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蔣豪:警惕法西斯主義

作者:Brigade  於 2018-11-4 07: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轉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讀《經濟人的末日:極權主義的起源》有感

2018-04-08 蔣豪 雲豹ONE

提要:
法西斯主義是反映建構論唯理主義的一種政治哲學,其社會目標和政策要靠國家強制力才能實現。在法西斯社會,個人自由會逐漸窒息而亡。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依靠法西斯主義來發展壯大自己是飲鴆止渴。

2017年年末,讀了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經濟人的末日:極權主義的起源》。作者在序言中說:「在我所有的著作當中,《經濟人的末日》可能是與當今年輕人關係最密切的一本。它不僅有助於他們了解,我們這些父執輩當年應當如何懂得避免那場人生浩劫,或許還能幫助當今世代避免自己的人生也出現同樣災難。」筆者認為,這本書事實上也與當今中國年輕人關係密切關係。

一般認為法西斯似乎只是一個歷史名詞,其實不然。百度法西斯詞條的解釋是:「法西斯主義的核心就是極端民族主義與大國沙文主義及軍國主義的結合體,崇尚無條件服從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以團結鑄造力量作為信條。」法西斯是一種意識形態,在適宜的條件下,隨時可能死灰復燃。

法西斯運動或極權主義運動在歷史上曾經是一種全球性革命運動,它的出現是一部分知識分子和人們認為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失敗的結果。

這些人認為,資本主義社會具有周期性經濟蕭條的頑疾,危機會產生大量失業。同時,資本主義無法阻止歐戰或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在20世紀初,由於對資本主義社會中「失業」和「戰爭」這兩個魔鬼的恐懼,人們對資本主義徹底失望。另一方面,兩個因素也使得人們對社會主義的幻想破滅。理論上,當時的知識分子認為,社會主義革命后,雖然會消滅有產階級,但同時會產生一個官僚體系或者說科層體系,社會主義無法消除它。無階級的社會主義在理論上就不可能實現。現實上,世界大戰的爆發並沒有產生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的局面,國家和民眾在利益與信仰方面的共識強過國際勞工階級的團結,世界性的社會主義社會也不可能實現。所以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那一天起,墨索里尼就不再是馬克思主義的信徒了。資本主義現實沒有吸引力,社會主義理想破滅,這樣法西斯革命就登上了歷史舞台。在短短十幾年內法西斯運動席捲歐洲,甚至出現在東亞、南美洲。法西斯政權首先在義大利出現,後來又發展至德國、波蘭、奧地利、匈牙利、保加利亞、南斯拉夫、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羅馬尼亞、阿根廷、伊拉克和日本。法西斯國家的代表是納粹德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和日本帝國。中國當時的國民黨蔣介石政權也有這方面的部分特徵。

法西斯革命的理想是建立全體主義社會。筆者認為,對totalitarianism的翻譯,「全體主義」比「極權主義」更好,更能準確、全面反映這種社會理想的內涵,而「極權主義」只反映這種社會一個方面的特徵。法西斯主義或者全體主義的總體理念是國家掌控、協調一切。納粹作為最典型的全體主義,其全稱即是「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法西斯國家由國家以軍事或准軍事的方式全面控制社會,整個社會被囚禁在國家機器之中,政治統治對人的非政治生活無孔不入,社會徹底政治化了。

在全體主義社會,「我們不要麵包太便宜,我們不要麵包太貴,我們不要麵包的價格一成不變——我們只要屬於國家社會主義的麵包價格」,德魯克說這是最貼近法西斯主義的詮釋。在當時,納粹德國是構建新社會、新信條,以及新人類概念的領導者。

