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夫婦苦尋12年欲勸殺人逃亡兒子自首(轉帖)

作者:rongrongrong  於 2010-12-13 08: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夫婦苦尋12年欲勸殺人逃亡兒子自首 2010年12月13日重慶晚報

  本版稿件由 首席記者 黃艷春 文 記者 冉文 攝

  今年35歲的薛景家住江北區嘉陵三村,是家裡三代單傳的獨子。5歲時,父母離異,薛景由婆婆和爺爺一手帶大,被視為珍寶。高中畢業后,薛景隨同學到廣州打工。

  1998年1月2日,薛景向工廠請假回家探望父母。4日凌晨,薛景跟兩個多年不見的朋友喝酒敘舊,酒後回家經過樓下的窄巷子,40多歲的男子余某坐在路邊,三人路過時有人碰到了余某的腳。沒走多遠,其中一人彷彿聽見余某在說他們,三人便返回和余某發生口角,繼而抓扯。很快,余某被刀刺傷,倒在血泊中。

  見此情景,薛景酒勁已消大半,和另兩名當事人分頭逃離現場。

  事後,警方將他列為網上逃犯。

  逃亡路

  當天先到成都後到廣州

 那天凌晨3時許,薛景離開了嘉陵三村,順著現在北濱路一帶漫無目的地小跑。起初,他以為只是把人打成重傷,賠點錢到派出所交代問題就行了。但兩小時后,他打聽到的消息是,那個男的死了。

  天亮后,他來到菜園壩,坐早晨的火車逃往成都,當天又轉乘火車去了廣州。

  打工半月,每晚盯著天花板發獃

  薛景在廣州一呆就是半個月,他回到了打工的工廠,心想那裡的人不可能這麼快曉得他犯下的事。

  工友對他這麼快就回廠很好奇,詢問原因,他答:「家裡出了急事,需要回來繼續打工掙錢。」在寢室,薛景悄悄扔掉身份證,盤算著若遇檢查,可謊稱身份證掉了暫時瞞過警察,便擇機逃跑。

  照常上班,和工友稱兄道弟……白天,薛景的生活似乎和以前一模一樣;夜裡,他雖一身疲憊卻無法入眠,常常盯著天花板發獃———閉上眼就想到警察來查他的暫住證。

  找到生母,母親希望他早點離開

  幹活僅半月,薛連工資都沒要,就悄悄離開廣州,到了福建省石獅市。

  他的親生父母離異后,母親在石獅安的家,還有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對於兒子的突然來訪,母親甚是高興。聊天中,問起兒子來訪原因,薛景仍答「家裡出事,需打工掙錢」。母親畢竟是了解兒子的,從兒子頗有異樣的言談和表情中,彷彿猜到不祥。

  那年春節剛過,薛景便離開了石獅。薛景說,他記得母親的說法很婉轉,大意是希望他不要在她組成的新家呆久了。

  在酒樓當雜工,五年不與外界接觸

  離開了福建,薛景又回到廣東,去了淡水市。在廣州打工結交的一個工友,在這裡的一家酒樓當廚師。他也進了那家酒樓,在廚房裡乾洗菜等雜活。每天早晨八九點鐘起床,把廚房清潔打掃乾淨,之後乾洗菜等雜活,直到晚上9時才下班。這樣的生活,他一過就是5年,跟外界幾乎不接觸,直到後來酒樓倒閉。

  期間,他偶爾跟在渝要好的朋友通話,透露在外的生活,從不敢和父母聯繫。

  買煙是他跟外界唯一的接觸。每晚打烊后,他趁夜色在酒樓附近的煙攤買一包香煙,然後匆忙回寢室。

  「那種生活人不人鬼不鬼的,讓我經常心酸得想哭。」薛景說。

  愛上打工妹,自己也當上父親

  酒樓倒閉后,薛景到了廣東省惠州市虎門鎮。在酒樓干雜活的日子,他學會了做些簡單飯菜。在虎門鎮服裝批發市場附近的街邊,薛景擺大排檔賣夜宵,那裡成了他逃亡的終點。

  薛景說,期間,他認識了當地一個雲南籍的打工妹。她欣賞薛的勤勞,認為是個適合過日子的對象;薛景垂青打工妹的善良和善解人意。一來二往中,兩人確立戀愛關係。很快,打工妹懷孕了。

  打工妹希望回重慶拜望薛的雙親,提出結婚的事。薛景總答覆「等錢掙多點再說」。女兒降生后,打工妹重提「回重慶」和「結婚」的事,薛乾脆改口說自己是孤兒,結婚的事一拖再拖。但看著乖巧的女兒和賢惠的妻子,薛景心裡越來越不安。

  鼓起勇氣給父母打了電話

  今年,女兒5歲,就快上小學,戶口是無法迴避的坎。每逢跟女兒玩耍,薛景不由自主地觸景生情,想到自己父母,和余某死後其家中的父母,心中充滿愧疚。

  「我也是當爹的人,該替那個兒子冤死的媽有交代。」薛景委託重慶的朋友找到父母,鼓起勇氣給父母打了12年來的第一個電話,聽到父親的聲音,他的心突然平靜了,因為他知道,自己終於可以回家了。

