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蔡霞:主義背離常識,就會墮落為謊言

作者:Brigade  於 2018-10-28 01: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轉文|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一、空談主義沒有意義

近幾年不時發生常識與主義的爭論,一方強調要承認、回歸常識,另一方強調要堅持主義,爭論的雙方都有鮮明的價值取向,但價值取向思維則有著根本不同。

常識來自於生活。常識不僅追問「是什麼」,而且追問「好不好」、「該不該」。所謂「好不好」、「該不該」即是對人的生存發展利弊得失的考量。無論人種與民族,無論古今與中外,只要是人,要生存發展就必須要實現最基本的價值需求。它具有普世性。常識,就是來自於人的生活經驗而形成的、對普世價值的認識和表達。

普世價值是客觀存在的,但由於各種因素,不同民族、國家,在什麼樣的歷史條件下以什麼樣的制度、路徑、方式,使普世價值能夠實現到什麼程度,卻不是普世的。普世價值實現的這種差異性,恰恰是不同國家不同文明發展水平的呈現。

常識反映的是普世價值,而主義則是對某一價值的突出強調和包裝。人的生命狀態的豐富多樣性,決定了人的生存發展之基本價值需求是多樣多元的。正因為不同國家文明發展水平的不同,人在特定時空條件下的實際生存發展中,所凸顯的價值需求就有不同,因而對不同價值需求的突出強調,就構成不同的主義。主義即是對所突出強調之價值的系統思考和表達。

生活是常識和主義之根。常識是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對人的基本價值需求的體驗和歸納,主義是在常識基礎之上的理性思考。經典源於經驗,主義是對常識的總結和提升。主義具有的批判現實、超越現實的思想功能,可以指導人們深化對生活現狀的認識與思考,指導人們自覺地追求價值、實現價值從而不斷提高人類生存發展的文明水平。

然而,無論主義多麼深奧,都不能違背常識。也就是說,價值思考可以有主義,但主義不能絕對化。一旦主義絕對化,必然違背常識,傷害常識,成為反常識反生活的謬誤,就必然損害人的生存與發展。

在人類社會中,人的生存發展所需之基本價值的實現或缺乏,表現為利益的實現或剝奪。而政治的底蘊在利益,政治即是對價值的規定和分配。從政治思想的角度看,主義是價值取向的意識形態化。談主義,最終是為了解決價值欠缺的實際問題。空談主義沒有意義,最應該關注的是問題。所以,胡適的「多說點問題,少談點主義」成為經典名言。

就價值取向的思維特點看,西方是常識性的價值取向,是在常識的底線上來判斷和認知是非得失;而中國基本上是主義性的價值取向,常常用「概念化」的主義思維來決定是非得失。當下中國社會思想領域裡的常識與主義的爭論,既包含著不同的利益取向之爭,也包含著不同的價值思維之爭。

二、破除主義思維,才能真改革

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以後,東西方國家都遇到了許多問題。西方不少國家在反思中著手新的改革。回看中國,將近40 年的改革開放,既給我們帶來經濟社會的巨大變化,同時也使我們面臨許多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亟待通過深化政治改革、並以政治改革來帶動經濟、社會改革,走出阻礙經濟社會進步的霧霾。

馬克思恩格斯理論中,一個最基本的原理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經濟基礎改變了,政治上層建築也必須隨之改變,否則,政治上層建築就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阻礙。

上個世紀90 年代后,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起來了,但政治體制改革尚徘徊在行政改革層面。法律管不住權力,權力任性妄為,貪腐,貧富分化,畸形的權貴市場經濟導致矛盾衝突不斷,且日趨尖銳激烈。若不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就無法有效化解各類複雜矛盾和社會衝突。

所以今天就經濟談經濟,就教育本身談教育,都解決不了問題。而各方面問題一層層追問下去,最終還會追問到體制機制問題。

然而,主義一旦被意識形態化,就因意識形態的固有特點,而成為深化改革的思想羈絆。由此,儘管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把權力關進位度籠子里,儘管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全面改革方案,四中全會作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決定,但兩年多過去了,有些問題依舊,甚至更嚴重了。原因之一,就是一觸碰到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層問題,就陷入意識形態化的主義爭論,「絕不」、「不搞」之類禁止性的聲音壓倒鄧小平提出的「大膽創、大膽試」的思想方法,主義思維被部分人當做維護既得利益,壓制改革的政治大棒。不破除主義思維,改革就邁不出真步子。

