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提出遊擊戰建議時,曾有人指出,國軍末演習游擊戰,此議是否可行,尚需考慮。我表示說,以打游擊戰起家的中共,亦為中國人,中共可以打游擊戰,國軍當亦能打游擊。再者,又有人認為打游擊乃保存實力之作法,殊不知於敵後游擊,任務極為艱巨,因補給困難,且多半以寡抵眾,以弱抵強,故必須官兵加倍淬歷奮發,機警勇敢,絕非保存實力者所能勝任。」
——《白崇禧回憶錄》,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5月版,304頁
逐條反駁對敵後抗戰的誣衊
本貼目的就在於反駁這些誣衊,還原歷史真相。為了公正,盡量不使用共產黨官方資料。本文所有引用資料,全部給出最詳細的出處。若有人懷疑本文斷章取義,可儘管去查證原文。
目錄:
污衊言論之一:共產黨軍隊游而不擊!
污衊言論之二:共產黨軍隊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
污衊言論之三:共產黨軍隊抗戰前10萬不到,抗戰後近百萬,可見他們根本就是只發展不抗日,態度消極
污衊言論之四:共軍見到敵人就避戰,可見其態度消極,是消極抗日。
污衊言論之五:共產黨軍隊用游擊戰術,日本人來了就溜之大吉,把老百姓全部丟給人家屠殺,拿老百姓當盾牌!
污衊言論之六:敵後游擊戰只是小打小鬧,共軍連一次性幹掉1000日軍的戰鬥都沒有,可見其消極抗日
污衊言論之七:共軍的游擊戰對日軍根本沒什麼影響
污衊言論之八:共軍除了一個百團大戰以外就沒打過大仗,而且唯一的這個百團大戰還被批判暴露實力,可見共軍只懂得保存實力,消極抗日!
污衊言論之九:共軍不打敵軍,專打友軍,破壞抗戰
污衊言論之十:共產黨自稱抗日「中 流 砥 柱」,其實看看你們消滅了多少日軍?和國民黨能比嗎?國民黨抗日功勞顯然比你大!
污衊言論之十一:毛在建國后曾經在外交場合說感謝日本侵華,可見共產黨抗日時是多麼賣國!
污衊言論之十二:毛澤東在廬山會議上說要讓日本占更多的土地才是愛國,可見中共在抗戰期間何其通敵賣國!
污衊言論之一:共產黨軍隊游而不擊!
「說到作戰,大體上各軍、方面軍直轄兵團對當地共軍都在日夜進行討伐戰」
「共軍的確長於諜報(在其本國以內),而且足智多謀,故經常出現我小部隊被全殲的慘狀。」
——[日]稻葉正夫編寫,天津市政協編譯委員會譯:《中華民國史資料叢稿。岡村寧次回憶錄》,中華書局1981年版,325頁
(評:共軍不是「游而不擊」嗎?「經常出現我小部隊被全殲的慘狀」是怎麼回事?而且不是一次兩次,而是「經常出現」。怎麼解釋這種「經常」的游而不擊?)
[日]藤原彰:《中國戰線從軍記》(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5頁:1942年作者所在聯隊有一個小隊遭遇八路軍伏擊,全軍覆沒,武器全被奪走,等到援兵趕到時八路軍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像這樣表明八路軍戰術
成功,日軍疏忽大意的事例,在冀東地區特別多。中國駐屯步兵第一聯隊也經常有小部隊被八路軍全殲的事例發生。這是因為八路軍得到了民眾的支持,在情報戰方
面佔據了絕對優勢地位的結果。」
67頁:1943年6月聯隊即將離開華北去東北「我們都有一種終於從不知什麼時候就會遭到八路軍襲擊的不安狀態中解放出來的感覺。」
(評:八路軍不是「游 而不擊」嗎?那日本兵怕什麼?怎麼會有「不知什麼時候就會遭到八路軍襲擊的不安狀態」?日本人統統神經過敏?)
污衊言論之二:共產黨軍隊是「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發展」!
