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肖鷹:小瀋陽是媚俗 中國人就算不差錢也差靈魂了

作者:I-love  於 2009-2-21 07: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7評論

肖鷹:小瀋陽是媚俗 中國人就算不差錢也差靈魂了

本文網址:https://big5.backchina.com/news/2009/2/19/29849.html
  ——訪清華大學美學教授、文化批評家肖鷹

  「小瀋陽」火了,「春晚」過後滿城盡說「小瀋陽」。他的粉絲不乏「80后」和「90后」,有些從來不聽戲的年輕人因為他開始聽起了二人轉。喜歡他的人 說,「小瀋陽」的魅力在於他的娛樂精神,我們看到了一個身上有活兒的民間藝人面對觀眾實實在在的誠意。不喜歡他的人說,他走紅是因為他低俗,現在就是大眾 的「審丑」時代,他招牌式的跑偏褲子和娘娘腔都是在嘩眾取寵。

  「小瀋陽」是靠低俗走紅的嗎?那什麼是高雅呢?我國其他地方劇種能否像二人轉一樣紅起來?近日,清華大學美學教授、文化批評專家肖鷹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

  中國青年報:有人認為「小瀋陽」的表演很低俗,你怎麼看?

  肖鷹:把「低俗」用在他身上並不妥,因為低俗的表演應該是有嚴重道德缺限、有意識違背或敗壞公眾文化趣味的表演。在高雅、通俗和低俗三大類型中,「小瀋陽」的表演是通俗型的,在通俗中再細分,他走的是媚俗路子,用他的口頭禪說,就是把觀眾「整高興了」。

  我專門上網看了他這兩年的許多表演,尤其今年他在央視、遼寧和天津衛視的三個春晚的表演,感覺他的演技單一重複,動作、台詞和表情確實另類,是「小沈 陽」的,但他只有那兩下子。現在有些媒體把「小瀋陽」捧成一個表演奇迹,我反對。這顯然是一種商業造神運動。我不認為他蘊含著多少過人的藝術潛質,他可以 走紅一段時間,但不會真正成為一個表演藝術家留在人們心中。

  改革開放30年,央視春晚也過了25載,就成活了一個趙本山。趙之後又只有趙的弟子。這一花獨放、一脈單傳的「央視春晚」奇觀,難道不令人反思嗎?一 個健康和諧的社會,肯定是多元文化構成的。我認為,在文明社會,應採取的文化戰略是:揚高雅文化,活躍通俗文化,限制低俗文化。

    中國青年報:什麼樣的文化是高雅文化呢?

  肖鷹:我用三個特點來界定高雅文化:首先它的藝術形式經過漫長的歷史錘鍊,不僅成熟精湛,而且具有獨立的文化學甚至人類學價值;第二,它是積極向上 的,能提升民族文化、適合民族精神生活發展需求;第三,高雅文化具有高度的原創性,而低俗文化存在大量簡單粗糙的複製和模仿。許多人說「小瀋陽」的表演有 低俗性,很大程度上在於他的自我複製。

  古希臘的悲劇,中國的古琴樂,在今天能欣賞的人不多,但只要你真正接受它們,你的心靈就會被感化和提升。最近的電影《梅蘭芳》我認為也是高雅的。相 反,市場上的恐怖電影、色情電影,之所以低俗,不僅因為它們張揚人的肉體慾望,還因為它們為了製造刺激效果極度扭曲人的肉體慾望,是反自然的。

  中國青年報:《梅蘭芳》中有一句台詞說:「角兒是座兒的。」這麼多人喜歡「小瀋陽」,不光是因為他的單一重複吧?有人說「小瀋陽」走紅是因為他的表演很真實,沒有舞台腔,沒有學院氣,能讓人放肆大笑。

  肖鷹:在娛樂市場,所謂真實,實際上是全方位包裝的結果。趙本山離不開解放帽和中山裝,「小瀋陽」同樣也離不開娘娘腔和大花褲衩。看多了模仿自港台的洋涇浜式的「拿腔作勢」,突然出來一個唱東北二人轉、跨性別表演的「小瀋陽」,你就會因為新奇而感到真實。

  中國青年報:民間有句話叫「寧舍一頓飯,不舍二人轉」。為什麼在眾多地方劇面臨困境的當下,二人轉卻能夠紅遍大江南北呢?

