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唐朝名將李靖是如何當上「托塔天王」的?(下)

作者:lixixing  於 2009-11-21 07: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中華文化|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2評論

關鍵詞:

 

唐朝名將李靖

是如何當上托塔天王

搜狗-國學吧

作者:102.84.170.* 發帖時間:2009-09-21

http://bbs.sogou.com/124840/FFA2E9Vhsh9IBAAAA.html

 
    (接上)
    考察歷史人物,須拉扯上唐初軍事家李靖。龍門造像時,他去世不久。這裡的托塔天王塑像絕對不會指他。《西遊記》把托塔天王說成是他,當然需要充足的理由,那便是他具有傑出的軍事才幹。
    李靖原名李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省三原縣)人,晚年被太宗封為衛國公。他從小便有文武材略,受到身為名將的舅舅韓擒虎的誇獎:可與論孫、吳之術者,惟斯人矣。他一生打過很多仗,體現出高超的軍事才幹。
    唐朝建立后,著手統一全國。到武德四年(621),平定南方割據勢力的戰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前此,李靖曾受命前往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安輯蕭銑。這時,向唐高祖進呈平定蕭銑的十條計策。高祖採納,任命宗室趙郡王李孝恭為荊湘道行軍總管,徵發巴蜀士兵執行任務。考慮到李孝恭沒有軍旅經歷,就任命李靖攝行軍長史,全權處理軍事,統轄十二總管,從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沿長江而下。高祖同時部署三支偏師,從其他方向配合作戰。九月,秋雨連綿,江水暴漲。
    蕭銑認為,三峽四百裡間水勢湍急,李靖不至於冒險行船。於是沿江不設兵防備。李靖決定出其不意,率軍出發。諸將都請求暫停行動,等天晴水退再說。李靖說:兵貴神速,機不可失。今兵始集,銑尚未知。若乘水漲之勢,倏忽至城下,所謂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縱彼知我,倉卒徵兵,無以應敵。此必成擒也。
李孝恭同意。兩千多艘戰艦順流而下,佔據荊門、宜都二鎮,進入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蕭銑的部將文士弘,率數萬精兵屯駐清江。李孝恭打得他大敗而逃,繳獲戰艦三百餘艘,斬首及淹死者將近一萬。文士弘糾集殘兵敗將再來戰鬥,又被打敗。當地總管蓋彥舉,以五州之地投降唐朝。唐軍逼近江陵,蕭銑傾全城兵力出擊。李孝恭準備出戰。李靖制止道:彼救敗之師,策非素立,勢不能久。不若且泊南岸,緩之一日。彼必分其兵,或留拒我,或歸自守。兵分勢弱,我乘其懈而擊之,篾不勝矣。今若急之,彼必并力死戰。楚兵剽銳,未易當也。
    李孝恭不從,留下李靖守營,自己率領精兵出戰,結果大敗。蕭銑部眾洋溢在勝利的喜悅中,只顧搶劫唐軍財物,亂糟糟一片,負重難以行走。李靖縱兵奮擊,大獲全勝,攻陷其水城,繳獲大量戰艦。李靖建議李孝恭把這些戰艦放入江中漂走。諸將都說:破敵所獲,當藉其用。奈何棄以資敵?李靖解釋道:「蕭銑之地,南出嶺表,東距洞庭。吾懸軍深入。若攻城未拔,援軍四集,吾表裡受敵,進退不獲。雖有舟楫,將安用之?今棄舟艦,使塞江而下。援兵見之,必謂江陵已破,未敢輕進。往來覘伺,動淹旬月。吾取之必矣。果然,一批批援兵看到大量戰艦歪歪扭扭順水漂下,以為江陵已經失守,不再前進。蕭銑無奈,只得開城門投降。其南方州縣紛紛歸附唐朝。
    武德六年(
623),投唐后被任命為淮南道行台僕射的輔公柘,在丹陽(今江蘇省南京市)發動叛亂,稱帝建宋。高祖詔令李孝恭為元帥、李靖為副元帥,統領七總管兵力,前往鎮壓。輔公柘派軍赴當塗(今安徽省當塗市)阻擋唐軍,由馮惠亮、陳當世指揮舟師三萬,屯守博望山,陳正通、徐紹宗指揮步兵、騎兵三萬屯守青林山,在長江江面橫拉一道鐵鎖,遮斷航線,在當塗修築月城(又叫瓮城,城門外用作障蔽的半圓形小城),廣袤十餘里。唐軍逼近,馮惠亮等軍堅壁不戰。李孝恭派兵絕其糧道。馮惠亮等軍缺糧,來襲擊李孝恭軍營。李孝恭也堅壁不動。第二年,李孝恭集合諸將討論對策。諸將認為:惠亮、正通並握強兵,為不戰之計。城柵既固,卒不可攻。請直指丹陽,掩其巢穴。丹陽既破,惠亮自降。李孝恭傾向於採納這種意見。
    李靖不同意,說:公柘精銳,雖在水陸二軍,然其自統之兵,亦皆勁勇。惠亮等城柵尚不可攻,公柘既保石頭(),豈應易拔?若我師至丹陽,留停旬月,進則公柘未平,退則惠亮為患。此便腹背受敵,恐非萬全之計。惠亮、正通皆是百戰余賊,必不憚於野戰。止為公柘之計,令其持重,但欲不戰以老我師。今若攻其城柵,乃是出其不意。滅賊之機,唯在此舉。李孝恭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派出弱兵攻打敵軍營壘,集結精兵嚴陣以待。弱兵失敗逃回,敵軍追過來。精兵出擊,重創敵軍。李孝恭、李靖乘勝追趕,轉戰百餘里,摧毀了敵軍的所有營壘。敵軍傷亡萬餘,馮惠亮、陳正通逃走。李靖率領隊伍率先抵達丹陽。輔公柘驚恐萬狀,棄城逃跑,途中被抓獲,送丹陽處死。江南皆平。