「國民黨人大肆宣傳說,中共深思熟慮的和玩世不恭的政策是把70%的力量用於擴張,20%用來對付國民黨,只有10%用於抗日。
這已成為國民黨史的誠實問題。我曾較詳細地研究這個問題,並認為這種政策從未宣布過;在這種意義上此項指控是捏造。但在某些時間和某些地點,中共的實際行為接近於這種力量劃分。」
——《劍橋中華民國史》下冊第十二章第十一節「日本的強化治安」
(評:嗯嗯……「我曾較詳細地研究這個問題」哦,然後說「此項指控是捏造。」唯一能讓污衊者感到欣慰的是「但在某些時間和某些地點,中共的實際行為
接近於這種力量劃分」。只可惜如果只算「某些時間和某些地點」的話,我們恐怕也可以說國民黨10分投敵0分抗日。這當然是某些傢伙絕對不會接受的了。)
「「一分抗日、二分應付、七分擴大?」
國民政府向來自居民族主義的正統,指責中共乘其全力對付日軍進攻之時,在日軍未能佔據的擴大敵後農村地區活動,僅以一分的力量抵抗日軍侵略,而以七
分的力量擴大自己的實力,並以二分的力量應付反對中共「破壞」抗戰的政府當局。國民政府這種指責,預先假定應付、擴大和抗日三事可以截然畫分,而相互之間
是此長彼消,此消彼長的關係;中共為了擴大,故意犧牲抗日,而為了應付國民政府的反對和鎮壓,也故意減少抗日活動。對於中共,這一假定根本就是荒謬絕倫。
他們並不諱言自己確實是在擴大實力,不過堅持擴大實力是為了抗日,以備有朝一日對日軍反攻,而由於國民政府不給中共「抗日自由」,尤其不容許中共擴大實
力,所以中共必須應付。對中共而言,國民政府可以截然畫分為三的,其實就是抗日一件事情而已。」
——[台]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1998年版,332,333頁
污衊言論之三:共產黨軍隊抗戰前10萬不到,抗戰後近百萬,可見他們根本就是只發展不抗日,態度消極
「不過蔣介石編製的華軍部隊,數量又過於龐大,在抗戰開始時,中國的三軍已經達到二百萬,到抗戰勝利時,竟然膨脹到六百萬,兵員人數實在是過於偏高,因此造成軍隊質量的大幅下降、財力的嚴重消耗,以及徵兵過多的民怨」
——鄭浪平:《不朽的光榮》第14章
(評:軍隊擴大400萬,看來他們也「根本就是只發展不抗日」嘛,共產黨只不過向他們學習而已嘛……共軍是隨著控制的人口增多地盤擴大軍隊也擴大,而國民黨軍……哼哼,哈哈……)
日本陸軍1936年只有24萬人,到1945年投降的時候有547萬人
——〔日〕生田惇:《日本陸軍史》表5和表8。
(評:看來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態度也很消極哦,哈哈)
解放戰爭開始時共軍127萬人,三大戰役之後解放軍人數到達400萬。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簡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年2月版
(評:看來解放軍打國民黨也是很消極的。同時國民黨軍隊數量則是減少的。按照某些人的邏輯,這自然說明國軍打共軍比共軍打國軍要積極。所以積極的國軍被消極的共軍打敗了……你信不信?反正他們是信了……)
污衊言論之四:共軍見到敵人就避戰,可見其態度消極,是消極抗日。
美國人愛潑斯坦的《歷史不應忘記》,五洲傳播出版社2005年版。121頁「訪問過新四軍的外國人說,農民們對他們講了這樣一些情況:『以前,兩三
個日本兵就可以來村裡要女人。現在他們不敢來了,除非大批人馬帶著機槍來。……當小股日軍來時,農民自衛隊動用全部力量,包圍他們。當日軍來的人很多時,
農民游擊隊便分成小組活動,分散敵人的注意力,使村裡的群眾有時間轉移,運走所有的食物和個人的財物』」
——[美]愛潑斯坦:《歷史不應忘記》,五洲傳播出版社2005年版。121頁
(評:有人可能會說這是中共的「國際友人」寫的,那麼請看下面。)
「強而避之」,
「不若則能避之」,
「銳卒勿攻」,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孫子兵法》
「八路軍的戰術是,如果看到日軍擁有優勢兵力就撤退迴避,發現日軍處於劣勢時,就預設埋伏,全殲日本士兵,然後奪走他們的武器裝備。」
——[日]藤原彰:《中國戰線從軍記》(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64頁
(評:看清楚了,共產黨軍隊不是見到敵人就避戰,是見到敵人太強大才避戰。古老的中國兵聖教育大家得這麼打仗,可共軍這樣做就被說成消極作戰了。啥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這就是今天我們的運動戰的通俗的解釋。天下也沒有隻承認打不承認走的軍事家,不過不如我們走得這麼厲害罷了。對於我
們,走路的時間通常多於作戰的時間,平均每月打得一個大仗就算是好的。一切的「走」都是為著「打」,我們的一切戰略戰役方針都是建立在「打」的一個基本點
上。然而在我們面前有幾種不好打的情形:第一是當面的敵人多了不好打;第二是當面敵人雖不多,但它和鄰近敵人十分密接,也有時不好打;第三,一般地說來,
凡不孤立而佔有十分鞏固陣地之敵都不好打;第四是打而不能解決戰鬥時,不好再繼續打。以上這些時候,我們都是準備走的。這樣的走是許可的,是必須的。因為
我們承認必須的走,是在首先承認必須的打的條件之下。紅軍的運動戰的基本特點,就在這裡。」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1936年12月),《毛澤東選集》230頁
(評:看清了這篇文章的時間了嗎?看清文中「紅軍」二字了嗎?從內戰到抗戰,共軍的游擊戰術是一脈相承的!
