對俄國工業的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工業革命下的俄國

經濟的低迷導致沙皇政府債台高築,19世紀末外債已經佔全國債務的30%到50%;另外接連的戰爭失敗,軍費和戰爭賠償款使得政府不斷增加外債、提高賦稅、濫發紙幣,造成國內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

有數據顯示在1916年,俄國債務總計660多億盧布,工人工資平均增長速度為84%,而物價增長速度達到200%至300%。

1917年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政權。雖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是眾望所歸,但最終這種制度在俄國也難以為繼。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封建君主專制,建立了資產階級政府

最初民主黨派人士主要是激進的知識分子、教師、醫生等。但是二月革命后,民主黨派和封建勢力之間若近若離,其政治力量摻雜了一些保守主義傾向甚至是反革命傾向的人士,民主政黨成為這些保守人士的護身符。

而且民主政權並沒有解決二月革命所提出的問題。當時國內人民厭戰情緒高漲,但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並沒有退出一戰,反而通過大量軍事訂單,大發戰爭財。

相反,國內經濟在戰爭拖累下,物價飛漲,工人生活進一步惡化;另外,因為民主政權人士很多都擁有大量土地,臨時政府也沒有解決土地問題。

因此,資產階級與勞動人民矛盾不斷激化,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已經不適應俄國社會的發展,反而成為革命的阻力。

這種情況下,大量的農民和工人團結起來,主張退出戰爭和解決土地問題。隨後在列寧的帶領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起蘇維埃政權,走向了社會主義道路。

可以看出,從來沒有一成不變的制度,無論它曾經多麼強大,如果不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最終只會被時代所拋棄。

1917年11月,冬宮被包圍。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政府,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

作者: 尹柒編輯: Thomas (唐)

—(End 結)—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6: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