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幸福家庭是無腿媽媽精神支柱 (轉帖)

作者:rongrongrong  於 2010-9-29 01: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幸福家庭是無腿媽媽精神支柱 2010年09月28日  
除此之外,必修課還包括晚飯後的磨米粉。將一盆子大米放在木桶中搗碎,熬好,這些是孩子們第二天的糧食。

  為了讓單位少花錢又使得孤兒穿得好,許月華有空的時候就埋頭織衣服。對著書本圖案,許月華學會了多種針織套路。方進說,他從小到大穿過10多件許媽媽親手編織的衣服。「基本上,每個孩子都穿過她編織的衣服。」姜印樣統計,至少一千件,厚厚的毛衣能裝一輛貨車。

  「草藥師傅」是大家對許月華的另一個稱號。許月華跟著一個姓唐的醫生學習了不少治感冒、發燒、腹瀉、消炎、外傷口包紮的方子。「猴子」社愛聰還不到一歲,高燒降不下,奄奄一息,福利院的人甚至給「猴子」挖好墳墓了。許月華覺得西藥不行,親自在山裡採回草藥,沒想到藥到病除。

  許月華的按摩手法也不賴。多年的經驗,使許月華意識到,許多被拋棄的孩子都是骨頭上出了問題,按摩疏通血脈往往能治好。

  「對於我們來講,我們覺得她做每一件事情都是很困難的,可她沒有別的地方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做。」老書記動情地說,「沒有報酬啦,有多少人能做到?」

  130多個「兒女們」

  她用堅持不懈的行動將母愛的定義詮釋得淋漓盡致

  許月華是130多個孤兒的媽媽,但恐怕同時也是這個世界上最孤苦的媽媽。被她帶大的孩子,要麼被人抱走,有了新的家庭,從此杳無音信;要麼遠走高飛,一去不復返。似乎孩子們並不知道感恩。至今仍然和許月華有聯繫的僅僅只有四位,方進、勝利、社淋淋、社輝。

  回憶「兒女」,許月華戀戀不忘丹丹。中秋節的前一個晚上,老伴賴子元還向許月華提起丹丹鬧洞房的事情。1987年11月,許月華結婚了,新婚之夜,丹丹一覺醒來,找不到媽媽,哭喊著來「鬧洞房」,最後夫妻倆不得不把丹丹抱來一起睡。後來丹丹考上了北京的大學,七八年沒有回來過。

  棄嬰湘秋患有先天性腸炎,被送到醫院時一直拉肚子。湘秋吃喝,排泄都十分頻繁,許月華每天調食,餵養,洗尿布十多次,馬虎不得。為了減輕小孩的痛苦,還堅持在小孩打針腫痛的地方做按摩、熱敷。20多天過去,病情仍然無法控制,醫院辦公室中甚至寫上了「39床病危!」的粉筆字。許月華撐著板凳來到院長面前,哭訴道:「她是孤兒,你們想想辦法,一定要使她成人!」醫生、護士流感動得落淚了,當即組成救治小組搶救。一百零七天後,湘秋痊癒了,許月華卻病倒了。

  一歲多的方蓮讓許月華著實費了不少的心思。方蓮雙腿外翻,大家覺得基本上無葯可治。許月華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多好看的孩子!」許月華悄悄地行動,摸索出了一套治療方法。她請朋友弄來杉樹皮,木塊,草藥進行治療,堅持一年多,方蓮的雙腿和正常孩子一樣能走能跳了。

  至今讓許月華最後悔的是沒有治好方進的雙腿。方進患有小兒麻痹症,九歲送來時膝關節嚴重彎曲,但是肌肉還沒有萎縮。「由於站久了腿痛,我自己放棄了。」方進放棄了治療,許月華為此傷心地哭過很多次。如今他的雙腿完全萎縮,也靠著兩隻小板凳走路。

  不識字的許月華卻是一個懂得教育的好媽媽。方進說,自己曾經想過放棄生命,因為覺得自己在世界上是多餘的。「父母給你們生命,你能夠存活下來這是你的大幸,生命是不能夠輕易放棄的!」方進一直記得許媽媽的話。

  樂觀、開朗、勤勞、善良,她用堅持不懈的行動將母愛的定義詮釋得淋漓盡致。許月華平靜地說道:「在福利院我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有心無力,沒做好。」

  1985年,許月華被授予省級勞模榮譽稱號,如今55歲的她雖然不再奮鬥在一線,但是仍然心繫孤兒,每天往返於家與福利院之間,常常都會帶來孩子們愛吃的東西。

  2010年8月2日,湘潭市總工會「百企萬人大幫扶,愛灑蓮城大和諧」募捐晚會上,許月華拒絕了工作人員的扶持,自己費力地坐上贈送的輪椅。主持人說道,這個細節是許媽媽堅強的象徵。

  就是這樣的精神默默地感染著人們。

  9月21日晚,第八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頒獎晚會現場,明星雲集。歷屆金鷹藝術節最具人氣演員獎獲得者孫海英,站在舞台中間,用一貫鏗鏘、質樸的語言說:「我尤其要感謝支持著我整個精神一部分的一位女士,湖南湘潭岳塘區許月華。她的事迹深深感動著我,我在這裡向她致敬!看了他的事迹以後,我發誓對我的工作我要更加認真地去完成。」

  走進許月華的心靈世界

  「如一尊不規則美的雕像,她坐在小板凳上,臀部以下所有的構件都不見了,臉上是誠實寧靜的微笑。一個經歷如此磨難的女人,應該是神情凄楚,言談憂鬱,她卻如一泓質樸、清澈的小溪。」

  曾經有人這樣描述過「無腿媽媽」許月華。

  37年如一日,身殘志堅一手帶大130多位孤兒。這個典型的農民女兒,她是怎樣做到的?又是什麼力量促使她堅持不懈的?