可能有人會覺得毛選中共官方史料,是靠不住的,那麼請看國民黨戰史的描述吧。)
「(匪軍)戰法運用靈活,采游擊戰法,不與國軍主力決戰。伺機擊滅國軍之較小部隊,狀況不利時則迅速脫離戰場,故能到處流竄,牽制國軍。」
——王多年:《國民革命戰史·反共戡亂》第二卷,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印行,民國71年6月25日,17頁
「(匪軍)能利用複雜之地形,適時逃竄,以保持不被國軍所圍殲。孔匪在湘鄂贛邊境,盤踞甚久,故對當地之地形熟悉。當國軍進剿時,有利則戰,不利則
轉移他竄,或者化整為零,俟國軍去后再圖回復,故能始終保持未被國軍全部殲滅。其戰略指導,就匪軍當時之狀況而言,甚為適當。」
——同上書,125頁
(評:以上是國民黨對紅軍時期「圍剿」戰的總結。看著是不是有點眼熟?「經常出現我小部隊被全殲的慘狀」(《岡村寧次回憶錄》),「經常有小部隊被
八路軍全殲的事例發生」(藤原彰《中國戰線從軍記》),何其相似?八路軍避實擊虛的流動戰術,早在紅軍時期就成了以弱勝強的法寶。就連國民黨都不得不承認
這種打法「甚為適當」。同樣的戰術,為何放到紅軍時期就是共軍太狡猾,放到對付日本人時就是消極作戰了?)
污衊言論之五:共產黨軍隊用游擊戰術,日本人來了就溜之大吉,把老百姓全部丟給人家屠殺,拿老百姓當盾牌!
「在日軍掃蕩所到之處的『非治安區』……民眾全都逃走了,留在家裡的只有老人,特別是年輕的女性更是難得一見。」
——[日]藤原彰:《中國戰線從軍記》(四川出版集團,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38頁。
「如果敵人出動了,離得最近的那個村子的人立刻從騎馬來報告的偵察人員那裡得到消息。偵察員實際上藏在敵軍據點的大門口,他們發出警報讓老百姓把糧
食堅壁起來,逃到山裡去。民兵埋上地雷,設上陷阱。敵人出動的消息用這樣一些簡單的方法,如點燃烽火或放倒山頂上的旗杆(這裡鄉村地形有起伏),接力傳送
到其他的村子。」
——[美]愛潑斯坦:《歷史不應忘記》,五洲傳播出版社2005年版,170、171頁。
作者看見一個日本人到過的村莊毀壞不是很嚴重「有人告訴我們,這是由於當地民兵非常有效地使用了地雷,日本人走後,民兵發現有30多個地雷在村的周圍爆炸了。日本人擔心進到村子裡面太危險,只好離開,僅僅燒了一兩間村邊的房子」
——[英]林邁可:《抗戰中的紅色根據地——一個英國人不平凡經歷的講述》,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5年7月。160頁
「八路軍不會踏上地雷,這得歸功於住在茅屋裡的村民嚮導。」
——同上書,156頁
(評:有人大概會說這又是中共的「國際友人」說的,不可信,那麼就看看中共的敵人是什麼評價吧。)
「一、1939年5月的五台作戰是繼1938年秋季作戰的再一次剿共作戰,其戰果與初次相同,毫無所獲。
二、作戰期間,幾乎無法掌握共軍的動向,甚至連共軍的蹤影也弄不清。因而,從未進行過較正規的戰鬥。另外,由於戰地民眾實行「空室清野」,第一線部隊在作戰期間也未遇到居民。
三、當作戰開始時,方面軍便發出訓令,指示「作戰部隊應徹底追捕敵人。戰場遺棄物資等由另行編成的收容班專負其責。要嚴肅軍紀風紀。共軍中有不少女兵……」。但是,結果不僅沒有共軍遺棄的物資,也沒有人見到女兵的蹤影。」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寫:《華北治安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133頁,109師團參謀長山崎重三郎大尉(後為中佐)回憶五台作戰。