  肖鷹:二人轉作為一種民間表演藝術,稟賦了東北人的猛烈放浪。它能為廣大民眾喜愛,甚至超越地緣限制,與這種東北人的氣質是相聯繫的。與其他地方劇相 比,二人轉的優勢在於它是一種真正拿得起放得下的表演方式,不拘形式、不拘內容甚至不顧顏面,真正的「 東北亂燉」,大家看什麼來勁,它就給你玩什麼。而其他地區的民間表演藝術,缺少這種綜合性和開放性。

  二人轉能走向全國娛樂市場,趙本山功不可沒。他以「劉老根大舞台」作為根據地,以央視春晚演小品作大舞台,同時用影視製作廣推二人轉,這是產業化的全方位運作。但二人轉今天的「牛市」,歸根到底還與當代中國文化市場化的大環境有關。

  低俗文化在高度現代化的都市生活里為什麼被需要,乃至於濫觴?有其人類學的原因在,也就是俄羅斯文學理論家巴赫金「狂歡化理論」所說的,低俗化滿足了人類帶有狂歡性的娛樂需要。

  中國青年報:據了解,2008年,「劉老根大舞台」在瀋陽8家劇場票房收入超過1億元。今年5月1日,位於北京前門的「劉老根大舞台」也要開演了。其他地方戲劇能複製二人轉的成功模式嗎?

  肖鷹:不可能。黃梅戲等中國幾大傳統劇種,經過千錘百鍊已形成了各自的經典劇目和表演程式。培養一個成熟的崑曲演員需要一二十年,欣賞者也需要相當的 古典文化素養。因此不可能像開快餐連鎖店一樣將崑曲等地方劇普及全國。如果硬要將傳統戲劇變成娛樂化形式推向市場,最終只能是「尷尬進去,尷尬出來」,要 不就是「逼良為娼」,使傳統藝術喪失純正性。

  中國青年報:傳統戲劇藝術如何發展才能吸引今天的青年人,適合他們的口味?

  肖鷹:不需要把傳統創新成當代娛樂形式,去適應娛樂市場需要。大概在2005年,廣東的個別粵劇團曾經做過試驗,在表演中加入搖滾樂因素,一時轟動, 但是這種創新沒有持續效應。我認為,要維護粵劇的生機,一定要以保持它的純正性為本。如果用搖滾吸引青年觀眾,粵劇將被越來越多地加入搖滾因素,最後導致 劇種自身的解體;如果只是拿搖滾當佐料,一陣新鮮感之後,年輕觀眾同樣會喪失。

  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商業決定文化命運的時代,我們怎樣維護和拯救我們的傳統藝術,地方戲曲如何生存,要回答這兩個問題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要有文化的 判斷力和戰略眼光。傳統存在的理由就因為它傳統,因此保護傳統不是把它現代化,而是在現代化中保存傳統。只從商業目的出發,搞旅遊開發、招商引資那一套, 只能葬送傳統。我們得認識到,保存民族文化傳統,就是保持民族特色和文化的歷史獨特性!

  中國青年報:為保持獨特性就不用通過發展吸引青年了嗎?那還談什麼傳承呢?

  肖鷹:我反問下,《詩經》是否需要傳承?當然需要。但是《詩經》還能怎麼發展?它是固定的、不可能再往前發展,它的發展就是我們通過閱讀、闡釋、欣賞,讓它代代相傳地活在我們的歷史進程中。這就是我所說的發展傳統。

  現在,我們對文化有個最大的錯誤認識,就是沒有認識到傳統文化自身存在的權利,只認為它是可以利用甚至謀利的工具。西方人對待傳統很有一套,就在於他 們認為「社會要發展新的,不導致必須改變舊的」。我在德國看歌劇《卡門》是用義大利語唱的,普通觀眾要理解意思只能看字幕。為什麼不用德語翻唱?因為懂得 傳統價值的德國觀眾就要聽原汁原味的義大利歌劇。

  現在我們國家有保護傳統文化的戰略,卻缺乏有力度的文化扶持政策,使得地方劇種不得不被迫走向市場,為了生存最後走上急功近利的道路。阿多諾有句話對 中國人是很好的忠告:「傳統必須存在於它自身的歷史之中。」如果真的沒有一個人學,沒有一個人聽,那麼傳統文化的衰亡是歷史規律,但我相信在中國這樣的泱 泱大國,傳統文化有很強的生命力。

  中國青年報:我們如何吸引青年走進傳統戲劇,喜歡上傳統戲劇呢?