  在與許月華相處的三天,記者努力地尋找答案。

  「我應該給他們一個母愛」

  無私、溫情、仁慈、聖潔、真誠,這就是母愛,它的力量一旦爆發出,就會產生出奇迹。

  9月22日,記者追問許月華最大的愛好是什麼?許月華說,她最愛孩子,和福利院的孩子在一起是最快樂的時光。

  「我應該給他們一個母愛,家的溫暖。我好愛他們,我看到他們的父母拋棄他們,我就傷心得流淚。我想做他們的母親,甚至比他們的母親還要好。」從最初的勝利「哇——哇」的哭聲開始,潛藏在許月華身上本能的母性被喚醒了,一個接一個,「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許月華一走就是37年。

  每天不定時的睡眠,從來沒有禮拜天,常常忘記了吃飯。

  同事廖永紅記得,在一趟公交車上,許月華抱著生病的孤兒肖紅,一旁的人投來異樣的目光,指手畫腳,甚至有人忍不住問道,「這是你的孩子嗎?」許月華斬釘截鐵地說:「這是我的女兒!」

  從家裡到福利院的黃泥巴路,上坡下坡,不知多少次跌倒,許月華說,心裡向著幼兒園就不知道什麼是痛。

  如今,130多位親手帶大的孩子,幾乎音信全無。對此,許月華並不後悔,她始終認為,孩子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是他們的福分。但是,她說「想孩子們」。

  「困難留給自己,方便留給別人」

  許月華的家中大廳牆壁上,一幅毛主席的畫像發黃了,她準備去買張新的。

  與大多數50年代的中國人一樣,在湘潭土生土長的許月華,對毛主席有著一種特別的情結,尊敬、懷念和敬仰深深地植根於她的靈魂當中。

  不識字的許月華並不能閱讀《毛主席語錄》,只能在有限的廣播、歌曲中尋找記憶的法寶。許月華說,每當困難之際,總能找到愈挫愈堅的勇氣。「我要全心全意為孤老殘幼服務」,「天大地大不如毛主席的恩情大」,「我自己能犧牲一切,我要為他們服務,我硬是有這個決心。」許月華確立了自己的人生準則,並且一如既往地推行。

  而其實,深刻的「毛主席情結」與自己的命運密不可分。殘疾、孤苦、無助,1973年被大隊送至福利院,有吃有住有穿,許月華說:「我獲得了人生的第二次生命。」

  「我覺得自己還是聽了毛主席的話。」回想起自己走過的路,許月華感到一絲欣慰,「把困難留給自己,方便留給別人,我有這樣的想法。」

  幸福家庭是精神支柱

  像許月華這樣的高位截肢殘疾人,能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是不幸中的萬幸。

  許月華曾經收到許多來信,尤其是部隊上有很多戰士向許月華求愛。因為不識字,許月華為此委託報紙刊登感謝信,並說明為了福利院的孩子,不會離開福利院。

  老伴賴子元是個本分的農民,父母早亡,1987年被送到福利院種菜,在領導的撮合下,許月華覺得能夠繼續在孩子們身邊,就同意了。院里甚至和賴子元約法三章,「不許拿許月華當個跳板,否則開除。」

  20年來,兩人恩愛如初。許月華記得,老伴在集體去北京參觀回來后,提回來三斤桃子、三個椰子、一個大西瓜。從北京到家裡,一路顛簸,五天以後,水果多半壞了。許月華罵他傻,卻甜蜜地流淚了。

  夫妻倆在公家的事情上從不含糊。許月華坐月子期間挺著大肚子,緩慢移動身體去上班。許月華生下孩子后僅僅29天,就出現在工作崗位上。

  兒子賴明智記得,母親上班的時候他就被鎖在家裡。許月華正在對面的房子里照料孤兒,兒子站在自家的窗前哭喊著「媽媽,你不要我了。」許月華只能勸兒子,「他們沒有媽媽,他們好可憐。」

  如今賴明智的工作成了大家擔心的事情,廖永紅說:「許媽媽擔心養老成問題,希望兒子能夠去參軍,她就會放心了。」

  「我媽媽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北京看一下天安門,我會盡最大的努力讓她儘早實現,她沒有雙腿,我背她去。」賴明智對《法制周報》記者說。

  當記者向許媽媽轉達孩子的心愿,許媽媽轉過頭去,悄悄地拭著眼淚。

  [記者手記]

  平凡的守望

  這個中秋節,我與「板凳媽媽」和她的孩子們一起度過。

  這些孩子們被父母拋棄在這裡——被這個世界所遺忘。但許雲華能敞開心扉,與孩子們同甘共苦,將這個世界上最聖潔的母愛一絲一縷,半絲半縷地奉獻給嗷嗷待哺的孩子。

  許月華的同事廖永紅說:「許媽媽作為一個殘疾人,做了原本是這些孩子的父母應該做的事情,她在這裡默默地承擔數十年。」

  許媽媽用自己的行動捍衛著生的尊嚴。用世界上最質樸的行為——母愛,打動了千萬人。守望著世道人心與人世生活的常識、常理、常情。

  中秋節這天,許月華依然忙裡忙外。我隨著她,帶著月餅到福利院看望孤兒,與孩子們在一起,她幸福得像一朵花。

  這是一個最令我難忘的中秋節,我見到了工作場景之外的許月華,她從容、平靜、樂觀、富於表達。我體會著她「從不把自己當做殘疾人」的生活信條,很快找到了答案。

  她不到一米的個子,忽然間在我眼前變顯得如此高大!

評論 (0 個評論)

rongrongrong最受歡迎的博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5: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