「治安肅正作戰,因情報不確實,對中共地區的實際情況完全不能掌握,從而使討伐徒勞無功,幾乎是毫無成效的,幾十次當中,可能僥倖碰到一次。各部隊為了取得成果,東奔西跑,迄無寧日」
——同上書,下冊第五章第一節
「剿共戰已變成地道戰,要儘力發現其地道」
——同上書,下冊441頁
(評:以「三空(搬空,藏空,躲空)」對「三光」不是吹的,「堅壁清野」不是吹的,「地道戰」「地雷戰」也不是吹的,都是有現實基礎的。當然不是說
每次都能成功,但我們至少可以看出共產黨軍隊對保護老百姓免遭日軍禍害想盡了辦法。而且這些辦法也是有效的,決非那些誣衊說的那樣扔下老百姓自己一走了
之,放任老百姓給人殺。至於損失,當然有,但是與正面戰場相比真的多很多嗎?1942年冀中51大掃蕩算是殘酷至極了,殺死抓走5萬群眾。可是正面戰場南
京失守后,一殺就有30萬人受害,是51大掃蕩的6倍!蔣介石炸開黃河大堤,一下子就淹死近百萬老百姓,相當於20個51大掃蕩!幾年後河南因為炸堤的后
遺症發生大旱災和蝗災,餓死老百姓數百上千萬!在這些天文數字面前,游擊戰給老百姓帶來的損失簡直忽略不計。)
「共軍與民眾的關係,同以往的當政者不同。中共及其軍隊集中全力去了解民眾,爭取民心,不但日本,就連重慶方面也是遠遠不能相比的。正因為如此,儘管他們在數量方面處於劣勢,卻具有不容輕視的堅韌力量。」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華北治安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結束語
「在共軍方面,為了爭取民眾的支持,對軍紀的要求極為嚴格。例如在行軍中,有人摘了路旁樹上的梨子給在押的俘虜,俘虜拒絕接受,並說農民的東西不能隨便吃。」
——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編寫:《華北治安戰》,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449頁
(評:共軍戰士,就連當了俘虜之後都嚴格遵守紀律。再看看國民黨吧。)
「在雲南,如果我需要一頭驢來馱負重物,我必須派士兵到村落里去找村長,在槍枝的威脅下,他可能聽從我們的差遣。」「只要有機會,他們(作者手下的國民黨士兵)可能從村民處偷來一隻狗,放進鍋里煮,整隻吃乾凈。」
——[美]黃仁宇:《黃河青山》
「軍紀不良,民眾逃亡。查此次各部向九江附近集中時,因運輸困難,戰時增設部隊又驟難足額,沿途鳴槍拉夫,搜尋給養,不肖者且強姦擄掠,軍行所至,
村社為墟。職由陽新徒步經瑞昌到九江時滿目荒涼,殆絕人跡。民眾既失同情之心,軍隊自無敵愾之志。如此而欲其奮勇殺敵,自不可能。」
——第二兵團司令張發奎報告書(1938年8月7日),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697頁
「3.戰鬥軍紀廢弛:
(A)六月三日,長沙疏散時,各級宮兵擅入民房,攫取財物。」
——《第四軍長沙第四次會戰作戰經過諜報參謀報告書》,摘自《中華民國史檔案叢刊.抗日戰爭正面戰場》,1264頁
(評:現在居然有人說共軍不如國軍愛護百姓,呵呵……)
......
全文見:http://history.m4.cn/2013-04/12048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