回想結束文革后,儘管有破除「兩個凡是」的思想解放大討論,但固守主義、模糊價值甚至背離價值的思維方式依舊根深蒂固。1980年代初農村改革起步艱難,杜潤生曾與一位老幹部有過一次發人深思的對話。老幹部說搞聯產承包責任制,就是搞文革批判過的「包產到戶」,是資本主義。這麼搞下去,還要不要社會主義呢?杜潤生說:「我要農民」。小崗村農民搞聯產承包責任制,正是萬里當安徽省委書記。有人向萬里彙報,小崗村農民在偷著走資本主義的路。萬里說:人都要餓死了,還談什麼主義?正是因為杜潤生、萬里堅持常識,所以當人的生存發展和主義思維發生衝突時,他們頂住了主義的壓力,選擇了維護農民利益。

說到底,回歸常識看問題,是堅持正確價值取向的認識基礎,如果連人的生存發展最基本的價值需求都無法保護實現的話,堅持主義不僅毫無意義,而且直接危害社會民眾利益。就此說來,胡適當年呼籲「多談點問題,少講點主義」,至今依舊很有針對性。尤其是我們至今還沒有徹底擺脫專制政治文化歷史傳統的影響,意識形態的封閉性、教條性、排斥性、絕對化,滲透在我們的思維方式里,潛隱無形但卻支配著許多人的思考。

比如文革時期的「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比如前幾年的「寧可大陸不長草,也要拿下釣魚島」等等。這種寧要主義不要常識,否定常識、背離常識的主義思維,使諸多問題不斷積累而難以化解,最終危害人民大眾的利益。

事實證明,主義背離常識,就會墮落為荒謬的謊言,甚至可能成為一種悖逆時代進步潮流的保守或反動思想。為了推進改革,我們必須承認常識,回歸常識,進而突破主義思維,掙脫荒謬謊言強加給人們的精神枷鎖,實現第三次思想解放。

三、任何一種主義都不可能窮盡真理

西諺說: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就常識和主義的產生髮展來說,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的流動變化過程,也是人們不斷深化對生活的認識,進而不斷接近真理髮現真理的思想過程。這兩者結合的產物,表現為社會的文明進步。

常識是思想的發端,生活是理論的活力之源。各種各樣的主義,都是從各自所側重的價值角度,努力揭示人類社會生活的本質,努力使思想不斷認識真理,接近真理。就此,標誌思想成果的主義還獲得另一種形態——學術。

主義是構成社會科學理論的重要內容。學術的本性是開放。開放,就是主義必須始終面對實踐,對生活保持謙卑,對常識持有敬畏,從生活常識里不斷汲取思想養分。堅持各種主義的平等對話,形成開放繁榮的思想市場,在各種主義的碰撞、爭鳴中提升思考能力和理論品質,才能始終保持主義的盎然生機和蓬勃活力。

所以,任何一種主義都不可能窮盡真理,而必定存在思想的局限性,這種局限性構成主義的邊界。如果把某種主義誇張到極端,實際上就會阻斷人們通往真理認識的道路。孤立強調某種主義,甚至以強權意志將某種主義定為一尊,打壓其他的主義,這個主義就會走向自身反面。

生活是壟斷不了的,這就決定了無論什麼主義,只要膨脹到以為可以壟斷思想壟斷真理,最終必然會因隔絕了生活常識的滋養,而使自身生命活力枯萎。無論這主義如何宣稱自己是真理的化身,它都不可避免地被生活所擊碎,即便是權力和金錢,都挽救不了它必然衰敗的命運。

由此,堅持學術研究的開放性,不以主義思維來禁錮學術,而是繁榮主義的學術研究,破解主義思維的封閉性、排斥性、絕對化,是我們深化政治改革,減少中國轉型過程中可能發生重大失誤的必要思想條件。

再有一點,繁榮主義的學術研究,前提是面向實踐、回歸真相、尊重常識、實事求是,而不是空談概念。任何刻意掩蓋真相的說法做法,實質目的是繼續思想專制,阻擋中國進步。這種做法,無論其聲稱的理由多麼冠冕堂皇,謊言就是謊言,它永遠變不成真相。

來源:鳳凰評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19:1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