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如果你有機會到過阿根廷,你會發現,阿根廷更是地大物博。這個國家的面積是美國的三分之一,但人均可耕地面積是美國的將近2倍,且白銀、銅礦、森林等各種物產豐富,而人口只有4000萬,略多於我們中國的一個城市,重慶。所以人均資源的豐富,是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無法比擬的。列舉一種很多人不太關注的資源,便可見一斑,這種資源叫水資源。2008年,我們訪問阿根廷,從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機場一出來,放眼望去是一片汪洋。我們當時感嘆,大西洋[0.29% 資金 研報]真是浩瀚無邊,接待我們的阿根廷人樂了,說這不是大西洋,這是一條河。阿根廷的拉普拉多河,入海口有上百公里。我說你們阿根廷人什麼都不用干,100年之後地球上最缺的是淡水,你們只要向中國人出口淡水就可以活得很好。
1913年阿根廷和美國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人均GDP都在4000美元左右。100年後的今天,美國人均GDP達到了4萬8千美元,阿根廷仍在緩慢的增長和各種社會矛盾中掙扎。可見國家與國家長期的競爭,在於體制和機制。
20世紀初歐美人看阿根廷人之富有,大約如今人看中東石油土豪。現在它卻成了歷史學者研究民粹主義禍害的樣本。阿根廷衰落的原因很簡單:從貝隆時代起,政府就在軍人和民粹之間搖擺,內亂外戰交織,通脹率居高不下,這些都是眾所周知的。在它衰落的另一端呢,當初的繁榮又是怎麼回事?
在很多人眼中,這種疑問純屬多餘。阿根廷地理太優越了,全國大量土地是優良草場和耕地,沿大西洋有綿長海岸線,布宜這個大港口幾乎是整個南錐體進出口的通道。由於歷史關係,阿根廷牛肉擁有歐洲這個巨大的大市場。如此天賜福地,想不發達都難。
可是阿根廷自1816年獨立以後(那時稱拉普拉塔聯合省)就和拉美各國一樣,陷入到長期軍閥混戰和考迪羅統治。為何到19世紀後期,阿根廷從南美各國脫穎而出,一躍成為發達國家呢?深入閱讀歷史就能發現,19世紀末阿根廷之崛起,不是因為「上帝賜福」或「自然而然」,而是當時政治家有意識貫徹自由政策,遏制落後力量,精心「養育」的成果。
阿根廷最後一位著名的考迪羅是胡安-羅薩斯將軍。像後來法西斯一樣,羅薩斯熱衷於通過恐怖活動清除異己。他代表了當時農場主野蠻勢力(其本人是腌肉廠老闆,下台後流亡英國繼續經營農場),野蠻、強橫和仇視外國資本和移民。羅薩斯的統治給了當時知識分子很深的刺激。阿根廷向何處去,成為擺在後來者面前必須回答的問題。幸運的是,羅薩斯之後的阿根廷政治人物大多選擇了憲政、貿易和自由放任。
胡安-阿爾韋迪,一位深受歐洲啟蒙思潮影響的知識分子,曾因反對羅薩斯統治而流亡智利。羅薩斯倒台後,他回國為阿根廷設計憲法。奴隸制被正式廢除,自由貿易、信仰自由、移民自由等基本原則被確立下來。阿爾韋迪對政府的認識是這樣的:「政府代表消費而非生產」,「沒有比政府更糟的農民、商人和製造商。」同時,阿爾韋迪還對個人權利、自由貿易、移民的好處有過精彩分析。他的格言是「統治就是移民」。
薩門托總統,一位學者型政治家。他曾寫了一本書《文明與野蠻》,激烈批判阿根廷傳統文化。他認為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鄉村生活和等級習俗是野蠻的,貿易帶來的法律、尊重私人財產、城市生活才是文明。薩門托也是移民的極力鼓吹者,他說,應該使阿根廷成為歐洲移民的祖國,讓他們自由工作和融合。「移民的聚集會使土地得到開墾,促使城市出現、河流通航、市場繁榮,因為他們會從歐洲帶來知識、工業和創造文明國家的工具。」
羅卡總統,一位強有力的軍人。在他任期內,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特殊地位得到了解決。長期以來,布宜港的關稅利益集團總是傾向於提高關稅,保護本地產業,為此還發生過脫離聯邦的事情。羅卡將軍贏得選舉並粉碎了布宜人的叛亂,實現了阿根廷名符其實的統一。1880年起,羅卡將軍所在的國家自治黨長期執政,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一直持續在20世紀。
當時全世界最流行的思潮正是天賦人權、保護私產、自由貿易。阿根廷政治家多都是受過自由思想熏陶的學者,他們把握到了繁榮的真正原因,持之以恆地和保守勢力作鬥爭。19世紀70年代,阿根廷給世人的印象還是貧困落後,印第安人還在襲擾著布爾諾斯以外的內陸地區。從1880年到1913年,阿根廷年均GDP增長超過6%,成為當時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這段時期成了阿根廷歷史上的「美好時代」。
阿根廷繁榮一直持續到1930年代。隨著經濟大蕭條波及國內,國內的法西斯主義和民粹主義興盛起來。基於比較優勢理論的自由貿易被拋棄,政府徵收高關稅,限制農產品[-0.41% 資金研報]出口,並建立起配套齊全但是效率低下的國有企業。阿根廷繁榮的原因被遺忘了,自由貿易理論遭到嘲笑。長相漂亮,說話動聽,但是卻狹隘狂熱的貝隆夫婦成了新的國家偶像。
2012年貝隆夫人去世60周年,克里斯蒂娜總統(她和丈夫基什內爾總統兩人搭檔,酷似六十年前的貝隆夫婦)宣布,阿根廷將發行新版100比索紙幣,將貝隆夫人的頭像取代羅卡總統。就在這一年,阿根廷在牛肉出口國的排名中被擠出前十,甚至遠低於它的鄰國烏拉圭和巴拉圭。這個曾經的「歐洲肉庫」,已經淪落到需要控制出口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地步。草原陽光依昔如舊,政策氣候大不如前,經濟已經在走下坡路,上帝再多垂愛也無法改變。(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菁城子)
阿根廷外債: 2600億美元,相當於每個國民欠6000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