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新中國(1949)是民主的勝利 (ZT)

作者:路不平  於 2011-2-16 04: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3評論

by 唵啊吽
 
二戰後中國「意外」地變成紅色共產黨中國,美國兩黨就有了「誰丟失了中國」的辯論,這個辯論本來是共和黨指責民主黨對華政策的失敗,而艾奇遜的白皮書實際是為民主黨在華政策辯解,把丟失中國的原因推到蔣介石腐敗身上,這對蔣介石無異於落井下石。

一戰十月革命出了個紅色蘇維埃。二戰期間,東歐落入了蘇聯勢力範圍,而西歐國家雖然也有共產黨勢力,但二戰後畢竟還在西方陣營里。當時中國和西歐國家有點類似,就是共產黨控制範圍只是陝甘寧邊區一小塊。抗戰期間八路軍新四軍名義上都是國民政府編製,雅爾塔會議斯大林已經答應羅斯福不干預中國事務,而美國杜魯門則派馬歇爾將軍主理中國戰後政權建設,美國理所當然以為中國就和西歐國家一樣落入西方陣營,所以才有以後「誰失去中國」的失落和「多米諾效應」的恐懼。

失去中國關鍵的兩個人物是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和蔣介石的美國顧問歐文·拉鐵摩,因為他們兩個是影響美國對華政策的關鍵人物。

歐文·拉鐵摩是著名的地緣政治學者,是亞洲地緣政治學術權威。他當時就認識到陝甘寧蘇區是比較民主的政權,而蔣介石政權是獨裁政權【1】,但是,拉鐵摩認為共產黨沒有實力,所以美國要建立一個共產黨放棄軍隊武裝由蔣介石主導的中國聯合政府。後來新中國統一大陸,實在是小米加步槍的民主的勝利,是美式武裝的獨裁的失敗。

清末一口通商時期,英屬東印度公司壟斷了中國貿易。當時遠東英國勢力範圍是印度中國馬來亞,而荷蘭勢力範圍是印尼和台灣,西班牙勢力範圍是菲律賓,法國是印度支那。

鴉片戰爭以後,英屬東印度公司對中國貿易的壟斷被打破了,變成五口通商,列強利益均沾。現在許多學者認為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這是片面的。實際上有相當程度是打開了東印度公司壟斷的大門,而且主要是英美商人不滿東印度公司的壟斷,在鴉片戰爭前就走私鴉片。鴉片戰爭以後雖然是利益均沾,由於英國長期經營,來的中國口岸的非英國商人或者做英國與中國貿易,或者做歐洲與中國貿易但使用的是英國金融服務和英國船隊運輸,因此實際上中國還是英國的勢力範圍。後來美國打敗西班牙佔領了菲律賓殖民地,俄國佔領西伯利亞,日本佔領朝鮮、關東和台灣,德國佔領膠州,法國佔領廣西湛江,只剩長江流域為英美勢力範圍。

甲午戰爭日本打敗清廷,列強利益均沾。八國聯軍日本皇家為主力軍隊,列強依然是利益均沾,1931年日本佔領關東,列強依然可以利益均沾,自由市場嗎。日本可以到英美殖民地經商,列強也可以到關東經商。中國在國聯外交譴責日本入侵法律上非常完美,列強都承認日本是非法入侵,但是,沒有列強出來強制正義,沒用軍事實力做為後盾的外交,根本不能指望國際政治中有所謂「正義」。日本佔領中國后美國依然和日本貿易往來,沒用制裁非正義,而是大發戰爭橫財。1937日本全面侵華后,美日關係雖然緊張,但上海租界依然是英美法控制,西方商人依然在上海經商。直到1941年,即自1931年日本佔領關東10年以後,日本襲擊珍珠港,美國才對日本宣戰。現在有人說美國二戰拯救世界自由,實際上美國是擴展其勢力範圍,意在打敗日本后把中國置於其勢力範圍之內。美國不是來中國拯救中國人民自由和民主的,而是要壟斷中國利益,和日本想壟斷中國利益一樣,是它們對華利益均沾外交中的分贓不勻或對華勢力範圍再劃分的戰爭。二戰後審判日本戰犯,首犯東條英機是太平洋戰爭戰犯,而1931年和1937年侵華的戰爭首犯裕仁則繼續享受天皇特權,因為日本天皇自甲午戰爭以來一直是列強瓜分中國的急先鋒。

如果1949年中國不一邊倒,而像印度那樣實現所謂的「獨立」外交政策,有這個軍事實力實行嗎?無論是軍閥割據還是北約政府那種統一的中國,1949年之前的中國只是列強勢力範圍劃分的魚肉。印度獨立后是資產階級政黨的政權,實行的是英國的西方民主政治,這是和中國不同的地方。和中國相同的地方是一樣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一樣搞五年計劃。邪門的是1971年印度放棄不結盟政策倒向蘇聯,和蘇聯簽訂《友好條約》,而巴基斯坦則暗送基辛格到中國,結果有了1972年尼克松訪華。

現在有人惋惜,說一邊倒錯過了西方經濟發展的好時光。他們忘了,當年經濟好的是蘇聯而不是西方。西方經濟大蕭條的時候蘇聯經濟大發展,蘇聯科技工業技術當時都是世界一流,加加林上太空的時候美國科技還大大落後於蘇聯呢。毛澤東一邊倒在一五期間就藉助蘇聯專家建立了中國的重工業基礎。只五年就完成了自洋務運動以來在中國在英美勢力範圍下奮鬥百年的成果。如果是蔣介石統治中國,中國只有買美國工業產品的份,哪裡有發展自己工業體系的能力?印度、菲律賓、印尼,他們的工業體系建立起來了嗎?