  肖鷹:現在觀眾對戲劇藝術的關注度不高,第一個原因在普及教育的缺乏,古典藝術沒有進入孩子心靈。第二個原因是大眾輿論導向的問題。現在各大媒體上還 有多少版面留給傳統藝術?大眾輿論對傳統藝術的常規性遮蔽,就是當代社會對傳統藝術的集體謀殺!就此而言,現在掌管文化和輿論的人士,是應當承擔歷史責任 的。

  藝術需要觀眾,但觀眾需要藝術培養。前年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到北大演出,連演三場都爆滿。可見欣賞傳統戲劇的年輕觀眾尤其是大學生,大有人在。但對於喜愛傳統戲劇藝術的年輕人來說,他們缺少充分接觸傳統戲劇表演的機會。就是有機會,他們也買不起價格不菲的戲票。

  我們的政府現在還很少考慮到有義務請公民看戲,看戲就得自己掏錢。但文化是不能以市場來衡量的,一個成熟的文明國家,應當加大扶持經典文化和高雅藝術的力度。真正有強盛生命力的還是高雅藝術。

  現在中國不缺少關注文化的人,而是缺少持獨立的文化價值觀的人,如果總把文化綁架到某種實際利益考量中,文化就會失去發展的內在動力。「小瀋陽」紅遍 中國的小品叫「不差錢」,將來中國人真的不差錢了,但是如果只有媚俗的通俗藝術走紅、低俗藝術泛濫,而傳統高雅藝術名存實亡,中國人就差比錢更根本的靈魂 了。

  本報記者 王聰聰 實習生 庄慶鴻
9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7 個評論)

回復 妞兒 2009-2-21 08:07
to be honest,我壓根兒就沒喜歡過他。趙本山的小品也一點讓我都笑不出來。裝瘋賣傻得便宜賣乖,實在不知道有什麼看頭。
回復 rtc4rtc 2009-2-21 08:09
我覺得文章有點上綱上線了。
回復 路不平 2009-2-21 09:57
寄望檔次能提高。
回復 宜修 2009-2-21 10:22
妞兒: to be honest,我壓根兒就沒喜歡過他。趙本山的小品也一點讓我都笑不出來。裝瘋賣傻得便宜賣乖,實在不知道有什麼看頭。
家父也如此評價。他也決不看趙本山的演出。
我個人他在央視春晚的節目還過得去,但趙本山兩年前帶來的那個戲班子內容極為低俗,不堪入目!
回復 史無前例 2009-2-22 00:09
"傳統高雅藝術名存實亡,中國人就差比錢更根本的靈魂了"
回復 江上漁夫 2009-2-22 00:50
俺看他比看他的小品更樂
回復 世道變了 2009-2-22 17:23
小瀋陽才是藝術家呢!梅蘭芳是藝術家嗎?那是這些文人自以為!梅蘭芳是的話,小瀋陽也是!不能相提並論是嗎?如果時光倒退到梅時代,梅也就是個小瀋陽式的藝人.觀眾要什麼他就演什麼,觀眾喜歡什麼他就出什麼.甚至是觀眾喜歡那什麼,事實上他就是名副其實的那什麼.而小瀋陽還不是那什麼呢!

小瀋陽媚俗嗎?對,她的表演內容媚俗,但媚俗也是市場需要.可小瀋陽也是藝術家,唱腔的天份,表演的才能,甚至是京劇,黃梅戲,拿起來就上手,在現今這個時代,因為這些都彙集一身,他就是一等一的好手啊.換個科班畢業的"高雅藝術家"試試?有他的能力嗎?讓高雅藝術家們到街頭表演,他們能用他們的高雅藝術養活自己嗎?說梅是高雅的,好,梅就能在街頭巷尾讓自己生存下去,為什麼現代的高雅藝術家不能養活自己就是正常的,還是比小瀋陽高尚的?我是不明白,小瀋陽是扎紮實實在多年的跑江湖中跑出來的手藝,他怎麼就是低下的呢?

高尚和低俗得讓歷史決定.梅蘭芳的高尚也是歷史定位的,梅蘭芳在當年也就是超男的地位;也許沒人再認識<白雪疑音>,這是一本專門收錄民歌的書,而這些民歌又大多是"哥哥摸著妹妹的腳"之類的題材,是低俗的嗎?它不僅低俗,何止媚俗?簡直是艷俗.可如今卻成了高尚的,比如那首"艷陽天,艷陽天,桃花似火枊如煙"便是選自其中.更有甚者,當年屈原收集<詩經>的時候,也是收錄一些不可登高雅之堂的媚俗詩歌.可為什麼現在的詩經卻成了"最美的詩集"?

不應該戴有色眼鏡看人,小瀋陽的確有待提高,但絕不是這些"專家"能打倒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00: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