德魯克認為,社會主義理想無法實現后,往後退一步就是法西斯主義,即不再強調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而是強調國家民族利益至上,當時的蘇聯和德國都重視國家調控之下的社會和諧。蘇聯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非但無法奠定真正的自由,反而會創造一個不折不扣的封建社會,儘管它宣稱受奴役者才是受益者。蘇聯人不得不將實現自由的社會主義國家的日子「無限期推延」。德魯克說,這種馬克思主義式的話講白一點就是:以無產階級名義奪權的少數人,永遠不會把權力交給無產階級大眾。這種由無產階級其中一人統治資產階級的專政,在敵人消滅殆盡后,已不具有正當理由。這種專政統治的對象已換成不平等、不自由的無產階級自己。當時,納粹德國和蘇聯的主要的區別就是法西斯主義保留了私人的產權形式,而社會主義仍保留國有企業。

改革開放40年,中國逐步走上市場經濟和法治國家的軌道,經濟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各國政治學家和經濟學家的研究對象。無論如何,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國家社會主義相混淆。當年以德國、義大利為代表的法西斯運動,在當時的歷史環境和地位下,沒有清楚的看到經濟危機不是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政治爭端也可以通過戰爭以外的方式解決。它們走上了一條錯誤的不歸路。40年來,中國改革開放是走向市場經濟,當年法西斯是逐漸退出市場經濟。中國不斷改革低效的國有企業,法西斯雖保留企業的私人所有制,但對生產在內的經濟生活進行越來越嚴格的管制。

但是,當年德國、義大利的一些社會現象和因素是否在我們周圍或多或少地存在,需要引起我們注意和警惕。

首先,法西斯運動的社會基礎是中下階層。德魯克分析,德意兩國在19世紀國家統一的革命運動都以「民族」為首要目標,其次才是「民主」,資本主義社會秩序是因為被當作民族統一的手段,才被兩個人民所接受。資本主義秩序並不具有情感的吸引力。或者換句話說,資產階級力量薄弱。這也可能是我們的社會現實。同時,需注意,法西斯主義和納粹主義作為社會革命,其真正決定性的後盾,來自中下階級、農民和勞工階級等受到社會的非理性打擊最重的人。這在當下的中國也同樣是數量巨大的階層。

其次,法西斯運動的社會目標具有誘惑性。全體主義到底算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問題。它是另一種不以真正的經濟效率、經濟考慮為基礎的社會,經濟方面的結果全部依附於主要社會任務之下。一群人訪問墨索里尼統治是義大利,他們感受如下:火車很準時,主要街道看不到乞丐,擁有南大西洋最快的輪船、最寬的公路。德魯克說他們的這種感受比大多數學術論文更貼近法西斯的本質。這些社會目標對一般公眾也很有誘惑性,大家看不到這些事情背後的巨大代價,也沒有意識到這種事情不可長期持續。

還有,當時德國和義大利的國內意識形態綁架其對外關係。一戰前和二戰前,都有德意志的思想家和政治家認為德國應該與英國結盟,但是,這都沒有實現。一戰前的德意志帝國作為軍國主義國家,意識形態與英國並不相同,雖然也有機會與英國結盟,有可能分得英國的殖民地,但是德國沒有抓住機會,這種願望沒有實現。一戰後,希特勒同樣也希望德國能夠與英國結盟,兩個國家一個統治海洋,一個統治歐陸。在《我的奮鬥》里,他多次表達這一想法。但最終由於兩國意識形態不同,而不可能結盟。對照當下,即使中國想與美國形成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講「沒有一個理由不搞好中美關係」,但如果發展方向不同,兩國很可能處於兩個對立的集團之中。

法西斯主義是反映建構論唯理主義的一種政治哲學,其社會目標和政策要靠國家強制力才能實現。在法西斯社會,個人自由會逐漸窒息而亡。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依靠法西斯主義來發展壯大自己是飲鴆止渴,會帶來包括政權不穩定、經濟的螺旋形下降與其他國家的軍事衝突等一系列問題,最終會走上一條不歸路。

蔣豪:天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法律與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本文為作者2018-1-9在2018「新年期許」論壇的演講修訂稿,雲豹ONE首發,轉載請註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北極天翁 2018-11-6 10:44
西方人的法西斯殺的人真的比東方人少太多,毛太祖一次運動就讓所有法西斯都成小意思啦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8:2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