    武德八年(625),頡利可汗率領突厥十萬大軍寇掠山西。高祖部署幾支唐軍前往抵禦。諸軍不利,有的甚至全軍覆沒。只有李靖統領的江淮兵一萬人沒受損失。貞觀三年(
629)十一月,太宗決定反擊突厥。李靖時為兵部尚書,被任命為定襄道行軍總管,節度李世勣、柴紹、薛萬徹等行軍總管,一共十多萬兵力,分四道出兵。
頡利可汗的牙帳設在定襄(今內蒙古清水河縣境內)。李靖率領驍騎三千,從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出其不意,直趨定襄南面的惡陽嶺。頡利驚慌不已,說:唐兵若不傾國而來,靖豈敢孤軍而至。次年正月,李靖攻破定襄。頡利倉皇逃遁鐵山(今內蒙古白雲鄂博)。別部唐軍也取得輝煌勝利。
    在唐軍的沉重打擊下,頡利十分恐懼。遣使入朝謝罪,請求舉國內附,自己來長安居住。二月,唐太宗派鴻臚卿唐儉等人赴突厥宣慰。李靖領兵迎接頡利。他同李勣會合於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相互商議道:頡利雖敗,其眾猶盛,若走度磧北,保依九姓(回紇部落),道阻且遠,追之難及。今詔使至彼,虜必自寬,若選精騎一萬,齎二十日糧往襲之,不戰可擒矣。李靖把這一決定告訴將軍張公謹。張公謹說:詔書已許其降,使者在彼。奈何擊之!李靖說:「此韓信所以破齊也(西漢派酈食其遊說齊王田廣歸順。田廣遂撤銷守御。韓信乘其不備,出兵襲破之)。唐儉輩何足惜!
    頡利見唐使來請,心裡很踏實。李靖、李世勣連夜進軍,在陰山一帶俘獲突厥千餘帳。李靖派部將蘇定方率二百騎為前鋒,乘霧前進。距離鐵山頡利牙帳七里時,頡利才發覺。頡利乘千里馬逃跑,唐儉趁勢脫身而歸。李靖大軍趕到鐵山,斬首萬餘級,俘獲十餘萬。頡利想北度沙漠,由於路口已由李世勣把守,未能得逞。他改道走投吐谷渾,被唐西道行軍總管張寶相擒獲。突厥滅亡。唐朝的北部領土自陰山向北延伸到大漠。
    李靖年事已高,患病退休。立國青海的吐谷渾不斷寇邊。太宗下詔大舉討伐,很希望李靖能夠出馬指揮。李靖聞訊,請求出征。太宗喜出望外,任命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節度五總管及突厥等族兵力,出擊吐谷渾。貞觀九年(
635)閏四月,吐谷渾遭到唐軍的打擊,燒掉野草,退保大非川。
    諸將都認為,馬無草,疲瘦,未可深入。兵部尚書、積石道行軍總管侯君集不同意,認為吐谷渾今一敗之後,鼠逃鳥散,斥候亦絕。君臣攜離,父子相失,取之易於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李靖採納,督率諸軍深入敵境,越過積石山。前後戰鬥數十回合,取得徹底勝利。
    李靖不僅有豐富的軍事實踐,還有精湛的軍事理論。《宋史》卷
207《藝文志六》著錄有李靖兵法多種:《韜鈐秘術》一卷,《韜鈐總要》三卷,《衛國公手記》一卷,《李靖六軍鏡》一卷,《李靖兵鈐新書》一卷,但北宋神宗時已經不見完帙。現在能見到的,只有唐人杜佑《通典·兵典》保存的一部分《李靖兵法》。傳世的《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一般認為是假託之作。
    貞觀十四年(
640),李靖的夫人去世。太宗指示在自己的陵墓昭陵旁,修造李靖夫婦的陪葬墳墓。依照西漢名將衛青、霍去病舊例,墓前築闕,修成突厥鐵山和吐谷渾積石山形狀,以表彰李靖的特殊功績。九年後,李靖病逝,享年七十九,和夫人合葬。
    李靖的軍事成就遠遠高於唐代其他將領。高祖多次誇獎道:「李靖是蕭銑、輔公柘膏肓,古之名將韓(西漢韓信)、白(秦將白起)、衛(衛青)、霍(霍去病),豈能及也!太宗誇獎李靖道:「昔李陵(西漢大將)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書名竹帛。卿以三千輕騎深入虜庭,克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李靖年邁不再出征,太宗議論起另外三位將領,卻是另一番評價:「於今名將,惟[]世勣、[]道宗、[]萬徹三人而已。世勣、道宗不能大勝,亦不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唐代後來的名將為數不少,有的只是在政治上會來事,軍事並不突出,有的是蕃族出身,不可能被漢人拉來做神靈。而且,比起李靖,他們都沒有水戰、步戰、騎戰的全面經歷,也沒有軍事理論著作。因此,民俗把李靖附會為托塔天王,在從唐朝到明朝這段時間內,應該說是很自然的事。
    (本文摘自《洛陽大學學報》)
20090920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馬大哈ann 2009-11-21 07:56
sf
回復 qazwsxqaz 2009-11-21 13:40
那麼紅拂女的故事應該有50%的可信心啦,至少李靖是真實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5: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