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分轉載俞力工寫於2011/02/28的文章。有預見性。
原文標題是<<全球戰略部署與利比亞事件>>
美國的戰略部署與利比亞
尤其是利比亞,從英國外長謊稱「格達費已流亡國外」開始,主流媒體的報導便層層加碼。然而不論如何渲染,大家依舊可從有限的畫面發現其「反對派」頻繁在夜間進行破壞活動,而且很快地造成地方割據局面。這一切,均給人留下有組織、有預謀,甚至裡應外合的印象,而且從媒體報導的「制裁措施」的字裡行間,不難預料下一步或是劃定禁飛區,以鞏固分離運動的地盤;或乾脆由北約組織抬出「人道主義干預」旗幟,進行直接軍事干預。最後,當然就像前南斯拉夫與伊拉克一樣,遭到實質性的肢解。
本月25日美國的智囊機構Stratfor即為文指出,利比亞將分裂為東、西、南三部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以班加西(Bengasi)為核心的東部地區已控制在反對派之手,而該地區恰好是1969年格達費推翻的國王的老家所在,也是對格達費最為敵對的地區。除此之外,該智囊機構所指出的三個區域也剛好是三大油田的分佈區。
從冷戰結束至今,一個不容忽略的趨勢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有意進行全球性的戰略重新部署。繼巴爾幹問題解決后,便以反恐為由對伊斯蘭教世界進行新一輪的組合。據美國前任北約組織總司令克拉克(Wesley Clark見Libya: Is Washington Pushing for Civil War to Justify a US-NATO Military Intervention? by Mahdi Darius Nazemroaya
http://www.globalresearch.ca/index.php?context=va&aid=23375)透露,2001年攻打阿富汗之際,他從國防部秘書長辦公室發出的文件獲悉,阿富汗戰爭過後的5年之內還要以軍事手段對付的國家包括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利比亞、索馬利亞、蘇丹與伊朗。如今,從伊拉克、黎巴嫩、索馬利亞、蘇丹的相繼制服,唯一剩下的有待修理的國家就是利比亞、敘利亞與伊朗。
總所周知,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的發動,以及所導致的亂局曾引起北約組織若干成員與美國民眾的反對,因而使新保守主義受挫,甚至導致奧巴馬的上台。如今通過對利比亞事件的觀察,大可相信國防部文件的精神正在以實際行動繼續貫徹中。其部分原因固然是德國與法國新領導班子的親美態度使然;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奧巴馬終究會向柯林頓一樣,對強大的右派勢力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