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歐美漢學家看于丹現象

作者:lixixing  於 2009-11-1 07:4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已有3評論

關鍵詞:

 
歐美漢學家看于丹現象
研究要回到原著本身

 

   (北京訊)北師大教授于丹,因在中央電視台講《論語》而名揚海內外。對這一于丹現象,歐美漢學家們表示了一定程度的肯定。但更強調研究要回到原著本身 
  新華網報道,日前在北京參加世界漢學大會的美國喬治敦大學東亞系魏若望教授認為,《于丹〈論語心得〉》只是一家之言。對孔子理論的解讀,並不能被認為是孔子理論本身。研究一種理論,我們還是要回到原著本身。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柯楚蘭教授說,于丹的講座對於向大眾普及古代經典,有一定作用。但要想真正了解這一古老文化,人們最好還是走進大學里做深入研究。 
  歐美漢學家們在接受訪問時認為,對經典不斷進行闡述是件自然的事情。國外對孔子和老莊等中國經典的解讀,也有很多版本。 
  英國漢學協會會長司馬麟說,類似講座在英國也有。很多研究歷史的人,一夜之間成了電視明星。觀眾對這類節目普遍反應不錯,提升了人們對歷史文化研究的興趣。但是,解讀經典的人要注意。不能把小說和歷史混為一談。讓人辨不清真假,結果誤導了觀眾。
  雖然漢學家們站在學院派立場,對于丹現象有所保留,但人們也發現,孔孟老莊等所代表的東方智慧,正與西方的國際經濟倫理學聯姻,成為西方漢學研究的最新發展之一。
  來自德國、俄羅斯、美國、法國和中國等17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位專家,上星期一聚會北京,在漢學研究、漢語國際推廣與文化交流等方面展開研討。這個以文明對話與和諧世界為主題的世界漢學大會,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
  談到漢語熱近來不斷升溫,漢學家們希望,這會是一種長期現象,而非短期行為。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東方語言系教授鮑夏蘭說,她希望自己的學生,不僅僅是為了經商而學習漢語,而是投入精力,了解中國的文學、藝術和哲學。 
  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辦)與國外教育機構合作,已在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40所孔子學院(學校或課堂)。據保守統計,目前全世界每年約需要一萬名漢語教師,而中國僅能派出2000人。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putongren10 2009-11-1 08:53
sf
回復 pcw 2009-11-1 09:35
BD
回復 yuxin_9605 2009-11-1 10:08
DB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7 08:26

返回頂部