  尋子路

  當天離家尋找兒子,望他歸案

  凌晨5時許,老薛惦記兒子外出跟朋友吃飯未歸,輾轉難眠。當樓下傳來喧鬧時,他下樓。還未走近,鄰居告訴他:「你兒子闖了大禍。」

  見到血泊中的余某,老薛趕緊找人幫忙送醫院。搶救無效,余某死亡。他氣憤地給兒子打電話,想讓兒子去派出所說清楚,電話已經打不通了。

  天亮后,兒子還沒回來。老薛再撥電話,仍打不通。

  面對余家喪子之痛,老薛找到另外兩名當事人的家長。商量后,每家出資5000元送到了余家。

  當天,另兩名當事人先後到派出所配合調查。老薛跟妻子商量,必須把兒子找回來。

  「娃兒都23歲了,應該懂得像個男人那樣擔當。」老薛離家前對妻子說。

  成都開麵館,通過老鄉打聽消息

  老薛到了成都,成天滿大街找兒子,因為他從兒子同學那裡得知「兒子可能到成都去了」。

  找了兩天,一無所獲。老薛沒絕望,打電話叫妻子把他的廚師資格證帶來。妻子照辦,還帶來萬元現金。

  「只要兒子在成都,就一定能找到。」老薛在成都市區開了家麵館,取名「重慶麵館」。老薛說,取這個名字就是想吸引更多重慶人來光顧。「人在外地,老鄉之間最容易熟悉。」賣面時,他和妻子經常與顧客交談,總拿齣兒子的照片問「你見過一個戴眼鏡的小夥子沒得?」「他有1.7米高,今年23歲。」

  這樣找了一個月,沒有迴音,老薛和妻子無奈回渝。

  餐館開到雲南,兒子照片四處送人

  一年後,薛景的爺爺和奶奶在思念中相繼去世。之後,老薛和妻子到了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城區,又開了一家「重慶餐館」,啟動資金一部分找親戚借的,一部分是壓箱底的養老錢,一共近3萬元。之所以到雲南,是因社會朋友一句傳言———「犯事的人最有可能逃到緬甸去躲」。

  在雲南,老薛呆了近2年。他們照樣拿著照片打聽兒子下落。照片經常掏來掏去,難免損壞。當地相館老闆發現,這對重慶來的餐館老闆很奇怪:頂多個把月就會來洗照片,每次都洗同一張———一個小伙的登記照。

  「只要有人說好像見過,我就把照片送給他,讓他仔細回憶。」老薛說,他在照片背後寫下手機號碼,希望對方見到照片上的人,就立即給他打電話。每逢此時,他常見妻子滿懷希望地抹眼淚,但他們盼了幾年都沒有盼來這樣的電話。

  2001年9月,「重慶餐館」關門。老薛回憶,到那時為止,他送出的照片起碼有兩三百張。

  海口尋找兒子,花光積蓄欠下債

  老薛記不清從哪裡打聽到消息———兒子可能在海口打工。他懷揣向親戚借的近萬元錢,和妻子踏上去海南的路。

  在海口市區,他們原本打算照樣開家「重慶餐館」,由於本錢不夠,只好放棄。他們日復一日地在街頭打聽,每當聽到重慶或四川口音的人,均主動上前攀談,掏兒子照片請對方辨認。

  一個月後,這對夫妻失望地離開海口回渝,帶過去的錢所剩無幾。5年來,為了找兒子,花光家中積蓄,還欠近2萬元的債。

  兒子打來電話,說自己想自首

  本月初的一天中午,老薛在廚房炒菜。一男子突然敲開門說,他是薛景的朋友,拿走了老薛的電話號碼。

  兒子是哪天和他聯繫的,老薛記不清楚了。他說,那天是他人生中最開心的一天,兒子告訴他,他已經當爺爺了,還說自己很想回來投案自首。

  老薛說,兒子12年來不與他們聯繫,他的內心曾經充滿責備,但當兒子主動打來電話,聽到兒子的聲音,他沒有半句怨言。他心裡只覺得,兒子終於成了真正的男子漢———懂得了擔當。

  12年後父子終於重逢

  民警讓他繼續吃完回鄉第一頓火鍋

  「記者同志,我剛到重慶,想投案自首。」昨上午11時許,本報記者接到一個語氣淡定的電話。對方強調,自首前想把自己的經歷講出來,勸別人不要像他那樣干傻事,否則會一生愧疚。

  打電話的人正是薛景,見面地點約在北濱路一家火鍋館。薛景身體壯實,棒球帽戴得很低,他說,自己剛下火車,約了父親趕來這裡———想跟12年未見的父親見一面,然後就向警方自首。

  講述中,薛景不止一次強調,貪杯惹禍,「當時,我喝了三台酒。誰的兇器?誰動的手?都記不清楚了。」

  父親講述尋子經歷,兒子不停抽悶煙,眼圈潮濕。「投案自首很正確,我認你這個兒子。」席間,父親拍著薛景的肩頭說。

  講述接近尾聲,薛景撥通江北市公安分局交巡警支隊的電話。警方很快到場,當場向薛景宣講了相關政策。

  「你恁遠回來,說明相信重慶警察辦案能力,真相肯定會查清。」民警並沒有立即拘捕薛景,反而讓他繼續吃飯,還幫他燙菜夾菜:希望這一餐能慰藉他的思鄉情。「我馬上跟你們走。」眼前的一切讓薛景很感動,但走之前,他讓父親幫忙完成一件事———到余某家去一趟。

  昨下午,江北區華新街道嘉陵社區。工作人員協助老薛,找到了12年前死者余某的母親。余婆婆今年77歲,多病。說起兒子死亡那天的事,她仍清楚記得當時兒子送親戚出門,再未回來。

  老薛來到余家,向老人鞠躬致歉。擺談中,他數次替兒子道歉。離開前,他把僅有的100元錢塞給了余婆婆。

評論 (0 個評論)

rongrongrong最受歡迎的博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5:3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