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宋魯鄭:百家爭辯背後的中國和世界

作者:路不平  於 2012-3-6 01:3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評論

[核心提示:現在是一股新的浪潮,借所謂「改革」之名欲對中國動大手術進行革命,目的是搞垮中國。許多精英出於私利或者愚蠢是從中積極配合的。]

 

十多年前剛到法國的時候,感到真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地方。但待的久了,漸漸看出些門道:在所謂言論自由的背後,卻是政治制度上維持著高度的「讚美一元化」。當然,哪個時候中國的經濟還沒有現在這樣耀眼和不可忽視,西方也還沒有經濟危機,對這種一元化現象似乎也可以解釋的過去:畢竟沒有什麼可批評的嘛。2007年以後,西方陷入經濟危機。本來以為應該有人質疑這個制度了,但仍然沒有。後來發現,不少海內外經濟學家都言之鑿鑿的聲稱西方將率先復甦,依賴西方進口的中國隨後才會復甦。如果這個邏輯成立,也可以理解無人質疑現行制度的現象。不料,五年過去了,中國一直在增長_根本就沒有衰退過,而西方救市的資金雖然遠高於中國,復甦卻一直沒有出現。但直到這個時候,仍然沒有人敢於批評和否定西方的政治制度。箇中奧秘,或許只能用「民主專政」來闡釋了。

理解了法國,再來看中國,才忽然發現真正的言論自由之地原來在海峽兩岸。台灣可以蔑視和否定現行「一中憲法」,而大陸則有批評和否定現行制度的言論自由的大行於道。特別是2012年,中國即將舉行十八大,這種百家爭辯的現象日益熾烈。

第一個引起社會爭論的是世界銀行的研究報告:《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社會》。這個由中國財政部牽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參與的研究報告面向2030年,多角度甄別和分析中國中期發展所面臨的各種挑戰。這 該報告為未來20年中國的發展提出了六大戰略方向:完成向市場經濟轉型;加快開放型創新步伐;推進綠色發展;增進機會均等,擴大面向全民的衛生、 教育和就業服務;加強國內財政體系及其現代化;將中國的結構性改革與國際經濟變化聯繫起來,進一步建立與世界各國的互利共贏關係。這份報告得到了教育部、衛生部等部委的高度肯定,認為給中國教育及衛生醫療領域的改革與發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議。而引發爭論的部分則在於國有企業改革,要求降低國有經濟所佔比例。

全球都是混合經濟,沒有絕對的國有和私有。尤其是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各國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國進民退」和行政干預。國有的特點在於低效率,私有的特點在於貪婪的逐利性。如果一個行業的首要目標是安全,比如金融,恐怕就不適合完全由私有資本來經營。因為能夠遏制貪婪的是失敗 的恐懼,但金融業太過特殊,即使失敗了,也會由政府和納稅人承擔後果。所以華爾街就成了只承擔收益而不承擔責任的災難製造者。還有,我們不妨看看冰島的悲劇。冰島就是由於三家銀行被私有化之後,逐利本性達到瘋狂,全國GDP不過130億美元,它的損失竟然高達1000億!最後導致國家破產。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是,西方各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對國有企業進行私有化,背景是這些企業經營不善。但至少在今天的中國,並非如此。而且西方國家的這些國有企業也是能源、交通、電信、航空等壟斷性企業。所以,至少在國有企業改革上,世行的報告並不能令人信服。

對中國的誤讀,不僅僅是世界銀行。最近,中國社科院張曙光先生提出中國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政府太強勢,壟斷了好些資源且在一些方面干預了社會經濟生活,局限 了民營市場的發展。他的結論是:只有朝「弱勢政府、壯大社會、回歸市場」的方向進行改革,方能帶領中國挺進下一階段的發展。

我們不 妨先看看今天的希臘:在那裡兩個年輕人就有一個失業,在雅典街上有兩萬五千人無家可歸;百分之三十的希臘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成千上萬的家庭不得不將自己 的孩子寄養以至於不使他們凍餓而死,希臘新窮人和難民在搶奪垃圾(此數據來源法廣)。請問,它的解決之道何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snakek 2012-3-6 03:38
西方神話「資本主義民主是最好的制度」。如果是最好的,為什麼經濟會有危機,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青年人會大量失業?
回復 路不平 2012-3-6 20:58
snakek: 西方神話「資本主義民主是最好的制度」。如果是最好的,為什麼經濟會有危機,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青年人會大量失業?
西方的民主神話已經破滅。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3 00: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