有人惋惜,新中國受到美蘇兩霸封鎖,中國人受盡困難。之所以有這個惋惜,就是由於這個苦難是全國上下精英和老百姓共同承受的。對列強不抵抗的「獨立」,中國不是沒用試過,洋務運動李鴻章等就是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誰也不得罪地發展工業,這和印度獨立后誰也不得罪的發展是一樣的路子,走不通嗎,中國有自己的歷史經驗。印度為什麼備受讚美呢?印度精英無需和老百姓一起受難,而印度老百姓的聲音沒人聽到。誰看過孟買貧民窟里的人的博客?誰看過毛運動地區的人的博客?它們有新聞媒體嗎?有自由筆會嗎?那些詆毀毛澤東的人就是失去了安逸生活的精英,還假惺惺地「為民」請「民主自由」的命。他們羨慕印度精英可以受到西方媒體的讚美,而且還可以不經受苦難。

中國的一邊倒被許多人誤讀。新中國不是蘇聯的附庸,新中國是抗美援朝證明的獨立的民族國家。美國失去中國以後,以為中國落入蘇聯的勢力範圍,因此有「失去中國」之誤讀,以為中國是蘇聯的附庸。後來是一錯再錯,失去之前只是出錢出武器給蔣介石傀儡政權,失去之後就親自出馬,第七艦隊駛入台海,轟炸機飛入丹東,妄圖扭轉地緣政治的大塊失落。北朝鮮跨過三八線,不是中國指使,而是受中國人民解放軍跨過長江的鼓舞。受到紅色中國獨立鼓舞的還有胡志明。韓戰和越戰都是美國遏制紅色中國的戰爭。那就是多米諾骨牌理論,由於受到中國獨立的鼓舞有了朝鮮和越南的共產黨內戰。美國出武器給蔣介石結果失去了中國,親自上陣在朝鮮戰爭中遏制紅色中國不成,又在越南和中國打了一場代理戰爭,都是對中國獨立的誤讀的結果。如果當時美國就積極擁護民主的新中國,不支持獨裁的蔣介石反攻大陸,美元也不至於在72年和黃金脫鉤。

直到基辛格重新解讀了中國的獨立,才有了中美和解,美國終於承認中國是國際政治中的一個棋手,而不是列強劃分勢力範圍的棋子。在基辛格的解讀下才有了美國越戰結束的台階。當然,這種解讀也有賴於中國的實力來說話。越戰美國債台高築,不得不使得美元與黃金脫鉤。

中國獨立自主的道路,1949年宣佈於世,抗美援朝證明給世界看。只是一些「學者」至今不理解當今的國際政治格局,一些西方政治家至今還以列強身份盛氣凌人地對中國指指點點,那是自鴉片戰爭以來留下來的陋習,一下子還改不過來,要中國為美國的國際秩序擔當責任,像北洋軍閥政府那有為協議國出力打仗,戰後還要把膠東半島劃歸日本。西方政治家還把中國當成是蔣介石政權那有指指點點。當然了,中國現政權一不小心也可能會變成蔣介石政權,那將是中國和世界人民的災難。美國憲章90年後才有奴隸解放,190年後到60年代民權運動時才給婦女投票權、才消除種族隔離政策,對比之下,新中國60年的人權和民主進步要快得多。這不是中國不需要完善民主人權的借口,而且中國確實存在偏離民主人權的危險,但是新中國成立和發展依然是中國民主的勝利。民主首先就是獨立自主。在舊中國半殖民統治下基本有形式上的西方民主也是徒有其名,海地前些時候民主選舉讓西方媒體熱血沸騰了一陣,我至今不懂這些滿街坦克和武裝士兵維持的民主選舉有什麼意義。以推翻新中國來建立中國民主對中國和世界都不是好事情,因為新中國原本就是民主政權,只是大系統在大環境下實行民主有個過程。

2011年1月19日胡錦濤訪美期間,基辛格和奧巴馬在幾個場合的講話中都肯定了毛澤東創建的新中國的成就,承認新中國發展有利於中國人民,有利於美國人民,有利於世界人民。奧巴馬以罕見高調的國宴,把中國正式視為國際政治中的一個平等棋手,而且認為中美是國際政治中兩個最強的棋手。奧巴馬把這次中美峰會的歷史地位定位為和尼克松訪華一樣的重要地位。中國人權和民主有待完善,但新中國的進步奧巴馬也得承認。

【1】http://publishing.cdlib.org/ucpressebooks/view?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3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hu18 2011-2-16 23:17
歷史不是洋人寫的
回復 路不平 2011-2-17 01:23
hu18: 歷史不是洋人寫的
US 和 老蔣 的關係。主子評奴才還是有說服力的。
回復 路不平 2011-2-17 01:23
hu18: 歷史不是洋人寫的
US 和 老蔣 的關係。主子評奴才還是有說服力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4: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